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蒎酮酸为原料,经Willgerodt反应合成了高蒎酸,产品收率达到62%。对高蒎酸产物进行了IR和1H NMR结构分析与表征。高蒎酸再经酰氯化、亲核取代、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5种双酰基硫脲衍生物,收率达到65%~80%。所合成的5种双酰基硫脲衍生物产品经IR、1H NMR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5a)、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邻甲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5b)、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间甲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5c)、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对甲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5d)和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2,4-二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5e)。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无公害的杀虫剂,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的含有去氢枞酸骨架的1,3,4-噻二唑衍生物。利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新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化合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杀虫活性。研究表明在2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苯基硫脲(3a)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达到93.3%和83.3%,而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邻甲基苯基硫脲(3b)、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甲基苯基硫脲(3d)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氯苯基硫脲(3i)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为66.7%、66.7%、73.3%和60%;此外,对化合物构效关系也进行了讨论,发现苯环上4位取代基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防效率贡献分别为HCH3ClCF3OCH3Br=F和CH3ClBrFH=CF3OCH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7-异丙基-4-甲基-1-甲醇和环氧氯丙烷在碱性催化条件下反应合成1-(β,γ-环氧丙氧甲基)-7-异丙基-4-甲基这一新化合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反应和得率的主要因素为催化剂、碱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在浓KOH-H2O溶液、惰性有机溶剂、相转移催化剂、40~80 ℃水浴等反应条件下,反应可在2~3 h内完成,得率达64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化合物7-异丙基-1-甲氧甲基-4-甲基 (1)的合成方法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通过7-异丙基-4-甲基-1- 甲醇(2)与甲醇之间的简单醚化反应即可以制得化合物1,比常规醚化的反应条件温和而简单易行.亿用乙醚溶剂、无机酸催化剂和0~5℃的反应温度,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反应.反应还生成二聚体化合物(5)及其它少量多聚体副产物.经过1H NMR.FTIR.UV-vis,HR-MS等波谱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1和5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肟(甲基柏木酮肟)和卤代物为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了6个甲基柏木酮O-取代肟类化合物: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O-苄基肟(2a)、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O-(4-氯苄基)肟(2b)、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O-(4-氰基苄基)肟(2c)、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O-(2,6-二氯苄基)肟(2d)、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O-(4-叔丁基苄基)肟(2e)和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O-(邻氟苄基)肟(2f)。采用FT-IR、GC-MS、~1H NMR以及~(13)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了产物结构。以苄基氯为例探讨了溶剂种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用量、苄基氯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和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以甲苯为溶剂,n(甲基柏木酮肟)∶n(四丁基溴化铵)∶n(苄基氯)=1.0∶0.12∶1.4,温度为70℃,反应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产物2a的得率为78.10%,2b~2f的得率在58.91%~71.36%之间。  相似文献   

6.
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了3-对■烯-1-胺,继而以磺酰氯为磺酰化试剂、三乙胺为缚酸剂,合成了10种3-对■烯-1-磺酰胺类化合物(2a~2j)。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LC-MS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对稗草的芽后除草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对■烯-1-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收率为60%~87%,各种结构表征图谱与化合物特征相符,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其中3-对■烯-1-丙基磺酰胺(2f)的除草活性最好,对茎长和根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36和0.17 mmol/L。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对■烯-1-基磺酰胺类化合物毒性较低,对正常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C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C 3T3的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抑制。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含烷基的磺酰胺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明显高于含芳基的,当烷基为3个碳原子时活性最好,但是当烷基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会减弱其活性;苯环或萘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甲基、甲氧基)时活性比连吸电子基团(F、C...  相似文献   

