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及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和水稻种子为材料,选择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6-苄基腺嘌呤(6-BA)探索其对水稻及玉米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浓度范围内,0.1、2.0 mg/L GA_3和0.1~1.0 mg/L 6-BA均能促进该批水稻种子萌发,提高种子活力,其中2.0 mg/L GA_3和1.0 mg/L 6-BA处理极显著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100 mg/L GA_3和60 mg/L 6-BA处理极显著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0.5~2.0 mg/L ABA处理会降低水稻种子活力,而玉米则表现出较高的ABA耐受性,10 mg/L ABA可显著提高玉米种子活力,但当ABA浓度继续升高时玉米种子活力则呈现降低趋势,且随ABA浓度的增加,降低玉米种子活力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脱落酸(ABA)对白粒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微生物源ABA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白粒小麦宁麦1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ABA浸种处理研究了微生物源ABA对小麦籽粒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0~100 mg/L的ABA溶液浸种对白粒小麦种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ABA浓度愈高籽粒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愈强.当ABA浓度为80~100 mg/L时,能延缓白粒小麦萌发2 d以上;ABA浸种处理后5 d龄的幼苗,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SOD酶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同时抗坏血酸(As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这对提高小麦幼苗的抗逆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小麦幼胚体细胞再生频率,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麦49、豫麦18和兰考90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物质(2,4-D、ABA和AgNO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问、不同外源物质浓度间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草酸盐氧化酶活性差异均达到0.01显著水平.基因型间草酸盐氧化酶活性以豫麦18最高、兰考906最低;不同外源物质浓度间草酸盐氧化酶活性以MS培养基上附加2.O~3.0 mg/L 2,4-D、2.0 mg/L 2,4-D+0.1 mg/L ABA和2.0 mg/L 2,4-D+0.1 mg/L ABA+2.5~5.0mg/L AgNO3处理较高.不同外源物质条件下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草酸盐氧化酶活性存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探究不同浓度外源ABA对木薯叶片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影响。用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用q RT-PCR的方法研究木薯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喷施20 mg/L外源ABA,木薯叶片β-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叶片中涉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基因LYCB上调表达,而类胡萝卜素裂解的CCD1基因下调表达。同时,核心酶PSY1与PSY2基因的下调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无关联。而分别采用10 mg/L与80 mg/L浓度喷施后β-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涉及β-胡萝卜素合成通路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而经10 mg/L的外源ABA处理催化类胡萝卜素裂解的CCD1基因上调表达。研究表明太低和太高浓度的外源ABA处理木薯叶片导致β-胡萝卜素积累降低,但外源ABA浓度为20 mg/L时能显著提高叶片β-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香茅种子,记录其萌发状况,探索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香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A3浓度为10和25 mg/L时,6-BA浓度为10和25 mg/L时,2,4-D浓度为10 mg/L 时,对香茅种子的萌发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晶  张鹤婷  殷悦  陈惠萍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1):2119-2126
为了探索H_2S对干旱胁迫下萌发水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粤优589’水稻(Oryza sativa L.)杂交种子为实验材料,以20%PEG模拟干旱,0.75 mmol/L硫氢化钠(Na HS)作为外源H_2S供体,采用DNS比色法、碘染等方法探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种子吸胀速率、胚乳乳化等现象。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H_2S供体Na HS处理使水稻种子吸水速度加快1.5 h;在胚乳乳化过程中,Na HS处理的淀粉分泌斑块较PEG处理大,碘染后液化现象明显优于PEG处理;与PEG相比,Na HS处理的淀粉酶活性呈现显著增强趋势,且第4天增高幅度最大,总淀粉酶活性提高67.14%,α-淀粉酶活性提高35.31%,β-淀粉酶活性提高71.79%,且在水稻种子萌发初期,β-淀粉酶的贡献大于α-淀粉酶;H_2S的抑制剂羟胺(NH2OH)则逆转了外源H_2S供体Na HS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效应。证实外源H_2S有效地缓解干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淀粉酶活性,加快种子吸胀速率、胚乳乳化速度,显著地促进水稻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毛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浓度分别为20,50mg/L的GA3,NAA,ABA,6-BA涂抹谢花40 d后的毛叶枣(Zizyphus mauritiana Lam.)