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12):25-27
12005/06榨季食糖进出口贸易总量与总额分析 1.1进出口量 由于我国食糖消费的增长与糖料面积扩张的有限性,大多数榨季我国食糖是产不足需的,不足部分需靠进口食糖来弥补,约占总消费的10%左右,这对我国食糖市场的影响是安全的。2005/06榨季我国食糖进口量略降,食糖进口量累计118.4万t、同比下降9.3%;食糖出口量累计20.9万t、同比下降35.6%;2005/06榨季食糖净进口量略降为97.5万t、同比下降0.6%,排在近13个榨季以来净进口量的第四位。(见图1)进口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本榨季国际高糖价的抑制、国储糖的大量投放及淀粉糖使用量的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213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1306.84万t,较上榨季增加13.47%。201213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继续过剩和宏观经济衰退使国际糖价跌破37.48美分kg,受累于疲软的国际糖价和国内食糖供给压力,国内糖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为保护中国糖农和糖厂的利益,商务部201213榨季已先后3次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收储底价为6100元t,但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现货价格跌破5500元t,期货价格跌破5000元t。2010和2011年的高糖价刺激了糖料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90.232万hm2,同比增长5.05%,201213榨季连续第2榨季增产。展望201314榨季,由于印度、泰国和俄罗斯食糖增产,预计全球食糖市场将连续第3榨季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国内食糖虽然进入了增产周期使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但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位于高位,将继续刺激国际食糖进口,预计新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由于目前进口糖是中国食糖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所以201314榨季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的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3.
徐雪 《农业展望》2006,2(5):24-26
供给方面:预计本榨季国内食糖产量900万t左右,比上榨季减少17万t;加上期初库存175万t和预计净进口食糖90万t,2005/06榨季食糖总供应量为1165万t,比上榨季减少60万t。需求与库存:预计本榨季国内食糖总需求量为1020万t,比上榨季减少30万t;当季产需缺口为120万t,要靠国储糖、进口糖以及食糖替代品来补充。  相似文献   

4.
2010/11榨季国内外食糖市场回顾与2011/12榨季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11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全部结束。本榨季全国产糖量较上榨季减少2.65%。糖价高企抑制需求。国内食糖销售量有所下降,最近4个月食糖销售的明显回暖仍未能完全弥补前期减少的销量。为弥补国内食糖供需缺口。抑制糖价过快上涨,2010/11榨季商务部已先后8次共抛售166.67万t国家储备糖。并加大了食糖进口力度。糖价高企与优惠政策刺激了蔗农生产积极性,2010/11榨季蔗农明显增收,但因种蔗比较效益偏低,甘蔗种植面积增加有限。展望2011/12榨季,由于印度和泰国食糖增产完全可以填补巴西食糖产量的潜在减少部分,全球食糖市场将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将回归理性;而国内食糖产需仍存在较大缺口,国储糖与进口糖只能维持食糖市场供需紧平衡,且国内糖业成本已经提高,2011/12榨季国内糖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可能面临国外食糖进口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201/12榨季,国内共生产食糖1151.75万t,较上榨季增加10.17%;全球食糖供给过剩和宏观经济衰退使国际糖价跌落至低位,国内糖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大幅提高的糖料收购价格与种植优惠政策刺激了蔗农生产积极性,蔗农明显增收,南方主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增加7.93%。展望2012/13榨季,预计全球食糖市场将连续第2年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而国内食糖产需仍存在较大缺口,进口糖数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对走私糖的控制力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国内食糖的供给;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内食糖政策。  相似文献   

6.
据农产品市场预警课题组分析预测:本榨季食糖产量为917万t,比上榨季减少85万t;加上期初库存187万t和预计进口的120万t,2004/05榨季食糖总供应量为1224万t,比上榨季减少63万t。预计2004/05榨季总需求量1120万t,比上榨季增加20万t,当年产需缺口为203万t;库存消费比下降为9.4%,产不足需的缺口部分将依靠国储糖、进口糖以及替代品来弥补。  相似文献   

7.
