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大麦60个品种和15个F1代材料进行了分析.87%的F1代集中在一个类中.大麦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大大增加.优势的第二个性状集中在有效分蘖和植株高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对二套组合各16个家系的分析表明,母体效应对大麦辐射M1代生理损伤有极显著的影响,在由辐射敏感性差异较大的品种组成的组合1中,其母体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作用,F1代正交组合的辐射损伤极显著低于反交组合,在回交世代中,由F1代作母本的反交组合的辐射损伤仍显著低于正交组合,在由辐射敏感性差异较小的品种组成的组合Ⅱ中,母体效应主要表现为极显著的母体显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六棱大麦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杂交设计,对六棱大麦9个性状进行遗传研究,估算了F2代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株粒数、株粒重、有效稳数F1代杂种优势较高,F2代优势衰退缓慢,而穗长、小穗排数、重粒重、穗粒重衰退较快。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5.
杂交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中亲优势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个大麦杂种组合F19个性状中亲优势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在株高,穗长,千粒重,穗下节长均表现为一致的正向中亲优势;着粒密度表现出一致的中亲负向优势。其余各研究性状的中亲优势在不同的组合表现不同;明确了应选用平均株高的两亲本配制杂种;并可通过F1穗下节长来选择单株粒重较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用四个六棱大麦品种的三组杂交对出穗期,分蘖数,株高,籽粒产量,粒重和饱秕粒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杂交的P1,P2,F1,F2,BC1和BC2于1982年被种植在美国North Dakota的Forgo和Prosper两个地方,并且给予了评价。队季分蘖数外,杂交内亲本平均值一般是不同的。各代之间比较表明,晚出穗相对虫出穗显性;高粒重相对低粒重显性;籽粒的饱满度受加性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质性状沉降值在F1代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研究了14个品系和用其做的15个杂交组合沉降值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沉降值在杂交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15个组合F1代的沉降值平均为63.7ml,较其14具新本的平均沉降值55.57ml高8.83ml,杂种优良率为17.74%,表现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F1代优势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  相似文献   

9.
棉花F1大铃杂种优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铃形互不相同的选系,进行轮回杂交,共获得20个正反交组合的F1杂交棉种。通过连续5年对亲本及其F1进行观察,认为在一般情况下F1代有可能获得大铃杂种优势。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基因的显性或上位性优势。以粗短或卵园型作母本与卵园型作父本进行配组的F1大铃杂种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用200ml/hm^2“三高灵”对水200kg在大麦苗期叶面喷施,能促进大麦麦苗生长,冬前总苗数、成穗数、成穗率等均有所提高;用750ml/hm^2“三高灵”对水1500k在大麦孕穗期叶面喷施,可促进大麦籽粒灌浆充实,每穗实粒数比对照增加0.3~2.1粒,千粒重增加0.3~1.5g。“三高灵”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效果最好,大麦单产4326.2kg/hm^2,比喷施“活力素”的常规对照增产455.8kg/hm^2,纯收益增加438.5元/hm^2,产投比高1.07。  相似文献   

11.
含云南斑茅血缘F1代材料经含云南割手密血缘F1代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砍晒效果,其表现为水份散失少,蔗糖份下降慢,重力纯度下降落,在蔗糖份变化的过程中,蔗糖转化和被利用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重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正反交组合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虽然有差异,但经t值测验差异不显著。共同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其F1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显然不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其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甘蔗F1代光合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比较了10个甘蔗组合F1代的光合特征及其与叶绿素,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F1代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组合间和组合内都是高度分离的,从而证明了甘蔗F1代进行高光效筛选是可行的。而甘蔗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与净光合速率的显著正相关性,说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作为光合筛选的辅助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春为对照,将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5个小麦品种与黑麦均具有良好的杂交亲和性。LSD检验表明,除洋麦外,其余4个材料均与中国春具有相似的杂交亲和性,其基因型为kr1kr1kr2kr2;对杂种F1种子在大田直播条件下的成株率分析表明,蚂蚱头火麦×黑麦具有最高的成株率(26.67%);对杂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育性分析表明,5个供试材料与黑麦杂种F1代结实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中国春(0.078粒/穗),其中蚂蚱头火麦×黑麦F1具有最高的结实率(3.087)粒/穗);相关分析表明,亲和性和杂种F1种子生活力及育性间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163和0.163。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前曾设想利用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的Sv型细胞质与1BL-1RS染色体互作产生的雄性不育培育杂交小麦(Toriyama等,1991,1993),在此设想中,雄性不育保持系可通过两个渠道获得,即回交法(Nonaka等,1993)和花药培养法.本文报道花药培养的结果。用 1BL-1RS染色体携带者911-B-8-10(简称st.911)与13个日本品种杂交,用 F1及 B1F1植株的花药进行培养,F1的胚形成频率高于亲本(日本品种),B1F1的胚形成频率低于 F1代。st.911和F1代较高的胚形成频率部分地得益于 1BL-1RS染色体.因为抗叶锈病基因Lr位于1RS染色体臂上,所以在再生单倍体植株上人工接种叶锈病菌(21B小种)可以选出抗病个体。用抗叶锈的加倍单倍体与带有1B染色体的(Sv)-中国春和带有1BL-1RS染色体的(Sv)-Saimon杂交,前者的F1表现出较高的自交可育性,而后者的F1表现出完全雄性不育,这说明,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的抗叶锈病的加倍单倍体系可以用作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研究了14个品系和用其做的15个杂交组合沉降值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沉降值在杂交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15个组合F1代的沉降值平均为63.7ml,较其14个亲本的平均沉降值55.57ml高8.83ml.杂种优势率为17.74%,表现极显著.不同品系的沉降值配合力有差异。选择配合力高的品种做亲本,可以选出沉降值特殊配合力高的优势组合.杂种小麦品种优势的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杭嘉湖地区水网地带稻田种大麦,因地下水位高,大麦亩产一直徘徊在200~250kg。秀字号第二代大麦新品种耐湿、矮秆、高产秀麦3号的育成和推广,使该地区的大麦亩产提高400kg,最高可达530kg,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8.
杭嘉湖地区水网地带稻田种大麦,因地下水位高,大麦亩产一直徘徊在200-250kg。秀字第二代大麦新品种耐湿、矮秆、高产秀麦3号的育成和推广,使该地区的大麦亩产提高400kg,最高可达530kg,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春为对照,将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5个小麦品种与黑麦均具有良好的杂交亲和性。LSD检验表明,除洋麦外,其余4个材料均与中国春具有相似的杂交亲和性,其基因型为kr1kr1kr2kr2;对杂种F1种子在大田直播条件下的成株率分析表明,蚂蚱头火麦×黑麦具有最高的成株率(26.67%);对要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育性分析表明,5个供试与黑麦杂种F1代结实率均不同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PDER选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离子注入F1代杂交种子,从后代中选育出2个早发生胚水稻品系,开花前1~2d,未经授粉受精,卵细胞能自行分裂成多细胞原胚,发生频率高达26.8%,用显性紫色稻作父本测交,F1代出现一定比例母本类型植株。经细胞胚胎学观察,已证实该材料存在二倍体孢子生殖(Diplospory)和无孢子生殖(Apospory),同时还存在未受精极核分裂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