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催芽天数(D)、赤霉素(GA)、油菜素内酯(BR)互作对秋作紫马铃薯种薯萌芽、田间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黑美人’品种的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验设计,对秋播马铃薯种薯进行催芽处理。【结果】催芽温天数、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及三因素的交互效应对马铃薯种薯的发芽率、单薯发芽数、芽粗、芽长、田间出苗率、单株主茎数、公顷主茎数和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播种前25℃催芽天数越长,单个种薯的发芽数和单株主茎数越大,产量越高。使用赤霉素催芽的种薯发芽数、单株主茎数和产量显著高于不使用赤霉素催芽处理。BR_(100)水平的种薯发芽数、单株主茎数和产量显著高于BR_(500)水平。不同催芽处理组合中,D2+GA_(60)+BR_(100)处理的单薯发芽数最高,单株主茎数和鲜薯产量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对产量贡献率较高的因子依次为出苗率、单株主茎数、株高和单株结薯数。产量与单株主茎数、公顷主茎数、单株结薯数都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理论最适单株主茎数为2.35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播种前储藏库种薯短期温度处理后对马铃薯苗期耐旱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播种前不同温度(5℃、20℃、35℃)处理马铃薯种薯,出苗后使用不同浓度PEG-6000(0、10%、20%和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温度下处理对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①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茎粗、株高、整株干物质抑制作用明显,马铃薯叶片抗逆性酶活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升高,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分别升高,产量下降。②播种前20℃处理,缓解了干旱胁迫对马铃薯茎粗、株高和整株干物质不利影响,降低SOD、POD活性,抑制了MDA含量的增加,细胞膜透性下降,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③20℃处理后缓解了干旱胁迫对产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温度下各水分处理。【结论】播种前对储藏库的种薯20℃预热处理可以缓解苗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产生的不利影响,增强其苗期耐旱性,达到提高后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钾处理下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对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鄂薯3号(W)及其转AtCIPK23基因的株系L1、L23和L34为材料,通过试管薯诱导体系,研究马铃薯试管薯在不同钾浓度处理下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以及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结果】2mmol/L和10mmol/L处理下,L1、L23和L34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均高于对照W,且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W。正常钾(20mmol/L)处理下,对照与转基因各株系间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提高了马铃薯试管薯对低钾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系)的耐热性。【方法】以22份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马铃薯出苗后分别对其进行26、30℃的高温胁迫,以22℃为对照;分别处理20、40 d后,测定株高、叶面积、茎粗、结薯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对高温的响应各不相同,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马铃薯总体表现为株高、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Pro含量增加,植株茎粗和叶面积减小,结薯数减少;30℃高温胁迫下的叶面积明显小于对照和26℃高温胁迫,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增大。隶属函数综合排序前5位为镇薯1号、滇薯187、青薯10号、云薯401和滇同薯1号。【结论】隶属函数综合排序前5位的品种(系)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可作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耐热性的良好试验材料,为揭示高温胁迫下马铃薯的抗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催芽时间、播种期、播种前种薯处理及覆膜等试验,采用分期收获的方法,进行了倒茬早熟马铃薯速成栽培技术研究。其结果是温度在15~25℃的温室里见光催芽30~50d的效果最好;在4月6~20日内,播种期越早,成熟越早,产量越高;覆膜能克服春季低温,使早熟品种加速发育,提早出苗,增加结薯数,提高产量;育芽结合覆膜是早熟品种早成熟、早上市、不影响后茬、提高产量和商品率的最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6年进行马铃薯不同芽长种薯芽块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芽长处理对马铃薯的出苗率影响不大;但不同芽长处理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各生育进程,尤其是出苗期差异较大,芽块经催芽的2个处理比芽块不催芽(ck)的早出苗7~9d,早现蕾4~6d;早开花3~4d,枯萎期基本一致。同时,芽块经催芽的芽长0.5~1.0cm与芽长1.0~1.5cm的2个处理的鲜薯、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芽块不催芽(ck)的处理,芽块芽长0.5~1.0cm处理的鲜薯、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芽长1.0~1.5cm的处理。综合考虑,在生产中,在早春错期马铃薯生产上,播前提倡种薯切块催芽,以芽长0.5~1.0cm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成熟期以及块茎休眠期的影响.【结果】烯效唑和多效唑能够显著降低株高,减少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能够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平均单薯质量,显著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烯效唑可缩短块茎休眠期,多效唑和矮壮素不同程度延长了块茎休眠期.在4.5~1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减小,分枝数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显著减少,平均单薯质量显著降低,群体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对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一致,<20 g和20~50 g块茎比率显著提高,>100 g块茎比率显著降低,50~100 g块茎比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陇中半干旱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供南方冬作区冬播用种,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为宜,配合初花期叶面喷施100 mg/L (45 g/hm~2)烯效唑,可有效调控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分处理对马铃薯种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滴灌试验结果表明:补灌灌水频率相同时,补水定额越大,马铃薯种薯植株越高,茎秆越粗;补灌灌溉定额相同时,整个生育期马铃薯种薯平均株高与补水频率呈正相关关系,补灌频率越大株高越高,补水比不补水的植株增高明显;试验条件下(分播种前、现蕾期、花期3次补灌),少量多次补灌有利于马铃薯种薯植株的生长,补水效果最好;马铃薯种薯覆膜比露地种植长势更好,覆膜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种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工厂化生产试管薯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彩色马铃薯株系为供试材料,研究12%蔗糖、0.5 mmol/L水杨酸、40 mmol/L高钾处理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结果】12%蔗糖处理可提高单株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0.5mmol/L水杨酸处理使不同株系增产19%~192%,但淀粉含量略有下降。