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参加能力验证,验证实验室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通过对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进行分析,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检测数据达到检测质量的标准。[方法]根据参试指导书和标准GB 4789.4—2016的方法对2份奶粉样品进行分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增菌后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VIDAS)进行初筛,初步判断样品情况,生化鉴定时同时用生化试剂盒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2 COMPACT)进行确认,确保生化结果一致。[结果]此次能力验证收到的2个盲样:18-Q018和18-W430,其中18-Q018 25 mL样品未检出沙门氏菌,18-W430 25 mL样品检出沙门氏菌。其结果与指定值一致,能力评价为满意。[结论]实验室通过参加沙门氏菌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进行分析,提高检测人员沙门氏菌检测能力;在参加能力验证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确保能力验证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食品中沙门氏菌能力验证中可疑菌落的分离及鉴定,分析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过程中存在漏检的可能性及判定方法。[方法]按照沙门氏菌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及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要求对编号为224号、740号、845号3份能力验证考核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3份样品中均检出沙门氏菌,其中224号样品中检出沙门氏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结论]3份能力验证样品结果均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及时查明百色一起因食用病死牛肉引起多人食物中毒病例的原因,通过无菌采集病死牛深层病变组织,经过增菌、细菌分离和纯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学检验等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分离鉴定。从病死牛组织内分离到沙门氏菌1株,生化鉴定为沙门氏杆菌属Ⅳ亚型,血清学鉴定表明其与A~F多价O血清发生凝集,表面抗原为O9。结果表明:此次动物性食物中毒是由病死牛沙门氏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仔猪副伤寒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副伤寒是危害仔猪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经过。监测猪群的沙门氏菌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有2种,即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的鉴定。试验从疑似仔猪副伤寒病例病料中,采用常规分离鉴定法和商业用A-F多价O血清做凝集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为肠炎沙门氏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仔猪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具有广泛寄主谱,主要引起畜禽的胃肠炎及人类肠炎和食物中毒。因此肠炎沙门氏菌作为食品安全的污染源之一,以得到许多国家的公认。  相似文献   

5.
猪霍乱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确定四川省某猪场初生仔猪大规模发病的原因。[方法]对发病仔猪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特性及形态结构观察、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并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从发病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初步鉴定为沙门氏菌。根据沙门氏菌invB基因设计的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408bp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经T-A克隆测序证实为invB基因,与参比序列具有非常高的同源性,说明该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经血清学试验确定该分离株为猪霍乱沙门氏菌,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致病性很强,对头孢三嗪、氯霉素、氧氟沙星等敏感。[结论]该研究为沙门氏菌病原鉴定与疾病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传统的分离鉴定方法从临床采集的12例不同蛋鸡样本中分离到1株肠炎沙门氏菌。为避免传统鉴定技术中可能出现的假阳性等问题,依据SEF 14菌毛是肠炎沙门氏菌的特异性粘附素这一特性,设计编码该粘附素基因中相对保守片段的1对引物,对上述可疑菌株进行PCR扩增,以含有编码SEF 14菌毛操纵子全基因的质粒DNA、标准株SD-2染色体DNA作为阳性对照,鸡白痢国内分离株SP染色体DNA作为阴性对照。PCR扩增结果显示分离株出现1条与预期大小498 bp一致的特异性扩增条带,阳性对照也出现相同大小的条带,而阴性对照则未出现。结合传统的细菌学分离鉴定和特定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将此可疑分离株确定为肠炎沙门氏菌。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敏感地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蛋鸡场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沙门氏菌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对2012~2015年采集的广东省蛋鸡场样品进行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1784血清样品进行了肠炎沙门氏菌和1 387份血清样品进行了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检测;采用凝集试验方法对1 391份血清样品进行了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检测;采用细菌培养、PCR方法对采自广东省的活鸡/死鸡、环境拭子等1 458份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检测。[结果]肠炎、鼠伤寒、鸡白痢3种血清型沙门氏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6.70%、10.09%和1.01%;沙门氏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率为1.65%。[结论]蛋鸡群中存在肠炎、鼠伤寒、鸡白痢等3种沙门氏菌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是蛋鸡群的总体感染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流产马驹组织进行马流产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分离株制备凝集抗原,旨在建立一种敏感、特异、操作简便和高通量的微量凝集方法,实现对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利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对流产的马驹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对紫色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提取细菌全基因组,利用16S rRNA 进行 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并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对病因进行综合诊断。