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1981,(1)
我省茶园病虫种类很多,主要害虫种类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叶螨类、小绿叶蝉、蚧类(长白蚧、蛇眼蚧、椰园蚧)、茶叶象(虫甲)等;主要病害种类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等。供应的农药品种,从60  相似文献   

2.
蚧虫是世界上主要危害水果和园林植物的害虫。查询和整理了华南地区30 a的文献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水果、苗木上发生危害的蚧虫主要有粉蚧、盾蚧和蜡蚧,链蚧科、硕蚧科、珠蚧科、胶蚧科的蚧虫较少。同时,系统分析了华南地区蚧虫的研究现状,并对蚧虫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湄潭茶树蚧类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茶树蚧类的为害年复严重,尤以茶牡蠣蚧(Lepidosaphes ulmi kuw.)、茶园蚧(Aspidiotus lataniae Signorct)更为猖獗,仅湄潭茶场打鼓坡分场,受害茶园即有千余亩,其中无茶可收的达300亩左右。目前,屯子岩分场的茶棉硬蚧 (Pulvinaria Horii Kuw)、断石桥分场的茶棉硬蚧与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 Ckll)的危害亦相当严重。这不仅威胁当前茶叶生产,同时也给茶叶生产的发展带来颇大的障碍。 蚧类为害之所以严重,除与茶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致使树势衰弱,给蚧类的孳生繁  相似文献   

4.
长白蚧(Leucaspis japonica Ckll)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等茶区,为害的时期长,当虫口稠密时,连续为害两年,即造成茶树枝条枯死,严重地影响茶树生存,已成为上述茶区茶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如余杭茶叶试验场建场初期,长白蚧就在老茶园中寄生为害,到1960年已蔓延到个别的新茶园,当时的发生面积为330亩,为害较重的面积仅55亩;1962年发生面积扩大到700亩,重害面积达150多亩;1963年发生面积达1000亩,占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湖区是一个老茶区,23400亩成片、集中的茶园,单产比较高,但病虫害容易发生、蔓延。据1979年调查,全区有50多种病虫,发生面积大。危害面积在五千亩以上的主要病虫有芽枯病、煤病、茶尺蠖、小绿叶蝉、螨类、长白蚧、黑刺粉虱、茶叶象(虫甲)等,茶叶生产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病虫种类的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如虫体小、代次多、世代重叠、危害部位荫蔽、虫体仃保护壳、抗药性不断增强等。针对新的情况,我们探求如何减少农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时期施用常用的农药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组合与新农药螨危、亩旺特组合对琯溪蜜柚红蜘蛛、蚧壳虫防治效果及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螨危、亩旺特组合,在蜜柚上应用,能有效控制螨害,对蜜柚上多种蚧壳虫,如褐园蚧、吹绵蚧、红园蚧、矢尖蚧同时有效,且持效期长,使用一次能控制整个挂果期,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确保蜜柚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蚧壳虫,为害后招致严重的煤菌附生,严重地影响茶树的代谢功能,使茶树发芽密度下降,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一般可使茶叶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5—40%,是一种毁灭性的茶树害虫。此蚧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相似文献   

8.
茶硬胶蚧[Tachardina theae(Green et Men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介壳虫,危害后招致严重煤病,造茶叶减产,甚至茶树枯死。茶硬胶蚧在浙江一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茶树枝杆上越冬,翌年5月下旬盛见若虫。各虫态历期。雌成虫8个月,雄成虫最长一天,若虫60天  相似文献   

9.
蛇眼蚧 Pseudaonidia duplex,又名樟盾蚧。70年代初期,特别是80年代初期,我县各茶区蛇眼蚧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虫体覆盖蜡质,终生固定不动,难以发现,如不及时抓住适期防治,将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威胁。1980年4月调查26个社队茶场17534亩茶园,危害面积达"7926亩,占45.2%,其中有10亩叶落枝枯。九里茶场6000亩有5000亩危害,占83.3%,官亭茶场4520亩,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Chlorita flavescens Fabr)属同翅目叶蝉科,俗名响虫、叶跳虫、小绿浮尘子。国内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发生相当严重。如1960年安徽省祁门茶叶科学研究所苏家坞茶园,受害面积80余亩,减产约1440斤;1961年和1962年广东英德茶叶试验站严重发生,1962年浙江省绍  相似文献   

11.
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 Green)又名角蜡虫,俗称“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该虫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柑桔、(?)子等果木,现已成为四川省涪陵市茶园的主要害虫,据初步统计,全市3.4万余亩茶园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该虫为害,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由于常规农药防效较差,只有采取人工刮除或疏枝修剪等方法控制,既浪费人力,又难以根除。为此,作者于1988~1990年与涪陵市李渡烧碱厂合作,经过近两年反复试  相似文献   

