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平地起低垄,足墒浅播种 在胶东过去认为覆膜花生起15cm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涝浇水.但是,随着覆膜面积扩大,覆膜花生80%以上面积安排在一般田中,其主要矛盾不是排涝,而是抗旱.起高垄不仅费工且不抗旱,起高垄易使一半的墩离垄边太近,悬针不入土或入土结幼果少.如果按13.5万墩/hm2计,每墩2.7个果损失产量近517.5kg/hm2.而平地起垄垄高不超过10cm,花生入土果针多,即便是离边近,果针也能扎到膜边土中,不影响结果,并具有抗旱效果,可增产450kg/hm2荚果.  相似文献   

2.
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凉两大主要限制因子,于2016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采用地膜半覆盖模式,设置5种不同覆膜起垄高度处理,进行了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垄高每增加5cm,玉米苗期垄侧播种行8cm日平均地温降低0.3℃;当覆膜垄高从0cm增加到5和10cm时,膜侧播种行0~2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3.6和5.3个百分点;覆膜垄高每增加10cm,玉米拔节期推迟1d,抽雄吐丝期相应推迟1d;覆膜垄高5cm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垄高15cm、垄高20cm和地膜平铺处理,与垄高10cm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覆膜垄高5和10c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平均较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分别提高2.1和2.2kg/(hm 2·mm),增幅分别为6.8%和7.2%。研究认为,微垄覆膜(垄高5~10cm)可以协调垄高增加引起的增温和微集水之间的矛盾,同时兼顾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和微集水效应,增产增效,是冷凉区旱地玉米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的产量,以威芋 5 号马铃薯原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白色透明膜垄作、黑膜垄作覆土自动破膜、白膜半膜覆盖集雨、黑膜半膜覆盖集雨 4 种不同覆膜方式及露地栽培不覆膜对马铃薯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覆膜最高能缩短 16d;不同海拔地区覆膜方式也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在海拔为 953m 的地区以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分别达 2079.91kg/667m2、2078.54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5.17%、25.09%;海拔高度 1562m 的地区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达 2286.12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8.99%。4 种不同覆膜方式均较露地栽培不覆膜纯收益增加。因此,推荐在黔西北山区中低海拔 950m 左右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在海拔 1500m 以上地区采用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以不覆膜作为对照,调查和分析了可降解膜、不降解膜和黑膜对甘薯地上部生长发育、地下部产量形成以及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使甘薯地上部充分形成,延缓甘薯生长点过早的向地下部转移;覆膜后,甘薯单株结薯数增加了1.0~1.8个,鲜薯增产9.52%~13.19%,覆盖不降解膜比对照显著增产,覆盖不降解膜和黑膜比对照极显著增产,3种覆膜处理间鲜薯差异不显著。其中以覆盖不降解膜产量最高,达到了52494.30kg/hm2。地膜覆盖是甘薯增产增效有效的栽培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甘薯中前期地上部生长、提高薯块个数,增加薯块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正>审定编号:国审玉2014007品种名称:安早10申请者:李平育种者:李平品种来源:J12×ZJ01特征特性: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4d,比冀承单3号晚3d,比元华116早4d。株高214cm,穗位高73cm,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16cm,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28.3g。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750.0kg/hm2,比元华116增产10.9%。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约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贵州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比较了黑膜、白膜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花生出苗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使花生出苗速率有较大提高,较露地栽培花生出苗提前2~4d,白膜栽培花生出苗速率最高,黑膜栽培次之。白膜、黑膜栽培均有较佳的杂草防除效果;花生覆膜栽培有利于花生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花生产量,白膜栽培的花生产量最高305.7kg/667m2,较黑膜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花生单产提高48.6kg/667m2。