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春艳  聂荣邦 《作物研究》2007,21(2):120-121
通过对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K 326的烟叶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以摸清使烟叶淀粉含量达到最适指标的调控措施。试验采用碘显色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淀粉被大量降解,烘烤的前36 h尤其剧烈,36~60 h内降解减缓,72 h后降解缓慢,干筋以后淀粉含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烤后不同部位烟叶的淀粉含量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  相似文献   

2.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增大烟叶收缩形变,降低叶质重,降低单叶重,增加烟叶疏松性,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但过度延长稳温时间,将导致烟叶内含物消耗过多,降低烟叶品质.对中部和上部烟叶,在变黄期的38℃稳温24h和42℃稳温16 h,在定色期的47℃稳温18h和54℃稳温16 h为适宜;对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38℃稳温15 h和42℃稳温16 h,在定色期的45℃稳温12 h和54℃稳温16 h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叶片与叶脉的失水规律,以及叶脉与叶片之间水分动态与烟叶变黄过程中生理生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陇南烟叶烘烤过程中叶脉和叶片失水并不同步,在烘烤前期先让烟叶强制失水造成水分胁迫环境阶段,叶片失水快,烟叶失去的主要是叶片中的水分,叶片失水率大于叶脉;在烟叶变黄期,叶脉失水率大于叶片;烟叶变黄后到大卷筒期叶片失水率大于叶脉;干筋期叶片已基本干燥,失去的水分主要为烟筋中的水分。叶脉和叶片失水不同步是由烟叶的组织结构和烘烤进程决定的,水分的动态变化有利于促进叶内化学成分的转化,与烟叶生理生化反应相关联,叶脉在烟叶变黄过程中起到了水源地和原料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1年,以K326为材料,在广州进行试验,探讨环割和留腋芽采收对上部烟叶烘烤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草上二棚叶和顶叶中叶绿素(Chl)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淀粉酶(AM)活性含量则呈上升趋势。经环割的烟草,上二棚叶和顶叶烘烤后叶中淀粉、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而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表明环割一次性采收有利于改善上部叶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烤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材料密集烤房和普通密集烤房的性能、成本及烘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材料密集烤房的性能较好,烘烤过程中平面温差和垂直温差变化较小,烤房抗逆性好,加热炉散热效率高,通风排湿顺畅,降低能耗成本达30.4%;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烟叶颜色更鲜亮,桔黄烟所占比重增加,中上等烟比例提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淀粉降解较普通密集烤房更充分,还原糖含量所占比例略高。  相似文献   

6.
普通烤房密集化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普通烤房密集化改造后有利于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烟叶的颜色加深,桔黄烟叶增多,色泽增强,叶片结构得到改善,弹性较好,烤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在两种密集化改造形式中,外置式的改造成本较高,是内置式的两倍多,但外置式烤房分风均匀,有利于烟叶烘烤,淀粉降解较普通烤房更充分,还原糖含量、上中等烟比例及均价较普通烤房高,杂色烟比例、鲜干比较普通烤房低;内置式烤房的主火垄上方的风量、风速偏低,淀粉含量、烟碱含量较普通烤房略低,还原糖含量较普通烤房略高,整体优势不明显,略优于普通烤房。  相似文献   

7.
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时间对烤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晾制时间可减少烟叶干物质的消耗和叶片厚度收缩,并能提高平衡含水率,降低烟叶烟碱含量,进而提高烟叶质量.但随着晾制时间的延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下降和两糖差减少.以晾制36h再入烤房烘烤较适当.  相似文献   