12.
茶长绵蚧(Chloropulvinaria floccifera Westw)属同翅目、介壳虫科,寄生于茶树、油茶等植物。我场茶长绵蚧的发生是从油茶传入茶园,蔓延十分迅速,已成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第四茶区2、9号地,为害面积达230亩,被害后茶树生机衰弱,树叶枯凋,煤病满布,芽叶减轻(经测定千个l芽2叶重仅192克,比对照236.6克减产18.3%),受害重的茶树呈光秃黑枝,绿叶稀少,严重时一株上有雌成虫4300只,严重地影响到茶叶高产优质。 三年来,通过室内饲养观察、药剂试验和大田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初步探明了茶长绵蚧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摸索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基本上已消灭或抑制了该虫在我场茶园的为害,目前茶树已开始恢复正常生长。现将几年来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大队现有茶园150多亩,由于以前对病虫不够重视,没有治虫习惯,因此,茶园病虫发展很快,特别是前一、二年,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据调查,目前为害我队的主要害虫有茶蚜、小绿叶蝉,长白蚧,茶红蜘蛛等。尤以茶红蜘蛛发生更为普遍,全队100多亩茶园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被害茶园,茶丛短小,未老先衰,大量落叶。七二年有80亩成为光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我场数百亩茶园发生蛇眼蚧,茶树被害成灾.茶叶生产遭受一定的损失。究其因,一是茶树多年肥培管理工作跟不上,加上采摘不合理,导致树势逐年衰老,抗逆力减弱;二是茶园滥施农药,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茶叶生产上原是次要的害虫,突发上升为重要害虫,这是我场蛇眼蚧发生严重为害的主要因子。为掌握蛇眼蚧的发生为害规律,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去年对该虫作了初步观察,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Cockerell)]又名樟盾蚧,樟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各主产茶区均有发生。衡山县1984年开始发现,1985年全县70%的茶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祝融乡茶园500亩,三分之二的茶树呈枯杆状,5%好一点也是1/3上部没有叶片,全园呈现濒于毁园惨景。全县3500亩茶园,每年被蛇眼蚧夺走近30万元的损失。为此,1987年以来,我们在严重受害的祝融乡茶场进行防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程存泽 《中国茶叶》2005,27(4):13-13
茶园蚧类主要有角腊蚧、龟甲蚧、蛇眼蚧、茶牡蛎蚧、椰圆蚧、红腊蚧等,是茶树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茶园蚧类在皖南山区的茶叶产区,特别是郁闭的茶叶老产区广泛分布。被蚧类为害的茶树,芽叶生长缓慢、叶面失去光泽、易老化、产量低、质量差。蚧类以若虫、雌成虫聚集于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为害,使茶树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5月祖国大陆扩大开放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已近十年。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了柑橘、芒果、香蕉、莲雾、木瓜、番石榴、菠萝等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可以输入大陆的23种水果可能携带蚧虫的情况,然后根据蚧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分类地位、寄主果实等项目编制进境台湾水果可能携带的蚧虫种类共147种。  相似文献   

18.
茶园蚧及茶牡犡蚧在贵州地区发生较为严重,造成茶树落叶,枯枝以至死亡。损失一般为20—79.3%,严重的达90%以上,成为茶叶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除药剂防治外,笔者在我所茶园蚧为害严重的邱家坡茶园调查发现了一种茶园蚧的捕食性天敌、捕食率高达90%以上,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益虫,经鉴定为红点瓢虫。兹将初步观察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建瓯县凤山茶场现有茶园面积2163亩,80年产毛茶1250担,全年总产值45万元。自76年 以来,我场有600多亩茶园发生茶叶象(虫甲)为害,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每年因受害损失的产量都在两三百担以上。  相似文献   

20.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和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是橡胶树的重要害虫,为协调其药剂防治与天敌(日本食蚧蚜小蜂)利用,在室内采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三氟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3种药剂喷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均为100%,而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为2.61%~17.39%;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蛹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羽化后成虫寿命最长为螺虫乙酯1 500倍液处理(23.89 d),最短为溴氰菊酯1 500倍液处理(0 d);用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高龄幼虫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溴氰菊酯>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噻嗪酮,羽化后成虫寿命以氟啶虫酰胺2 500倍液处理最长,为18.80 d;药剂处理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溴氰菊酯。因此,以成蜂死亡率、蛹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参数为评判,推荐使用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防治橡副珠蜡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