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西药治疗:(1)高免血清疗法:每病鸭皮下注射高免血清1ml。(2)高免卵黄疗法:给病鸭皮下注射2ml高免卵黄,同时口服高免卵黄2ml。(3)给病鸭同群受威胁鸭子紧急接种1ml鸭瘟疫苗。(4)干扰素治疗:每只病鸭肌注1mg聚肌胞,1次/3日,连用3次。(5)板兰根注射液1~4ml、Vcl~3ml、地塞米松2ml,混合肌注,2次/日,连用3~5天。(6)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鸭蛋白质营养方面的研究作一总结。1 鸭饲粮蛋白质水平1.1 肉鸭饲粮蛋白质水平国内外对北京鸭、番鸭、骡鸭等肉鸭蛋白质需要的研究较多,但结论不一致。肉雏鸭(0~2周龄)的蛋白质需要从16%至22%,育成-肥育期(2~7周龄)的蛋白质需要为12%~18%。获得最大前期增重的蛋白质需要:北京鸭为20%~22%,公番鸭为21%,绍鸭为20%~22%,樱桃谷鸭为20%~22%。NRC(1994年版)推荐的北京鸭蛋白质需要(Dean等1986):0~2周龄为22%,2~7周龄为16%。黄世仪等(1995)试验表明,在饲粮代谢能12.13 MJ/kg,蛋白质20…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染1~8周龄鸭,尤其是2~3周龄的雏鸭,引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称为鸭疫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感染等.本病几乎发生于所有养鸭场,如不加治疗,死亡率最高可达80%以上,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1 概述。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番鸭最为易感(尤其是白番鸭),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患禽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拉灰白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跛行等症状。剖检以浆膜出现广泛性的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样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等,死亡率为1%~80%,甚至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一、雏鸭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预防鸭支原体病(又称鸭传染性窦炎),是由鸭支原体(又称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2~3周龄的雏鸭易感性较强,发病率最高可达80%,但死亡率较低。1.流行特点。病鸭和带菌鸭为主要传染源,易感鸭可通过空气经呼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鸩和其它多种禽类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以2~4周龄小鸭最易感,死亡率可达30%~90%[4].我们对2009年1~3月份怀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病鸭群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雏鸭群免疫 1.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免疫。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3.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该病Ⅱ号剂型或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肉鸭一次免疫即可。 4.鸭瘟活苗免疫:雏鸭…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索北京鸭新品系能否取代樱桃谷鸭。北京鸭商品代(Ⅲ×Ⅳ)200只引自北京市农场局南口农场,樱桃谷商品代(超M型)200只引自广州华穗种鸭场。试验鸭饲粮:全期使用饲粮由穗屏饲料厂生产的肉鸭料。出壳-21日龄,饲喂501小鸭料(含粗蛋白20~22%,粗脂肪4~5%,粗纤维3~5%);22-56日龄.饲喂532大鸭料(含粗蛋白14~16%.粗脂肪2~6%,粗纤维4~6%)。饲养管理:开放式鸭舍平地饲养.同一栋在中间隔成两间,自由采食,不停水,24小时光照。1~3日龄用3.0%B什水饮水;4~10日龄0.1%土霉素拌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里氏菌病。多发生于2~7周龄鸭,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促发感染,发病率5%~90%,死亡率可高达80%。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也较短,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1.
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又名鸭大肠杆菌病、新鸭病、鸭瘟症候群等。国外工作者对该病的特征与病原学研究指出:(1)大肠杆菌可引起幼鸭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病变;(2)多侵害2—6周龄的幼鸭;(3)主要的血清型有O_(78)、O_(112)等;(4)本病的肉眼病变与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氏杆菌病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传染病。该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小鸭,且发病率高(5%~90%)死亡率高(1%~80%),高峰可达90%以上,耐过的鸭,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经济损失严重。本病最早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美国学者Henderckson和Hilbert于1932年在纽约鸭场发现该病,随后国外许多学者陆续报道该病。在我国,1975年邝荣禄等首次报道本病在广州存在;1982…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或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本病,目前莆田地区许多鸭场常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各种年龄的鸭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于2~8周龄(尤其是2~4周龄)的鸭,1周龄以内和8周龄以上的鸭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4.