利用分离获得的阳性菌株进行灭活后作为凝集抗原,以马流产沙门氏菌标准阳性血清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微量凝集试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验证。与国家行业标准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微量凝集对华北和西北各3个地方的共151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随机选取30份样品,利用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流产马驹组织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划线结果,均可以获得大量紫色目标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证实分离株为沙门氏菌属,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7株菌均符合马流产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但相比上世纪强毒株马流产沙门氏菌C77-1,均不能发酵鼠李糖;血清型鉴定证实分离株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将分离的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E.S-1—17。因此证实马匹流产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利用甲醛对E.S-1菌株进行了灭活处理,成功制备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凝集抗原,并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的微量凝集检测方法,其中优化了最佳反应凝集抗原浓度为4亿/mL。其敏感性比试管凝集高1个滴度,其特异性与其他常见马传染病病原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微量凝集方法,对华北3个疫情区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42.9%和27.3%,西北3个无疫情区阳性率均为0%。此外,利用两种方法对相同的3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方法阳性份数分别为10份和3份,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0%。与试管凝集相比,微量凝集诊断敏感性为100%,诊断特异性为74.1%,总体符合率为76.7%。【结论】 分离鉴定获得了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建立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便、快速、高通量,可以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中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的检测,是该病诊断及疫苗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次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实验室对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方法]按照GB 4789.4-2010对标号分别为1#、2#、3#、4#、5#的5组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菌进行了分型.[结果]试验得出,供试的1#~5#样品中1#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2#为蒙得维的丽沙门氏菌,3#为阿贡纳沙门氏菌,4#、5#样品均为非沙门氏菌.[结论]通过此次能力验证,甘肃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得到了有效验证,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参照Gen Bank中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序列sdfⅠ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分离株进行检测,并应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方法检测分离株对22种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有效扩增出203 bp的目的基因,DNA最低检出量为100 pg/μL,菌液最低检出浓度为4×10~3 cfu/mL,PCR方法检测结果与传统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6株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对22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98.21%)和红霉素(96.43%)的耐药性最高;耐药基因检测发现,tet A、aph(3')-Ⅱa、bla CMY-2、cat1和sul1的检出率较高,均大于50%。可见,建立的PCR方法可有效检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性严重,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技术检测鸡肉产品中的空肠弯曲杆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空肠弯曲杆菌旋转酶基因(gyrAgene)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鸡肉中空肠弯曲杆菌的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和生化试验对送检的100份鸡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空肠弯曲杆菌192bp核苷酸片段,其它结肠弯曲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绿脓假单胞菌等均不能获得阳性扩增结果。检测限度为8cfu/mL。鸡肉肉水、增菌液和纯培养菌落的PCR鉴定结果,阳性率分别为16%、24%和20%,生化鉴定检出率为20%。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文献提供的PCR引物是否可用作肠炎沙门氏菌常规检测,选取上海市超市零售品牌盒装鸡蛋和农贸市场在售散装鸡蛋共282枚,通过PCR法快速检测鸡蛋内沙门氏菌阳性率。结果表明:超市品牌盒装鸡蛋中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42%,散装鸡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76%。