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控制及HACCP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叶阳 《中国茶叶》2003,25(6):8-10
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主要涉及到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一、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状况 1.茶叶的卫生质量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启动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在茶叶生产中禁用、停用一大批剧毒、高残留农药,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状况明显好转。 然而,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不容忽视,尤其是欧盟制定了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汪庆华  刘新 《茶叶》2006,32(2):66-69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楠 《福建茶叶》2016,(4):243-244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我国茶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探讨茶叶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及人性化管理分析企业质量管控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重金属残留等。研究表明,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灌溉水、土壤、采摘部位、生长周期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监测不同采摘季节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茶园生产中灌溉水中重金属监测数据和茶园管理措施,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随同采摘季节变化规律,降低茶叶重金属污染,减少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人参生产和出口大国,人参质量直接影响我国人参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农药残留是决定人参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人参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对国内外人参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比较,以及人参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从消费者的人身健康考虑,对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茶叶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建立起了相应的茶叶安全风险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对茶叶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的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分析惠州市不同来源的蔬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结果发现:惠州市不合格蔬果产品的禁用农药残留主要是甲胺磷,限用农药残留主要是氧乐果和甲基异柳磷,非禁限用农药残留主要是毒死蜱;生产基地蔬果产品未出现禁用农药,禁限用农药残留总体合格率最高,其次是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说明农业部门抓源头管理起到了效果;批发市场蔬果样品农药残留的总体合格率最高,与抽样品种、监管力度有关,而生产基地、超市和农贸市场相近。超市蔬果样品农药残留的总体合格率及禁用农药残留合格率均高于农贸市场,这也与自身强化监管及控制蔬菜进货渠道有关。农贸市场蔬果样品的禁限用农药残留与批发市场高度相关,这与农贸市场的蔬果产品主要来自批发市场的调研结果相符。综上所述,不同来源的蔬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芒果干制过程中保鲜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以芒果干的加工过程为例,研究清洗、去皮、护色、硬化、热烫及干燥等各个加工环节对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代谢物2-氨基苯并咪唑残留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芒果干制的过程中,随着加工环节的增加,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去皮对咪鲜胺的影响最大,降解率达94.82%;干燥脱水的过程使得芒果干中4种农药的残留量增加,与真空干燥相比,恒温干燥箱干燥可以较大程度的去除芒果干制过程中的大部分农药残留,农药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茶叶作为一种广泛消费的饮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首先概述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传统和现代技术,深入研究茶叶加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包括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污染以及自然因素;随后介绍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与检测的各种现代检测技术;最后针对不同污染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期望本文能对提高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利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与吡虫啉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甲基硫菌灵与吡虫啉喷施套袋后的热农1号芒果,通过不同果袋处理、多次喷施农药和检测不同果实部位农药残留量3个试验研究套袋对芒果农药残留的影响及农药在果实上的残留和分布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检测甲基硫菌灵、降解物多菌灵和吡虫啉,3种残留物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5、0.12和0.5μg/kg。结果表明,不同果袋处理均能显著减少农药残留量,但白色纸袋(白袋)处理和黄色双层纸袋(黄袋)处理无显著差异。多次喷施农药时,对照(CK)果肉中3种农药总残留量在前50 d(喷药4次)持续极显著增加并超标,白袋处理在40 d(喷药3次)达到最大值并处于安全范围,果实成熟时CK和白袋处理农药残留均有所下降。不同果实部位的农药残留差异极显著,CK的外层果皮富集86.02%的甲基硫菌灵残留物和45.62%的吡虫啉,白袋处理则分别为66.93%和43.78%,但吡虫啉在白袋处理中的分布差异不显著。综上说明套袋能有效减少热农1号芒中的农药残留,甲基硫菌灵残留物主要富集果实表皮中,而吡虫啉内吸性更强,在果肉中也有大量残留,在多次喷药时,套袋能将2种农药控制在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是一类含有磷原子的有机酯类化合物,由磷酸盐和特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s pesticides)是仿效天然除虫菊化学结构的合成农药,其分子由菊酸和醇两部分构成。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两种农药,由于具有高效、快速、广谱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给人类食品安全带来危害。