7.
在相转移催化作用下,将7-异丙基-4-甲基-1-甲醇(2)和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应,成功地合成了新的反应型类化合物1-(β,γ-环氧丙氧甲基)-7-异丙基-4-甲基(1).本反应条件比较简单,较佳条件下分离的目的物摩尔得率达到了64%.目的物(1)的化学结构(Fig.2)经过UV-Vis、IR、HR-MS和1H NMR等数据分析得到了完满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乙酰胆碱酯酶1基因沉默及蛋白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苦参碱的杀虫效果,对松材线虫的药剂防治靶标乙酰胆碱酯酶1基因(BxACE1)进行研究.[方法]松材线虫采集自广东省内马尾松,贝曼漏斗法分离,灰葡萄孢菌苔上25℃避光培养扩繁线虫.克隆BxACE1基因全长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基因沉默和蛋白抑制2种技术阻断该基因功能,研究苦参碱的杀虫效果,并应用Q-PCR技术鉴定RNAi效果.[结果]5′和3′序列拼接得到基因全长2 145 bp,命名为BxACE1.同源序列多序列比对表明线虫ACE的进化速度与线虫进化速度一致.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表明,BxACE1由14个α螺旋包围着13个β折叠,鉴于氢键数量越多结合越稳定,利用docking技术筛选出石杉碱甲是松材线虫乙酰胆碱酯酶1蛋白的较佳抑制剂.RNAi明显增加了苦参碱的杀虫效果,石杉碱甲本身对线虫毒性较小,共同施用RNAi和石杉碱甲对线虫毒性仍然较小,但RNAi处理组线虫与Inhibitor(0.03%苦参碱+1μmol· L-1石杉碱甲处理线虫)处理组线虫在24,48及72h存活率差异不显著,表明石杉碱甲处理线虫和BxA CE1基因RNAi处理效果相近.[结论与其他]通过基因沉默和蛋白抑制2种技术阻断BxACE1功能均可以提高苦参碱的杀虫效果,RNAi技术能够简单易行地证明若阻断BxACE1功能可以提苦参碱的杀虫效果,但dsRNA容易降解等因素限制了该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石杉碱甲可以与BxACE1稳定结合,鉴定表明石杉碱甲可以提高苦参碱的杀虫效果,具有生防药剂辅剂的开发潜力,可替代基因沉默技术实现抑制BxACE1的目的.因此,通过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可阻断BxACE1的功能,进而达到提高苦参碱等植物源药剂杀虫效果的目的.ACEIs通过抑制线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线虫体内的胆碱水平短时间内大量提高,从而导致其中毒死亡.该类具有代表性的杀虫剂是有机磷类化合物和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大多为非可逆型ACEIs.石杉碱甲是来源于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的一种半萜生物碱,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可逆性的ACEIs.本研究将石杉碱甲引入松材线虫研究,是对该植物源药剂的一个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和除草活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寻找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新颖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具有1,3,4-噻二唑骨架的系列新型去氢枞酸衍生物.在磷酸催化下,通过中间体1-去氢枞酰基-4-取代基氨基硫脲4(a~h)的关环反应,合成得到8个目标产物5-去氢枞基-2-取代氨基-1,3,4-噻二唑5(a~h),并采用IR、UV、EI-MS、1H NMR、13C NM...  相似文献   

10.
以脱氢枞胺和丙烯海松胺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了两类松香基N-杂环卡宾(NHC)分子,并通过FT-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鉴定。以制备的新型松香基NHC分子催化芳香醛和芳基硼酸的加成反应,来筛选催化剂和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丙烯海松基NHC(Ap-NHC)的催化活性优于脱氢枞基NHC(Da-NHC),以1,4-二氧杂环己烷(DOA)/H_2O体积比6∶1为溶剂、催化剂用量为2.5%,叔丁醇钾作碱性助剂时,并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 h时催化效果最佳,产物得率最高达到95%。最后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底物对反应活性大小的影响,当芳硼酸与带有吸电基的芳香醛加成时,反应产率最高,而芳基硼酸上的取代基对反应的产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α-蒎烯为原料,先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得到α-龙脑烯醛基缩氨基硫脲,然后环合生成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最后将其与一系列酰氯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酰氨基-5-(α-龙脑烯醛基)-1,3,4-噻二唑化合物(6a~6l)。通过FT-IR、~1H NMR、~(13) C NMR和ESI-MS对12个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目标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商品抑菌剂嘧菌酯相近,甚至超过嘧菌酯,其中目标化合物6j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94.4%,6h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抑菌率达97.7%。  相似文献   

