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莎  吴晓玲  邱艳  陆菊  付金宝 《畜牧兽医学报》2019,50(12):2545-2553
为研究不同断喙方式对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720只1日龄蛋雏鸡随机分为不断喙、红外线断喙和热刀断喙组。测量不同时间雏鸡喙长度、体重、采食量和饲料浪费量,计数血液中异嗜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通过生化分析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致死雏鸡后,采集脾和法氏囊并称重,对脾进行组织学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断喙显著降低雏鸡喙长度,且红外线断喙效果更明显;断喙显著减少饲料浪费量,但不影响采食量;红外线断喙组4日龄雏鸡体重显著低于不断喙组;红外线断喙组29日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滴度极显著低于其他组;断喙对鸡血液中异嗜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血浆中的蛋白、T细胞分化簇和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脾和法氏囊器官指数、脾显微结构及其炎性因子和凋亡因子表达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断喙可显著减少饲料浪费,且红外线断喙比热刀断喙可更有效地保证断喙效果;红外线断喙可暂时性地引起雏鸡体重降低,但对后期体重无显著影响;1日龄时雏鸡在红外线断喙后又进行疫苗接种,可能会缩短疫苗对雏鸡的保护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峪口禽业孵化工作核心是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的4A级雏鸡,并根据养殖户需求提供1日龄红外断喙、法氏囊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等服务,满足养殖户需要,确保养殖户满意。在家禽饲养过程中,对雏鸡实施精准断喙可以大大减少鸡群啄羽、啄肛等恶癖,并防止饲料浪费。目前,国内多使用传统的热刀断喙方式进行雏鸡断喙,有一定的缺陷:一是热刀断喙一般在雏鸡  相似文献   

3.
一、适时断喙。断喙后可以防止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有助于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断喙一般在雏鸡6~7日龄时进行。若错过此时,也可在30日龄或70日龄时进行。 三、育成期限制饲喂。蛋鸡在育成期(一般为60~150日龄)必须实行限制饲喂,使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及体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Υ-氨基丁酸(GABA)对断喙应激条件下雏鸡生长性能、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脾脏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oma/leukemia-2,Bcl-2)和Fas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固始鸡公雏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其中A、B、C组均为断喙组,饮水中分别添加40、60和80mg/kg的GABA;D组不断喙,不添加GABA;E组断喙,不添加GABA.结果表明:1)断喙应激导致雏鸡采食量减少、体重下降,添加GABA可以提高采食量和体重;2)断喙应激引起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升高,第1、5天E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添加80mg/kg GABA显著降低了血清IL-1β含量(P<0.05);与D组相比,断喙后第1、7天E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添加80mg/kg GABA后显著降低(P<0.05);3)E组第1、3、7天脾脏中促凋亡基因Fas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D组,添加GABA后下降,且随着GABA剂量加大而进一步降低(P<0.05),添加80mg/kg GABA可轻度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GABA在改善断喙应激雏鸡生长性能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同时添加GABA抑制了断喙应激后雏鸡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以及脾脏中促凋亡基因Fas的mRNA表达量的升高,且添加80mg/kg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雏鸡断喙可以防治雏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可使雏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减少外伤,提高肉用仔鸡的等级。现将土法断喙技术简述如下:1 断喙时间:小鸡长到6~7日龄时进行,一般以夜间8~10点钟为好,因为这时鸡断喙后就可以入眠,有利于伤口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1断喙原因1.1防止啄癖断喙后能有效防止鸡的啄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1.2避免饲料的浪费鸡的喙像鹰嘴一样是个钩形,吃饲料的时候,钩来钩去的,会把很多饲料弄到料盆的外边。把喙截短一段,剩下的部分变成直的,就可以大大避免饲料的浪费。2断喙时间断喙时间一般在雏鸡7~18日龄期间进行。若断喙时间早,雏鸡太小、体质弱、喙太软,操作不易且喙容易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蛋鸡饲养成本逐年增加,而蛋雏鸡1日龄断喙技术因具有"防止啄癖发生"、"减少饲料浪费"和"不影响鸡群体重增长"三大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饲养管理者接受和选择。目前,国内多采用传统的电灼断喙方式进行雏鸡断喙处理,但其会对鸡只造成较强的应激,导致断喙过程中易出血或伤口感染,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与传统断喙方式相比,红外断喙技术能够较好的克服上述缺点,因其操作原理为使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两个商品蛋鸡品系进行10d,10及63d.10及84d断喙。结果表明,品系和断喙处理间无互作。小母鸡的采食量在63d或84d断喙后的14天内显著下降。两次断喙的小母鸡在1~126d内的总采食量显著低于10d单次断喙的小母鸡,10及84d或10及63d断喙小母鸡的126d体重显著低于仅10d断喙的小母鸡。断时处理对小母鸡死亡率、产蛋鸡死亡率、产蛋量、蛋重、蛋总重、饲料转化率,蛋品质的影响不明显,10d单次断喙的蛋鸡耗料显著高于10及84d断喙组。与断喙有关的绝大多数效应都可归结到断喙对饲料消耗的影响上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红外断喙在"817"肉杂鸡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将160羽1日龄"817"肉杂鸡随机分为红外断喙组和不断喙组(对照)两组,每组80羽,统计初生重、1~7周龄体重、料肉比和喙长等数据。结果表明,红外断喙后,喙部尖端在9日龄开始脱落,23日龄100%完成脱落;红外断喙组的上喙喙长与对照组呈极显著的差异(P0.01),下喙喙长比对照组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外断喙对"817"肉杂鸡体重有短期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消失,且红外断喙组表现出了较好的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蛋鸡集约化生产,为了增强鸡群的共居性,减少啄癖的发生和饲料的浪费,雏鸡必须在7~10天间进行断喙。根据蛋鸡免疫程序,鸡新城疫首免应在10至14日龄进行。断喙、防疫多次捉鸡,实在麻烦,而且对雏鸡  相似文献   