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三年的综合栽培技术试验,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适时播种、垄膜沟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摘等方面阐述了鲜食春蚕豆黑色全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该技术经示范应用,与常规种植相比, 具有植株开花早、鼓粒早、分枝多、长势强、鲜株荚数及鲜株粒数增多、鲜粒百粒重增大、生育期及采摘上市期延长等特点, 平均增产3850.1kg /hm2, 增幅25.51%,增收5775.1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型抗倒剂“立丰灵”对水稻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喷施田种用量的"立丰灵"与清水处理比较试验,产量结果表明,在拔节前10d按225kg/hm2水加"立丰灵"450g和315g喷施,产量分别为7522.3kg/hm2,7466.7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5.95%、5.1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试验分析了"立丰灵"对产量、株高、主茎节间、倒三叶长宽及抗倒力的影响,探明了"立丰灵"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进行了垄直播覆膜、起垄直播不覆膜、起垄移栽覆膜、起垄移栽不覆膜、平土移栽覆膜(CK)5种处理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与不覆膜栽培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起垄移栽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单产达646.04kg/667m2,与平土移栽覆膜(CK)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旱地覆膜栽培条件下适宜机械化高粱水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于2015、2016年以机械化生产高粱品种晋杂34、晋杂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栽培措施(B1:裸地,B2:覆膜)、3个施氮量(C1:0kg/hm 2、C2:225kg/hm 2、C3:450kg/hm 2)条件对高粱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贮水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效提高了高粱不同生育期0~6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但施氮水平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两年试验覆膜处理平均产量比裸地显著提高11.63%,降雨偏少年度(2015)增产12.03%,降雨偏多年度(2016)增产11.17%;不同施氮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与品种或覆膜方式的交互作用差异也不显著,但覆膜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尤以施氮225kg/hm 2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降雨偏少年度的水分利用率、降水生产效率显著高于降雨偏多年度。与裸地处理相比,2015年覆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3%;2016年提高12.21%。两年试验晋杂34、晋杂35都以覆膜施氮225kg/hm 2处理水分利用效果最佳,2015年表现尤为突出,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分别为37.01、31.72kg/(mm·hm 2)和19.076%、38.286%。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覆膜、施氮225kg/hm 2为晋杂34、晋杂35高产、水氮高效利用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1.
黑色地膜对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采用田间试验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模式垄内10cm土壤温度平均比透明膜低2℃,比不覆盖地膜高1℃;薯块产量比透明膜高18.0%,比不覆盖地膜高20.4%。黑色地膜模式具有地温适宜、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的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且不用喷洒除草剂,无污染,省工省劲。覆盖黑色地膜将成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冬闲稻田马铃薯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冬闲田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大力发展冬作马铃薯提供参考依据。在冬闲稻田进行轻简栽培Ⅰ、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等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土壤温度的差异是导致出苗早晚的主要原因,轻简栽培Ⅱ的平均土壤分别比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高0.82℃、1.35℃、1.72℃、2.16℃,出苗期分别提早2天、4天、15天和20天;地膜覆盖栽培的商品薯产量最高,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Ⅱ、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产量分别为21743.7、21345.6、15613.5、14783.9、12378.7 kg/hm2;轻简栽培Ⅱ的经济效益最高,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经济效益依次为11133.0、6609.9、5584.2、2571.6、-3424.1元/hm2。  相似文献   

13.
生物降解膜覆盖马铃薯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了探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使用生物降解膜的增产机理,设置了生物降解膜、生物降解除草膜、普通塑料膜、不盖膜四个处理。[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养分以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三种地膜覆盖处理下,各耕层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较不盖膜处理差异显著,其中膜下10 cm上午9点生物降解除草膜、生物降解膜、普通塑料膜较不盖膜处理土壤温度分别提高2.17 ℃、2.57 ℃、2.29 ℃;各处理中以生物降解除草膜和生物降解膜的土样养分含量最低,不盖膜最高;生物降解除草膜和生物降解膜较普通塑料膜商品薯增产2335.5 kg/hm2和2056.5 kg/hm2,但是差异不显著,较不盖膜处理分别增产5947.5 kg/hm2和5668.5 kg/hm2,差异显著。