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牛、猪、羊O型、亚洲Ⅰ(AsiaⅠ)型、A型口蹄疫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对北京市密云地区奶牛A型口蹄疫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初步摸索到奶牛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基础免疫的经产奶牛、青年奶牛初免后1个月加强1次,A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4个月内均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滴度70%以上的保护水平,有明显的免疫效果。犊牛90日龄初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奶牛的50%,间隔1个月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口蹄疫的免疫抗体保护率水平仍低于70%,因此鉴于上述情况2免后1个月又进行了3免,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才完全能够达到农业部免疫抗体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液相阻断ELISA在奶牛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相阻断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奶牛进行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调查,液相阻断ELISA方法在现实应用中对亚洲I型口蹄疫已经成熟,用同样的方法对A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探寻奶牛体内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奶牛A型口蹄疫的免疫。根据以往免疫经验来看,结果发现90日龄首免后,抗体滴度开始回升,免后21d回升到最高1:324(1:128),之后开始下降,28d后免疫抗体滴度回落至1:204,说明首免抗体维持时间较短,需要进行2免,2免后免疫抗体保护率可维持4个月,再进行3免,抗体滴度又很快回升,且维持较长时间。说明A型口蹄疫间隔28d进行2免,再间隔4个月进行3免,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适时地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A型口蹄疫;FMD疫苗对育成、青年和成年期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目前尚无可靠的A型-O型-AsiaⅠ型3联疫苗,所以3型口蹄疫的免疫则采用A型单苗和O型-Asia-Ⅰ型2联苗联合进行,但各疫苗的免疫时间及联合免疫程序均未进行过深入地研究,联合免疫效果有待实验的验证。通过对奶牛3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的跟踪检测,最终结果表明:奶牛3型口蹄疫间相互影响不显著,在犊牛90日龄可以同时进行首免,但要左右两侧分2针注射;首免后28d以同样的方法进行2免;抗体持续4个月后进行3免;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1次,方法都与首免相同;或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及时进行补免,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监测辖区内经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免疫牛血清样品593份,其中:规模场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的有24份,抗体滴度≥1∶64的有82份,抗体保护率为77.79%;散养户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的有54份,抗体滴度≥1∶64的有433份,抗体保护率为88.91%。在猪群推广免疫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并跟踪监测血清样品20份,检测结果与北京市兽医兽医诊断所检测结果相同,抗体滴度≥1∶64的有20份,抗体保护率为100.00%,为推广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在猪群免疫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牛、猪、羊O型、亚洲-Ⅰ口蹄疫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对北京市密云地区偶蹄动物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初步摸索到口蹄疫O型、亚洲-Ⅰ2价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看出有基础免疫的牛、羊亚洲-Ⅰ型FMD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120d内均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滴度70%以上的保护水平,有明显的免疫效果,并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但是从监测分析,猪群亚洲-Ⅰ型FMD的免疫抗体水平非常低,根本达不到对猪群的有效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定期检测牛场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探索口蹄疫A型-O型-亚I三价苗免疫效果,分析改进牛场口蹄疫免疫程序。试验选取30个万头以上牛场进行口蹄疫A型-O型-亚I三价灭活疫苗注射,随机抽取犊牛、育成公牛、空怀母牛、头胎妊娠母牛、哺乳母牛各30头同时注射疫苗,并在免疫后第1、2、4、6月采血检测抗体。结果显示,注射三价苗1个月后牛只逐渐产生抗体,A型抗体阳性率在第2个月到达峰值,亚1型、O型抗体阳性率在第4个月达到峰值;甘肃地区牛场口蹄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亚1型(80.79±0.54)%、A型(79.86±0.05)%、O型(78.47±0.32)%,其中A型抗原最容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犊牛与哺乳母牛抗体水平偏低,但在保护范围之内。综上可见,该疫苗对牛群的保护力较好。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是我国规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为了评价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疫果,本研究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了海南儋州某规模牛场强制免疫口蹄疫疫苗三价苗前后的免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强免口蹄疫三价灭活苗21 d后,试验牛血清O型、A型和亚Ⅰ型抗体效价和免疫合格率均达到规定标准;O型和A型免疫效果优于亚Ⅰ型免疫效果,而且肌肉注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村散养猪口蹄疫免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制定在农村散养条件下猪口蹄疫控制的疫苗免疫策略。[方法]研究猪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母源抗体、口蹄疫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猪瘟与口蹄疫免疫干扰。[结果]结果表明,仔猪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能保护15日龄内仔猪,而亚I抗体不能保护仔猪。2 ml免疫剂量组的O型和亚I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1ml免疫剂量组,1次免疫接种不能形成免疫反应的抗体平台期,抗体效价迅速下降;2次免疫接种后60 d达到峰值,O型和I型抗体滴度维持长达60 d以上;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相互不发生干扰。[结论]结合农村散养实际情况,为提高免疫保护力,建议实行30日龄同时首免口蹄疫和猪瘟,间隔28 d进行二免,每次免疫剂量口蹄疫为2 ml/头,猪瘟为2头份/头。  相似文献   

9.
