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安全、高效的苗后茎叶除草剂,满足黄芪规模化种植对化学除草技术的需求,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对6种含有不同成分的茎叶除草剂进行了田间临时用药评估。结果表明,65%2甲4氯二甲胺盐水剂、460 g·L-1 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480 g·L-1灭草松水剂+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240 g·L-1烯草酮乳油在供试剂量范围内,对二年生黄芪生长安全,药害风险可接受,可应用于黄芪田苗后防治杂草。460 g·L-1 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最佳使用浓度为3 000 g·hm-2,黄芪增产率(与空白对照相比,下同)为27.48%,65%2甲4氯二甲胺盐水剂最佳使用浓度为900 mL·hm-2,黄芪增产率为24.15%,240 g·L-1烯草酮乳油最佳使用浓度为600 mL·hm-2,黄芪增产率为14.16%,复配使用480 g·L-1灭草松水剂浓度为3 750 mL·hm<...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松粳56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松粳56的选育过程、品种农艺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新品种松粳5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母本沈农199和父本松粳12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品种。2018-2019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277.3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4.8%。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80.2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5.5%;2019-2020年连续2年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松粳56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黑审稻2021L0020),松粳56具有产量潜力高、食味好、稻米品质优抗病和抗倒性强等特点,主要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板栗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迁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试验设计对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二次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污染,污染率最低为16.67%。胚萌发和生长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1,萌发率最高达到95.00%,胚萌发苗最高为59.65 mm。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BA 0.1 mg·L-1。芽诱导率最高为92.5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GD+ZT 2.0 mg·L-1+NAA 0.1 mg·L-1,增殖系数最大为3.91。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14个北方早粳稻品种进行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耐盐性鉴定,以盐敏感品种越光(CK1)、耐盐品种ST1050(CK2)为对照。结果显示,10 g·L-1浓度NaCl盐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能较好反映不同品种在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除沪旱6220表现中等耐盐外,包括CK1、CK2在内的15个品种均表现出强耐盐性,其中新粳4号、新稻1号、新稻11号表现尤其突出,10 g·L-1 NaCl盐胁迫下的相对盐害率分别为0、1.33%、2.68%。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8 g·L-1浓度NaCl胁迫的枯叶率来看,新稻56号(36.00%)的幼苗生长较好,具强耐盐性,与耐盐对照ST1050(36.66%)相仿;新稻11号(46.26%)、新粳4号(48.62%)、沪旱6220(49.21%)、中农粳11(51.12%)、新稻1号(56.96%)、沪旱3032(57.20%)、新稻36号(57.88%)等7个品种的枯叶率均低于60%,具中等耐盐性。因此,综合2个时期的耐盐性表现,适合在台州市围垦涂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寒地水稻穗部性状、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及稻田杂草防效的影响,为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及稻田除草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寒地水稻品种龙粳31盆栽试验,设3种除草剂、9个处理[丁草胺EW 1500.0、2100.0和2700.0 mL/ha(EW1、EW2和EW3);乙氧氟草醚EC 150.0、300.0和450.0 mL/ha(EC1、EC2和EC3);双环磺草酮SC 1800.0、2400.0和3000.0 mL/ha(SC1、SC2和SC3)],以常规处理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龙粳31成熟期的穗部性状、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及对稻田杂草的防效。