据农产品市场预警课题组分析预测:由于2004/ 05榨季食糖供求形势趋紧,今年国内食糖价格大体呈上升趋势,平均糖价明显高于上一榨季,月均糖价每吨比上年同期高出200-400元。8月份国内糖价继续上扬,每吨为3472元,环比上涨3.3%,同比上涨19%,属近3个榨季最高糖价。其中,广西糖价最高达到3500元/t。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一季度国内外食糖市场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一季度,2010/11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已大部分结束,估计全榨季产糖量不会超过1050万t。由于糖价高企抑制需求,加之淀粉糖等替代品的快速增长,国内食糖销售量有所下降,产销率同比走低,食糖消费量估计将减至1300万t。为弥补国内食糖供需缺口、抑制糖价过快上涨,商务部2010/11榨季已先后4次共抛售77万t国家储备糖,并加大了食糖进口力度。高企的糖价与政策的优惠刺激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预计2011/12榨季糖料播种面积将现恢复性增长,但扩大空间有限。展望2011年第二季度,由于受巴西、印度及泰国等主要产糖国增产的影响.未来国际糖价将继续承压,而国内食糖产需仍存在较大缺口,国储糖与进口糖只能维持食糖市场供需紧平衡.2011/12榨季食糖供需形势虽有所好转,但预期仍不容乐观,因此国内糖价在第二季度仍将可能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9.
2016/17榨季,中国食糖市场进入恢复性增产阶段,共产食糖928.82万t,同比增长6.74%。受全球食糖供给短缺、国内消费需求平稳、进口限制加大、打击走私效果凸显、抛储有限等因素影响,国际糖价回升和国内产不足需状况支撑国内价格企稳回升。2017年1—8月,食糖价格外弱内稳使得价差扩大,加上贸易保障措施作用进口量下降20.8%至167万t。国际市场受益于天气利好,亚洲各国增产促使产需缺口逐渐收窄,抑制国际糖价上涨。展望后市,在2017/18榨季国内外基本面情况差异明显,国内食糖供给有所回升,贸易保障措施控制进口节奏背景下,国内食糖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产不足需状况一时难以改善,将支撑国内糖价,国内食糖市场或进入库存消化阶段。国际糖市由于增产和需求低迷,2017/18榨季或将出现供应过剩,价格弱势运行可能较大,较低库存为国际糖价运行提供一定的支撑。但后期仍需关注国内食糖进口、走私糖打击效果、抛储节奏和巴西、泰国、印度等主产国产量变化情况及天气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3/14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已经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1 331.8万t,较上榨季的1 306.84万t增加1.91%。2013/14榨季国内食糖再次丰产,巨大的价差继续吸引进口食糖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且国内涉糖行业需求疲软,国内糖价继续承受供需过剩的压力,国内糖价跌破5 000元/t之后长期在低位震荡。受长期低迷的糖价影响,2013年糖料种植面积缩减1.7%,至187万hm2。展望2014/15榨季,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亚等主产国纷纷调降了产量预估值,全球供需过剩有望缓解,如果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则可能出现供需缺口,未来国际糖价或出现反弹。由于目前进口糖是中国食糖供需过剩的主要原因,所以2014/15榨季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在陶瓷磨削后工件表面/亚表面损伤(主要是微裂纹和表面残余应力)方面所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思路。同时就作者所承担项目“纳米结构材料精密磨削及其预报”研究中的临界砂轮磨粒切深(dc)和被磨工件临界损伤深度Cr(临界中位裂纹长度)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临界砂轮磨粒切深(dc)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2009/10榨季国内外食糖市场回顾与2010/11榨季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10榨季不利天气因素导致国内食糖产量大幅减少,但受国际供需格局逆转和国储糖抛售政策频频出台的影响,榨季前半段国内食糖价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0年6月初以来,随着国际糖价的重新走高,加之食糖消费旺季的到来,国内糖价出现恢复性上涨。国际食糖市场在榨季之初亦因印度、巴西等主产国的产量预期下降,一举冲上29年来的最高点。随后由于印度产糖量不断调高,巴西食糖增产,国际糖价大幅下跌,尽管6月初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但与2月份价格最高点距离尚远。2010/11榨季,高企的糖价促进了糖农增收,并刺激了2010年糖料种植面积,预计国内面积增加10万hm2,产糖量增长10%~15%,但仍然只能维持供需紧平衡,国内糖价将继续高位运行;国际食糖供需偏紧格局将继续改善,预计过剩322万t,从中长期来看,国际食糖价格走高的趋势将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13.