12.
采用Gaussian 03程序的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两个系列脱氢枞酸芳胺化合物5a~5g(13-(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a)、13-(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b)、14-(苯基)胺基-脱氢枞酸甲酯(5c)、13-(8-喹啉)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d)、13-(α-溴萘)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e)、13-(对溴联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f)、13-[N-(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g))和6a~6h(13-[N,N-(4-甲氧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a)、13-[N,N-(对溴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b)、13-[N,N-(4-甲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c)、13-(N,N-双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d)、13-[N,N-双(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e)、13-[N,N-(α-萘)-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f)、13-[N,N-双(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g)、13-(N,N-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h))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并研究了它们在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芳环的共轭长度及芳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均影响其共轭程度,从而影响其荧光性能。二芳胺化合物(5a~5g)和三芳胺化合物(6f、6b和6h)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发射波长发生明显位移,所有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具备作为荧光分子探针探测分子外部环境极性大小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Gabriel合成法,由ω-氯甲基长叶烯(3)经中间体N-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4)合成了目标化合物ω-氨甲基长叶烯(5)。化合物4和5的结构经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SC-XRD)进行表征确证,化合物5的绝对构型由合成的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推断。在化合物4的水解反应中,采用添加氢氧化钠在无溶剂下加热回流肼解的方法,能提高化合物5的产率,简化分离提纯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较佳的肼解反应工艺条件为n(水合肼)∶n(化合物4)=23∶1、 10%氢氧化钠溶液5 g、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6 h,此条件下化合物5的产率为94.1%,纯度为99.98%。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和3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黑曲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质量浓度(MIC)分别为1.95、 1.95、 7.81、 3.91、 3.91、 1.95和15.63...  相似文献   

14.
脱氢枞酸与二氯亚砜反应得到脱氢枞酸酰氯,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备脱氢枞基氨基硫脲,脱氢枞基氨基硫脲再与芳香醛和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10个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分别为:4-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a)、4-(4-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b)、4-(2-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c)、4-(4-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d)、4-(4-溴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e)、4-(4-对三氟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f)、4-(4-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g)、4-(2,6-二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h)、4-(2-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i)、4-(3-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j)。通过FT-IR、MS、~1H NMR和13C NMR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选取猴胚胎肾细胞MA-104作为受试细胞,测试了化合物3a~3j的细胞毒性;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数据显示,该系列衍生物的细胞毒性较小,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比,化合物3a、3b、3d、3e、3h、3i和3j体现出更小的细胞毒性;化合物3j具有较好的抑制HSV-1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0.465 g/L,选择指数(SI)12.18,达到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近的抑制活性(IC50为0.156 g/L,SI为12.6),其余样品具有较弱的抑制HSV-1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大黄酸(1)为先导化合物,在对羧基酰胺化的基础上,再对蒽醌母核C7位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同时对其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FT-IR、1H NMR、13C NMR和MS等结构分析表明,大黄酸衍生物分别为:大黄酸哌啶酰胺(2)、7-羟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3)、7-溴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4)、7-(4-吗啉基)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5a)、7-(1-四氢吡咯)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5b)和7-(1-甲基-4-哌嗪)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5c)。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a和5b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值分别达到了0.78和0.39 mg/L,抑菌活性明显优于大黄酸(MIC值为3.13 mg/L),甚至强于阳性对照物卡那霉素(MIC值为1.56 mg/L);同时5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也达到了1.56 mg/L,与大黄酸相当。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在大黄酸蒽醌母核的C7位取代基上引入未取代杂环可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镧系金属(Ln)的钇组稀土离子Dy3 、Er3 、Tm3 、Yb3 分别与第一配体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β-二酮)、第二配体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反应合成了钇组稀土离子-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经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手段确证,它们可以表示为:Ln-(PMBP)3-(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化合物 7 异丙基 1 甲氧甲基 4 甲基 (1)的合成方法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通过 7 异丙基 4 甲基 1 甲醇 (2 )与甲醇之间的简单醚化反应即可以制得化合物 1,比常规醚化的反应条件温和而简单易行 ,仅用乙醚溶剂、无机酸催化剂和 0~ 5℃的反应温度 ,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反应。反应还生成二聚体化合物 (5 )及其它少量多聚体副产物。经过1HNMR ,FTIR ,UV vis ,HR MS等波谱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 1和 5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N-(2-亚甲基吡啶)脱氢枞胺Schiff碱(L2)及其还原产物(L3),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黏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脱氢枞胺、Schiff碱及还原Schiff碱与鲑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均以插入的模式与DNA作用,且Schiff碱与DNA的结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丽 《绿色科技》2011,(1):153-155
通过电化学合成法合成了聚3-甲基噻吩(PMeT),并使用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合成的聚合物膜进行结构分析,随后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光谱仪连用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电化学法合成的聚3-甲基噻吩膜均匀规整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可发生砖红色、豆绿色和天蓝色之间的可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β-蒎烯为原料、碱性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合成了诺蒎酸,诺蒎酸酸性脱水并重排开环得到4-异丙基-1,3-环己二烯酸(二氢枯茗酸).二氢枯茗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酰氯,再与各种醇反应生成了14个酯衍生物,通过IR、1H NMR、MS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抑菌环法测试探讨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56 mg/L时,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