【结果】与CK相比,EW2和EW3处理有利于龙粳31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积累,EC3处理有利于龙粳31一次枝梗稻谷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SC1和SC2处理龙粳31二次枝梗稻谷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EC1处理龙粳31稻谷的产量最高(41.97 g/穴),较CK显著增加23.04%(P< 0.05,下同),但稻米品质较差;SC1处理龙粳31的稻谷产量较高,为41.61 g/穴,显著高于EW3处理和CK;SC3处理可显著降低龙粳31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EW2、EW3和EC2处理龙粳31稻米的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SC1处理龙粳31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且食味评分最佳;杂草防效以SC1、SC2和SC3处理较高。【结论】施用150.0 mL/ha 24%乙氧氟草醚EC对龙粳31水稻的增产效果最佳,但其稻米品质较差;施用1800.0 mL/ha 25%双环磺草酮SC的龙粳31水稻增产效果较好,且可改善其穗部性状和稻米品质,对杂草的防效较高,施药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产量和物质生产对CO2浓度升高响应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两优培九(LY)和南粳9108(NJ)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O2浓度(A-CO2,400μmol·mol-1)和CO2浓度升高(E-CO2,600μmol·mol-1)两个CO2处理,高氮(HN,1.25 mmol·L-1 NH4NO3)和低氮(LN,0.25 mmol·L-1 NH4NO3)两个氮水平。分析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与生理活性、叶片和根系中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氮素同化酶活性、叶片生理特性、光合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营养液配方中的元素浓度进行优化,并建立了以元素浓度为变量因子,生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水培生菜的优化配方为氮6.2146~6.2630mmol·L-1、磷0.4934~0.4983mmol·L-1、钾3.8396~3.8945mmol·L-1、铁0.0688~0.0693mmol·L-1、硼0.0464~0.0470mmol·L-1、锰0.0098~0.0102mmol·L-1、镁0.4876~0.5401mmol·L-1、锌0.0007~0.0008mmol·L-1、铜0.0003~0.0004mmol·L-1。与山崎(叶用莴苣)配方(CK1)和园试配方(CK2)相比,优化后的配方能够显著促进生菜植株生长,增强其植株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及其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生菜单株产量且改善其可溶性蛋白、Vc、纤维素等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NaCl、PEG处理对金露梅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分别以0、40、80、120、160、200 mmol·L-1浓度的NaCl溶液和0、100、125、150 、175、200、225、250、300 g·L-1浓度的PEG溶液处理金露梅种子。结果表明,高于12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对金露梅种子的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40 mmol·L-1的NaCl溶液抑制了金露梅幼苗生长。100~175 g·L-1的PEG溶液处理金露梅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胚根生长,而高于175 g·L-1的PEG溶液处理,则对金露梅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木醋液对盐碱条件下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试验以“龙芸14”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0、25、50、75、100和125 mmol·L-1的混合盐碱(NaHCO3与Na2CO3的摩尔比为9∶1)溶液进行萌发期盐碱浓度筛选试验,筛选出芸豆萌发期的最适盐碱胁迫浓度为100 mmol·L-1。继而在100 mmol·L-1的盐碱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CK)、木醋液稀释20倍(A+W20)、40倍(A+W40)、60倍(A+W60)、80倍(A+W80)、100倍(A+W100)、120倍(A+W120),分别测定木醋液处理后的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探讨木醋液对盐碱胁迫下芸豆种子生长抑制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了芸豆种苗早期的生长,100 mmol·L-1的胁迫处理作用明显且能保证芸豆种子的存活,与CK相比,A处理的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降低,较CK分别降低了88.88%、75.42%、71.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简称5-ALA)对苹果疏花的作用,减少农场劳动力使用和成本投入。[方法]在苹果园疏花试验中喷施不同浓度的5-ALA,试验出苹果园疏花的最佳浓度;通过不同浓度5-ALA在授粉前后不同时间间隔处理柱头,以获得5-ALA的最佳使用时间;并通过离体培养不同浓度的5-ALA溶液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其对苹果的疏花效应和使用浓度。[结果]用0~400 mg·L-1的5-ALA处理苹果盛花期的花枝,其中疏花效果最好的是200和400 mg·L-1的5-ALA,坐果率仅为19.1%和21.6%,可以达到人工疏花的效果。在0~200 mg·L-1的5-ALA溶液花粉萌发试验中,10 mg·L-1的5-ALA可以对花粉的萌发起到促进作用,10 mg·L-1的5-ALA明显使得花粉粒萌发率和花粉管的长度更加长,萌发率也比对照高了8.8%。