11.
<正>断喙是雏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的断喙可以提高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断喙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癖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能减少饲料浪费。啄癖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啄癖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蛋鸡和种鸡容易出现啄癖,所以必须断喙。由于鸡采食的习性,常将饲料叨出饲糟外,造成损失,断喙可使这个现象得到部分校正。因为现代蛋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育成鸡群基础之上。断喙质量的好坏,影响到育成期采食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到育成质量的优劣和产蛋  相似文献   

12.
选择出壳天数相同(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雏鸡80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0只鸡,对试验组雏鸡分别饲喂四种营养水平,两种品牌且换料时间不同的饲料。组1雏鸡在2~10日龄饲喂众诚610,11~42日龄饲喂众诚620,组2雏鸡在2~28日龄饲喂众诚610,29~42日龄饲喂众诚620,组3雏鸡在2~28日龄饲喂康地201,29~42日龄饲喂康地202,组4雏鸡在2~10日龄饲喂康地201,11~42日龄饲喂康地202。结果表明,在第五周时,组2和组3与组1和组4之间均匀度、体重差异显著(P0.05),而采食量和总增重组与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3组各指标均高于其它组且成本最低,说明处理第3组相对应的饲料及换料时间对雏鸡的饲喂效果优于其他组别。  相似文献   

13.
红外断喙作为一种新型的断喙手段,目前已广泛采用。但雏鸡掉喙日龄及体重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试验旨在对红外断喙效果进行评价,为生产管理提供相关试验数据,便于生产计划的安排与实施。通过试验鸡群日龄及体重的跟踪,确定鸡群掉喙集中在16日龄,掉喙组体重在140 g左右,累计掉喙比例99.0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两种雏鸡阶段限制饮水的方法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应答、血清代谢物和肉鸡腿病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有180只7日龄雏鸡(罗斯308)被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雏鸡自由饮水,限制饮水组:水是限制供应的,从肉鸡7至17日龄,供水时间分别为:每天间隔3次,每次2h(WRT1组)或每天连续12h(WRT2组)。试验结果表明:与限制饮水组相比,对照组雏鸡在17和46日龄体重明显更重(P<0.05)。WRT2组肉鸡在17至28日龄采食量明显下降,而且,在限制饮水阶段饲料转化率较低(P<0.05)。对照组肉鸡对新城疫和SRBC的抗体效价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限制饮水组肉鸡表现出更高的异嗜淋巴细胞比例(P<0.05)。试验处理对血清代谢物,包括蛋白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限制饮水对肉鸡的行走能力,胫骨软骨症,足垫,跗关节,外翻、内翻角度没有显著影响。总之,目前的结果表明,雏鸡阶段限制饮水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为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应答,并未对腿部健康有任何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精确断喙既有助于防止饲料浪费,又可降低互相啄伤的发生率。断喙操作准确便可一劳永逸,而操作不准确就会产生严重的应激,降低体重,并使整齐度下降。一般来说,鸡群正常时应在7~10日龄断喙。 正确的断喙技巧和规定如下:第一,断喙刀片温度应设定于600℃左右(刀片应为樱桃红色)。用手动或脚踏板控制。第二,断喙时,大拇指按住雏鸡头后部,食指置于颈下将其握住,使鸡只头部后仰,将闭合的鸡嘴在刀片上灼烙2秒钟。必要时要经常更换刀片以保证连续、干净、利落地断喙。要注意不要在操作时灼伤雏鸡舌头,如断  相似文献   

