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农业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由单科性向多科性、综合化发展,学科结构趋于均衡和全面。学校规模的扩张和新的学科、新的专业的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华南农业大学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对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探索出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将逐步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成为各高校的必然选择。江西农业大学一直将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的龙头工作,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农林牧特色鲜明,专业建设不断扩大、多科性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建设特色优势不足,调整机制不力。新阶段,学校将进一步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基石,进一步明确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更好地推进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江苏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转型.从宏观层面讲,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江苏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和地区结构更加优化;从微观层面讲,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出更高要求.应对挑战,一方面,江苏高等教育要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为依据,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层次、学科专业和布局结构;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顶层设计的政策发展逻辑、人才培养的类型逻辑、学科专业建设的专业群逻辑等方面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逻辑内涵。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要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专业群建设必须走不同于以往、有自身特色的新道路,必须搭建专业发展"骨架",充实学科"血液",强健师资队伍"肌肉",塑造教师的教改"灵魂",培植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造血基因"。  相似文献   

5.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以及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是全国开展创新创业的时代主题。园林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协同企业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基于此,本文提出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是实现高校办学效益及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抓手。尤其是地方多科性海洋大学必须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依托优势学科,统筹科学规划,不断合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满足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面对以海洋技术革命为主力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广东海洋大学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构建自我调整的学科专业管理机制,加强学科专业结构支撑条件建设,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化管理类学科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很多高校在此类专业建设中都遇到一些共性的困惑和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科属性不明确,很多高校的文化管理类专业由于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学科专业位置,处于被边缘化的不利地位。在界定文化管理类专业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学科划分的矛盾,并从建议设立相应学科和构建学术共同体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文化管理类学科专业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过程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体系已从自身成长向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转型发展。对面新农科建设肩负的“四大使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国际农经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传统农经专业转型发展等新形势、新状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养要求以及课程支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各类典型农业院校农经人才培养体系特征和差异,结合地方农业院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联动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地方农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积极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导致专业总量增长过快,专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建立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浙江农林大学通过总结国内外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践,在分析学校专业现状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以指导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林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迎来了新契机。要切实利用好本次机遇提升高校林学专业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师资队伍,提升学科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效能。通过上述措施凸显高校林学专业应用型学科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双一流"建设体现了绩效主义的价值导向,强调学科建设的产出、国际竞争力以及社会需要。高等农林院校因其办办学的特殊性,学科发展虽然在局部上有优势,但存在优势学科结构单一、领军人才不足等问题。高等农林院校学科发展的出路在于实施学科链发展战略、产业协同的资源拓展策略、培养拓展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战略以及学科专业一体化培养一流人才策略。  相似文献   

12.
调整与优化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专业结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新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所在。通过分析国内8所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继而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布局、专业内涵建设以及优势特色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一体多面"式的专业结构链优化策略,以适应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现代大学建设的关键要素及重要内容。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云南高校国际教育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滞后和教育质量不高,尤其是基础性、前沿性和新兴学科与发达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针对高等教育国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沿着质量保证、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和跨文化沟通的思路,提出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产高等教育的百年沿革与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初,为维护海权,清政府、国民政府先后学习日、美等国经验,开始发展水产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水产学院等若干所本科水产学府从1952年起陆续建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习苏联水产高校经验,奠定中国水产高等教育的主要格局。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水产高等教育取得很大成就,为中国水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0世纪末,为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水产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现代海洋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国的水产高校先后更名为海洋大学,由单科性水产高校转型为综合性海洋大学。水产高校更名为海洋大学,促进了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有效构建海洋高等教育体系,今后海洋高等教育宜走高起点、国际化办学之路,协调发展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进一步优化海洋高等教育结构,以及在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构建三方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多所沿海高校把海洋学科作为学校的特色学科重点建设,相应地其图书馆也相继建设了具有本校重点专业特征的海洋信息资源数据库、海洋特色文献库等一系列的海洋信息服务资源。尽管成果喜人,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涉海高校图书馆海洋信息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信息的社会需求分析,最终对涉海高校图书馆丰富完善海洋信息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新技术学科,促进农业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原有的教学基础和特点,具备高新技术学科内涵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专业的建设任务被提了出来,并确立了它的“测控一体、光机电融合、计算机信息化特征”的专业教学定位,构建了高新技术知识体系的理论教学、创新能力造就的实践教学和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教学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了宽口径、通识化的厚基础教学和多样化、有特色、服务现代化农业的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促进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专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高校高新工程技术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缺乏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专业面过窄,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新专业过少。农业院校应从建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新格局、加强新专业建设、加强现有专业的管理与评估等五方面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8.
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与海洋经济崛起成为海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海洋产业构成变化,促进了海洋和涉海学科的深化、融合和交叉,为实施海洋教育和拓展海洋开发研究开辟新的空间领域。文中分析了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高等教育建设,实现均衡布局,增强国际参与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高校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相互关系的探析,从问题入手,提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互动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培植组织文化、创新组织体系、制定发展规划、打造创新平台,培育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主要凸显在学科专业机构设置与区域经济特色不匹配、传统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转型不协调以及未充分考虑专业结构比例盲目扩招致使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过剩等三大方面。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矛盾的化解必须与政府和高校密切相连。遵循差异化的学科专业发展调整思路、根据特色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及构建学科——产业——专业链条是我国研究生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