研究证明PCR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和高度特异性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可在畜产品沙门氏菌的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提供的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以及SN/T 2051—2008、GB/T 38164—2019、SN/T 3730.8—2013 3种方法对2个肉糜样品进行猪源性成分检测,通过参加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食品中猪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验证实验室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能力,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在样品22-W514中检出猪源性成分,在样品22-K216中未检出猪源性成分,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鉴别鸡白痢、肠炎、鼠伤寒、伤寒4种养禽业中常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利用每种血清型的特异基因位点,建立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方法,并通过试验对多重PCR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非沙门氏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度13.1 pg/mL,肠炎沙门氏菌最低检测限度达12.5 pg/mL,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度13.7 pg/mL,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检测限度12.3 pg/mL.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望成为以后检测沙门氏菌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鸡是沙门氏菌最大的宿主。致病性鸡沙门氏菌已成为危害鸡场的一类重要传染性病原菌之一,同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选择性压力下的鸡沙门氏菌耐药性不断增强。本试验旨在对广西部分市县的病死鸡只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检测,从而为发病地区提供当前流行的鸡沙门氏菌病的合理用药以及流行性监测,为鸡场净化病原提供参考。对249份病死鸡进行麦康凯与XLD培养基平行选择分离培养,根据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设计沙门氏菌特异性引物扩增PCR检测和ATB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结果鉴定病原菌,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判定菌型。对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试验以及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8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根据沙门氏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沙门氏菌属A-F各群中共15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27株沙门氏菌现场分离菌株和其他10株非沙门氏菌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沙门氏菌均出现495bp特异性DNA扩增条带,所有对照均未出现特异条带,提示这对引物具有很强的沙门氏菌属特异性。PCR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能检出14pg以上的沙门氏菌DNA。通过对5种不同的DNA模板提取方法的比较,选择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的热裂解法。采用该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生鲜奶样进行检测,经与国家标准卫生检验方法相比较,两者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基于SYBR Green I嵌合染料法的灌溉水源中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 PCR)检测方法。【方法】以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 (inv 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q PCR检测引物,在对q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通过特异性实验和灵敏度实验对q PCR方法进行验证,并制作灌溉水源中沙门氏菌q PCR定量标准曲线,最后与国标方法对比检测灌溉水源中沙门氏菌污染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经过优化的q PCR检测方法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量为1×10-1 pg·μL-1,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干扰菌株对本q PCR检测方法无影响,所制作的q PCR扩增标准曲线在2×100~2×105 cfu·m L-1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能对沙门氏菌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在与国标方法对比检测灌溉水源中沙门氏菌污染时具有同等准确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SYBR...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发生的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率为最高,因此准确地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需要,而且是减少人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畜禽和人类沙门氏菌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行国内、国际标准BSEN12824:1998、ISO6579:1993、ISO6785:2001、GB13091-91以及GB4789.4-94对沙门氏菌检验方法基本一致,都要经过五个步骤:①前增菌;②选择性增菌;③选择性平板分离;④生化鉴定;⑤血清学鉴定。现分述如下:1前增菌1.1用缓冲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东省某兔场发生以仔兔脾脏肿大、母兔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研究对发病濒死兔进行细菌分离,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技术、特异性PCR技术和生化试验对致病细菌进行鉴定,并进行了药敏试验和自制疫苗效力试验。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肠炎沙门氏菌相似度大于99.0%,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符合肠炎沙门氏菌特性。分离菌株特异性PCR产物序列与肠炎沙门氏菌sef A基因的同源性为99.3%~100.0%,因此将其命名为Salmonella SD/2016。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该病并分离到目的细菌。自制疫苗安全性良好,对断奶幼兔能提供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大庆屠宰牛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庆市地区屠宰牛肉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大庆市农贸市场的牛肉进行沙门氏菌鉴定。在大庆市5个销售市场即新村区、龙凤区、大同区、萨尔图区、红岗区分别采样,对牛肉组织进行表面和深部涂板培养。采用选择培养基,染色镜检,生化鉴定,PCR的方法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在五个地区31份样品中,只有龙凤区的1份样品表面有沙门氏菌污染。检出率为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