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福乐智慧》是学习和研究古维吾尔民族历史、文化和语言的宝贵史料和百科全书。透过作者和书中人物的观点,我们也了解到了喀喇汗王朝维吾尔族社会的女性价值观念。文章分析了《福乐智慧》中论女性之美与女性之恶的内容,并探究了这种女性观的普遍性以及当时女性的实际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易经》太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它包含万象,可以运用于各种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将"阴阳平衡"理论、"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于城乡规划领域,分析城市与乡村空间关系、分析它们在交通联系、物质与能量交换等方面的需要等.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均可以从易经太极的智慧中得到启发,提示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易经》太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它包含万象,可以运用于各种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将"阴阳平衡"理论、"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于城乡规划领域,分析城市与乡村空间关系、分析它们在交通联系、物质与能量交换等方面的需要等。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均可以从易经太极的智慧中得到启发,提示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地万物互为相通而形成统一的整体。中华民族深刻领悟生命语言,感受生命存在,做到人与物、质与物巧妙完美地结合。"知行合一"不仅是认识论问题,更是伦理道德问题。实现至善的追求就必须知行统一。"情景合一"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是中华民族对生命意志和生命情趣的艺术表达。"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境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发布,在"三农"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为帮助"三农"领域从业者学懂弄通什么是数字农业?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区别是什么?更好地以此《规划》为指导,高质量发展智慧农业,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专就《规划》进行了全面解读。通过学习,各地广大"三农"从业者普遍对智慧农业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是我国农业文化条件下的精粹,它提倡的人与自然统一思想影响深远,至今我国农业结构仍然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治理理念。探究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促进农业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体现出的原始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可视为当代生态伦理的思想基础,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现代深层生态伦理一致的思想成分;深层生态伦理以"天人合一"生态智慧为价值取向,把"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作为最高准则,重新唱响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旋律。但由于这两种生态伦理观均离开人的本质属性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而都是不科学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应当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实践本性,以人的两重属性而生成的"两重生命"为基石,使自然界与人的"类生命"在存在的意义上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人观,强调的是天、地、人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长期指导中国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劳作的主导思想。在屯耕文化现象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窥探到屯堡先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诠释和重视,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奠定了屯耕文化这种独特文化现象的理论基础,在屯耕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源力图通过诠释《老子》以"矫末世之弊",他在《老子本义》中阐发了"不盈、务内"的管理之道、"利人外身"的处世哲学、贵贱同一的平等思想,充分彰显出老学所具有的"救世"价值,这些政治智慧是中华民族进行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与《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本文以《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为立足点,阐述《金匮要略》“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哲学渊源,能丰富《金匮要略》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把握《金匮要略》理论形成的轨迹和络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学是作家们对人类掠夺和侵害自然而导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现实回应,体现了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对未来整个人类走向的严肃思考。在论及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时,欧美的生态文学作品都表达出了一个中心思想: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抛弃“人类中心主义”,尊重并热爱自然,从“生态整体观”出发,履行人类的生态责任和义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的地球。  相似文献   

12.
英美浪漫主义作家从自然的审美与精神意义、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共同体三个方面书写了各自的生态意识。他们揭示了自然中美的真谛,阐释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复归人类的美好天性,为人们追寻精神家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自然之路。此外,他们也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敬畏生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一个平等的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血缘家庭。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和相互影响,促使人们参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与健康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马王堆医书作为重要的医学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医书不仅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阐释,还饱含了人类需要主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界一切其他生物,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的生态理念。研究医书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形成中医养生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够为生态医学的理论架构提供基础认识。  相似文献   

14.
蒲天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96-5997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该研究通过分析都江堰景区的自然美特证,以期为古典园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飞  严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93-1095
研究了《左传》中有关生态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当时统治阶级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的描述,提出《左传》蕴含着天人合一、顺天则时、俭用节欲等丰富的生态思想萌芽,它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尊重自然,建设生态文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以生态科技作为物质基础,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隐逸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在审美理想上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由于魏晋时期人格的解放及自由的获得,归隐、羡隐的士人及士大夫得以发掘、鉴赏环境美,并经由审美超越的途径构建一种至美至乐的环境美境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哲学高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室内自然景观得以迅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结合实例剖析了室内自然景观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室内自然景观的设计特点, 提出了一套室内自然景观的创作手法,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