幼果.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的相关品质.结果表明:(1)20mg/LAA能够显著提高毛叶枣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有机酸的含量,但对单果重没有影响;20mg/L 6-BA也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但降低了单果重、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20 mg/L ABA能促进果实增大,提高果实可溶性总糖和有机酸的含量;20 mg/L GA能增加有机酸的含量,但降低了含糖量、单果重及维生素C.(2)50 m/LNAA处理能提高果实所有品质的含量;50 mg/L ABA和6-BA都能提高含糖量及有机酸,但降低了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50mg/L GA能增加单果重、有机酸,但降低了含糖量和维生素C.综合结果表明,20mg/L浓度处理优于50 mg/L,而且NAA处理对提高毛叶枣果实品质效果比GA3,ABA,6-BA的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种外源激素对黑果腺肋花楸树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生长激素进行种子浸泡处理。[结果]200 mg/L 6-BA溶液中吸胀2 d后对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佳,赤霉素(GA3)或脱落酸(ABA)处理作用不明显。[结论]外源激素6-卞基腺嘌呤(6-BA)可促进花楸树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大豆北豆44为实验材料,研究在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条件下,BR对光合有抑制作用,ABA促进气孔关闭,降低胞间CO_2浓度,BR加强了ABA的作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高浓度的BR(0.4mg/L)加剧了干旱对大豆幼苗叶片的伤害,但ABA可以缓解其伤害程度;低浓度的BR促进叶绿素的增加,ABA可缓和高浓度BR对叶绿素的抑制作用;BR(0.2、0.4mg/L)可以缓解干旱对大豆光合的影响,ABA和BR共同作用对大豆光合作用具有更好的效果;BR降低了ABA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使得PSⅡ反应中心Fv/Fm和Ф_(PSII)升高,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相一致。因此ABA(2mg/L)和BR(0.2、0.4mg/L)共同作用对大豆有更好的抗旱作用。因此,干旱胁迫下,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和油菜素内酯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影响,维持大豆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0.
外源ABA对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ABA(浓度分别为0、10-4、10-5、10-6、10-7mol/L)的琼脂(3%)培养基上暗培养(温度2~4℃,培养盒倾斜45°角),第11天分别调查胚芽和根系生长状况,研究了外源ABA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对小麦的抗冷性有很大影响,低浓度的ABA可以促进低温下小麦的生长,提高其抗冷性,而高浓度则抑制生长.ABA提高小麦抗冷性的最适浓度为10-7mol/L.苗期低温下,ABA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膜透性.根浸ABA对提高幼苗抗冷效果要强于叶喷ABA.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毛马齿苋种子播种出苗率,分析不同时间浸种以及采用GA3、NAA和6-BA 3种外源激素处理对其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没有提高毛马齿苋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效果;GA3、NAA和6-BA三种激素浸种处理均能提高毛马齿苋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适宜的浸种浓度分别为GA3 30 mg/L、10~20 mg/L NAA或6-BA 30 mg/L。其中GA3有效浓度范围较宽泛,建议采用,但GA3处理不能解除该种子发芽的需光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合成酶抑制剂碘二苯(diphenylene iodonium, DPI)及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清除剂二甲基硫脲(dimethylthiourea, DMTU)分别培养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研究内源H2O2对种子萌发过程胚根、胚芽和胚根根尖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DPI及DMTU培养的水稻种子其胚根生长和胚芽生长均受到抑制,尤其是DPI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DPI和DMTU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均呈现出浓度效应,即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中,DPI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DMTU的更为明显。此外,胚根根尖的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O 2-)和H2O2含量随DMTU浓度增大而减少,根尖细胞受损也越严重。由此推测,内源H2O2可能参与调控水稻种子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5个水稻品种4叶1心期的幼苗为材料,比较研究了1 μmol/L GA3和10 mg/L ABA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能够促进水稻地上部分伸长生长,抑制根伸长生长;同时,5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上升趋势。10 mg/L ABA处理则严重抑制种子萌发和地上部伸长生长;5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呈现下降趋势。 用RT PCR方法对GA20ox2和GA3ox2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GA3处理后,日本晴GA20ox2基因表达略微下调,其余4个品种的GA20ox2基因表达上调。ABA处理抑制GA20ox2基因表达。GA3ox2基因表达也受GA3和ABA调控。在南粳44、关东194和日本晴中,GA3诱导GA3ox2表达,ABA显著抑制GA3ox2表达。性  相似文献   

14.
