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研究巢湖蓝藻水华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卫星遥感监测信息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2009 ~ 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分布特征与其暴发期间主要气象要素特征.[结果]巢湖蓝藻水华5 ~11月均有分布,9、10月是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暴发期,5、11月明显偏少;蓝藻水华主要分布在西半湖.适宜的气温、少雨、光照充足和风速偏小有利于蓝藻颗粒的上浮和积聚;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蓝藻生长繁殖迅速.[结论]气温是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基本气象条件,不是水华暴发面积的关键气象条件,5d积温165.0℃·d可作为蓝藻暴发的上限;降水对水华有抑制作用;充足的日照是水华形成的必要条件;低风速(<3.8 m/s)利于水华形成.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营养及光温条件对蓝藻水华生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蓝藻水华暴发后消耗大量溶解氧,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某些藻类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水环境恶化的表征之一。探讨氮磷营养、水温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对蓝藻水华生消的综合影响,可以为河湖蓝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构建物理模型,采用L9(34)正交试验,模拟研究氮磷营养、水温和光照等因素复合作用下,单一铜绿微囊藻水华生消的过程。【结果】在正交试验中,当磷营养为0.8 mg/L、氮营养为3.6 mg/L、水温为29~30℃、光照强度为3300~3400 lx时,水华暴发强烈,此时藻类比增长率为1.129;营养盐含量随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逐渐降低;水体pH值随时间的变化与叶绿素a基本吻合,电导率与试验设置的初始营养盐浓度直接相关;对氮磷营养、水温和光照强度与藻类比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光照强度与藻类比增长率之间的关联系数最大。【结论】氮磷营养、水温及光照综合作用共同影响着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的暴发,但以光照对水华生消的影响最大,是蓝藻生长和水华暴发的主导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废水、废气-水华微藻(自养藻类)-高油工程微藻(异养藻类)-生物柴油"可持续型微藻生物质能源生产体系的构建设想。首先以市政废水、废气CO2为基质大量生产水华微藻,在收获大量价廉的水华微藻细胞的同时实现市政废水中N、P的有效去除和温室气体减排;然后将先进的发酵工程技术和微藻育种工程技术集成配套以实现高油工程微藻的高密度异养培养,即通过生物育种工程技术获得适应性强的异养高油工程微藻,使其能够以水华微藻细胞的降解产物为底物,在可控条件下实现快速繁殖、合成并富集油脂,最终成为生物柴油生产的丰富原料。该体系可实现CO2固定、市政废水净化和微藻高附加值生物柴油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微藻开发生物质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春晓  高政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8-10000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藻开发生物质能的现状、我国开发微藻生物质能的优势、微藻生物质能研究的历史与进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微藻生物质能及利用水华微藻开发生物质能的研究。指出了利用微藻热解产生可再生生物能源的技术是解决目前能源紧张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太湖蓝藻大暴发的主要气象因素。[方法]以邻近太湖的东山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代表,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时气象条件与同期历史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气温持续偏高和光照充足,为蓝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热量保障;少雨和平均风速偏小为蓝藻颗粒的上浮和聚集而形成水华提供了保障。[结论]2007年太湖蓝藻大暴发主要是由气候条件异常所造成的。所以,应加强气象条件与蓝藻暴发的关系研究,提高太湖蓝藻的气象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0—2021年巢湖水华暴发面积、频次、藻密度及叶绿体a含量,分析了巢湖近10年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巢湖蓝藻在每年4—9月增殖较快,巢湖蓝藻水华暴发面积在2010—2018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434 km2,为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拐点,此后水华面积下降。2017—2021年巢湖藻密度稳中有降,水华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水华暴发频次未见减少。基于近10年巢湖营养盐浓度、气温、水位、降雨量、日照时数数据与蓝藻水华暴发面积的相关分析表明,氮、磷营养盐是诱发巢湖藻类增殖的主要原因,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水位等气象水文因子为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00 ~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分布特征,为巢湖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利用2000~2013年长时间序列MODIS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着重分析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巢湖蓝藻水华总体暴发频率较高,以小面积水华为主,大面积水华暴发具有偶然性.2010年起,蓝藻水华暴发频次和程度有增加趋势,其中2010年水华暴发程度最严重.2000 ~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发生区域呈扩大趋势,发生时间呈延长趋势.4月就开始出现且伴有大面积水华暴发,7、8、10月是蓝藻暴发主要月份,9月份次之,11月明显减少;蓝藻水华先在西北湖区产生,逐渐向东部和中部蔓延,在高峰期覆盖至整个湖心区域,其中湖区南部、东南和东北沿岸是最后新增的水华区域.[结论]2000 ~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总体暴发频率较高,发生时间呈延长趋势,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RZ1溶藻菌溶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华暴发区域分离筛选出一株溶藻效果稳定的菌株RZ1,革兰氏染色试验表明,该菌株是革兰氏阳性菌;溶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溶藻细菌的溶藻效应与菌液添加量、p H值以及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其最佳溶藻条件为菌藻体积比1∶5,光周期,p H值为8。  相似文献   

9.
