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节水灌溉在林木与竹子上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滴灌、喷灌和渗灌3种节水灌溉方式在林木上的应用,主要阐述滴灌对林木生理活动的影响、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及林木根系分布规律等方面,同时对目前竹林的节水灌溉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晋北风沙区是山西省重点沙化区和盐碱地集中发布区,推行节水灌溉林业,意义深远.根据晋北风沙区的自然立地条件,介绍了沟植沟灌、膜上灌和铺膜、低压管道灌、渗灌、喷灌、滴灌等几种适宜在晋北风沙区推广的节水灌溉林业技术及其优缺点,着重介绍了滴灌的水源、管网布局、灌溉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方式对银杏水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浇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3种不同浇灌方式(树灌器、漫灌和渗灌)对银杏叶水势、土壤含水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处理的叶水势显著高于树灌器和漫灌处理;漫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2种处理,在浅层土壤中表现比较明显;在浇灌水后的第1天,渗灌处理的银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以叶水势为指标反映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程度,发现3种灌溉方式达到相同的灌溉效果时,渗灌比树灌器和漫灌节水.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矛盾,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地被植物、灌溉方式等影响灌溉用水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园林绿地建设必须以节水为核心,保护现有的风景林地和防护绿地,调整配置生长整齐、开花繁茂、无需修剪的低耗水地被,应用旱生、超旱生保护植物,体现荒漠特色;大力推广喷灌、管灌、滴灌、渗灌,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确定合理的灌水次数及灌溉量,实现灌溉的"精"与"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熊伟  赵岷阳 《林业科学》2000,36(1):114-120
水分是制约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林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子。由于该区天然降雨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再加上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陈昌毓,1995;赵松龄,1996)。通过雨水集流措施,把大气降水贮纳起来,结合节水灌溉和抗旱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在无灌溉条件的农村建立以优质果树为主的家庭生态果园,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也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插管(瓶)灌根、双瓶渗灌(赵岷阳等,1996;初长海,1997)等新型节水灌溉方法及果带覆膜等配套…  相似文献   

6.
河西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西地区40多年水资源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对水土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提出只有大力发展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才能实现对河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使河西水交源利用水平逐斩达到较为先进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节水渗灌管     
水资源短缺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水资源安全已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是发展节水型农业,以北京为例,全市年耗水40亿方,农业用水占70%以上。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要新增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渗灌是继喷灌、滴灌后出现的节水技术,80年代中期在美国应用,基本原理是将渗灌管埋在作物根系活动层,直接向作物供应水分、肥料的土壤环境控制法,可大幅度节水节能,比漫灌节水70%,比滴灌节水20%,渗灌管一次性埋人地下可使用10年以上。渗灌可将可溶性化肥直接注人作物根区,即…  相似文献   

8.
介绍渗灌技术的基本特点,就公路铁路绿化带灌溉的特殊性,分析渗灌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论述了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类型、影响因素及特点等,并针对国内外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提出了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其控制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节水喷灌技术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国内外喷灌技术设备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移动式灌溉机的发展,并对节水灌溉设备-自走式节水喷灌机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福建南安五台山西南桦不同种源生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西南桦25个种源在福建五台山进行栽培试验,生长及寒害调查初步显示25个种源中A、V、T、Y、K、QI、、P等8个种源表现出生长快、产量高、干形好的特点,适于当地栽培和发展;M、C、G、S、F、O、J等7个种源生长差,不宜在当地推广和发展;D、E、N、U、H、X、R、B、L、W等10个种源生长中等,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五常”天然群体的家系子代为测试对象,在优良群体选择和良种选育,以及生长动态、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增益和遗传力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良个体。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相同,家系间果实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大。果穗质量、果粒个数、果径、单果质量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8.44、0.829、0.989、0.915,遗传增益分别可达25.50%、19.45%、21.45%、16.15%。以果径、单果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遗传表现、果穗质量和果粒数量指标,确定Schis04和Schis10个体优异。  相似文献   

