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该文以银腺杨、毛白杨等白杨为材料, 对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银腺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存在着时序性相关.以花粉发育进程为参照,可以相对准确地确定大孢子染色体加倍诱导2n雌配子的有效处理时期.花粉发育到单核中期,即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细线末期,是银腺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此时施加秋水仙碱处理,三倍体得率最高达167%.银腺杨×毛白杨杂种三倍体在苗期表现出了巨大、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毛白杨多倍体诱导提供细胞学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方法】2014-01采集毛白杨雌、雄花枝于温室水培,自水培46h开始每隔2~3h取雌、雄花芽样品,采用石蜡切片和醋酸洋红压片技术对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对应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毛白杨小孢子母细胞在水培52h开始减数分裂,发育到双核花粉粒共历时约10d;大孢子母细胞在水培118h开始减数分裂,发育至二核胚囊期共历时约13d。毛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进程以及与雌、雄花芽外部形态的变化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水培118h毛白杨大孢子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进入细线期时,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四分体时期,此时雌花序微微露出芽鳞,雄花序1/4以上伸出芽鳞,花药呈块状微红色;在水培144h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发育到粗线期时,其小孢子母细胞大多已发育至单核期,此时雌花序1/5伸出芽鳞,雄花序1/3以上伸出芽鳞,花药呈块状浅红色;在水培237h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发育到中期Ⅰ时,其小孢子母细胞已发育至双核期,此时雌花序1/3伸出芽鳞,雄花序1/2以上伸出芽鳞,花药呈块状红色。【结论】根据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时序相关性,通过观察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时期,可即时判别大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还可从花芽长度、花药颜色等来估计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所处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对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杜仲雌雄花芽为材料,通过对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观察对比发现:①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间进行,花药从团聚开始向四周伸展时,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前期持续时间较长,中期Ⅰ到末期Ⅱ分裂进行较快.杜仲花粉为2-细胞型,发育过程经历小孢子单核期(早期、中期、晚期)、二核期(前期-后期)、成熟花粉期,自减数分裂结束后至散粉历时15 d左右.②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间相差很长,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延续的时间较长.大约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10 d左右,大孢子母细胞才刚刚开始进入减数分裂,此时花粉发育至二核期;恰好当花粉成熟散粉时,大孢子母细胞发育到减数分裂的细线末期到粗线期.根据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的时序性对应关系,通过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进程的观察,可以对杜仲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进行即时判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的发育进程进行研究,为确定染色体加倍的有效处理时期提供细胞学参考,以提高通过雌配子染色体加倍途径选育三倍体的效率。【方法】2014年1月采集银腺杨雌花枝进行水培,48h后每隔3h采集花芽样品。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银腺杨的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进行研究,同步观察雌花芽的外部形态。【结果】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与花芽的外部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花序微露时,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细线期;1/2花序伸出芽鳞,发育到减数分裂中期Ⅰ;花序全部露出、长约1.55cm左右时,进入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授粉前12h,功能大孢子进入胚囊发育时期,雌蕊柱头开裂角度约180°时发育到单核胚囊;授粉后24h,柱头褐色,发育到二核胚囊;授粉后36h,柱头开始萎蔫,发育到四核胚囊;授粉后60h,柱头干枯,发育到八核胚囊。【结论】根据银腺杨雌花芽外部形态可判断其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时期,以适时进行染色体的加倍处理;同时,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发育进程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同花芽的不同小花及同一小花的不同胚珠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发育差异,这一特点对种群进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小玲  张金凤  马海渊  肖宁  杨蔚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53-7854,7871
[目的]研究风铃草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即时判别。[方法]以阔叶风铃草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风铃草的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从花芽长度变化估计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风铃草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亦存在一定的时序相关性,当风铃草花芽发育到5mm时,小孢子多数已发育至四分体和单核早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才进入粗线期。风铃草花芽解剖表明花药和子房是上、下结构的位置关系。[结论]根据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的时序性对应关系,通过对同一花芽的小孢子发育进程的观察,可以对风铃草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进行即时判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于杨树三倍体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针对毛白杨良种选育中母本效应难以充分利用问题,选择毛白杨育性好的雌株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为毛白杨三倍体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毛白杨无性系MC1和MC2为母本,银腺杨YX1为父本。