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的拉升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其约束度分别为20.06%、17.12%和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3R原则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消费因素纳入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以及绿色农产品消费5类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993—2012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绿色农产品消费水平不高、资源减量投入不理想和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3.
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以绵阳市为例,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绵阳市及其所辖9个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通过计算各指标的障碍度,识别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绵阳市2002—2012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的拉动因素为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是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2011年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平武县发展良好,安县和梓潼县为中等水平,三台县、游仙区、北川县、江油市、涪城区和盐亭县为中下水平。应加强科技、资金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提高资源的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蓉  唐望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4-12426
运用BPEIR(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构建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再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类指标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湖南农业循环经济总体上呈向前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1.89%;1999~2003年,资源循环再利用和资源减量投入年均下降速率分别为25%和11%,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而2003年后以资源减量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法和Delphi法构建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AHP法和变异系数法共同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最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05—2014年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检验各项指标的障碍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综合评价系数是2005年的1.76倍,年均增长率为6.77%;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2项分类指标对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对2014年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阻碍最强的分类指标分别是资源减量投入(48.22%)和资源环境安全(19.27%)。并针对提高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BPEIR模型及Delphi法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90—2008年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河南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逐年上升,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是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推进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200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将13个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类为宿迁、徐州、镇江、淮安、常州、无锡、扬州,平均值为1.349;第Ⅱ类为南通、苏州、泰州、南京,平均值为1.547;第Ⅲ类为盐城、连云港,平均值为1.837.其次,通过障碍度计算,对2003年限制研究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发现有7个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安全,4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减量投入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200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将13个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1类为宿迁、徐州、镇江、淮安、常州、无锡、扬州,平均值为1.349;第Ⅱ类为南通、苏州、泰州、南京,平均值为1.547;第Ⅲ类为盐城、连云港,平均值为1.837。其次,通过障碍度计算,对2003年限制研究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发现有7个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安全,4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减量投入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采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避免了人为评价的主观性,科学计算出反映2007年广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同时,根据4项分类指标,判断出广东省各市的农业经济整体上呈快速发展,资源减量投入是限制中山等市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低是遏制云浮等市发展的瓶颈,而广州等城市资源安全系数的下降,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对湖北省各市(州)2007—2011年农业要素效率进行了分析,经过计算得出各地区农业综合效率排名及全要素增长率;以2011年为例,通过投影分析找出了在农业经济投入要素方面存在冗余现象的市(州),分析了具体投入要素的调整方案。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经济综合效率总体趋于良好,农业投入存在过剩现象。湖北省农业发展今后应注意提高技术效率,走农业集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共18项指标.利用相应的数据对南京市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进行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呈优化趋势;而各分项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的变化态势,说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不稳定,甚至有局部恶化的情况.评价的结果也指出,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农膜等产品的使用强度,并不断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原则,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叙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算过程,以监测和评价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循环型农业经济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之上,以农业生产活动的4个环节(投入、利用、产出、效应)为切入点,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搜集到的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对黑龙江省1991—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南京市1985年~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具有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发展快速下滑阶段(1985年~1988年)、发展缓慢下滑阶段(1989年~1999年)和发展快速上升阶段(2000年~2005年)。根据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结果的变化形式,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第1种类型,包括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2个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第2种类型,包括了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这3项类指标,它们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安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GRA-AHP集成法和障碍度思想对2001~2007年安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农业产出水平及农业投入是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此评价结果符合安徽农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了科学评估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广西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资源减量投入是阻碍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和障碍因素诊断结果提出了促进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