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为评价海南省不同榴莲蜜主栽品种果实品质,建立一套适合榴莲蜜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5份榴莲蜜种质果实的13项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果实的各项品质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各项品质指标均能体现榴莲蜜种质各自的品质特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果实各指标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3项品质指标中提取出风味、外观、色泽3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榴莲蜜果实品质的92.690%的信息量。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可溶性固形物、单果苞重和单苞果核重可作为榴莲蜜品质性状评价的主要指标。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从优到劣依次为:多异3号、多异5号、多异2号、多异1号和多异4号。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鲜食葡萄果实品质评价及优良新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以‘巨峰’、‘鄞红’、‘阳光玫瑰’、‘巨玫瑰’、‘蓝宝石’、‘浪漫红颜’和‘新雅’7个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了葡萄果实的17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葡萄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间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葡萄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5.440%,可以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7个葡萄果实综合品质排序为鄞红>巨玫瑰>巨峰>浪漫红颜>阳光玫瑰>新雅>蓝宝石,与果实品尝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摸清了湖州地区几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发现鄞红和巨玫瑰两个品种在该地区综合品质表现优,这些对指导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地方品种猪肉品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地方猪肉品质评价模型,为地方猪肉品质评价提供借鉴。试验选择1个三元杂交品种(对照)、2个地方培育品种和3个河南省地方品种共计66头进行屠宰,测定11项肉质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猪肉具有肌内脂肪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高、感官品质好的特性,与三元白猪对比,其粗蛋白质含量、L值、肉色评分等肉质指标差异显著,且不同地方品种肉质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11个指标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88%,概括为营养因子、感官因子和保水性因子;其中肌内脂肪、24 h大理石纹评分、L24 h值、L45 min值、滴水损失等5个指标为评价猪肉品质的关键指标;根据因子得分和权重构建河南省地方猪肉品质指标评价模型:Y=0.241Y1+0.193Y2+0.129Y3+0.105Y4+0.079Y5,综合评价地方猪F品种(项城猪)得分最高,肉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鸡的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鸡肉品质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选用常规方法对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文昌鸡、北京油鸡、清远麻鸡5个不同品种鸡肉的pH、肉色、失水率、剪切力、肌内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品种鸡肉品质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5个品种鸡肉品质进行评价,并通过品尝评价法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因子,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72.721%,第2主成分为12.582%,第3主成分为9.106%,第4主成分为5.59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100%,且特征值均大于1,包含了鸡肉37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利用这4个新的综合指标来替代原来的多个复杂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鸡肉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模型进行肉品质得分评价的结果是:清远麻鸡北京油鸡文昌鸡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地方品种鸡肉质均优于快大型白羽肉鸡。5个品种鸡肉质的品尝得分排名为:清远麻鸡北京油鸡文昌鸡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由此得出,经由主成分分析,从37项原始指标提取出4个主成分,反映了原所有肉质指标包含的全部信息;清远麻鸡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北京油鸡、文昌鸡,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结果与品尝评价结果一致。基于主成分法对不同品种鸡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是客观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选取梨不同品种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梨品种品质指标差异,筛选出影响梨品质的关键指标,并根据品质指标对60个梨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梨品种果实各项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前4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0.9,累积贡献率达78.35%。第1主成分味道因子,其大小主要由SSC、TA、pH、乙醇和乙醛决定;第2主成分甜酸度因子,其大小主要由SSC/TA决定;第3主成分粗糙度因子,其大小主要由石细胞含量决定;第4主成分重量因子,其大小主要由单果重决定;10个品质指标中有7个指标对前4个因子贡献率最大,包含了大部分信息,因此筛选SSC、TA、SSC/TA、pH、石细胞、乙醇和乙醛作为梨品质的关键指标。聚类分析将60个梨品种分成三大类。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梨品种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一品系的梨品种不一定具备相同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杧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测定了11个杧果品种(系)的果实品质指标,并对这7个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果实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其中V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5.99%;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5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杧果品种(系)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种质资源果实的Vc含量、粗纤维高于第二类,第二类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均高于第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3.99%,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最高,为27.38%,主要决定因子是:Vc含量。综合评价显示:金煌杧、黔山杧1号、热农1号3个种质果实品质优良。综上所述,杧果品种(系)的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改良品种以及鉴定新品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特色大果型荔枝品种‘新球蜜荔’和‘紫娘喜’为杂交母本,利用具备早熟、焦(无)核的荔枝品种‘三月红’、‘妃子笑’、‘桂早荔’、‘无核荔’和‘白糖罂’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对当年果实的单果重、果皮重、果核重、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等11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不同杂交母本对应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不同杂交组合果实的综合品质。研究发现:不同授粉组合当年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方面有差异,部分与自然授粉比呈显著差异。可见,荔枝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杂交组合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序,发现不同年份、杂交母本有相似花粉直感效应规律,表现为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名为:三月红>白糖罂>桂早荔>自然授粉(新球蜜荔或紫娘喜)>妃子笑。但无核荔枝授粉新球蜜荔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优于自然授粉,而无核荔枝授粉紫娘喜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劣于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不同青稞品种秸秆饲用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西藏主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提高青稞秸秆饲用的科学性及实效性,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藏地区种植的9个青稞品种秸秆的11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9个青稞品种秸秆粗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5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66.00%~87.10%之间,平均含量为72.82%,酸性洗涤纤维平均含量为50.48%;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测定的11项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时提取了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5.07%。经综合评价模型得出,9个青稞品种饲草综合得分排序结果为:藏青320QB16QTB23QTB25藏青2000QTB17QTB13QTB11QTB16。  相似文献   

9.