我国目前对农药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其母体化合物的研究,对农药降解产物、代谢机理的评估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综述了这两类农药的毒性以及在小麦生长、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残留特性、降解产物与代谢过程,可为农药在小麦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小麦及其制品中的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烤烟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烟叶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烟蚜茧蜂、赤眼蜂、生物农药及性诱剂等防治技术对烟草蚜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较好;与化学防治相比,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处理与赤眼蜂防治斜纹夜蛾处理的田间被害株率分别降低了28.5%~84.2%、33.4%~100%,虫口减退率最高达25.6%;生物农药对烟蚜和烟青虫的防治效果与当地常规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当,田间烟蚜与烟青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比化学农药防治低89.31%~91.45%、43.75%~54.55%;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蛾效果良好,单个诱芯每5 d的平均诱捕量为28头,最高可达52头,但对烟青虫的诱蛾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黔东南州茶叶质量安全情况,本研究对黔东南州111份茶叶中的6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并按照膳食暴露评估和英国FSA(Food Standards Agency,英国食品标准局)风险排序体系对茶叶中检出农药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54.05%,检出农药22种,单项农药检出率为0.90%~31.53%。按照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判定,合格率97.30%;按照欧盟标准限量判定,合格率87.39%。根据膳食评估公式计算,所检出农药的慢性摄入风险(%ADI)为0.0037%~1.1780%,急性摄入风险(%ARfD)为0.03%~41.42%,表明黔东南州茶叶的慢性摄入风险和急性摄入风险都可接受。农药风险排序得出,农药在低、中和高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5%、31.82%和22.73%,其中风险最高的农药是克百威。因此,黔东南州茶叶农药残留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茶叶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化学杀虫剂对弱筋小麦籽粒安全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弱筋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杀虫剂使用方法,以扬麦13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评价了三种化学杀虫剂在不同时期喷施对籽粒安全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化学杀虫剂在不同时期施用,均对小麦生长安全,不影响小麦的食用安全性。喷施化学杀虫剂后,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极显著提高蛋白质产量、淀粉产量和千粒重,RVA粘度特性大多数参数值上升,出粉率和弱化度显著提高,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降低,而对拉伸仪参数无显著影响;吡虫啉和氧化乐果对品质改善的作用略大于毒死蜱。在抽穗开花期至花后7 d喷施,可获得较高的千粒重、蛋白质产量和淀粉产量,同时蛋白质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粉质参数中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低,弱化度较高,更有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形成;喷施时期对扬麦13直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RVA粘度特性参数、拉伸仪参数的影响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药剂和喷施时期之间互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对比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与欧盟及日本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及日本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的差异,提出了我国茶园农药的使用和管控建议,以期为茶叶安全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保障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饮茶者健康和国际公平贸易为目的,针对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定的科学性、农药和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历经30余年研究,首创了茶汤"有效风险量"决定原则,重构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国际规范;探明了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创建了农药选用、使用和污染物源解析控制技术;突破了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7.
常见瓜类蔬菜中污染物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瓜类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情况、国内外现行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等,结合近年来瓜类蔬菜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瓜类蔬菜质量安全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和限量值,并对其相应检测方法进行比对验证,将对该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日常监控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叶菜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食用量最大的蔬菜品种,其种类繁多,是我国种植和消费的主要蔬菜品种。但由于叶菜类蔬菜在种植栽培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某些化学物质,加之栽培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其质量安全受到威胁。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叶菜类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情况、国内外现行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等,结合近年来叶菜类蔬菜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保障叶菜类蔬菜质量安全需要重点控制的15项污染物项目(包括13项农药及2项重金属),并对其限量值及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确立,对叶菜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稻安全生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市场对稻米质量的需求变化和优质稻米的特殊商品属性。分析了水稻安全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生物技术、生物肥药和稻田选择等相关技术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对我国水稻转基因研究和推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平衡学科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种植的环节中存在着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盲目施用的情况,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业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施用、农膜的使用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管理,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