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桂西南地区木薯肥效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桂西南地区木薯高产高效生产适宜的施肥方法,2012年在广西平果县开展了木薯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可实现木薯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适当增施氮肥更能明显地提高木薯产量,当地木薯生产以施纯氮肥270kg/hm2、磷肥60kg/hm2、钾肥120kg/hm2的施肥配方比较理想,同时,加施硼肥15kg/hm2,锌肥22.5kg/hm2,能达到更好的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杂交棉高产高效生产为目标,通过降低杂交棉用种量,探讨杂交棉冠层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方法]以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稀播密度对杂交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杂交棉密度降至10.5×104株/hm2时,通过发挥个体与群体协调增产优势,总铃数在150×104个/hm2左右,达到3 300kg/hm2超高产水平;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速率(CAP)上升快,冠层光吸收率高,光合产物积累多,提高了干物质生产能力和转化率,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在稀播密度下降到4.5×104株/hm2时,产量在2 700kg/hm2以下,下降幅度达18.1;~21.7;.[结论]适当降低杂交棉的密度,发挥个体增产潜力,能够达到节本、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模式对旱区春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62-1586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旱区春油菜(Brassica napusL.)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旱作区春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针对青海省旱区春油菜种植中常规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施肥模式,并设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和不施肥为对照。其中,高产高效施肥模式为:基肥,129.00 kg/hm2N+90.00 kg/hm2P2O5+55.50 kg/hm2K2O+1 260.00 kg/hm2有机肥。再高产施肥模式为:基肥,103.50 kg/hm2N+90.00 kg/hm2P2O5+55.50 kg/hm2K2O+1 260.00 kg/hm2有机肥+0.540 kg/hm2硼肥+11.100 kg/hm2硫肥;追肥,34.50 kg/hm2N。再高产高效施肥模式为:基肥,151.50 kg/hm2N+75.00 kg/hm2P2O5+45.00 kg/hm2K2O+1 695.00 kg/hm2有机肥+0.036 kg/hm2硼肥+0.740 kg/hm2硫肥。再高产高效施肥模式采用的种植方式为垄膜沟植,其他施肥模式及对照采用露地种植。[结果]与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和不施肥处理相比,3种施肥模式下春油菜的有效分枝能力较强,角果数增多,千粒重相对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与常规农户施肥模式相比,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施肥模式增产率分别为13.10%、25.00%和30.95%,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9.31%、25.24%、48.77%。[结论]在旱作区,对常规农户施肥模式进行调整,通过平衡施肥可以充分发挥作物施肥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及产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品种的筛选、机械化技术、耕作栽培技术、高效定量深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配套集成,在哈尔滨市第一积温带的3个地区、6个试验点,形成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2008年和2009年核心示范面积累计达31 hm2,辐射带动6 667 hm2.a-1玉米生产,共节本增效为3 893.1万元.a-1。  相似文献   

5.
水稻肥料配方验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制定土壤节肥高产施肥制度和提高其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开展肥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稻肥料配方进行验证。[结果]配方肥处理的水稻苗数、叶面积系数、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肥处理可节本300元/hm2,增效2 520元/hm2;施用配方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变化并不明显。[结论]N∶P2O5∶K2O施用量18∶4∶9的肥料配方符合当地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机械深松少耕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集成,在黑龙江省双城市3个试验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0年核心示范面积6hm2,示范面积60hm2,辐射带动6 000hm2,产量较农户模式增产2 926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共节本增效0.27亿元。  相似文献   

7.
科杂2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惠应  程国旺  吴晓亮  吴盛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28-9529,9541
[目的]为科杂2号在安徽沿江棉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寻找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方法]采用4元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科杂2号进行高产栽培试验,建立科杂2号皮棉产量与栽培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函数模型,并对上述模型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最优农艺措施组合:密度为21 606~22 394株/hm2,氮肥(N)为234.3~266.1 kg/hm2,磷肥(P2O5)为85.2~114.8 kg/hm2,钾肥(K2O)为186.0~214.80 kg/hm2。[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科杂2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江西农业学报》2022,(4):55-56
通过两年的早稻直播高产栽培示范,结果表明:平均产量达5769.0kg/hm2,比手栽增产9.94%,节本增效显著,达1780.35元/hm2。  相似文献   