以湛江地区38个龙眼品种为试材,对其19个重要果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龙眼品种在单项品质指标上各有优劣,其中‘大乌圆’的单果重最大;‘桂香’的单果重最小;‘冬宝九号’的果肉厚度最大;‘大乌圆’的可食率最大;‘桂明一号’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那岭’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含量最大,其次是‘石峡’;‘早白蕉’的糖酸比和固酸比均为最高。主成分分析中的4个主成分(果实风味、果实大小、果肉含量、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度等指标)的累积贡献率为83.850%。主成分综合得分表明,在湛江地区‘双孖木’、‘红坊’、 ‘储良’、‘石峡’和‘古山二号’的品质较好,推荐种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分析南方主栽李品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李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8个李品种基本的品质性状(重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8个李品种的果实重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主要的可溶性糖。李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它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同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苹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19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PCI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 %和24.93 %,结果表明,果皮的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8个品种中芙蓉李的总酚、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地区30个柚类品种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果实内在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867%。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得出各品种综合排名,品质排名较好的品种有慈利金香柚、早熟高糖香柚3号、龙都早香柚、慈利甜柚1号、安农1号、石榴柚、永嘉早香柚等,综合排名较差的品种有安江酸柚、慈利矮晚柚、中秋蜜柚等,与感官鉴定的结果一致。该柚类品质分析结果可为湖南地区栽培柚类品种和育种的选择材料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5份燕麦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燕麦材料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评价不同材料的抗旱性,采用营养液砂培法,于两叶一心期对15份燕麦材料施加15% PEG胁迫,分别于胁迫0、7和14 d测定供试材料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和相对电导率。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燕麦抗旱性鉴定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5份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供试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分利用率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10个抗旱性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燕麦的质膜系统因子、光合因子、渗透调节因子可作为抗旱性评价的综合指标,通过第一主成分可将15份燕麦材料清晰地划分为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独立类群;聚类分析进一步将供试材料划分为抗旱性不同的4个亚组,其中6份材料(蒙燕1号、青引1号、定燕2号、DA92-2F4、青燕1号、巴燕5号)属于抗旱种质。抗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D)显示,抗旱性较强的燕麦材料有青燕1号(0.829)、青引1号(0.744)和DA92-2F4(0.728),而陇燕3号(0.208)、坝燕6号(0.240)和张燕4号(0.241)抗旱性相对较弱。利用多方法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性较高。研究结果为燕麦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种质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来源于俄罗斯的57份白三叶种质资源和9份国内外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三叶耐酸铝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和相对胚根平均直径。用加权隶属函数方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酸铝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耐酸铝性强的6份种质资源:‘海发’、‘ZXY06P-1927’、‘ZXY06P-1768’、‘ZXY06P-1879’、‘ZXY06P-2029’和‘ZXY06P-2659’。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白沙枇杷的抗冻性差异,为抗冻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以‘软条白沙’与变异材料‘永路软条白沙’为试材,分别在不同海拔、阴坡与阳坡条件下开展抗冻性种植试验。测定了冻害发生后2个材料的电导率、蛋白和脯氨酸(PRO)、酶活性、脱落酸(ABA)和半致死温度等抗寒生理指标,对叶片和幼果的冻害结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永路软条白沙’抗冻性显著强于软条白沙(对照)。叶片与果实的电导率、丙二醛(MDA)、ABA、PRO含量与抗冻结果呈负相关,与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活性则呈正相关。半致死温度‘永路软条白沙’显著低于‘软条白沙’。两个枇杷品种抗冻性差异显著,‘永路软条白沙’强于普通软条白沙。研究证实,电导率、SOD、MDA、PRO、ABA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白沙枇杷的抗冻结果。为减少冻害发生,白沙枇杷种植要考虑小气候环境开展适地适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生长期奶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指标估测其体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76头健康的11~14月龄生长期奶水牛,用地磅、测仗、卷尺分别进行体重与体尺指标测量。采用Excel中LINEST函数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用SPSS 17.0对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体尺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长期奶水牛的体重,体重与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胸围、腹围、胸宽、胸深、尻长、尻宽和管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大(P=0.823),其次是腹围、体斜长、胸深、管围等;由体重与各体尺指标间多元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可知,11~14月龄奶水牛体重与体尺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可通过不同的体尺指标预测其体重;从主成分的特征根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由第一主成分关系式可见,体重、胸围、体斜长、腹围、管围等的特征向量较大,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也较大,基本反映11~14月龄奶水牛的体型结构,可称为体型因子,第二主成分为尻宽因子,第三主成分为体高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糖酸组分与含量及主要品质差异,本研究以江西省南城县自然保护区境内采集的32份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HPLC技术对其软熟期果实糖酸组分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供试材料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测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的主要糖组分中以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少。果糖含量最高达5.97 mg/g(MG24),最低为2.06 mg/g(MG3);葡萄糖含量最高为5.21 mg/g(MG24),最低为0.52 mg/g(MG11);蔗糖含量最高为2.49 mg/g(MG36),最低仅有0.29 mg/g(MG14);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糖含量最高为12.14 mg/g(MG24),最低为3.01 mg/g(MG11),具有显著性差异。供试材料的主要酸组分为奎尼酸,其次为柠檬酸。奎尼酸含量最高可达1.17 mg/g(MG14、MG15),最低为0.39 mg/g(MG24);苹果酸含量最高为0.41 mg/g(MG12),最低为0.15 mg/g(MG17);柠檬酸含量最高为1.37 mg/g(MG6),最低仅有0.35 mg/g(MG15);总酸含量最高为2.87 mg/g(MG6),最低为1.00 mg /g(MG24),各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选取11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品质较优的从高到低依次为MG24、MG25、MG36、MG30。研究结果有助于发掘具有相关优良品质性状的野生种质资源,可为毛花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与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