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旨在构建和原核表达抗氯霉素的单链抗体(Sc Fv)基因,并进行免疫学活性的初步测定。将前期克隆的氯霉素Sc Fv全长基因克隆到p ET-24a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间接ELISA分析纯化的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蛋白为27.5 ku,间接ELISA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良好。本试验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氯霉素Sc Fv,为氯霉素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β溶血素(β-hemolysin,Hlb)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乳腺的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牛源抗β溶血素的免疫制剂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β溶血素的基因hlb,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l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重组Hlb蛋白。以纯化的重组Hlb蛋白为包被抗原,从牛源噬菌体单链抗体表达文库中筛选到了一株针对β溶血素高亲和力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Fv在大肠杆菌Transetta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Hlb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奶牛红细胞的能力,抗β溶血素单链抗体可以显著抑制重组Hlb蛋白和金色葡萄球菌培养物上清的溶血作用。本研究一方面为研制抗金色葡萄球菌所致奶牛乳腺炎新型抗体制剂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深入研究β溶血素在金色葡萄球菌致病过程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是将温度诱导的表达牛生长激素的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C600,摸索此工程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及表达效率,得到此工程菌的最佳高效表达条件为12小时或16小时的培养物,按2%接种量接种培养至OD600nm值为0.4~0.8时进行温度诱导。表达效率为56%~58%。  相似文献   

4.
利用本实验室已诱导并纯化后的重组毒素蛋白制成类毒素免疫BALB/c小鼠,提取小鼠脾脏mRNA。通过RT-PCR和SOE-PCR获得由抗体重链可变区(VH)-Linker-轻链可变区(VL)构成的750bp左右单链抗体(ScFv)基因片段。随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抗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噬菌体单链抗体(Phage-ScFv)库。并通过"吸附-洗脱-扩增",5轮高效的淘洗筛选系统,最终筛选出特异性强的噬菌体抗体。最后,对强阳性的单链抗体侵染E.coli HB2151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左右,与预期结果一致,并且能以分泌形式表达。本试验为抗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中毒治疗及其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原核表达抗四环素的单链抗体(Sc Fv),并进行免疫学活性的初步测定,将前期克隆的四环素Sc Fv全长基因克隆到p ET-24a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工程菌;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间接ELISA分析纯化的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通过酶切鉴定法、DNA序列测定,证明目的基因构建正确,SDS-PAGE和间接ELISA分析显示表达蛋白为27.8 ku,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良好。表明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学活性的四环素Sc Fv,为四环素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旨在构建检测猪瘟病毒(CSFV)的双功能单链抗体。通过连接肽将抗人红细胞膜H抗原单链抗体基因2E8-ScFv和抗猪瘟病毒单链抗体基因CSFV-ScFv拼接成融合基因,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及人工合成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zn1-2E8-CSFV,转化BL21(Plyss)进行重组蛋白IPTG的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ELISA和血凝试验,验证重组蛋白双功能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子质量约为55 kDa。IFA和ELISA结果表明,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与猪瘟病毒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红细胞凝集试验表明,重组蛋白能与人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同时也能与猪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双功能特性。本研究成功表达了抗人红细胞膜H抗原/抗猪瘟病毒双功能单链抗体,为进一步构建猪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制备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源化单链抗体scFv-Fc。提取抗PEDV杂交瘤细胞2D1的总RNA,通过反转录与SOE-PCR方法获得单链抗体scFv基因,同时提取猪脾脏组织的总RNA,RT-PCR获得猪免疫球蛋白恒定区Fc基因。