根据白杨大小孢子发生发育存在相关性的原理,以雄株小孢子发育进程为即时判别大孢子发生进程的参照,当小孢子发育至单核早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时,分别施加38、40和42 ℃高温持续处理雌花序4 h。结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处理组共得到189株毛白杨杂种三倍体,其中MC1×YX1组合中共获得70株杂种三倍体,平均诱导率为56.45%;MC2×YX1组合中共获得119株杂种三倍体,平均诱导率为47.04%,对照组未获得杂种三倍体。当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对应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粗线期至中期Ⅰ,此时施加38和40 ℃高温处理4 h是毛白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三倍体在平均苗高和地径生长方面均优于二倍体,但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三倍体育种同样需要重视亲本选配。结论研究进一步证明高温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是一种高效获得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技术途径,相关技术进步对于推进毛白杨良种选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大花剪秋罗为材料,研究其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形态学特征上的对应关系,以便从形态学上辨别其对应的减数分裂时期,便于日后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导育种工作。结果表明通过对大花剪秋罗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观察,发现大花剪秋罗大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和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时序对应关系,可根据外部形态结合小孢子母细胞临时压片来初步判别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但个体之间的同步性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观察白杨派树种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中国山扬花粉发育中质体和线粒体在生殖细胞、营养细胞中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在小孢子第1次有丝分裂时质体由于极性分布,导致早期生殖细胞的细胞质内缺少质体,为白杨派树种质体母系遗传提供了确切的细胞学证据;线粒体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同时,细胞学观察发现银腺杨少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羊奶果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孢子的发生滞后于小孢子,小孢子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Ⅰ期时,大孢子的发生还只处于孢原细胞时期,授粉后,大孢子可能受到某种刺激作用而加速发育,二者的发育进程和谐且都较快,一般在7 d之内完成.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倒生胚珠,基底胎座,厚珠心,双珠被,蓼型胚囊,孢原细胞直接长大成大孢子母细胞、反足细胞退化早.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石蜡切片对水曲柳孢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揭示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解剖学特征,并通过与相关类群的胚胎学特征比较探讨其系统学意义. 结果表明:水曲柳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 子房2室,每室2个倒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形排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备继续发育的功能. 蓼型胚囊. 其雄蕊先熟,散粉时,雌配子体还未发育成熟,处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 从目前雌、雄配子体形成和发育的资料来看,木犀科的胚胎学特征与玄参目较为接近,与龙胆目系统学关系较远,并就它们的胚胎学特征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三倍体毛白杨配子育性及其子代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二倍体毛新杨、银腺杨为参照亲本 ,对三倍体毛白杨配子育性及其子代变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三倍体毛白杨B312花粉量较大 ,平均每花序高达 5 3mg.采用二倍体为参照母本研究三倍体花粉配子育性有估测过高的倾向 .②通过二倍体为参照父本可以相对较为准确地检测三倍体的雌配子育性 ,其中三倍体毛白杨雌株B30 3 ,B30 4,B30 5的配子育性介于 0 .0 5 %~ 0 .5 %之间 .③三倍体毛白杨与毛新杨等的杂交子代中存在三片子叶、四片子叶等子叶形态变异现象 ,总变异率达 2 6 .47% .④利用三倍体毛白杨与二倍体毛新杨、银腺杨杂交 ,共成苗 170株 ,其中包括 14.7%的畸形苗 .三倍体杂交子代的子叶变异以及畸形苗的出现与其细胞染色体不平衡有关 ,这些三倍体杂交子代对于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 .  相似文献   

12.
应用DAPI、DiOC荧光法与激光共聚焦电镜技术,观察白杨派树种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中国山杨花粉发育中生殖细胞的细胞质DNA及其在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精细胞中不存在具有DNA的细胞器,为白杨派树种具有母系遗传的潜能提供了细胞学证据;其中,线粒体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但其DNA发生了降解,从而使父系线粒体DNA的传递中断,导致了线粒体的母系遗传。细胞学观察发现,银腺杨少数质体及其DNA被排除和降解的时期相对迟缓。本文还对被子植物线粒体遗传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白杨叶绿体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及遗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技术对白杨派毛白杨、毛新杨和银腺杨及其F1代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进行了分析.以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D-trnT、rps12/7-nadB、trnT-trnF、trnL-trnF3′和trnL-trnF5′基因片段,线粒体coxⅢ、ND5/6、orf25、atp6、nad4/1-2和ND2-CO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毛新杨×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性遗传;4种杂交组合线粒体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与酶切图谱完全一致,未发现多态性,表明白杨线粒体基因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4.