适于晚季直播的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系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12个早稻品系以及对照品种株两优819、陆两优996、中早35和中早39为材料,采用早季栽插、晚季直播的方式,进行了早晚两季品系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和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新品系早品15早季全生育期与迟熟对照陆两优996相当,晚季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中早35一致,且其全年产量1 077.1 kg/667m2,较对照品种中早35增产7.0%,该品系有望作为新种质用于培育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或者审定后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稻草还田和非稻季持续淹水是我国最重要的稻田管理方式之一,此种管理方式下稻田碳排放并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中稻-冬闲制度为对象,探讨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持续淹水对稻季碳排放的影响,为准确评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在稻草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下,非稻季自然排水比持续淹水显著降低稻季CH4累积排放量,稻季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前CH4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非稻季持续淹水使稻季CO2累积排放量比自然排水稍有降低,CO2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后,占总排放量的60%左右。非稻季淹水降低稻季土壤NO3--N、NH4+-N和DOC浓度以及10 cm土层土壤Eh值,但使乙酸浓度升高,这可能是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淹水导致CH4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23-19426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4~2010年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汛期降水量总体分别以6.74 mm/10 a和12.3 mm/10 a的速度在增加,非汛期降水量以5.57 mm/10 a的速度在减少。从年代上看,年、汛期降水量21世纪以来最多,年降水量20世纪80年代最少,汛期降水量9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分别相差122.9 mm和119.9 mm,非汛期降水量50年代和70年代均较多,8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相差32.0 mm。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存在不明显的突变,年、汛期降水量突变的时间基本一致在2003年前后,非汛期降水量在1970年和2004年前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尼日利亚水产养殖生产中鱼苗鱼种奇缺的难题,探索非洲鲶在雨季与旱季的繁殖规律,选用当地渔民池塘养殖的非洲鲶,采用人工催产繁殖的方法,按1∶2的雌雄比,在雨季(4-10月)催产14组,旱季(11月至次年3月)催产10组,比较不同季节对非洲鲶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均每1 kg雌鱼的产卵数量:雨季达29 593粒,比旱季高89.06%,8月份的产卵效果最佳,达33 330粒;2)鱼苗孵化率:雨季为83.66%,比旱季高39.3%,孵化效果最好的是7月份,达89.25%;3)鱼苗培育成活率:雨季达44.81%,比旱季高21.02%,成活率最高的是9月份,达58.31%.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非洲鲶的周年人工催产繁殖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 + 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 2 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 3.7%、8.7% 和 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著。一次性施用 600、750 kg/hm2 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 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著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 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 859、8 291 元 /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徐雪 《农业展望》2013,9(6):18-21
2012/13榨季是中国进入食糖增产周期的第2年,国内产需基本实现平衡.但由于国内外价差巨大,国内进口持续增长,使得国内库存高企,进一步导致国内食糖价格阴跌不止,并跌破制糖企业制糖成本,造成全行业亏损.2013/14榨季中国食糖生产将稳中有涨,国际食糖市场库存继续增加,国内外庞大的库存将继续压制全球食糖价格保持低位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