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α—萘胺法对几个晚籼品种(系)在潜育化稻田中根系活力的测定表明,不同品种各生育期间根系活力存在着遗传差异,並均以幼穗分化期根系活力最强,达到了峰值。本研究为选育耐潜水稻品种的可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期旗叶枯尖的发生与根系活力、单株根干重、根鲜重以及根冠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生叶枯尖症状的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低于旗叶生长正常的小麦品种。叶枯尖症状发生与小麦生长后期根系特征关系密切。有枯尖症状的小麦品种后期根系活力相对较低,2个枯尖品种根鲜重、根干重和根冠比等均明显低于4个无枯尖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小麦PH01-35、PH62008、988044和鲁麦14(CK)为试验材料,对小麦开花后根系活力变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根系活力(TTC还原力)的变化总体呈现相同趋势,即开花期根系活力较低,开花期至灌浆期根系活力升高,成熟期根系活力则处于低值水平的相对缓慢的下降趋势,但超级小麦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高于鲁麦14。在小麦根系衰老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与根系活力变化的同步性和时间上的轻微差异,显示着根系活力与POD活性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超级小麦品种在光合生理特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熟相与根系生长特性及旗叶叶绿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熟相冬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熟相与小麦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和根干重的乘积有密切关系,但后期根系活力是影响熟相的主要因素。熟相较好的小麦品种在开花后期根系活力和根干重乘积较大;而熟相差的品种,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和根干重乘积小。旗叶叶绿素含量与品种熟相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5.
盐渍化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长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75-5475,5479
采用作物耐盐性模拟试验,以苗长、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作为鉴定的生理指标,对4个小麦品种进行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4个小麦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矮早781耐盐性最强,百农3236次之,温麦8号和矮抗58耐盐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大田条件下对6个冬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根系活力(0-20cm耕层)的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小麦品种(系)的根系活力变化总趋势相似,但不同的品种(系)间存在差异,华麦9号、21015、鄂恩1号、华麦8号等4个品种(系)根系活力在拔节期增至最大值,而鄂麦12号、9214等2个品种(系)在孕穗期达最大值。小麦整个生育期内的根系活力的平均值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并不相同,分蘖期根系活力对单株成穗数影响较大,孕穗期根系活力对穗粒数影响较大,千粒重受拔节期根系活力影响较大,穗粒重受分蘖期、灌浆期根系活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小麦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动态,于2013—2014年度以周麦18、矮抗58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2个小麦品种拔节期的根系活力、叶绿素日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在06:00—18:00时间段的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二者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其中根系活力在12:00左右出现最高值,而叶绿素含量在15:00左右出现最高值;2个品种之间相比较可知,矮抗58的根系活力高于周麦18,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值表现为周麦18高于矮抗58,而叶绿素b含量表现为矮抗58略高于周麦18;2个品种根系活力日变化范围为50.51~79.34μg/(g·h),总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为4.78~4.99 mg/g;产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周麦18比矮抗58产量增加233.8 kg/hm2,增幅达2.77%。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小麦产量、根系主要数量性状和根系活力的边际效应,以黄淮平原麦区不同品质类型的品种(郑麦9023、矮抗58、周麦18和豫麦50)为材料,于2011-2012年度对单株或单茎次生根数、单株根鲜质量、根系活力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产量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不同品种边1行相对于边4行单株次生根数增加0.4%~23.4%,单株根鲜质量增加3.8%~31.4%,根系活力增加2.0%~28.8%。总体而言,供试品种的边1行相对于边4行,Ⅰ蘖和Ⅱ蘖次生根数分别增加13.6%和34.3%,而主茎次生根总数分别是Ⅰ蘖和Ⅱ蘖的1.76倍和1.84倍。可见在所设定的研究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根系主要数量性状与根系活力均存在边际效应,单茎次生根边际效应在分蘖尤其是Ⅱ蘖上表现更为明显;供试品种间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次生根数量、根鲜质量、根系活力等边际效应存在差异。生产上可参考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来选用合理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小麦根系边际效应,以达到最大限度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9.
