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土培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硼,钾营养相互作用对油菜叶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幼苗根膜透性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重缺硼土壤上,硼或硼,钾配合施用显著降低油菜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硼钾配合对保护油菜幼苗的根膜结构,增强抗温度的逆境能力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香蕉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香蕉幼苗叶片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胁迫后,香蕉幼苗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复水后3种保护酶活性均可恢复到与对照相当的水平。因此认为,水分胁迫影响香蕉幼苗保护酶活性,降低幼...  相似文献   

3.
采用PEC6000及NaCl进行渗透胁迫,研究渗透胁迫对新疆大果沙枣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胁迫程度加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新疆大果沙枣叶片中相对含水量逐步下降,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丙二醛含量持续上升,交叉处理减缓了水分胁迫的伤害程度;交叉处理和重度渗透胁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理16h前逐渐增加,16h后下降,轻度渗透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处理24h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则保持上升趋势;各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一致,在处理16h达到其峰值,20%PEG6000处理32h左右能使新疆大果沙枣幼苗严重失水萎蔫。渗透胁迫明显影响新疆大果沙枣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重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新疆大果沙枣幼苗具有有限的耐渗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足磷和缺磷条件下油菜幼苗叶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而为揭示油菜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经电泳、PDQuest分析后,缺磷处理下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有38个,19个表达量显著上调,19个显著下调.磷胁迫下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说明逆境下植物体可通过多种蛋白的协调作用来...  相似文献   

5.
镉胁迫下番茄保护酶系统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体培养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番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随着镉浓度的增高,番茄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亦呈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步降低;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水平升高,但在120 d时的活性是下降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以产自辽宁本溪的野菊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PEG对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OD和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酶谱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PEG胁迫下野菊幼苗保护酶系同工酶随时间的改变其谱带的表达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耐缺磷种质筛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缺磷胁迫条件下甘蓝型油菜表现出很强的生理适应性,根系形态变化及植株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是其生理适应性表现的重要特征。植株干物重变化可以作为油菜磷素高效种质苗期筛选的相对指标;缺磷时,苗期地上部植株体内的酸性磷酶活性变化与菜籽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且与苗期植株一些生理适应性特征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酸性磷酸酶活性也可作为油菜磷素高效种质苗期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浓度Na2 CO3胁迫对藜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用0.15%、0.30%、0.45%Na2 CO3溶液对藜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藜幼苗生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与丙二醛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显著提高;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比较可知,高浓度、长时间的碱性盐胁迫会对藜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干早胁迫下对不同大麦品种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了4个大麦品种地上部分及根系中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结果]参试大麦品种地上部分及根系中丙二醛含量随干早胁迫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地上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保护酶活性根系中与地上部分存在差异.品种间也存在差异,表现为抗早品种Tevoel和矮秆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较快,进一步胁迫中各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不抗早品种广麦7号和Cmebc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干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变化可作为大麦抗早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缺磷水稻根系保护酶活性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培法,研究缺磷24 h和48 h对水稻幼苗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缺磷处理下红良优166和Ⅱ优3027的总根长度和活性氧含量增加.2)红良优166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持续上升,在缺磷48 h时达最高;Ⅱ优3027的SOD活性在缺磷48 h时最高,POD和CAT活性在缺磷24 h时最高,随后下降.因此,缺磷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诱发氧化胁迫产生,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即是对缺磷胁迫的一种应答.  相似文献   

11.
油菜雌雄性器官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油2号(杂交油菜)和中油821(常规油菜)花粉活力和雌蕊活力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秦油2号的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的延伸速度快,完成受精所需时间短,受精结实率高,雌蕊活力显著高于中油821,表现在其柱头活力高,活力持续时间长,子房,胚珠活力和受和等也均高于中油821。试验证明,秦油2号(杂交油菜)生殖活力显著高于中油821(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12.
皖油18(原代号7C2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2号(对照,双高杂交种)增产8%~10%左右,较中油821(对照,双高常规种)增产15%左右;抗寒抗倒耐肥,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全生育期225 d左右,较秦油2号早3~4 d,较中油821迟1~2 d;1999~200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18含油量为43.04%,芥酸含量为4.92%,硫甙含量为28.54 μmol/g;皖油18丰产稳产性好,地区适应性广,株型合理,经济系数高,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油菜不同品种在逆境下的结实性差异,为筛选抗逆性强的基因型油菜品种提供依据,2002年选择了当前生产上推广的4个油菜品种湘油15号、湘杂油1号、中油821号和秦油2号,在模拟倒伏和不同自然气候条件下调查了各品种的单株阴果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在当年的气候条件下,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的阴果率明显低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在模拟倒状的情况下,秦油2号和中油821的阴果率比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显著提高,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在低温少雨和低温多雨情况下,阴果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的表现具有相同的趋势。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在结实性方面抗逆境的能力特别强,基因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亲本资源分别来源于长江上游和中游(其中又具有欧洲品种材料的血缘)不同的生态类型,并具有在全国适应性最广、推广面积最大的中油821的血缘,在贵州的生态条件下育成,其遗传基础丰富,通过近4年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推广实践表现适应性好:其抗病性、耐肥抗倒性与中油821接近,优于其它品种;苗期抗寒耐冻力较强,花期耐低温能力优于中油821和秦油二号等品种;生育期适中,能适应全流域不同海拔不同纬度各种耕作制度的栽培;全流域154个试点的统计资料显示增产点在90%以上,比现有的中油821、秦油二号等推广品种平均增产9.8%。  相似文献   