40mmol/L高钾处理对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作用不显著或抑制少量株系试管薯形成并降低淀粉含量。此外,水杨酸具有促进结薯提前的作用,可比对照平均提前约15~25 d形成直径3~5 mm薯块。生产1 kg彩色马铃薯试管薯,0.5 mmol/L水杨酸处理的试剂成本最低,只有对照的56.89%。【结论】0.5 mmol/L水杨酸处理具有成本低、结薯效率高的优点,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环境条件对雾培马铃薯生长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雾培温室进行了不同环境条件对雾培马铃薯生长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雾培马铃薯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养分等生长条件下,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匍匐茎数量、各微型薯产量等方面差异显著。温度越高、供液时间越长,植株生长较快;遮阳处理后植株生长缓慢,各个生长指标低于其他处理,根据温度变化而间歇性的遮阳可促进植株茎粗、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的增长,从而提高微型薯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一、选用良种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 二、切块催芽 催芽播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可使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提高产量.催芽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每千克种薯可切成50块,切块晾干并愈合后,堆于15 ~ 20℃温度下催芽,或放在背风向阳的阳畦内催芽.每平方米可堆积50千克,覆盖塑料薄膜.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有效缓解生产中 GA3 浸种催芽所导致的甘薯细苗、弱苗问题,研究 GA3 与 6-BA 复配 浸种处理提升薯苗品质的可行性。【方法】设 1、5、10 mg/L GA3 单独浸种及其分别与 5 mg/L 6-BA 复配后浸 种处理,命 名为 G 组与 GB 组,另设清水浸种(G0,CK1 )和 5 mg/L 6-BA 单独浸种(G0B,CK2 ),共 8 个处 理,研究其对甘薯品种‘心香’薯块萌芽、薯苗生长形态、单苗质量、干物质率及薯苗采收量的影响。【结果】 1 mg/L GA3 浸种处理对调控甘薯萌芽与薯苗生长形态效果最好,薯块平均根眼萌动数达 11 个,总芽数达 16.33 个, 平均苗高达 8.80 cm,苗基部直径为 3.01 mm。随着 GA3 浓度升高,苗基部直径、单苗质量、干物质率均变小, 薯苗品质变差。在 GA3 与 6-BA 复配处理后,薯苗品质得到有效改善,且 GA3 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10 mg/L GA3 与 5 mg/L 6-BA 复配浸种处理提升薯苗品质效果最好,苗基部直径为 3.40 cm,干物质率最高,且单苗质量 相对 GA3 单独浸种处理有所提高。两个处理均可有效提高薯苗的采收量,且差异较小,其中 GA3 单独处理组 G1+G5+G10 的采收量为 282 株,但薯苗品质较差,而 GA3 与 6-BA 复配处理组 G1B+G5B+G10B 的采收量为 281 株, 薯苗品质明显改善。【结论】综上,6-BA 对于高浓度 GA3 浸种催芽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具有一定的缓解,使得薯 苗茎秆粗壮、干物质率提高、种苗品质提升,且以 10 mg/L GA3 与 5 mg/L 的 6-BA 复配处理对甘薯品种‘心香’ 缓解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在甘薯徐薯23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品种徐薯23的薯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与处理时间对徐薯23育苗的出苗期、苗数、株高、节间数、茎粗、苗鲜重、苗干物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具有明显的催芽效果,低浓度、短时间处理可使薯块出苗量增多、茎粗增加、干物质率提高,即提高生长速度与增强茎叶生长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结果】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本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催芽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芽播种是促进春马铃薯早出苗、出齐苗,争取多结薯、结大薯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催芽可提高出苗率20%~30%,早出苗7~10d,而且整齐健壮,其催芽方法有晒种催芽处理、室内催芽法、硫脲催芽法、赤霉素催芽法、温室大棚催芽法、育苗温床催芽法等。  相似文献   

16.
<正>选用良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切块催芽催芽播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可使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提高产量。催芽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一般每千克种薯可切50块,切块刀口晾干愈合后,堆于15~20℃条件下催芽,或放在背风向阳的阳畦内催芽。一般每米~2可堆积50千克左右,盖塑料薄膜以利增温保湿。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苫。适时播种气温稳定在7℃或以上时(一般在3月上旬)即可播种。墒情不足,播前需造墒。种植密度为4800~5000株/667米~2。  相似文献   

17.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克新2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50 g整薯播种马铃薯,其植株的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整薯播种的平均株高、分茎数、结薯数、大薯率分别比对照(切块播种)增加了2.81%2、00%、16.67和7.95%,单株地上干重和块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65%和57.89%,收获时整薯播种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9.82%,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整薯播种的块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还原糖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带芽播种是促进春马铃薯早出苗、出齐苗,争取多结薯、结大薯的关键技术措施。马铃薯一般有2~3个月的休眠期,未通过休眠的种薯不易发芽,播前必须进行催芽处理,打破休眠期,才能促进幼苗早出土。实践表明:通过催芽可提高出苗率20%~30%,早出苗7~10天,而且整齐健壮。其催芽方法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处理下赤霉素(GA3)与硫脲对马铃薯原原种休眠及芽形态的影响。【方法】以费乌瑞它与川芋117的原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原原种的休眠期与休眠幅度在4℃(7 d)→25℃处理下最长,在25℃与室温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浓度为1.0%与1.5%的硫脲在降低原原种腐烂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川芋117芽的生长速度快于费乌瑞它,相较CK,GA3与硫脲均能使芽生长加速,其中10 mg/L GA3处理下的芽最长;顶芽直径只受温度影响,费乌瑞它均表现为25℃芽最粗。【结论】贮藏温度、化学试剂和温度对原原种的休眠期、休眠幅度、芽形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互作效应。实际应用中,应针对品种特性进行特定温度下的不同化学处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