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生长初期,易受叩头虫幼虫的危害。1968年春木、手塚曾报导北海道石狩的玉米受菖蒲蛮夜蛾的危害,1975年以又报导了北海道各地玉米生长初期受鳞翅目幼虫的危害。在道东十胜旱作地区,调查了玉米生育初期危害害虫的种类、受害状态等,得知主要危害种为菖蒲蛮夜蛾及菖蒲灰夜蛾,现将其生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蛾类害虫的种类及组成, 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阐明各蛾类种群的动态,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玉米蛾类害虫 4科 16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 68.75%。明确各种害虫的虫源结构及危害方式,分析 9种种群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波浪式, 7月的群落丰富度、群落多样性都较高, 5月、 10月的群落均匀度相对较高。5月、 7月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 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各月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茶树害虫按危害方式可分为四类,即咀叶类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和地下害虫。咀叶类害虫以鳞翅目的蛾类和鞘翅目的象甲类为主,多以幼虫咬食芽、叶等细嫩组织,虫体数量大、食量也大;刺吸式害虫主要为同翅目蝉类、蚜类昆虫吸食树干汁液,破坏植物正常生理生化代谢;钻蛀性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幼虫,钻蛀枝干、根部和果实;地下害虫主要为地老虎、白蚁等。江西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发现的害虫种类较多,目前主要有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蚜、蓟马、茶毛虫等。江西茶树害虫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虽基本使用的是低毒低残留农药,但已无法满足当前"绿色、健康、环保"的需求。本文结合省体系项目试验,在实践中总结出江西茶园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4.
赵冬晓  刘标 《玉米科学》2016,24(5):167-170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Bt玉米的重要靶标害虫之一。规避行为可以减少害虫与Bt玉米的接触而降低生理抗性选择压力。通过比较棉铃虫对Bt玉米与常规玉米的行为反应评估棉铃虫对Bt玉米的行为规避能力,产卵选择结果显示,棉铃虫成虫在Bt玉米上的落卵量显著低于常规玉米;无选择条件下,仍然出现Bt玉米上的落卵量显著低于常规玉米的现象。幼虫实验结果显示,棉铃虫初孵幼虫在Bt玉米植株上的居留时间显著短于在常规玉米上的居留时间。研究结果证明,棉铃虫对Bt玉米具有一定的行为规避能力。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种类及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2016年对吉林省9个地市、44个县(市/区)、424个地点的玉米苗期害虫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新的耕作栽培制度和气候变暖条件下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有20余种,隶属5个目13个科,其中,鳞翅目和鞘翅目种类最多,共涉及8个科16种害虫,占害虫种类的70%以上;新发现吉林省玉米苗期害虫3种。蛴螬和金针虫是苗期主要害虫,平均有虫田率分别为24.90%和27.76%,有虫田率从西部到东部递减,中部平原区有虫田被害株率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随着吉林省玉米长年连作和秸秆还田、免耕等新耕作方式推广,蛴螬和金针虫2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余害虫有虫田率均在5.00%以下,未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田间调查了14个不同玉米品种的花叶指数、雌穗上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数量以及后期茎秆上的虫孔数、幼虫数、虫道长等。结果表明,郑单958、豫玉22、豫单2001、浚单20、郑单18、郑单21、新单23和沈玉21的花叶指数较低,平均百株虫孔数和百株幼虫数较少,平均百株虫道长较短,比较抗钻蛀到茎秆内为害的害虫;豫单2001、新单23、滑丰986、沈玉21、郑单21和郑单958雌穗上的玉米螟和棉铃虫幼虫数较少,比较抗玉米穗期害虫;综合玉米前期和后期的抗性以及对钻蛀性害虫和穗期害虫的抗性,豫单2001、郑单958、新单21、新单23和沈玉21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鞘翅目是昆虫中最大的类群,种类占昆虫种类的1/10强。鞘翅目天敌是一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可控制茶园中的大多数害虫,如茶卷叶蛾类、毒蛾类、尺蠖蛾类和茶蚕的成虫和幼虫,以及蚜虫类、粉虱类、介壳虫类,且对作物、益虫、人、畜基本无害。利用鞘翅目天敌防治茶园害虫具有种类资源丰富、广泛扩散、长期控制害虫的特点。1984~2005年,笔者调查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湖州市安吉县,衢州市龙游县,温州市泰顺县,绍兴市新昌县,丽水市缙云县、龙泉市、庆元县、松阳县等地茶园的鞘翅目天敌,以扑盆法和用试管直接采集的方法共采集到茶园鞘翅目天敌34种,其中步甲科18种,瓢虫科13种,芫青科1种,虎甲科2种,并提出一些保护和利用的措施,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6县18个乡镇开展玉米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及分布调查,基本摸清广东省玉米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广东玉米有害生物种类48种,其中病害22种,病害以真菌为主,虫害及蜗牛26种,以鳞翅目害虫为主。发生为害表现为发生种类多,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为害区域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总结玉米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的抗虫机制。玉米的抗虫性与丁布含量、蛋白质种类及含量、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组织或器官硬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综述玉米对4种主要害虫抗虫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进展,将这些QTL与目前已知的抗虫相关基因和经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获得的候选基因进行对比,并对重叠基因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世界性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寄主范围极广。本文比较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和玉米叶片的生长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茶树叶片的初孵草地贪夜蛾幼虫8 d死亡率高达100%。3龄(9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体重增长量显著低于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取食3 d和6 d后,以茶树叶片为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重分别是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体重的35.58%和36.67%。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主要表现为:(1)8 d后,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存活率比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高出20%;(2)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成功化蛹率为54.17%;(3)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且蛹重、蛹长和蛹宽极显著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的蛹。尽管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较低,但是由于茶园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嗜食的杂草,初孵幼虫可以杂草为食,3龄以上幼虫可取食茶树叶片并成功化蛹。因此,推测一旦草地贪夜蛾误迁入茶园,在茶园中的嗜食杂草被其食光后,其幼虫很有可能进一步危害茶树。  相似文献   