15.
Zhongshuang9, a new semi-winter Brassica napus variety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n and lodging, high-yield, double-low quality and extensive adaptability, was bred by multiple crossing and microspore culture technique. It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in China in 2002. In regional trial of Hubei Province in China, Zhongshuang9 yielded 2 482. 2 kg ha-1 averagely in 2000 - 2002, 15.33%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Zhongyou821. Erucic acid, glucosinolates and oil contents of Zhongshuang9 were 0.23%, 22.69 μmol g-1 (in meal) and 42%, respectively. In field assessment of resistance to S. Selerotiorum, the disease incidence and disease index of Zhongshuang9 averaged 13.31% and 6.4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Zhongyou821 by 28% and 36%, respectively. After inoculation of detached leaves with mycelia, the lesion size of Zhongshuang9 was 4. 709 em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mid-resistant variety Zhongyou821 (5. 933 em2 ). The stem lesion length of Zhongshuang9 after match-stick inoculation was 1. 275 c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Zhongyou821 (1. 943 cm).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S. sclerotiorum was studi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exo-chitinase, β-1, 3-glucanase, peroxidase (POD) and polyphenoloxidase (PPO) in Zhongshuang9 with those in other resistant, mid-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优化的水培体系对油菜品种中油杂9号进行缺磷和足磷幼苗根系差异蛋白表达研究,采用自制管状胶双向电泳体系技术分析幼苗根系差异蛋白,揭示油菜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双向电泳获得的图谱经PDQuest8.0.1软件分析表明,未处理和缺磷处理12 d的油菜根蛋白表达图谱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0 22;根系中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有 62 个,稳定上调表达的蛋白点为25个,下调表达的为37个。缺磷条件下,油菜根系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表明,在逆境中油菜可以通过调节多种蛋白的表达来适应外界环境中磷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叶片与种子硫甙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叶片与种子硫甙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分析叶片硫甙与种子硫甙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叶片与种子硫甙含量和组分。【结果】高硫、低硫甘蓝型油菜叶片硫甙含量变化规律显著不同,高硫油菜中油821叶片硫甙苗期含量最高,达33.15 ?mol·g-1,在随后的生育时期其硫甙含量持续下降;而低硫材料从越冬到现蕾逐渐升高,薹期降低,初花期又升高,盛花时降到最低。高硫品种中油821和其它低硫品系在薹期叶片硫甙含量接近,分别为7.63和6.55 ?mol·g-1,为甘蓝型油菜抗性改良和菜-油兼用型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所有供试低硫材料叶片硫甙组分含量与种子硫甙组分含量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改变叶片硫甙含量不会显著影响种子中硫甙含量,脂肪族硫甙含量是高硫、低硫材料叶片硫甙总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赣油 1 7号”是以双低品系“83-64-1”(“马努 /甘油 5号”)为母本 ,“甘油 5号 /川油 8号”的选系“9A0 3”为父本 ,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病的甘蓝型中偏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和长江中游区域试验结果均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2 .1 %以上 ;硫甙含量为 2 1 .4μmol/g(饼 ) ,芥酸含量为 0 .44 % ,含油量达 39.94% ;成熟期比对照早熟 1~ 2d,适于稻稻油三熟和油菜花生及油菜棉花两熟种植。该品种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的材料的新来源;【方法】选用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发病鉴定,研究了其青角期茎秆接种后病斑的扩展情况和成熟期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在大田生产中的侵染发病;[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抗病性存在有明显差异,自然鉴定冬油菜材料Wany-ou14的抗耐病要优于其他材料,抗病指数为0.36(对照Zhongyou821抗病指数为0),人工接种春油菜材料Ranger具有较好的病害抗扩展性,抗病指数为0.64,中晚熟的材料抗耐病强于早熟材料;【结论】冬油菜材料的抗耐病要优于春油菜材料,春油菜类型也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抗性资源通过转育可提高冬油菜的抗病性;生产中油菜类型的选择以中晚熟的冬油菜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