而20、50、100 mg·L-1的5-ALA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两年生黑加仑盆栽苗新梢为外植体,探索在不同无机盐含量、蔗糖浓度、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条件下,黑加仑腋芽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并结合试管扦插的方法建立黑加仑稳定增殖体系。结果表明,黑加仑腋芽诱导的最优条件为:1/2 MS+0.5 mg·L-1 IAA+2.0 mg·L-1 GA3+20 g·L-1蔗糖;在MS+0.25 mg·L-1 IAA+2.0 g·L-1活性炭+2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可获得生长健壮的黑加仑组培壮苗。本试验建立了黑加仑组培稳定增殖体系,可为黑加仑工厂化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发酵生产GSH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1 g·L-1、酵母膏4 g·L-1、NH4Cl 6 g·L-1、KH2PO4 2.0 g·L-1、MgSO4 0.5 g·L-1,pH 6.0,在此条件下,GSH理论产量达79.51 mg·L-1。经3批次平行试验验证,GSH实际产量均值为80.5 mg·L-1,与预测值相近,较优化前产量(65.03 mg·L-1)提高了约19.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培养皿和田间浓度梯度试验,研究了普施特除草剂对水稻干谷、芽谷、秧苗、发芽性状、苗高、干物重及穗粒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普施特浸种和处理芽谷后,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芽,抗除草剂品种显著轻于常规品种;(2)苗期用不同浓度普施特处理后,只有在高浓度(3000 mL/hm2)下,抗除草剂品种的生长发育才受到明显的抑制;常规品种无论在低浓度还是高浓度下,株高和单株干物重均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最后逐渐消亡;(3)高浓度(2250和3000 mL/hm2)普施特对抗性水稻株高和穗粒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矿质元素、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普通油茶花粉的萌发条件。结果表明:0.5~5.0 mg·L-1赤霉酸(GA3)、0.5 mg·L-1萘乙酸(NAA)显著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大花粉萌发率分别为59.07%,71.29%,而高浓度的NAA、GA3(50 mg·L-1)却极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10~50 mg·L-1 MgSO4处理的萌发率为56.88%~65.83%,24 h最大花粉管长度为2 809.56μm。50~150 mg·L-1 CaCl2·2H2O处理的萌发率为59.91%~63.28%,24 h最大花粉管长度为2 770.11μm,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Ca2+的抑制剂乙二醇双四乙酸EGTA、乙烯利(ETH)和...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许昌市3个类型5个品系的蜡梅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蜡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不同类型蜡梅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生产实践中科学授粉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是蜡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键因素,当培养基中没有聚乙二醇时,花粉不能萌发;蔗糖不是蜡梅花粉离体萌发的必需因素,高浓度蔗糖还会抑制花粉萌发;硼酸和硝酸钙能够有效促进花粉萌发,在花粉萌发中起辅助作用;素心和红心类蜡梅花粉萌发和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PEG-4000 250 g·L-1+Ca(NO3)2·4H2O 10 mg·L-1+H3BO3 20 mg·L-1,豫素1号、豫素2号、豫红1号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5.38%、25.34%、23.46%,花粉管长度分别为302.31、297.64、285.68 μm;乔种蜡梅花粉萌发和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PEG-4000 250 g·L-1+Ca(NO3)2·4H2O 5 mg·L-1+H3BO3 15 mg·L-1,豫乔1号、豫乔2号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4.43%和24.93%,花粉管长度分别为288.27 μm和286.37 μm。综合比较,5种花粉受培养基中相同因素影响的趋势相同,但在最适宜条件下,素心类型蜡梅的花粉活力较好,其萌发情况略好于其他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藓结皮人工扩繁,以世界广布种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为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3、6、10、20g·L-1和30g·L-1)糖蜜溶液对银叶真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糖蜜溶液会降低银叶真藓萌发数量,其中添加10g·L-1和20g·L-1糖蜜溶液时银叶真藓萌发数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38%和29%。添加糖蜜溶液会影响银叶真藓生长速率,其中添加3g·L-1糖蜜溶液可显著增加银叶真藓生长速率,盖度每周可增加11.56%,密度每周可增加6.67株·cm-2,而添加30g·L-1糖蜜溶液时银叶真藓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10、20g·L-1和30g·L-1糖蜜溶液能在培养末期维持银叶真藓的盖度和密度,而添加3g·L-1和6g·L-1糖蜜溶液在培养末期时密度会下降,降幅分别为最大密度的19%和15%。