11.
西南玉米螟为害条件下玉米双列杂交种的产量损失CatherineR.Thome等害虫每年给全世界玉米生产造成12%的经济损失(Cramer,1976)。食叶世代的鳞翅目蛀茎幼虫给玉米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遍及全世界(Dlcke等,1988)。用于财政、环境...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为明确吉林省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2013~2016年对吉林省9个地市,42个县(市/区),累计409个地点的玉米穗期害虫进行系统调查,为玉米穗期害虫的监测预警和制定合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吉林省玉米穗期有27种有害生物,隶属于3个纲,7个目,18个科。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叶螨和蚜虫的有虫田率均在80%以上,百株虫量和危害级别较高,是吉林省玉米的主要害虫。美洲黍潜叶蝇、古毒蛾、大青叶蝉、梨剑纹夜蛾、赤角盲蝽、白星花金龟等有虫田率在20%以下,且百株虫量<1头,尚未玉米生产造成威胁。此外,迁飞性害虫黏虫也是玉米穗期重要害虫,棉铃虫是潜在的玉米穗期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追肥机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经历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在每个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总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最大。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加追肥,是玉米高产与稳产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我国玉米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不同种类追肥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列出各类机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机具和生产厂家。对我国玉米追肥机械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及时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6月6日至2008年9月23日系统调查了夏玉米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动态变化,并运用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相异性指数分析了昆虫群落的结构和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田共有害虫和天敌11目32科44种;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Fitch)]为玉米害虫群落中的最优势种,优势度指数为0.0002~0.3889;多样性指数在2008年8月7日和2008年8月21日达到两个高峰值;害虫及天敌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在空间上的同域性一致,为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玉米的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据统计有数百种,这些害虫中极大多数为两性,即有雌雄之分。雌雄之间在外观(形态)上,有的差异很大,极易区分,如蓑蛾类(袋袋虫)的成虫,其雄虫与多数鳞翅目的雄蛾一样,有翅能飞翔,能飞出护囊(袋袋),而雌虫则呈蛆状,无翅,不能飞翔,始终隐居在护囊内。也有的差异较小,肉眼难于区分,如茶尺蠖幼虫的雌雄目前还无法区分,蛹要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下才能分清。而在进行茶树害虫的科学实验中,有时需要将害虫的雌雄分开,如进行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16.
张进华 《中国茶叶》2008,30(2):25-25
钻蛀类害虫是指那些钻人茶树枝干和根部的害虫。近年来,随着宜昌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茶园种植的单一化,茶树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往往只注重防治叶部害虫,而对钻蛀类害虫的危害不够重视,导致成年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中钻蛀性害虫严重发生,影响茶树树势,甚至导致茶树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钻蛀类害虫的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种植大户及田间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新疆玉米主产区玉米有害生物发生与用药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明确新疆玉米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农药使用水平,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减药对策,从而为新疆玉米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控及化学农药增效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新疆玉米主要病害6种、害虫36种、杂草38种,主要以"6虫6草"为主。玉米有害生物防治常用农药共26类,其中杀虫剂14类,主要为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及生物源类;除草剂12类,主要为三氮苯类、磺酰脲类及酰胺。农药使用频次为2~6次/年,制剂施用量为1.938~6.193 kg/hm~2,其中,昌吉州农药使用频次和制剂施用量最高,分别为5~6次/年、4.033~6.193 kg/hm~2;喀什地区农药使用频次和制剂施用量最低,分别为2~3次/年、1.938~3.356 kg/hm~2。  相似文献   

18.
南通地区是全国重点棉区之一。近年玉米螟上升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为探明不同地区、不同耕作制度、不同作物布局棉田玉米螟危害轻重的因素,在多年以棉花玉米为饲料喂养玉米螟幼虫的基础上。于1982年  相似文献   

19.
王金君 《杂粮作物》1993,(4):38-41,27
玉米花前期鳞翅目蛀茎幼虫世代在玉米生产上引起的经济损失遍及全世界。利用寄主植物抗虫性来防治害虫是一种有效而且有益于环境的方法。已拥有一批抗欧洲玉米螟(ECB)、巨座玉米螟(SWCB)和草地粘虫(FAW)的玉米种质(Barry和Darrah,1978等)。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对不同植物的产卵趋性与取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田间除水稻之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植物并完成生活史,但在大发生年份该虫几乎只在水稻上发生。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在水稻及其他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选择及后代取食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笼罩选择实验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玉米、稗草、狗尾草上的产卵与取食选择性以及取食经历对产卵、取食选择的影响。【结果】在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水稻叶片上的着卵量占总卵量的49.08%,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植物;幼虫取食水稻后发育历期为17.29 d,显著短于取食玉米和狗尾草,同时取食水稻后蛹重最重;幼虫期分别取食水稻和玉米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对四种植物的产卵选择无变化,仍显著偏好选择水稻产卵;低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在几种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低龄期取食水稻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顺序为狗尾草水稻、稗草玉米;低龄期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为狗尾草玉米水稻、稗草。【结论】稻纵卷叶螟成虫显著偏好在水稻上产卵,产卵选择性不受幼虫取食经历影响,产卵选择性与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并不一致。幼虫取食水稻的发育历期最短,蛹重最高。高龄幼虫显著偏好取食狗尾草,同时,低龄期的取食经历改变了高龄幼虫对水稻和玉米的取食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