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新疆制定和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参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新疆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论: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益,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增加0.29%,贡献率仅次于农民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现阶段应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并加强农业直接补贴,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促进农业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陕西省1980~2011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陕西省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了各类财政农业支对陕西省农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研究结论表明:生产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对陕西省农业产出增加的稳定贡献率分别为:7.954%、7.579%、6.373%、3.283%。如果将各项财政农业支出的贡献率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之商定义为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各项财政农业支出支农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科技三项费(486.49%)农村救济费(62.77%)农业基本建设支出(33.66%)农业生产支出(10.71%)。基于此,提出了在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生产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以提高陕西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8—2016年中国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和农业产出数据构建VAR模型,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 ,分析了中国财政金融支农对农业产出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出短期内具有较强的增长惯性,长期受农业贷款影响显著,受财政支农影响微弱。农业贷款是农业产出增长的Granger原因,且两者存在单向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不是农业产出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农业产出是财政支农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期而言,农业贷款显著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长,而农业产出增长又会提升财政支农水平。最后,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优化调整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探索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合力点等提升农业产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文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8-15990
在介绍国家财政在农业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财政支农规模不足和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2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财政支农现状。在介绍我国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探讨了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计量回归方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反映了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我国现行财政农业支出结构比重由高到低的序列为生产性支出和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这与财政农业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高低和农民收入关联度大小正好相反,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资金投放重点。  相似文献   

7.
蒙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921-2923
运用线形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工业反哺农业中的两个主要的资金注入渠道——财政支农和“以工建农”对我国农业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支农各组成部分的产出效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资金注入应以财政支农作为主要通道,并适当调整财政支农的结构:减少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生产环节的支出,减少农业事业费开支,增加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河南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选取河南省1978~2006年的农业产出和财政农业支出的数据为样本,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仅为0.02698,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2-2008年海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为-0.065778,1982-2008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6.68%。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南应该加大财政支农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春红 《山东农业》1998,(10):23-23
近年来,长清县财政局紧紧围绕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的利用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多方筹集资金.把增加农业投入放在首位 ——摸清底子,加大支农投入力度。1998年,长清县安排支农资金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共安排支出1079.7万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类比上年增长33%,农业综合开发比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财政农业救济、农业其它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独立直接效应,农业生产性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溢出直接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独立直接效应与溢出直接效应呈现非同向性、多样性、非对称性与动态性发展规律,并受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社会投资的约束效应、财政非农支出的间接效应、农业各税冲销效应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公共财政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中“绿箱”政策的要求,财政支农支出应该用财政对农业投资来代替。在对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基本理论进行阐析后,针对传统经济体制下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种种不规范之处。提出了优化财政对农业投资行为的对策措施,即必须遵循合理的原则,确定正确的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重点领域,切实转变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职能,加强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演变的4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深化期和城乡统筹背景下。当前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财政投入未达到预期效果和投入机制与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财政收支新形势不适应等方面。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协调、完善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机制、创新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方式、健全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监管体系。总之,政府以较高效率增加和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这不仅是由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环境作用及我国农村土地兼具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资料属性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的,也是解决我国长期并存的二元城乡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政策框架的逐步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财政支农工作存在总量投入不足、政策导向作用不强、科技投入占比低、支农方式不佳、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支农体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调整财政支农方向以及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等等.比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6.
王朗  沙景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95-19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对河南省18个地市财政支农总额进行现状分析,而后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各地区财政支农和农业GDP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绝大多数地区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贡献程度不同,作用最强的是鹤壁地区,最弱的是驻马店和周口地区。就其余农业生产要素而言,劳动力对各地农业经济增长没有显著贡献,说明农业劳动力相对富足;资本投入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显著作用袁说明目前河南农业有无效投资等现象;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显著,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鉴于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予支持和保护。在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应规范和约束各级财政的支农行为,调整支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