银腺杨与毛新杨正反交三倍体选育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采用花粉染色体人工加倍获得的银腺杨 (Populusalba×P .glandulosa)、毛新杨 (P .tomentosa×P .bolleana)未减数 2n花粉 ,施加一定剂量的辐射处理后杂交 ,两杂交组合共获得 16株三倍体 .其中银腺杨×毛新杨组合以1470rad处理最佳 ,三倍体得率 3 .8% ;而毛新杨×银腺杨 (16 80rad)则获得了高达 12 .9%的三倍体 .三倍体整体生长水平优势明显 ,单株生长更为突出 ,2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最高 4.9m和 5 .8cm ,分别超出群体平均值的5 8%和 176 % ;并且正反交三倍体的遗传效应差异明显 .利用未减数 2n花粉 ,经花粉辐射处理杂交选育杂种三倍体 ,将是今后白杨乃至杨属植物育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异源三倍体形态和减数分裂观察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毛新杨×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P.boleana)×P.tomentosa]异源三倍体无性系综合形态特征为偏毛白杨,部分近于新疆杨(如长枝叶),只有长枝叶、雄花序等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巨大性.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较毛白杨、毛新杨约快8~12h,且极不同步.三倍体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的行为复杂,在中期Ⅰ除了出现三价体、二价体、单价体外,还可见到四价体和五价体;在后期Ⅰ、后期Ⅱ亦可见到较高频率的落后染色体,遗传上属于部分异源三倍体.这些毛白杨异源三倍体表现高度不育,但存在着无性系差异.花粉部分可育三倍体(B302)的存在,为相关的遗传分析及倍性育种实践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白杨派内杂交难易程度及杂交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通过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银白杨(P.alba L.)、毛新杨(P.tomentosa×P.bolleans)、银灰杨(P.×canescens smith)、银腺杨(P.alba×P.glandulosa)等白杨派内树种、杂种间的杂交试验,对白杨派的杂交难易程度、杂交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在杂交可配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其子代表现亦非常好。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度杂交是一条容易而且有效的杂交手段。杂交方式的优劣顺序为:双交>回交>三交>单交。正交与反交间的比较表明:杨树的正交与反交不能等同于雌雄同株植物的正、反交。正交与反交应被视为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受杨树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性影响,通过施加理化处理诱导杨树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授粉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可能既包括来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形成的2n雌配子(FDR),也有来源于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形成的2n雌配子(SDR),难以进行表型鉴别,而通过分子标记分析可以实现不同类型2n雌配子的区分。本研究以通过高温诱导毛白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87株三倍体及其亲本为材料,从母本杂合且与父本有差异的SSR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5对适宜于2n配子诱导途径来源鉴定的重组率较低的SSR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这5对低重组率SSR分子标记,开展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诱导途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相应简单重复序列区域的等位基因配置不同,利用筛选出的5对低重组率SSR标记可以实现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诱导途径鉴定,其中35株三倍体来源于FDR型2n配子,另52株来源于SDR型2n配子。此外,选用5个位于高重组率位点的SSR引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验证了随机挑选的SSR引物用于鉴别结果是不完全可靠的,只有挑选低重组率的SSR位点才可能准确鉴定2n配子来源。开展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配子诱导途径鉴定研究,对于FDR、SDR不同形成途径的2n配子传递亲本杂合性分析,以及毛白杨三倍体育种策略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起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其同源染色体联会较差,在终变期、中期Ⅰ可见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价体,在后期Ⅰ、末期Ⅰ亦可经常见到落后染色体的存在,证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毛白杨属杂种起源.进一步依据毛白杨、新疆杨和它们的杂种毛新杨染色体的联会情况及花粉育性等推断,银白杨或新疆杨有可能作为起源亲本之一参与了毛白杨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