9.
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两年的早稻直播高产栽培示范,结果表明:平均产量达5769.0kg/hm2,比手栽增产9.94%,节本增效显著,达1780.35元/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以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水平。[结果]各处理产量在8 059.35~17 292.00kg/hm2。其中处理10最高,为17 292.00 kg/hm2,处理1最低,为8 059.35 kg/hm2。处理10显著高于处理1、2、3、4、5、8等6个处理,处理4、3、2和1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0与处理6、7、9、瑏瑡、瑏瑢等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为了节本增效建议生产上采用处理6(9.0万株/hm2)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 023.8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吸收利用率,过低施氮量处理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连粳7号,在基蘖肥∶穗肥=6.5∶3.5、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辽星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肥密管理模式。[方法]以辽星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氮肥运筹方式及插秧密度对辽星1号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最适施氮量为225 kg/hm2,产量为9 550.5 kg/hm2,经济效益最高;在此基础上,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产16.7%;插秧密度为33.3 cm×15.0 cm时辽星1号产量较高。[结论]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和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吕泽林  钟顺清  杨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6-8888,8891
[目的]研究再生稻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分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该技术体系比常规栽培增产29.83%,2.88 hm2高产试验田连续3年单产超过3.0 t/hm2,平均单产3.21t/hm2,2007~2009年在自贡市累计示范推广3.18万hm3,增产22.98%。[结论]该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施秉县玉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建立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与施肥模式,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效益.[方法]分别在施秉县旱作土中、低肥力水平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施秉县旱作土区中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8.6 kg/hm2,P2O5 146.7 kg/hm2,K2O 191.1 kg/hm2,最佳产量为7 755.6 kg/hm2;低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4.3 kg/hm2,P2O5125.4 kg/hm2,K2O 191.9 kg/hm2,最佳产量为7 432.5 kg/hm2.[结论]加强对施秉县中、低肥力水平的旱作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能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探索出粤油13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方法]运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对粤油13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粤油13种植密度30万株/hm2,施足底肥(生物有机肥225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的前提下,苗期追施N量76.6 kg/hm2、P2O5量48.8 kg/hm2、K2O量126.0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在丘陵红壤旱地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粤油13产量的影响达0.05显著水平,而施肥对粤油13产量的影响达0.0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杂双2号的最佳栽培密度。[方法]设计4个不同栽培密度(12.0万、19.5万、27.0万、34.5万株/hm2),进行杂双2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以密度1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3 939.15 kg/hm2,较其他密度处理增产均达0.01极显著水平,且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个体和群体发育协调。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总角果数,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随密度的增大,株高逐渐降低。[结论]19.5万株/hm2是杂双2号最适宜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机插钵苗专用秧盘利用率,降低育秧成本。[方法]用同一批秧盘在同一育秧季节先后育再生稻秧苗、一季中稻和麦茬稻秧苗,研究并比较其秧苗素质、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同一批秧盘先后育出的3批秧的秧苗素质好、分蘖正常、产量高。且"一盘三用"将秧盘投入成本从787.5元/hm2降到262.5元/hm2,比正常机插毯苗育秧成本还低。[结论]机插钵苗"一盘三用"在信阳地区是可行的,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并且播期提早能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圣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田旱整条件下,氮肥用量对水稻的茎蘖动态、产量构成、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氮量315.0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0 957.2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利用率,过低施氮量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则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田旱整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杂交油菜青杂5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15-8416
[目的]探究青杂5号的高产栽培模式。[方法]利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鸟兰县进行青杂5号油菜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与其产量的回归关系的试验。[结果]油莱施氮量、施磷量与产量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随着氮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逐渐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油莱产量最高。继续增加施肥量,油菜产量逐渐下降。随着密度和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先增后减。密度和磷肥用量的最佳组合为密度38.90万株/hm^2,纯磷45.00kg/hm^2。青杂5号油菜产量最高时的密度、氮和磷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是密度30.00万株/hm^2,氮和磷肥施角量分别为90.00和71.75kg/hm^2。[结论]该研究为充分发挥青杂5号的增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