16.
商品代蛋鸡养殖中,断喙不仅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出现啄癖、抓伤,而且还可以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及鸡苗均匀度,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笔者以晓明禽业黄羊滩养殖基地四区二期1~#、2~#、3~#、4~#舍,共计98000只雏鸡为研究对象,每栋24500只,1~#、2~#为第1组,3~#、4~#为第2组,组内分别予以人工及红外断喙处理,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统计鸡苗累计死淘、体重增长、采食量、均匀度、26 d及31 d喙长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红外断喙与人工断喙组饲料累计消耗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1=2.2633,P=0.02230.05;u2=-2.1923,P=0.01750.05),其26 d与31 d喙长分布区间短且集中,更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7.
断喙是雏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的断喙可以提高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断喙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癖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能减少饲料浪费。啄癖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啄癖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蛋鸡和种鸡容易出现啄癖,所以必须断喙。由于鸡采食的习性,常将饲料叨出饲糟外,造成损失,断喙可使这个现象得到部分校正。因为现代蛋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育成鸡群基础之上。断喙质量的好坏,影响到育成期采食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到育成质量的优劣和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核酸对感染IBDV雏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0只20日龄健康海兰白雏鸡随机分为6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Ⅵ为试验组,Ⅱ、Ⅴ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1%核酸,Ⅲ和Ⅵ组分别添加0.2%核酸,Ⅳ、Ⅴ和Ⅵ组于27日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分别于30,33,36,39,42日龄心脏采血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的吞噬率,SOD、GSH-Px和CAT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鸡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时处死雏鸡,测定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脾脏指数,观察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酸均可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淋巴细胞数,法氏囊和脾脏的相对质量均明显增加,并能促进法氏囊和脾脏的快速发育,提高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改变CD4+/CD8+比值促进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可显著提高鸡血清中SOD、GSH-Px和CAT活性.IBDV感染组与病毒感染加核酸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显著,感染IBDV组可使上述指标明显下降,感染IBDV加核酸组的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说明核酸能补偿IBDV对雏鸡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而且能促进雏鸡修复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早期断奶双胞胎湖羊公羔生长发育、体尺指标、断奶前腹泻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双胞胎公羔30对,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正常脂肪组(NF)和高脂肪组(HF),一对双胞胎随机分到两个组中。7日龄断母乳,NF组开始饲喂脂肪含量为15%的代乳品和2.8%的开食料,HF组开始饲喂脂肪含量27%的代乳品及5.0%的开食料,饲喂至60日龄断液体饲料(代乳品)。60~120日龄统一饲喂开食料(US)。所有羔羊定期晨饲前称重,记录每日采食量及腹泻情况;在60、90及12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学常规指标。结果表明:1)在30、50、90及120日龄时,HF组羔羊体重显著高于NF组(P0.05),而断代乳品时,HF组羔羊体重有显著高于NF组的趋势(0.05P0.10)。在7~60日龄阶段,HF组代乳品平均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但开食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60~90日龄阶段,HF组平均日增重及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而饲料转化率HF组显著低于NF组(P0.05);在90~120日龄期间,HF组羔羊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而饲料转化率有显著高于NF组的趋势(0.05P0.10)。在整个试验期,HF组总平均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平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期内HF组羔羊断奶前腹泻率有显著低于NF组的趋势(0.05P0.10)。试验期间两组羔羊体尺指标基本上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湖羊双胞胎公羔断奶前后的生长性能;高脂肪日粮可以降低断代乳品前腹泻率;且本试验条件下高脂肪日粮对羔羊血液指标的影响在其自身调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3个品系的商品蛋鸡幼雏在7日龄时正确断喙,在63,84和105天时再次修整。喙修整后即刻着手记录这一时期的雏鸡体重、饲料消耗等暂时性下降情况。喙修整处理对7—18周龄鸡的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