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6,(3):1-6
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公司联合攻关,先后选育推广了"渝优"、"Q优"等系列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突破国标优质2级,水稻种子出口至东南亚,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同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供种保障能力不稳、种业竞争能力不强、市场监管能力有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种业政策扶持,深层次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多方式开展科技协同创新,有针对性地试点商业化育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一新世纪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正式发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成为了今年及未来几年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现代种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其科技创新、商业化育种机制、突破性新品种培育,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种业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但就目前金融行业的相关产品以及现代种业企业自身的特点而言,金融行业对现代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现代种业企业也应从长远发展着手,大胆改革创新,寻找发展机遇,突破固有模式,实现科研创新与商业化发展的有机结合,为现代种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市场深入结合,棉花种子产业化体系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杂交棉、抗虫棉推动了棉花育种事业市场化,促进了棉花生产发展.全国棉花常年种植面积在5000 kh㎡左右,棉种年需求量在150 kt以上.这使得棉花种业经济一片繁荣,种子经营企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批有影响力的公司,如中棉种业、红太阳公司、绿柏特公司、金秋种业、阿克苏公司等.但棉花种子质量是种业经济的生命线,贯穿于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作物品种资源》2012,(7):34-3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发展现代种业,中国科协拟于今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南京农作物种业“十五”以来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南京种业“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指出要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创新创优,实现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促进南京种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种业的发展现状,跨国种业公司在我国种业市场的布阵、营销状况以及我国种业企业与跨国种业间的差距,提出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发掘和调动研发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我国种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认真分析了我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和各类种业公司自身的资源优势,认为应稳妥推进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转换,结合本单位实际,探索种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种业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发展种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国外种业巨头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种子企业多、小、散、弱。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我国民族种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岌岌可危,其后果将会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快速发展壮大民族种业。  相似文献   

9.
《作物品种资源》2012,(6):27-27
5月17日,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在北京签署《共同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战略合作备忘录》。这是双方加强合作,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共同打造国家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北京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备忘录》,双方将围绕打造“种业之都”的目标,依托中关村种业园区、通州国际种业园、丰台种业会展和总部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种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种业不仅是转型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而且是保障首都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在系统认识北京市种业发展现状、问题挑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转型期北京种业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和关键要素.设计了北京种业“创新引领、交易驱动和服务增值”战略路径及运行机制,结合北京种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北京市都市型现代种业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践行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种业发展理念,服务于北京打造“种业之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北京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市将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到2025年,全市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完全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也有保障。但我国种业发展还存在核心技术原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等"卡脖子"问题。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美国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作物品种管理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美国种业科技创新与品种管理的主要特点,并就中美两国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我国种业工作的五项建议,即:加大种业科技开发投入、提高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培育种业行业诚信、重点做好新品种展示和积极推进种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发展种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国外种业巨头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种子企业多、小、散、弱。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我国民族种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岌岌可危,其后果将会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快速发展壮大民族种业。  相似文献   

14.
籽种产业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北京籽种产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与现状进行调研,从人才、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阐明北京所具备的种业科技创新的实力和地位,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下北京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北京籽种产业科技创新的途径与思路,提出促进籽种农业发展之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的精神,透出了我国政府对种子行业的政策支持和重视程度空前提升,国内种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种子法》颁布的10多年时间里,我国种业从计划经济下的种子体系发展到今天的较为规范的市场化种业体系,在这过程中种业取得了较大、较快的发展,市场意识已经深人人心。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海南省十一五期间在蔬菜种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十二五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提出蔬菜种业科技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种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水稻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基础。我国水稻传统育种技术创新力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较为完善,但新兴育种技术仍存在发展空间。因此,未来我国仍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种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不断提高水稻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双辐优718是四川达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双辐A与恢复系辐恢718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米质较好等特点,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种业科技论坛于2006年2月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隆重召开。在为期3天的论坛会上,20位国内知名的棉花育种专家与塔河种业的高层管理者及科研人员济济一堂,交流科研成果,探讨产研合作,发出联合倡议,审定科研课题,签署合作协议,评聘专家顾问,考察棉繁基地,在紧张热烈而务实的氛围中,实现了种业企业与种业科技的一次高层交流与互动。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与发展”。本着“科技创新,共创诚信种业”的经营理念,公司董事长李汉华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是种业企业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良种对农业产业的贡献日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良种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参照农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国家有关部门于近年提出了建设新型种业体系的要求.目的是通过建立与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选育与引进、繁育与推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政府管理、公共支持、社会服务、科技支撑等种业体系,促进农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