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489.5kg/hm2,比相部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505.5kg/hm2耐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杭病性、杭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梁吉利 《作物杂志》2007,23(3):96-96
黑河29是以黑交83-889为母本,绥87-5674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一般产量2800kg/hm2左右,较对照品种黑河17号平均增产11.21%。2004~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40.1万hm2。  相似文献   

3.
泊玉66是泊头市蔬宝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M9954C为母本、自交系BA702为父本的玉米单交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高产、广适等特点,2019-2020年参加河北环渤海联合体夏播玉米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409.3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1%。2020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242.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主要介绍了泊玉6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内容,以期为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吉单669是以自选系吉D821为母本、自选系A0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421.8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053.5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6%。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玉米继续增产增收,本文对1999—2018年间中国玉米品种遗传增益和产量提升潜力展开研究。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二十年间国审玉米品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和产量潜力进行分析:20年间中国共通过审定了933个国审玉米品种,平均单产9984.9 kg/hm2,国审品种年遗传产量增益速率185.73 kg/hm2。二十年间,中国玉米平均实际单产为5432.96 kg/hm2,实现了国审玉米品种产量潜力的54.41%。国审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单产与实际单产之间回归方程为y=0.3728x+1710.5,当国审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单产每增加1 kg/hm2,全国玉米实际单产增加约0.3728 kg/hm2。  相似文献   

6.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以创制抗旱、耐瘠、绿色、优质的玉米种质资源为核心。自主创制并选育出玉米优良自交系G11-1-1和P209,并用两亲本测配出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22号。红单22号参加2020—2021年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为10 155 kg/hm2,比对照增产8.5%;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产量为11 085 kg/hm2,比对照增产7.8%;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620 kg/hm2,比对照增产8.1%;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235 kg/hm2,比对照增产5.9%。红单22号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20438。  相似文献   

7.
付俊  贾特  武翠 《作物杂志》2013,29(6):151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金华瑞T82是以M1为母本、M2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1058.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964.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9%。该品种2012年底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为中矮秆、耐密植、米质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适合辽宁省北部、西部中晚熟玉米区及吉林省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8.
金凯10号是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J4992为母本、DH273为父本配制组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作籽粒用玉米折合产量15414kg/hm2,作青贮玉米全株生物产量86250kg/hm2。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10004。适宜在甘肃省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籽用及作春播青贮玉米种植。对金凯1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生 《作物杂志》2011,27(1):121-122
晋遗3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661为母本,高蛋白品种早熟1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产量2889kg/hm2,比对照增产7.1%;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46.5kg/hm2,比对照增产6.5%;2002年在陕西省引育中心区试点,最高单产4707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41.95%,脂肪含量最高23.62%,属蛋白质脂肪兼用型品种。该品种抗SMVⅠ、SMVⅢ和大豆灰斑病,适合我国北方春大豆晚熟区春播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夏播。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10.
荃科玉900是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以自育系Q900为母本、自交系Q69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于2020年5月通过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20201001”。荃科玉900具有高产、稳产、株型紧凑、抗倒和抗锈病等优点。该品种于2017-2019年连续3年参加神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产量均居参试品种小组第1位,平均产量9103.5kg/hm2(606.9kg/667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平均增产7.5%,增产点率100%。  相似文献   

11.
梁忆群 《种子科技》2023,(12):26-28
为了探索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和大豆的最佳施氮水平,2022年以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大豆品种特优蓝宝石为试验材料,采用“2+2”模式,设置玉米带240、270、300、330、360 kg/hm2 5个氮素水平,大豆带30、45、60 kg/hm2 3个氮素水平,配置15个处理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施氮240 kg/hm2的产量最高,大豆施氮30 kg/hm2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小区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施氮240 kg/hm2、大豆施氮30 kg/hm2为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玉米新品种郑单95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凤兰 《作物杂志》2001,17(4):40-40
郑单958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黄粒玉米新品种,于2000年分别通过河南、河北、山东审定,并通过国家审定。产量表现 1997年和1998年在河南省夏玉米区试中平均单产8370.0kg/hm2 和7692.0kg/hm2,比对照豫玉12增产15.1%和22.4%,两年均居首位。1998年和1999年在国家黄淮海共7省市夏玉米区试中,平均单产8659.5kg/hm2 和8758.5kg/hm2,比对照掖单19增产28.0%和15.5%,1999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3.
豫花11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以抗青10号为母本,鲁花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品种。199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1995~1997年省区试籽仁产量分别为2786kg/hm2、2628kg/hm2和3576kg/hm2,分……  相似文献   