彭浩  宋文路  王晓强 《玉米科学》2016,24(6):75-78,87
利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脱落酸(ABA)及其复合溶液对玉米进行浸种和浇灌,通过测定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外施SA及ABA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浓度SA和ABA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多项生理指标,且二者以0.25 mmol/L SA+8.0 mg/L ABA的配比复合使用时缓解盐胁迫对玉米伤害的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15.
用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和6-BA不同药剂浓度(0、20、40、80 mg/L)和不同浸种时间(3、6、12、24 h)处理带果荚和去果荚的降香黄檀种子,结果表明:去果荚的种子用GA340 mg/L溶液浸泡12 h的发芽率最高,达到78%,壮苗指数和根冠比最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结果表明,以浓度150 mg/L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用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以浓度为150 mg/L壳聚糖处理PEG6000干旱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表明,壳聚糖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具有极显著的效果,同时能极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巴胺(Dopamine,DA)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自育水稻品种新稻17号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纯水)、0.1、0.5、1、1.5 mg/L的DA溶液(分别用S0、S0.1、S0.5、S1、S1.5表示)引发种子,采用浓度为100 mmol/L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未引发无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1(CK),未引发有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2(S-CK),研究多巴胺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盐胁迫下(S-CK)水稻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抑制且萌发速率降低,幼苗长势弱。引发处理不同程度缓解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提高发芽率(13.3%~25.8%)和发芽速率,促进幼苗生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16.4%~51.8%和6.5%~31.2%),超氧化物歧化酶 (28.9%~72.7%)、过氧化物酶 (15.0%~60.1%)和过氧化氢酶 (35.1%~133.0%)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 (7.1%~26.8%)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增强盐胁迫下水稻种子活力,提高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了水稻种子及幼苗的耐盐性,其中1.0 mg/L的多巴胺溶液(S1)引发效果优于水引发(S0)。【结论】对于新疆自育水稻品种新稻17而言,1.0 mg/L多巴胺溶液引发能够有效提高其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与细胞壁半乳甘露聚糖降解相关的 β 甘露聚糖酶、 β 甘露糖苷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之间的关系,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这3种酶的活性变化及GA3和ABA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干种子和萌发前的种子中β 甘露糖苷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活性就已经存在,而β 甘露聚糖酶活性只在萌发后才能检测到;3种酶活性均随着萌发进程而增加;GA3对β 甘露聚糖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BA对β 甘露糖苷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却可以明显抑制β 甘露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萼紫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条件下毛萼紫薇Lagerstroemia balansae结实率很高,但自然萌发率和成苗率极低。适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能够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有效促进幼苗生长。本研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毛萼紫薇种子的生活力,比较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TDZ、IAA、6-BA和NAA处理下毛萼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萼紫薇种子生活力较低;(2)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较高,幼苗长势良好;其次是0.02 mg/L的TDZ处理,再次是200 mg/L IAA的处理;(3)1~20 mg/L的6-BA和NAA处理对毛萼紫薇种子的萌发无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GA3、TDZ、IAA能有效促进毛萼紫薇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