通过SOE-PCR方法将scFv与Fc连接获得猪源性单链抗体scFv-Fc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cFv-Fc,将该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原核表达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再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和复性,通过间接ELISA鉴定融合蛋白与PEDV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插入pET-28a载体的scFv-Fc序列长度1 128bp,抗PEDV猪源化单链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800,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28a-scFv-Fc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反应性,为PEDV重组抗体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构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核蛋白(N)单链抗体(scFv),本研究通过提取杂交瘤细胞株6H3的总mRNA,采用RT-PCR法扩增出抗IBV N蛋白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将其重链和轻链通过一条寡核苷酸链连接起来扩增了单链抗体基因,并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复性后,用夹心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scFv可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如何提高纳米抗体颉颃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作用,试验采用构建绵羊MSTN纳米抗体双价表达载体的方法,将免疫双峰驼构建的MSTN特异性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筛选得到的特异性抗MSTN纳米抗体,扩增目的序列,利用linker进行链接,将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转化进BL21(DE3),经过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blot检测,利用Ni柱纯化双价抗MSTN蛋白纳米抗体。结果表明:经过诱导的表达菌,SDS-PAGE验证以及Western-blot检测,条带清晰。说明成功构建了颉颃MSTN的双价纳米抗体原核表达系统;通过纳米抗体技术制备MSTN的颉颃物,阻断其分子作用通路,可有效地促进绵羊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和表达抗RT单链抗体(ScFv)蛋白,用RT-PCR方法从能分泌特异性抗RT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中分离纯化抗体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VH和VL拼接在一起,构建抗RT-ScFv基因。将ScFv基因连接到pMAL-p2X表达载体,转化TB1表达菌。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18h,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扩增出了ScFv基因,长度约为750bp。通过DNA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出VL-(Gly4Ser)3-VH。其VH全长363bp,可编码121个氨基酸,VL全长324bp,可编码108个氨基酸。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抗RT-ScFv在TB1表达菌中获得高效表达,pMAL-p2X表达的ScFv加上同时融合表达的MBP标签分子质量约为75ku。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MAL-RT-ScFv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1.
兽药、农药及生物毒素等小分子化学物质在食品、饲料或水体中的过量残留对人、动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建立一种针对上述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十分必要。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免疫分析技术是残留检测的常用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制备可用来检测特异性抗原的抗体。随着对抗体结构的解析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单链抗体为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单链抗体具有分子质量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以单链抗体为基础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残留检测成为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且单链抗体的筛选策略、表达策略、突变策略及与碱性磷酸酶形成的融合蛋白等进一步提高了抗体产量、灵敏度、广谱性,并使免疫分析方法简便化,从而推进单链抗体免疫分析方法在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检测的应用。作者综述了以单链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分析方法在兽药、农药及生物毒素等小分子化学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单链抗体作为一种小分子基因工程抗体,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在显像定位诊断、靶向治疗和参与细胞免疫等方面展示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对单链抗体的结构及特点、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单链抗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抗乙肝病毒人源噬菌体特异性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抗乙肝病毒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特异性单链抗体,试验提取患者外周淋巴细胞总RNA,以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分别扩增出H链和L链可变区基因,采用SOE-PCR方法将VH和VL片段随机拼接成ScFv片段,然后将ScFv片段克隆至pCANTAB5E载体,电转E.coil TG1,构建抗乙肝病毒人源单链抗体库,并从中筛选阳性克隆抗体。结果表明:经过5轮筛选,获得2株能与乙肝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说明利用噬菌体抗体技术可不经免疫制备抗乙肝病毒人源噬菌体特异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4.