13.
木榄种源引种深圳湾后幼苗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海南琼山、文昌、三亚 ,广西防城 ,雷州海康 ,廉江高桥及深圳福田本地的木榄胚轴 ,培育在深圳福田相同生境中 ,对其一龄幼苗的形态、生长和含水量、叶绿素、游离脯氨酸、过氧化氢酶、电导率、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等生理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幼苗存活率、地径生长和生理生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高桥、琼山、三亚的种源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好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琼山、三亚种源的较高 ;福田种源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 ,高桥种源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结合深圳福田实际生境条件 ,应用坐标综合评定法 ,初步认定高桥种源可能成为深圳湾的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14.
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在促进湿地松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法]2016年7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区组,3个处理,分别为细菌肥料处理、基质对照处理及不添加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处理。2017年11月测量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用Biolog-ECO板分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细菌肥料显著促进了湿地松幼苗株高和地径的增长,空白对照、基质对照处理和细菌肥料处理地径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98.27%、105.53%和123.09%,株高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55.69%、66.56%和85.18%,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最大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但细菌肥料处理的作用更显著。细菌肥料和基质对照均提高了湿地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以及速效钾含量,但细菌肥料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在4种养分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基质对照与空白对照之间只在有机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菌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细菌肥料还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对6类碳源(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显著提高,基质对照也促进了上述指标的升高,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可以促进湿地松幼苗的生长,提高湿地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水解性氮的含量,同时使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升高,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度指数,提高了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代谢活性,但细菌肥料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对照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是自然界丰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具有价廉易得、环境友好、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开发和利用空间非常广阔。传统水凝胶存在力学强度差、结构功能单一等问题,而引入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是改善其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具有自愈合性能的凝胶,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笔者以物理型和化学型自愈合凝胶为主线,综述了近年来采用纤维素制备自愈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为纤维素基自愈合凝胶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以纤维素基凝胶的自愈合机理进行分类,重点介绍了利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金属配位作用和静电作用等物理作用,以及硼酸酯键、双硫键、酰腙键、烯胺键和Diels-Alder反应等化学作用构建的凝胶。分析了自愈合凝胶的设计思路,探讨了凝胶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总结了基于纤维素制备的自愈合凝胶的结构特性及其在柔性电子、生物医疗、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纤维素基自愈合凝胶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South Omo Administrative Zone in Ethiopia is home to 18 indigenous ethnic groups whose livelihood is vulnerable due to recurrent drought and degradation. Despite the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showing the rich dry-forest resource base that, if sustainably managed could enhance livelihoods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re is lack of empirical data on its current status. We conducted a study aiming at quantifying the population status of gum- and resin-bearing species in two randomly selected districts, Hamer and Bena-Tsemay. Seventy-five quadrats(35 at Hamer and 40 at Bena-Tsemay) each measuring 400 m2 were established along line transects to assess species diversity and equitability, density, frequency, dominance, importance valu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We recorded a total of 27 woody species of 12 families and 14 genera. Fifteen species(9 at Hamer and 14 at Bena-Tsemay) of the genera Acacia, Boswellia, Commiphora and Sterculia, were identified as either major sources of commercial gums and resins or their adulterants. Gum- and resin-bearing species comprised 56% and 57% of species richness, 48% and 50% of total density per ha, 95% and 98% of basal area, and 64% and 56% of importance values at Hamer and Bena-Tsemay, respectively. Diversity of the entire woody species assemblage and of the gum- and resin-bearing species was slightly higher at Bena-Tsemay(H= 2.61, 1.4) than at Hamer(H′= 2.48, 1.28), respectively.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the resource base sugges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of value-added commercialization of gum and resins to enhance livelihoods and encourag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forest at these study areas. We recorded, however, declining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most gum- and resin-bearing species, and this calls for integrated and participatory species management and landscape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7.
竹子生态适应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物种,具有强烈的生理整合能力和特殊的种群生长更新特点。竹子生态适应性是竹林生态和栽培学的研究基础,该文综述了水分、温度、光照和土壤性状等主要环境因子对竹子生长与分布的影响及其机理,提出了竹子生态适应性的重点研究方向,旨在为竹子的生态学研究和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引种及高效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竹类多样性及其重要价值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竹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全世界约1 500多种。中国竹类的自然分布广阔,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涵盖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21个有竹子分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栽培竹类最丰富的国家,共有竹类植物753种(含22种引进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同时,中国竹类在起源、遗传进化、内部构造、生态及林型等方面均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中国竹类从宏观到微观所展现出的多样性特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对于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从而更好的利用竹类资源服务于人类的长远利益,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起源、生态、林型、物种、形态、遗传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竹类的多样性,为进一步探讨竹类多样性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哲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准确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对生态价值的全面把握、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追求,其核心内容包括:万物相联、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解共融,平等相宜、价值共享,永续相生、和谐文明。生态文化以追求真善美智圣为目标,以实现和谐生态,走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人的文明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中国蕨叶蜂科蕨叶蜂亚科两新属新种:吴氏狭眶叶蜂Linorbita wuae gen.et sp.nov.和黑跗痕缝叶蜂Parapeptamena nigritarsis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