鸭三包病 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指以鸭心脏、肝脏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该病发病快 ,传染快 ,发病率达 80 % ,死亡率达 6 0 % ,主要危害 2~ 4周龄的幼鸭 ,由于该病往往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 ,故治疗效果较差。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消毒及接种。 2 一旦发病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三包病”治疗剂 ,每羽肌注 0 5毫升 ;“949”(一服灵 )每瓶加水 5 0千克 ,连服 3~ 5天。番鸭三周病 主要发生于 2~ 4周龄的纯种雏番鸭 ,发病后以喘气、腹泻、脱水并迅速…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我市家畜弓形虫感染及流行情况,于1987~1989年间我们在丹徒县、句容县、丹阳市、杨中县等市(县区)对鸡、鸭、鹅、猪、水牛、山羊、奶牛、兔等进行弓形虫病血清学(间接血凝法)调查。判定标准:以1∶64被检血清稀释孔呈50%凝集判阳性。调查结果:(1) 从调查中发现,弓形虫感染率地区间差异不明显;但各地以猪的感染率最高,平均为47.32%,其中以成年母猪血清学阳性率更高,如某种猪场种母猪阳性率高达58.6%。(2) 首次在我市鸡、鸭、鹅血清中检出抗体,且阳性率分别为14.58%,12.79%,12.86%,但尚未发现典型的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16.
从秋末冬初开始培育雏鸭,经过60~70天的饲养,每只鸭的体重可达2~3公斤,肉料比为1:2.5~3。 (一)精选雏鸭 要求雏鸭出壳正常,绒毛光亮且覆盖肚脐,腹部柔软有弹性,肛门清洁,腿粗、嘴大、眼有神,活泼健壮有力。 (二)雏鸭饲养 雏鸭出壳后要及时喂饮0.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每隔1.5~2小时饮1次。同时将煮得半生半熟、不软不硬的米饭,加适量的白糖,撒在垫  相似文献   

17.
取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死鸭肝脏制成1:1匀浆,分别接种9日龄鸡胚和11日龄鸭胚,鸡、鸭胚均于接种后24~36小时全部死亡,取鸡胚尿囊膜制成1:2匀浆接种11日龄鸭胚,鸭胚于接种后64小时死亡,取鸡胚尿囊液回归4日龄雏鸭进行人工发病雏鸭于24~96小时全部死亡;用已知抗鸭肝病毒卵黄液对发病鸭群紧急被动免疫注射,病鸭群于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取鸡、鸭胚尿囊液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的鸡卵黄经3倍稀释,1ml可抵抗10~(-2)0.5ml鸡胚尿囊液对2日龄樱桃谷鸭的致病性,获100%保护,而对照鸭的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66.7%,从而确诊某鸭群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用鸭肝病毒无需灭活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以制取抗鸭肝病毒鸡源性卵黄抗体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1 流行情况所有病例均来自安徽当涂县两乡镇 ;蛋鸭发病 ,而当地鸡及其它品种鸭未见发病 ;感染和流行一般是从当年 10月至次年 1月 ,70~ 3 0 0日龄鸭均易感 ,每日有 0 1%~ 2 %的鸭发病 ,0 1%~ 2 %的鸭死亡 ;用过痢特灵、喹诺酮类药均未见效。2 临床症状本病多取急性过程 ,多数病鸭在 2 4h内死亡 ,少数病鸭2 4~ 48h死亡。有些鸭晚上吃食正常 ,第 2天即死于圈内。病鸭不食、能饮、头后缩、呆立、垂尾、无力、死前头垂地 ,死后口有浊水流出 ,气味极大。3 剖检病变打开体腔可闻到恶臭 ,剖开肠道臭味更大 ;肠道 (十二指肠最明显 )出血、…  相似文献   

19.
番鸭细小病毒病(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osis,MDPVS)又称3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以1~3周龄雏番鸭为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病毒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脚软、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症状,其致死率达50%~80%[1].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又称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又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常见于鸭、鹅等雁行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1 流行病学 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以2~4周龄的小鸭发病率较高,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秋、晚春多发.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多呈暴发性流行,鸭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达40%~70%,耐过鸭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