侯伟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5):1688-1696
噬菌体展示技术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展示抗体技术,逐渐成为生产基因工程抗体的重要工具。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通过将外源多肽基因整合到噬菌体基因中,以融合表达的形式将外源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筛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且通过该技术筛选得到的抗体不仅可在标签蛋白的辅助下进行选择和纯化,还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得到单链抗体的完整基因序列。笔者首先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分类,根据抗体的来源将噬菌体抗体库分为天然抗体库和免疫抗体库,通过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体文库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天然抗体文库;其次简述了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流程,其中噬菌体表达载体的选择是展示技术的关键,整合了噬菌粒基因的辅助噬菌体侵染其特异性菌株,从而通过抗生素平板对该系统进行选择性筛选;最后讨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疾病防控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抗体的首次人源化使同源性抗体在临床上应用成为可能,后续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动物同源性抗体的研发进一步证明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生产诊断或潜在治疗试剂的能力。该综述主要聚焦于噬菌体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以期对后续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单链抗体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The 43 monoclonal antibody raised against feline T cells was found to react with a single-chain glycoprotein of Mr 72,000 that is present on most thymocytes, 60% of lymph node cells, 20% of splenocytes, and 45% of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ll CD4+ and CD8+ T cells were found to express the 43-reactive determinant, as did a small subpopulation of CD4-/CD8-/IgM-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y. The 43-reactive determinant was not detected on B cells, macrophages, or other types of blood cells. The 43 antigen was phosphorylated in resting and activated T cells. Its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by stimulation with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and with phytohemagglutinin. When added to concanavalin A-stimulated T-cell cultures in low concentrations, the 43 antibody was found to augment mitogenesi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is antibody may identify a CD5 homologue on feline T cells.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治疗禽流感的方法,本实验从免疫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猕猴淋巴细胞中提取总mRNA并扩增重链和轻链可变区(VH、Vλ和Vκ),用重叠延伸PCR方法构建VH-Linker-Vλ和VH-Linker-Vκ形式的单链抗体(scFv),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了噬菌体抗体库,从2.2×106的噬菌体库中淘选得到具有较高亲和力的H6株scFv,并通过ELISA、SDS-PAGE、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IFA)和竞争抑制ELISA对其进行鉴定,证实所获得的scFv为32ku,并且能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IgBlast序列分析发现,所得到的scFv基因Vλ与人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同源性达91.5%,而VH同源性为75%。本研究所得到的猴源抗体可变区为人源化抗体的构建以及禽流感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非洲猪瘟病毒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抗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源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ASFV反应活性的猪源单链抗体(ScFv),为ASFV的诊断提供新的材料。采集ASFV感染康复猪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总RNA,以此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猪源IgG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利用SOE-PCR技术扩增拼接得到猪源ScFv基因;构建pET-30a-ScFv表达载体,进行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用ELISA和IFA鉴定ScFv抗体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猪源ScFv(VH-VLκ、VH-VLλ)基因,鉴定到1株与ASFV存在反应活性的ScFv(VH-VLλ11)抗体。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到1株与ASFV存在反应活性的ScFv(VH-VLλ11)抗体,为ASFV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新型原材料。  相似文献   

18.
乳糖诱导重组鸡γ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乳糖代替IPTG诱导鸡γ干扰素(ChIFN-γ)在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可行性。分别对乳糖作为诱导剂时的诱导时机、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和添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最优诱导条件下与IPTG诱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工程菌在对数生长中后期(OD600为1.5)添加终浓度为2g/L的乳糖诱导7h对蛋白的表达和菌体量最为有利。由于乳糖本身可作为碳源被菌体利用,分批流加乳糖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与IPTG诱导相比,乳糖诱导的蛋白表达量为29.8%,稍低于IPTG的32.3%,诱导后蛋白表达时间也有所滞后,但收获的菌体量则显著高于IPTG诱导,约为1.21倍,显示出了乳糖作为诱导剂的自身的优势。研究结果证明乳糖可以作为诱导剂应用于重组鸡γ干扰素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也为其它重组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含α毒素基因的重组质粒,用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α毒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XETA02含有α毒素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结果表明,以乳糖诱导α毒素基因表达的优化条件为:培养基pH7.0,培养温度37℃,菌体生长密度D600达到1.0时分批添加0.5g/L乳糖,诱导5h,此时目的蛋白表达量为23%,实现了α毒素基因的高效表达。从而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工程菌苗的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构建重组猪蛔虫抗原AD41蛋白鼠源性单链抗体库,试验用重组蛋白AD41抗原免疫接种Balb/c小鼠,提取小鼠脾脏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经RT-PCR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用小鼠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设计引物,分别扩增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利用SOE-PCR法将VH和VL片段随机拼接成单链抗体(ScFv)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表达载体pCANTAB5E中,转化于大肠杆菌TG1,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07援救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结果表明:从3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25个阳性克隆。说明成功地构建了抗重组猪蛔虫抗原AD41蛋白鼠源性单链抗体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