14.
扬辐粳8号(原名扬辐粳4901)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武育粳3号后代扬粳94-18作母本,与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1999年选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列入2006年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2005年在淮安市试种,2006年扩大应用,种植面积200hm2,结果如下。1产量表现扬辐粳8号具有高产潜力,2005年示范2hm2,平均产量9498kg/hm2,其中,高产田块产量达10538.1kg/hm2,比武育粳3号增产9.64%;2006年……  相似文献   

15.
苏玉 (糯 )4号原名98W4,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谢孝颐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早熟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产量表现   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者江苏省特用玉米区试,鲜果穗平均单产分别为12756.0kg hm2 和11875.5kg hm2,比对照种增产4.5%和11.2%。2001年参加江苏省特种玉米生产试验,鲜果穗平均单产14199.0kg hm2,比对照增产12.08%。鲜子粒平均单产9180.45kg hm2,比对照增产27.46%,……  相似文献   

16.
浙春5号 (原代号6895 )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与衢州市农科所合作,以灰33作母本、78C35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后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浙春5号1999~2000年两年参加衢州市春大豆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1731kg hm2 和2100kg hm2,比对照品种浙春3号增产5.58%和6.48%。2000年参加衢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4.5kg 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8.83%。该品种1997年衢县云溪乡锦桥村地膜覆盖高产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7.
石玉9号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表现中早熟、高产、抗倒、抗病,适合在河北省夏播玉米区推广种植。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石玉9号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海55做母本,W314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省区试原代号为石玉5502。2008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在已委托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推广和种子销售。2选育结果2.1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品种观察鉴定试验,平均单产10556.4kg/hm2,居1466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邢抗2号增产24.1%;2004年参加河北省玉米高密组筛选试验,平均单产9550.5kg/hm2,比对照邢抗2号增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山西地区主推玉米品种获得高产、稳产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LAI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当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时,玉米群体产量最高,为13700.85kg/hm2。因此,82500株/hm2为山西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作为当地玉米高产选择适宜种植密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皖北地区主栽品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皖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玉米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穗粒数、千粒重等参数的监测,研究淮北地区密度对主栽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以‘郑单958’、‘鲁单981’、‘隆平206’为试验材料,以审定密度为基准,每7500株/hm2为一个密度阶梯,设置从减少7500株/hm2至增加30000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在充分满足水肥需求条件下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上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除平展型玉米品种‘鲁单981’外,其他2个品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紧凑型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3300株/ hm2,半紧凑型品种‘隆平206’适宜种植密度为68600株/hm2左右,平展型品种‘鲁单981’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由此得出,品种株型越紧凑,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随密度增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与密度呈越显著负相关,品种‘鲁单981’生产上应适当稀植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施用氮锌肥下夏玉米植株干物质、氮锌元素累积和分配的变化,为锌肥的合理利用及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再裂区设计,主因素为90,180,225 kg/hm2 3个施氮水平,副因素为0,4.5 kg/hm2 ZnSO4·7H2O 2个喷锌处理,副副因素为郑单958和谷神玉66 2个玉米品种,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氮锌肥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植株干物质累积动态和各器官氮锌元素吸收、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80,225 kg/hm2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达9.77,10.42 t/hm2,较90 kg/hm2处理平均增加18.0%;吐丝后以施氮量225 kg/hm2下干物质量较高,成熟期以90 kg/hm2处理的穗轴和籽粒干物质量分配比例较高。成熟期施氮量225 kg/hm2处理各器官中氮含量、茎中锌含量以及叶和籽粒氮、锌累积量均表现出优势,而90 k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