洋河水库作为秦皇岛和北戴河暑期办公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富营养化逐年加重,水质恶化.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场连续监测,综合分析了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间,总氮、总磷常年超过国际公认的发生富营养化的浓度水平,每年8月是水华集中暴发期.以8月为例,自1990年以来,水体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逐年上升,透明度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富营养化状态从1990年的中营养状态变成2011年的超富营养状态.对2011年5-10月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发现水温、透明度、溶解氧、pH值、总磷、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有机碳都与叶绿素a浓度明显相关,其中透明度、溶解氧、pH值是水华暴发的结果而非原因,表明透明度、溶解氧和pH值是水华暴发影响水质的主要表现因素;既然洋河水库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冬季存在2-3个月的冰封期,因此水温是水库水华暴发的驱动因子之一.2011年7月中旬至8月底洋河水库暴发了全库水域的蓝藻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ystis aeruginosa)和鱼害微囊藻(M.ichthyoblabe),密度分别达到3.5×106和1.4×106个/mL.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汉江、香溪河、东湖、梁子湖和洪湖5个代表性湖泊和河库的历年水华发生时间、地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概括,总结出湖北省易发生春季硅藻水华和夏季蓝绿藻水华,硅藻水华多见于流速较缓的河流,蓝绿藻水华多见于水流相对静止的富营养型湖泊。水文情势转变下的河流,使得水体同时具有湖泊、河流两者特征性,在春季可发生硅藻水华,夏季紧接着发生蓝绿藻水华。判断易发生水华的水体、时间段及水华暴发特点,可为湖北省地方水华预警及监测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剑锋  贾泽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36-2437,2444
[目的]研究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及成因。[方法]根据2013年3~9月天津滨海地区典型景观水体——清净湖富营养化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清净湖景观水体的营养状态及其成因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清净湖景观水体属中-重度富营养化水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呈春季低、夏秋季高,尤其是7、8月较为严重,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成因分析表明,雨水、再生水补水携带的污染物聚积及高氮磷底泥释放是清净湖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固城湖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春梅  张文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05-9006,9030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固城湖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固城湖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城湖目前已经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是造成湖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固城湖富营养化趋势,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2个网纹草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2个网纹草主要栽培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通过曲线拟合和计算得到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最大光合速率均比较低,最高的是‘Red Star’,仅为4.74μmol·m-2·s-1;所有品种的光饱和点均在240~521μmol·m-2·s-1,因此在栽培时应控制光照条件,PAR小于520μmol·m-2·s-1为宜,否则易发生日灼;所有测试品种的光补偿点均小于7μmol·m-2·s-1,说明这些网纹草品种均可适应室内极弱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4.
穿龙薯蓣光合蒸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穿龙薯蓣与光有关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讨论了光对穿龙薯蓣生长发育的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穿龙薯蓣对不同光照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水体富营养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评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呈恶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健康。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以及底泥等影响因素有关。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分别对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的机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频繁活动破坏了水库流域的生态平衡,引起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了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通过对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和原因分析表明,氮、磷是引起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指出预防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应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库污染物排放。同时提出了对已经形成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有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富营养化水域春季浮游生物生态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2012年4月杭州湾南岸宁波慈溪附近水域(27°38'-28°02'N、120°50'-121°14'E)浮游生物生态群落分布特征,分析这一分布特征与营养化水域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海域富营养化指标E值大于1,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水域高浓度悬沙使水体透光率较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悬沙浓度低的水域是浮游植物高密度水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两者之间显著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由调查水域营养盐和悬浮物分布特征决定。春季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优势种种数(2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05)的特征。虽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太稳定,但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很好地反映出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有效的摄食压力,从而使生态系统在春季富营养化水域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鹏翀  鲍淳松  江燕  周虹  冯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23-1024,1040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和光照条件对红蓝石蒜(Lycoris haywardii)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红蓝石蒜栽培的最适土壤和光照条件,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土壤[沙土,沙土∶泥炭土3∶1(上层30 cm为沙土,下层10 cm为泥炭土)和园土︰泥炭混合土(5∶4)]和光照[遮阴93%、70%和0%3个梯度]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和光照条件对红蓝石蒜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和鳞茎湿重等生长量及光响应曲线参数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土壤和光照条件下,红蓝石蒜的生物量及光响应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养分越高、光照越充足,单丛叶片数量越多,而对于叶片长度和鳞茎湿重,一定的土壤养分对其有促进作用,遮阴对叶片长度有促进作用,而充分的光照有利于鳞茎湿重的增加;土壤养分越高使得红蓝石蒜拥有越高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点(LSP),而适量的土壤养分提高了表观量子效率(NAQY)和光补偿点(LCP);而遮阴处理使得其NAQY升高,但Pmax、LSP和LCP降低。土壤和光照的交互作用也都存在显著差异(单丛平均叶片长度除外),且光照的影响较土壤要大。[结论]红蓝石蒜在生长期属于耐阳植物,为了提高其产量,应保证适量的土壤养分和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19.
蔺照兰  王岩  张宪涛  解加成  孔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36-11938,12010
采用灰色聚类法,选取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6项指标对聊城市东昌湖水质富营养化进行评价。聚类结果表明,东昌湖6个湖区的水质均属2级中营养型,且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3#〉2#〉5#〉4#〉6#〉1#。结合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控制外源污染及配合水利工程等几方面,对东昌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引种驯化胭脂花,进行园艺化栽培。[方法]测定比较了5种不同光质照射处理(红光、黄光、蓝光、绿光和白光)对胭脂花幼苗叶片数目、株型等的影响。[结果]红光和黄光处理下的胭脂花幼苗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获得照射处理前后胭脂花幼苗生长量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研究胭脂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