8.
网式散叶密集烘烤下部烟叶失水规律与烘烤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网式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装烟层烟叶的失水规律及其与烟叶烘烤效应的关系,采用称重器对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网式烟框装烟下部叶烘烤过程中失水量进行了实时测定,并考查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性状变化及烤后烟叶质量性状。结果表明:(1)烘烤过程中上、中、下三层烟叶失水率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规律,在干筋期以前烟叶失水率下层明显大于中层,中层明显大于上层;(2)不同层次烟叶失水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型变化趋势,全炕烟叶的平均失水率与中层烟叶接近;(3)各层烟叶失水变化规律及烟叶外观性状变化与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烘烤时间的关系密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散叶烘烤和挂杆烘烤的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烤烟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技术措施,研究了散叶烘烤和挂杆烘烤对烟叶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每50 kg鲜烟叶散叶烘烤可产生干烟10.14 kg,较挂杆烘烤增加1.70 kg,散叶烘烤的不列级干烟较挂杆烘烤减少0.81 kg,产值增加59.34元,均价提高3.02元/kg;上等烟率、桔黄烟率分别提高13.60%、9.60%。(2)散叶烘烤较挂杆烘烤产值增加3628.61元/炕,但降低能耗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烤烟箱式散叶装烟方式的烘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烤烟烘烤环节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开展了箱式散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箱式散叶烘烤节能减工的效果较为明显,下、中、上部位烟叶每千克干烟烘烤成本分别降低了14.49%、2.21%和6.14%,装、卸用工量节约了58.82%;烤后橘黄烟叶比例较大,烟叶的颜色均匀饱和,有利于烟叶大分子物质的降解,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较烟竿编烟烘烤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网式装烟框散叶装烟的烟叶烘烤质量,研究了与之相匹配的持续升温烤香烤柔烘烤工艺(T),并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烘烤工艺(CK)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等级结构;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294.32%、66.02%和17.89%;显著降低下低等烟、级外烟、光滑烟和僵硬烟的比例,下部叶的下低等烟、级外烟和光滑烟分别降低39.09%、58.98%和54.56%,中部叶的下低等烟降低31.19%,上部叶的下低等烟和僵硬烟分别降低47.02%和87.59%;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更适宜;香气成分含量更高,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5.88%、10.82%和2.92%;评吸质量更好。因此,烤香烤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湘南稻作烟区上部烟叶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密集烤房应用中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2012年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上部烟叶密集烤房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增加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烟叶外观质量,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对上部烟叶,在变黄前期的38℃稳温24 h,在变黄后期的42℃稳温16 h,在定色前期的47℃稳温18 h,定色后期的54℃稳温16 h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调查、取烟样室内分析测定和工业验证的方法,考查了株洲市茶陵县腰陂基地单元高端卷烟原料定制化项目烟株农艺性状,C2F、B1F、B1FO的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业验证烟叶可用性类型。结果表明,田间烟株营养充足,生长正常,烟叶发育良好,能按时从下而上依次成熟,形成了生产高端卷烟原料的物质基础;C2F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协调性好,工业可用性分类定位为一类卷烟原料;B1F和B1FO烟叶的淀粉和总植物碱含量在适宜范围内,但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偏低,致使糖碱比值低,工业可用性分类定位为二类卷烟原料。  相似文献   

14.
湘南不同烤烟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烟草品种(品系)在湖南的生态适应性,2011年在衡阳常宁对NC297、NC55、NC102、KRK26、云烟99、云烟97、湘烟3号、C4288、K326(CK)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株叶型、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综合因子看,云烟99表现最好,其植株较高达90.8 cm,茎围最大达9.1 cm,节距最大达4.2 cm,有效叶较少,叶片较厚,烘烤特性好,单产较高达2867.55 kg/hm2,产值最高达53062.5元/hm2(按照当年收购价),中上等烟比例较高为90.1%;其次是云烟97、KRK26和湘烟3号;表现较差的品种是NC55和NC102,植株矮,节距短,叶片薄,下部叶烘烤素质差,经济性状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烘烤时间加工竹筒烤茶制品,研究改进竹筒烤茶的民族加工方法,结果发现以处理二加工出来的竹筒烤茶品质为上;对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竹筒烤茶制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试分析发现,各工艺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竹筒烤茶在其制作过程中,叶绿素、茶多酚、多糖等物质在湿热作用及内源多酚氧化酶、纤维素等残余酶活性作用下,滋味变得比绿茶更醇和;茶坯疏松多孔的比表面与新鲜楠竹的香气进行着可逆的物理吸附及不可逆的化学吸附,形成茶香、竹香馥郁的特有竹筒烤茶制品.  相似文献   

16.
延迟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芬 《作物研究》2011,25(6):580-582
采用湘密1号密集烤房,研究在烘烤温度38℃时延长变黄时间对烟叶外观、品质及烘烤能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烘烤处理,延长变黄时间12h后升温,可使烟叶充分变黄,平衡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增加烟叶香吃味,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上等烟叶提高12.2%~20.3%,且干物质不会减少,烟叶烘烤能耗成本减少0.04元/kg.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扦插及组织培养方法对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质烤烟不育系杂交种NC297进行离体快繁研究,并对NC297原始引进种(I297)、NC297扦插苗(C297)、NC297组织培养苗(T297)3份材料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主要病害抗性比较鉴定。结果表明,C297、T297、I297株高和叶片数的相对生长速率及茎围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I297产量、产值稍高于C297和T297,但3份材料在产量、产值及均价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3份材料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及烟碱等化学成分含量相近,无显著差异;3份材料均抗烟草花叶病(TMV),中抗赤星病。  相似文献   

18.
铝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茶树中铝的含量和分布、茶树对铝的吸收和运输,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铝对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类物质、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总糖、香气和叶绿素等主要化学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以下建议:应在茶树耐铝、抗铝机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对铝在茶树体内的跟踪研究;对主要化学品质成分构成的微观再现研究;对不同茶类引起铝作用差异的研究;茶叶中铝对人体影响恰当的安全性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