耕作对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51-1956
在运城市闻喜小麦试验基地于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进行休闲期深松、深翻、免耕,探索旱地小麦土壤蓄水量、根系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耕作的响应,研究夏闲期耕作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蓄积、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明确最佳夏闲期耕作技术。结果表明,休闲期耕作显著增加旱地小麦播种前0~100 cm土壤蓄水量,达18~36 mm,且其蓄水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显著增加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0~80 cm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尖数,且深松效果较深翻好;显著提高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尤其越冬—孕穗期;显著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5.6%~15.2%;最终,提高穗数达6.2%~18.6%,提高产量达10.9%~26.2%,且以深松效果更佳。休闲期耕作可促进旱地麦田土壤蓄积休闲期降水,促进小麦根系下扎,提高其根系活力,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5个不同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为试验材料,在100 mmol/L Na Cl胁迫下测定荞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叶片质膜透性和Na+含量等指标,对5个苦荞麦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 Cl胁迫下川荞1号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最高,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Na+含量最低;而川荞2号正好相反。说明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川荞1号的耐盐性最强,川荞2号对盐胁迫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根系基本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取大田与盆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根系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品质类型不同,根系基本性状不同,中筋小麦豫麦49号除越冬初期外,其它各时期单株次生根条数均为最少,单株根干重介于豫麦34号及豫麦50号之间,单根质量高;越冬初期至挑旗期根系生理活性变化幅度大;弱筋小麦豫麦50号除越冬初期外,其它各时期单株次生根条数均最多,单株根干重各时期均为最大;拔节前根系活力最弱,挑旗后根系活力下降幅度较大,根中SOD活性罪状强且各时期变化幅度不大;强筋小麦豫麦34号,单株根干重量小,根系质量最差;拔节前根系活力较强,拔节后根系活动较弱,下降速度缓慢,根中SOD活性各时期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下皖麦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姚维传  熊际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07-609,617
水分胁迫下对 16个皖麦品种进行发芽试验 ,结果表明 :发芽率、胚芽鞘长、株高、最大根长、幼苗干重、根系活力、叶片失水率等都有所下降 ,脯氨酸含量则升高 ,但品种间表现有较大差异。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 ,苗期抗旱性强的品种是皖麦 38、皖麦 39、皖麦 19  相似文献   

13.
拔节期灌水对冬小麦根重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的方法,在土壤养分一致的条件下,测定了15个冬小麦品种拔节期灌水与不灌水(对照)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有效穗数、生物产量以及籽粒产量的形成与拔节期的水分状况有密切关系;地下部的根干重与地上部的生物产量、地上部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程度与拔节期灌水与否有关;地上部生物产量与千粒重虽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大小与拔节期的水分条件关系不密切。拔节期灌水处理与不灌水(对照)冬小麦的地上部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差值,与冬小麦自身的抗旱指数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效积温的冬小麦返青后植株三维形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基于有效积温,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真实表达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天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各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数据,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形态数据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叶片叶长、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模拟模型,计算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每个生长日的形态数据,借助OpenGL和NURBS曲面造型技术,构建冬小麦几何形态模型,最终实现冬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结合,实现了冬小麦返青后生长过程可视化。【结果】在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长回归方程R2值在0.772—0.983之间,F值在10.153—340.191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最大叶宽回归方程R~2值在0.853—0.999之间,F值在17.371—4 359.236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均较好。经数据检验,叶长模型绝对误差在0—3.88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值在0.24—1.95 cm之间,最大叶宽模型绝对误差在0—0.28 cm之间,RMSE值在0.02—0.15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返青后的叶片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基于所建模拟模型计算冬小麦返青后逐日形态数据,可构造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可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植株动态生长过程。【结论】基于有效积温构建的冬小麦返青后叶长和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可较好预测冬小麦返青后叶片生长状态,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和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片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了解冬小麦根系形态的动态分布规律,为优化根系构型、提高小麦产量潜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借助于微根管技术,对冬小麦根系生长至消亡过程中的根长密度、根尖数、表面积、直径和以根长为基础的根系生长速率进了原位监测。【结果】冬小麦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尖数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根表面积和直径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收获1周后,其根长密度、表面积和根尖数开始大幅降低;10—40 cm土层根系的平均直径较大,根长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30—40 cm土层;冬小麦绝大多数根系的直径(RD)小于0.5 mm,0.1 mm<RD≤0.25 mm区间的根长密度是其它区间之和的1.3—2.1倍;返青至拔节前期,0—40 cm土层的根系增长速率最为显著,拔节中后期40—80 cm土层则显著增大。【结论】返青至抽穗期冬小麦的根系生长最旺盛,其生长重心也逐渐下移,收获后死亡节律滞后。深层根系的直径较小,0.1 mm<RD≤0.25 mm区间的细根是冬小麦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栽培环境pH值对冬小麦根系pH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生长在不同 pH环境条件下几个冬小麦品种苗期根系 pH值的测定表明 :在酸性、中性、微碱性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冬小麦苗期根系均表现为偏酸性 ;不同品种在相同 pH环境中根系 pH值存在差异 ;同一品种在不同 pH环境中根系 pH值也存在差异。各品种根系 pH值随环境 pH值变化的大小 ,能反映该品种的适应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8.
有机胺在低温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桂芳  王晓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39-19141,19175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条件下有机胺(PTAB)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发芽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在3个低温(5、10、15℃)处理下,用0、10、20、50、100 mg/L不同浓度的PTAB对小麦进行浸种和叶面喷洒处理,考察对2个冬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PTAB对不同低温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发芽势、芽长、平均根长、最大根长和根活力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2个冬小麦品种的影响趋势一致。在5℃低温下以浓度50 mg/L处理效果最好,在10~15℃低温下以浓度10~20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PTAB对供试的冬小麦抗寒性均有影响,在不同低温下PTAB起到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作用的浓度有区别,表现出处理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时,PTAB的浓度越高,效果越好;温度增高时,PTAB的浓度比较低时效果好。高浓度的PTAB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在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的PTAB对小麦的发芽和幼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