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金银花为常用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免疫增强、消除耐药质粒等多种功效[1].而甲氧苄啶(TMP)作为合成抗菌药,本身抗菌作用较弱,一般不单独应用;临床上TMP主要用作磺胺类药物的抗菌增效剂,其还可以增强多种抗生素类药物以及中草药的抗菌作用[2-3].但目前有关TMP对金银花的抗菌增效作用研究较少,尤其增效的剂量关系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金银花与TMP联用的性质和增效的剂量关系,从而确定TMP对金银花抗菌增效的最佳剂量,为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基本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甲氧苄啶(TMP)是一种常用抗菌药,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TMP一般用作抗菌增效剂和抗菌药联合使用,增强磺胺类药物及其他种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由于中药在抗菌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中药研究工作者对TMP与中药联合应用,增强中药抗菌效果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就20余年来TMP对中药抗菌增效作用研究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甲氧苄啶对黄芩苷体外抗菌增效作用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芩苷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1].甲氧苄啶(TMP)为广谱抗菌增效剂,临床上常与磺胺类药物联用以增强磺胺类药物的了抗菌效果,其还可增强多种抗生素以及中药的抗菌作用[2-3].而关于TMP对黄芩苷的抗菌增效作用未见报道.为了探讨TMP对黄芩苷抗菌活性的影响,促进黄芩苷在防治畜禽传染性疾病上的应用,进行黄芩苷与TMP联用的性质和增效剂量关系的试验,并确定TMP对黄芩苷体外抗菌增效的最佳剂量,为开发高效中药复方抗菌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菌增效剂--三甲氧苄嘧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甲氧苄嘧啶(Trimethoprim TMP)本身抗菌作用较弱,一般不单独应用,但与其他抗菌药物合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早期专用作磺胺类药物的增效剂,故曾名为“磺胺增效剂”.近年来,逐渐发现除磺胺类药物外,TMP还可增强多种抗生素类药物的疗效,已成为可使5类20多种中西药物疗效增强的抗菌增效“多面手”.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与甲氧苄啶联合抗菌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甲氧苄啶(trimethoprimum,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其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较。本试验以棋盘格法(checkboard test)测定12种抗菌药物和TMP单独试验及其联合试验时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FIC index)判断各药与TMP联合作用效应,测定结果表明受试药物与TMP配伍使用均产生协同作用,使各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增强2-8倍,不同抗菌菌药物与TMP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株的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主要以液体试管法和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和甲氧苄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n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判断甲氧苄啶(TMP)与各药联合作用效应来评价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其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例。测定结果表明,TMP与受试药联合应用均产生协同作用,抗菌作用明显增强。TMP与不同抗菌药物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株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甲氧苄胺嘧啶(TMP)作为抗菌药物的增效剂,不仅能够增强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还能增强某些抗生素药物的疗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疑似大肠杆菌病治疗试验,研究了甲氧苄胺嘧啶(TMP)对丁胺卡那霉素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苄胺嘧啶(TMP)能使丁胺卡那霉素的抗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病必康粉针剂由无菌诺氟沙星粉剂和溶媒(TMP)两个部分组成,其作用机理是诺氟按星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和细菌的二红叶酸还原酶,从而使细菌的复制和代谢受到阻止,使细菌不再分裂,还具有不因质粒体传导而传播,并和其它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FMP不但具有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使氟叭酸的抗菌范围进一步扩大,抗菌作用进一步加强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单用的诺氟沙星注射液、片剂及胶囊效果一般,我厂配以TMP作为增效液,抗菌效果显著增强.为了验证病必康抗菌效果,我厂分别做了“体外抑菌增效试验”、“剂量筛…  相似文献   

9.
抗菌抗病毒中草药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而且作用范围广、毒性低、无残留以及与西药合用有增效与减毒等优点。目前 ,在畜禽养殖中 ,病菌、病毒感染仍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在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 ,病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 ,抗菌抗病毒中草药能发挥出重要作用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 抗菌中草药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药 ,主要是清热药 ,泻下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止咳药、开窍药、收敛药、消食药和外用药等也有抗菌作用。抗真菌药主要为外用药。驱虫药、消食药、补虚药等也抗真菌。中草药的抗菌范围和抗菌程度各有不同。广谱抗菌的中草药 ,对革兰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黄连抗菌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机制。从TCMSP数据库筛选黄连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转化成相应靶点基因,将活性成分和靶点基因导入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再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黄连抗菌相关靶点,将核心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黄连9种有效成分作用于105个抗菌靶点参与22条生物学过程(生物过程18条、分子功能3条、细胞组成1条)和19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氢化小檗碱、氧化小檗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等;抗菌作用靶点为IL2、VCAM1、STAT1、NOS2、TGFB1、CASP9、MMP1、NFKBIA和CXCL10等;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节、细胞黏附等;主要作用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可能通过槲皮素、小檗碱、巴马汀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L2、VCAM1、STAT1等关键靶标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联合发挥抗菌作用,充分体现了黄连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黄连抗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