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总结了马尾松×木荷异龄混交的试验结果和造林技术,分析和揭示了珠江流域南热带季风气候区马尾松低效防护林采取异龄混交木荷改造后的林分结构、生物量、凋落物、土壤理化性质、林地涵养水源和固土功能以及林分生长量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全面评价了马尾松×木荷异龄混交林的综合效益,为低效马尾松防护林改造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研究珠江流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低效防护林采取异龄混交荷木(Schi ma su-perba)、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改造后的林分结构、生物量、凋落物、土壤理化性质、林地涵养水源和固土功能、林地土壤侵蚀量和林分生长量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作用,全面评价湿地松×荷木(大叶栎)异龄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混交林持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方陡坡山地开展马尾松不同混交林林分类型持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阔叶树木荷、火力楠混交,林分持水能力比马尾松与杉木混交及马尾松纯林强,针阔混交林能较大提高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使土壤得到较好改良,而营造针叶林则土壤持水能力低,易发生水土流失。建议南方陡坡山地采用针阔混交造林,尽量避免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4.
福建柏混交林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秃杉混交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以及福建柏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和土壤持水量测定,结果表明,福建柏与木荷、秃杉混交可以增强林分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  相似文献   

5.
郭明丽 《华东森林经理》2007,21(1):26-27,30
通过德化县龙浔镇丁溪村采伐后杉木萌芽林更新造林成杉木木荷混交林后的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表明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经抚育间伐改造成稳定的异龄针阔混交林后,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整个林分的总持水量比杉木纯林高12.24%,这对于改造杉木低产林,以便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有益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1 a生纯林内补植福建柏、台湾相思,分别形成2树种和3树种的混交林.造林14 a后,对比分析各林分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以及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马尾松、福建柏、台湾相思3树种的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林木生长较快,枯枝落叶物多,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林分内的小环境.3树种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和2树种异龄混交林的林木蓄积量分别提高12.91%和6.06%、26.88%.  相似文献   

7.
通过杉木萌芽林改造成杉木木荷混交林后的水源涵养功能的定位研究,表明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经抚育间伐改造成稳定的异龄针阔混交林后,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整个林分的总持水量比杉木纯林高12.24%,这对于改造杉木低产林,以便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有益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秃杉分别与木荷、马尾松按照1∶1的比例混交,秃杉纯林作为对照进行了秃杉混交林的试验,对造林20年的试验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在秃杉木荷混交林中生长最快,秃杉纯林次之,秃杉马尾松混交林中生长最慢,林分蓄积量大小也表现为秃杉木荷混交林秃杉纯林秃杉马尾松混交林;秃杉木荷混交林土壤疏松透气、肥力高,秃杉马尾松混交林土壤通透性较差,肥力较低。木荷是秃杉混交较为合适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0.
对22a生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调查分析表明: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能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蓄积量比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提高了30.6%,比杉木纯林提高了119.3%。柠檬桉由于树体高大,与木荷、杉木混交,其密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于荷×杉单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1.
在镇办半山林场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了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经过12年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2年生的福建柏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分别比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的林分蓄积量提高8.09%、10.35%、106.78%,林分总生物量提高8.21~35.98t/hm2,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也比纯林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林分生长、径阶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 :马尾松与木荷以 2∶1比例行状混交 ,马尾松生长快 ,林分各径阶呈正态分布 ,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仅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性 ,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 ,而且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适宜松荷混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木荷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 ,及对早期营造的松荷混交林调查研究表明 ,松荷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林分密度控制等是营造松荷混交林能否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松荷适宜混交模式为 :马尾松×木荷— 2松 1荷或 6松 4荷—星状或行带状混交—初植密度 2 5 0 0~ 312 5株·hm-2 —最终保留密度 80 0~ 12 0 0株·hm-2 。  相似文献   

14.
林文锋 《绿色科技》2013,(11):56-59
在闽南山地开展了西南桦分别与杉木、木荷及建柏单行混交造林的试验研究,以西南桦纯林为对照,探索了西南桦在闽南山区造林模式。研究发现;10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的保存率、生长量和蓄积量均高于西南桦纯林并有显著差异,西南桦混交林蓄积量大大超过了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较西南桦纯林为佳。在西南桦3种混交林中,西南桦杉木混交林蓄积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西南桦木荷混交林其次,土壤理化性质以西南桦木荷混交林最好,西南桦杉木混交林其次。结果表明:闽南山区西南桦造林以营建西南桦杉木混交林或西南桦木荷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15.
甘肃子午岭林区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子午岭林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油松纯林的乔木植被、乔灌植被、乔灌草等植被类型的树冠截持量、地表径流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测定分析发现:针阔混交林树冠截持量高于阔叶混交林和油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地表径流量(3.24mm)、土壤侵蚀模数(0.46 t/(km~2·a))最小;枯落物已分解层持水率(19.68%)最高,土壤层年均水源涵养量(318.28mm)高于枯落物层(187.17mm),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高于纯林。综合分析得出: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大(592.18mm),油松纯林乔木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小(376.92mm)。可以通过造林树种搭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和植被类型分布,增强林分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6.
闽北林区是福建省最为主要的林区,为探寻适宜的人工林造林方式,以建瓯南雅杉溪村18a生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这7种人工林林地中杉木、马尾松和木荷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状况好于其他6种类型人工林中杉木的生长状况,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木荷的生长状况较其他6种类型林地要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与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混交造林试验研究表明:14年生的杉木与木荷混交造林实验在同一立地条件和相同经营管理条件下,不同的混交方法造林中,以带状混交方法造林最为合适,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株间混交,块状混交高出49.7%、68.8%;不同的混交比例造林中以杉木︰木荷=7︰3混交比例最为合适,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杉木︰木荷=8︰2,杉木︰木荷=6︰4混交,高出25.4%、55.6%。  相似文献   

18.
对11 a生光皮桦不同混交模式造林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模式中,光皮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高径比、造林保存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位面积蓄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光皮桦×杉木混交林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木荷、光皮桦×马尾松。在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上,光皮桦×杉木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马尾松光皮桦×木荷,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松阔人工异龄混交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营建松树纯林,造成生态环境不良的状况,选择多种阔叶树,如红椎、大叶栎、稠木、荷木、火力楠、台湾相思、绢毛相思、马尖相思、黑荆树、紫荆木等,与松树实行异龄混交,采用截干苗、早栽、适当的混交比例等造林技术,混交林面积达0.7万hm^2。混交的阔叶树种,成活率90%以上,要分生物产量比松纯林提高10%。大面积的异龄松阔混交林,改善了林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效果,开展了杉木与木荷、杉木与闽楠以及杉木与木荷、闽楠混交造林试验。10年生的试验林研究表明:3种混交林中,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中的杉木、木荷和闽楠生长量均最大,而且与其它2种混交林对应树种的生长量差异显著;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总蓄积量最大;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土壤通透性比其它2种混交林强,肥力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