培养初期使用3g·L-1糖蜜溶液而培养末期增大浓度到10g·L-1,可显著增加银叶真藓的盖度、密度,在培养末期可维持72.83%的盖度和41.25株·cm-2的密度。糖蜜溶液作为葡萄糖的替代物能促进银叶真藓的生长发育,在大面积培养人工藓结皮时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南粳46为试验对象,在秧苗移栽活稞后,分别设计常规管理不喷施除草剂处理(A)和物理控草技术处理(B)2种草害处理方法,通过对水稻生长不同阶段展开杂草生长情况观察和调查,测算出杂草防除效果和节约成本情况。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南晶香占、晶两优1212和南粳46为试验对象,在相同田管措施下,通过测定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选出优质籼稻和粳稻品种;通过对南粳46的3个不同移栽期开展产量试验,选择该地区最适宜的水稻移栽期。结果表明,利用物理控草技术对有机稻作田块进行处理,杂草防控效果可达80%,可节约人工成本5 400元/hm2;3种水稻品种的产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南晶香占(6 780 kg/hm2)、晶两优1212(7 560 kg/hm2)和南粳46(7 695 kg/hm2),筛选出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籼稻品种晶两优1212;水稻品种南粳46的结实率及产量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均为世界范围内水稻田危害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选用太湖地区常见水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5个杂草密度,4组重复,研究不同密度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对水稻产量、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及籽粒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下降,且籽粒氮积累量和稻米加工、外观品质也随之降低。当异型莎草密度为65株·m-2时,水稻产量为3.28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7.29%,且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均显著下降。当水苋菜密度为250株·m-2时,水稻产量为3.10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9.16%,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显著下降。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均能使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显著降低。据试验结果可知,杂草主要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而田间小气候、水肥竞争等可能是影响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原因。为保证水稻产量及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应当注意水稻田中下层杂草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喷施铜和硼肥对忍冬生长生理及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铜、硼肥对忍冬生长生理及金银花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忍冬栽培技术和提高其药材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铜肥(10、30、50 mg·L-1)、硼肥(20、40、60 mg·L-1)单施与组合配施的方法开展大田试验,测定忍冬叶片光合色素、花蕾生长指标及金银花营养物质、药用成分以及矿质离子含量等指标,以初步确定有利于其花的产量与药用品质提升的最佳铜、硼肥组合。[结果]适宜浓度的铜、硼肥有利于增加忍冬总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的铜、硼肥则起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硼肥可显著增加忍冬花蕾的长度,适宜配施铜、硼肥可显著增加花蕾鲜重,以B1Cu2处理(B 20 mg·L-1,Cu 30 mg·L-1)最佳。单施铜、硼肥比配施铜、硼肥处理对金银花营养物质的影响显著,其中B2处理(B 40 mg·L-1)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Cu1处理(Cu 10 mg·L-1<...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复合型功能稻米的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在水稻灌浆初期喷施100 mg·kg-1的有机硒营养液(Se≥1 000 mg·kg-1),并设置5个浓度镁处理(0,200,400,600和1 000 mg·kg-1,分别为M1~M5),研究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有机硒营养液,水稻产量性状、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等指标高于硒镁同施处理;当镁浓度大于600 mg·kg-1(M4)时,产量较低浓度镁处理显著降低。随着镁浓度增加,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及食味值都得到改善,当镁浓度达到1 000 mg·kg-1(M5)时稻米的完善粒最低,为57.83%,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2.93和4.35个百分点;高浓度镁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对糙米率、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影响较小,M4与M5处理的糙米率与精米率虽较M3处理平均提高2.89和2.05个百分点,但整精米率较M3处理降低2.59个百分点,而碎米率提高5.59个百分点;硒镁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