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应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1、灭活疫苗2和合成肽疫苗对198头试验猪进行至少2次免疫,定期采血后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测定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在首次免疫时,疫苗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较大;仔猪首免后抗体很难达到完全保护(大于61og2)水平,应适当缩短首免与二免的间隔时间,尽量减少免疫空白期;合成肽疫苗的首免效果较灭活疫苗好,首次免疫推荐使用合成肽疫苗;如果生猪饲养周期过长,免疫2次的生猪出栏时抗体不能达到完全保护水平;规模场试验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低于散养户,随着试验猪日龄的增加和免疫的加强,规模场试验猪的免疫抗体滴度逐渐高于散养户.[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猪O型口蹄疫抗体变化和制定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A、B、C 3个厂家O型口蹄疫合成肽苗的免疫效果,将80头苏太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组,I组为空白对照,II~IV组按厂家推荐剂量分别肌肉注射3种不同的O型口蹄疫合成肽苗,每组编号为1~10的供试猪45日龄免疫一次,编号为11~20的供试猪45日龄和73日龄分别免疫一次。结果表明,3个厂家合成肽苗免疫副反应均较小;3种合成肽苗抗体合格率二免较一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C厂家合成肽苗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水平的抗体滴度,且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与牛和猪的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相比,绵羊FMD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其在FMD流行病学中的传播作用不可低估.本研究选择有免疫接种史的成年绵羊来验证3种FMD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进行跟踪免疫监测.实验结果表明,3种疫苗免疫绵羊30 d后,所有被检绵羊的血清O型和Asia-Ⅰ型ELISA抗体滴度≥lg2.19,在此后的不同检测时间段分别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免疫150 d时,被检绵羊的O型和Asia-Ⅰ型ELISA抗体滴度仍维持在lg1.86~lg2.20.实验结束时,3种疫苗的O型ELISA抗体合格率≥70%,Asia-Ⅰ型ELISA抗体的合格率≥80%,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这些结果提示,在我国FMD防控计划中,对有免疫接种史的成年绵羊每年2次接种二价灭活FMD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陈鹏  翁凡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8):103-104
为了解蓝耳病对O型口蹄疫浓缩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该研究将30头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按厂家推荐剂量肌肉注射3种不同的O型口蹄疫浓缩苗,45日龄、75日龄、105日龄、135日龄、165日龄采血检测抗体。结果表明,蓝耳病造成3种O型口蹄疫浓缩苗免疫抗体滴度增长缓慢,且长时间内低于保护水平,抗体合格率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3.
参照既定的商品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方案,对47头不同日龄的商品猪免疫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2价灭活疫苗,并通过免疫应激反应观察、抗体效价跟踪监测,以评价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摸索合适的免疫方案.结果表明,受试的47头不同日龄的猪,除个别出现一过性采食下降外,均未出现其他异常表现;该2价苗在猪只30日龄以1 ml/头肌肉注射做基础免疫,间隔30 d以>2 ml/头剂量做加强免疫,其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预防猪口蹄疫疾病,在永靖县玉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猪场实施了猪各阶段的免疫及抗体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乳猪获得的母源抗体在30日龄后已不再具有保护力;仔猪在40~45日龄首免、70~75日龄二免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滴度,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可达90%;成年猪每3个月进行免疫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滴度,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A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A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I-2A基因中的VP1和VP3以及亚洲Ⅰ型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m-P1-2A3C.将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淋巴中的表达产物,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感染病毒后108 h的蚕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A型抗原表达呈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024,而亚洲Ⅰ型抗原表达呈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为2048.结果表明A型和亚洲Ⅰ型FMDV的P1-2A3C基因已在家蚕体内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6.
用液相阻断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北京市怀柔地区重点饲养奶牛场户进行亚洲I型口蹄疫(FMD)母源抗体、免前和免后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探寻牛体内FMD抗体消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怀柔地区奶牛FMD的免疫。结果发现母源抗体水平在0日龄最高,以后逐步下降,高水平抗体一直维持到56日龄,86日龄时回落至1∶93(<1∶128),90日龄首免后,抗体滴度开始回升,28d后加强免疫,抗体滴度大幅度升高,抗体效价离度降低。说明FMD首免的适宜日龄为90日龄,适时地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FMD;FMD疫苗对育成、青年和成年期的奶牛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水疱病类病料(水疱皮或水疱液)共18个样品,其中检出:9个口蹄疫O型抗原,6个猪传染性水疱病抗原,3个未能检出.以2日龄乳鼠保护试验作比较,结果相符合.抽样作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结果也相符.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可以测出康复或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口蹄疫O型康复血清滴度一般较低(1∶20至1∶160),高免血清较高,有的滴度可达1∶5120.间接血凝试验在3~7小时内,可同时作出口蹄疫或猪传染性水疱病的鉴别诊断,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可作为该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之用.  相似文献   

18.
参照既定的商品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方案,对47头不同日龄的商品猪免疫牛口蹄疫O型、亚洲-I型2价灭活疫苗,并通过免疫应激反应观察、抗体效价跟踪监测,以评价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摸索合适的免疫方案。结果表明,受试的47头不同日龄的猪,除个别出现一过性采食下降外,均未出现其他异常表现;该2价苗在猪只30日龄以1ml/头肌肉注射做基础免疫,间隔30d以>2ml/头剂量做加强免疫,其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鸡大肠杆菌多价复合佐剂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大肠杆菌多价复合佐剂灭活苗是采用山西省优势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体碎片作为抗原物质,矿物油和黄芪多糖组成复合免疫增效佐剂研制而成的。通过免疫效果试验、免疫保护期试验及疫苗保存期试验等,结果表明,免疫后7 d,该疫苗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常规疫苗(对照Ⅱ组)则需14 d;血清抗体滴度于接种后约6周时,O78达到1∶32(最高可达1∶53),并且维持6周以上,而常规疫苗的最高值为1∶18;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期为5个多月,常规疫苗为4个月;4~8℃贮藏,保存期不低于14个月。实验室和区域试验结果说明该疫苗具有产生循环抗体时间早、安全、免疫保护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监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效果,对猪O型口蹄疫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抗体免疫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2014年使用O/MYA98/BY/2010株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合格率最高,为89.3%;除2013年外,其余3年的疫苗免疫合格率均达到国家农业部规定的70%的要求;相应猪O型口蹄疫疫苗当年在不同养殖场中的免疫效果表现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年的变异系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类型的疫苗在连续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效力减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