[结论]生物降解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产量,对推动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优质、高产甘薯施钾水平,以豫东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6种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的5个处理B(75 kg/hm2)、C(150 kg/hm2)、D(225 kg/hm2)、E(300 kg/hm2)、F(450 kg/hm2)鲜薯产量增幅为5.1%~ 22.0%,薯干产量增幅7.3%~42.8%,商品薯鲜重增幅8.1%~65.4%,茎叶鲜重减产幅度20.4%~43.9%,薯块干物率较对照提高0.5~4.2个百分点,淀粉率较对照提高0.44~3.66个百分点。增施钾肥能够有效抑制甘薯茎叶徒长,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生长发育和杂草防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除草剂、无地膜覆盖处理相比,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而在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处理中,50%乙草胺乳油×黑色地膜处理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33%二甲戊乐灵乳油配套透明地膜或黑色地膜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最低,33%二甲戊乐灵乳油除草效果不佳;50%乙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薯块干物率最高,蔓茎干物率、T/R值最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及商品薯率最高;除草剂与地膜覆盖对甘薯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杂草防控、薯块品质等因素,生产上应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透明地膜配套栽培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9号杂草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色地膜对甘薯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黑色地膜影响甘薯产量的光合机理,试验以‘烟薯25’为材料,进行了覆盖黑色地膜和不覆膜(CK)的处理,研究黑色地膜对甘薯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黑色地膜使甘薯的Pn和Cond值显著提高(P<0.05),二者呈直线正相关性;Ic、Isat和Pmax值也显著提高。随着光强的不断增加甘薯的ETR、PCR和qP值逐渐变大,PhiPS2、Fv′/Fm′和NPQ值逐渐变小;当光强大于1500μmol/(m2·s)时,黑色地膜使甘薯的荧光参数值(ETR、PCR、PhiPS2、Fv′/Fm′和qP)显著提高,NPQ值则降低;黑色地膜甘薯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40%和31%以上。因此,覆盖黑色地膜可显著提高甘薯在强光下吸收光子效率及其供给效率,进一步加强了甘薯能量转化速率和对强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提高甘薯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中国对高产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和对新品种栽培技术的需求,烟台市农科院采用改良杂交法选育优良新品种,并通过国家区域试验进行产量、品质、抗病性鉴定,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分析法对新品种进行覆膜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烟薯24’在2008—2009年国家区域试验中:鲜薯平均32235 kg/hm2,较对照增产9.46%;薯干平均9685.5 kg/hm2,较对照增产18.55%,2010年通过全国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得出,‘烟薯24’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较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是加工淀粉的优质品种。‘烟薯24’覆膜栽培以黑色地膜效果最好,这主要是因为黑色地膜具有抑制杂草生长,不用喷施除草剂,避免了除草剂抑制地上部生长;地温适宜,不会因前期地温过高,影响薯块膨大;地上下部生长动态、叶面积系数动态、T/R值进展合理,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适宜的破口温度及大小,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白、黑膜膜内外空气温度、塘底土壤温度及不同破口大小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田间空气温度的增加,膜内空气温度随之大幅度增加,白膜膜内温度均大于黑膜膜内温度。当田间空气温度低于20℃时,通过小苗膜下移栽改变烟苗生长环境可达到保温的作用;田间空气温度高于27℃时,膜内空气温度达到45℃时,应及时进行破大孔处理,以防高温灼伤烟苗。在环境温度可以保障烟苗生长需求的前提下,较早破口相对利于烟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和常规种植相比,侧膜种植苜蓿出苗提前3d,幼苗高增加57%,茎粗增加21.7%,根长增加2~4cm,播种第2年,株高增加30.77%,单株分枝数增加12%,茎叶比较常规种植低,播种当年增产21.14%,第2年增产83.64%,2年累计净收益2916.88元/hm2 。  相似文献   

20.
甘薯地膜覆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地膜覆盖是中国北方薯区甘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综述了甘薯地膜覆盖产量提高的机理,主要有:(1)在土壤因素上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加速土壤养分的转化。(2)在产量和形态发育影响方面主要是提前结薯、促进根系发育和防治茎叶徒长。(3)在生理代谢影响方面主要有地膜覆盖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Rubpase活性、ATP含量和ATP酶活性以及提高了叶片SOD和CAT活性,降低了叶片中MDA含量,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延迟了叶片衰老;地膜覆盖改变了叶片和块根中的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促进同化物向块根的转运。(4)地膜覆盖提高了甘薯抵抗病虫害以及盐碱胁迫的能力。之后阐述了中国地膜覆盖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问题、减产问题以及农机农艺不配套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中国甘薯地膜覆盖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