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途径之一,也是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在滨水绿地中进行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不仅能使城市地域特色得到升华,还能为植物群落提供一个低维护、低投入、快生长、相对稳定的群落环境。以安徽和县得胜河为例,分析了植物现状,探讨了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
漯河市城区段沙河、澧河沿岸本底植被调研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漯河市城区段沙河、澧河沿岸本底植被普查,分析了城区段沙河、澧河沿岸的绿地类型、植被现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城区段两河沿岸植物覆盖度高,绿地量大,总盖度在80%以上,有种子植物63科,111属161种.研究还发现,滨河区内人工植物群落众多,物种地方特色不浓,多为常用园林绿化树种;沿两河城郊边缘区次生自然植被中乔、灌、草混迹杂生,生态比较脆弱,行逆向演替.针对性提出了滨水绿地中植物群落的营造与滨水城市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陈翠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70-22472
对柳州市东堤游园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Simpson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堤游园滨水绿地植物群落中乔灌木种类丰富,但地被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水生植物景观较单一。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主,其中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的应用频率及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不同植物群落问物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该研究为城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文飞  邱延昌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9-14851
阐述了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总结了城市滨水绿地应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统一、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并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内容与方法,在生态植物群落设计方面分析了绿化品种的选择与滨水绿地的绿化问题;将交通网细分为水上交通、滨水步道、车辆道路系统并分别加以分析;在滨水绿地驳岸处理方面则对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型驳岸3种类型分别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城市滨水绿地中存在的功能多样化与设计简单化处理的矛盾、地域性特色的缺乏、亲水性的弱化等相关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使城市滨水绿地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近自然群落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与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群落配置模式,并以常州滨水绿地为例,总结适合常州地区滨水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的植物种类,旨在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土景观营造运动的兴起,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以河北省邯郸地区为例,采用系统取样法对邯郸摩天岭森林植被进行样地调查,通过对样地资料进行二元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分类,获得了13个自然植物群落类型。进而以13个自然群落的层次结构和外貌特征为参考依据,应用园林艺术原理、植物造景等相关理论进行模拟,构建了可供城市园林绿地应用的多种植物景观配植模式。旨在为城市园林绿地中防护林地、林植、片植等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科学构建提供参考,也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绿地景观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101-108
以郑州市紫荆山公园和人民公园中较为典型的10个滨水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郑州市公园滨水植物群落色彩的应用为出发点,以郑州2015年春季的温度变化为参照,对10个群落样地的所有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对每个群落所包含的植物物种在春季时段内色彩突出观赏性状与气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植物物候期的影响很大,突出观赏色彩的相遇性中,春季观花类植物物种所占比例较高,春季公园滨水植物群落色彩较为丰富。进而以发掘构建郑州城市色彩为最终目的的基础上,提出郑州市公园滨水绿地植物群落色彩应用及物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3个方面简述了国外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从城市滨水区的价值导向、滨水植物的种类划分、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与特点、滨水植物群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与评价5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总结了我国滨水植物群落景观在近10年间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框架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省句容市西冯村绿地调查,分析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的特征,以保护原生植被、形成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为原则,借鉴当地稳定的植物群落,提出8种以乡土树种为素材的配置模式,对现有绿地提出改进方案,并为同类地区的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晋江市的九十九溪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河段进行采样调查与影像数据提取,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指数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研究了河岸带植被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九十九溪河岸带植被物种构成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乔灌木,均匀度指数低于乔灌木,草本植物种间数量的分配更加广泛与稳定,比乔灌木更能抵御外界的干扰.九十九溪草本植物的均匀度低于灌木植物,灌木植物的均匀度指数低于乔木植物,表明在人为干扰比较强的城市化地区,河岸植物群落的自然梯度变化与演替已不再是影响群落的构成与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同河段植被景观风貌所具有的自然格调与其存留的乡愁景观要素与河段属性状况协同对应,乡村、农田河段与工业区、城区河段相比,受外来植物的影响相对较少,能够更好地保持自然植被景观风貌,具有地带特色的乡愁景观要素依然存在.从总体土地格局层面上看,城镇化地区河流空间异质性对植物多样性存在胁迫,建设用地类型越多,对生物多样性胁迫越大,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出现致使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理念的提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重视。结合工作经验,总结了近年来滨水景观的研究现状,提出生态植物造景的方法,并结合山东滨州喜鹊湖的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不同位置的植被风格及设计特点,以指导滨水绿地植物造景。  相似文献   

12.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方法是顺从自然、兼顾生态景观与区域发展的滨水建设模式,对恢复健康的滨水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近自然”滨水绿地的概念、特点入手,对江、河、湖、渠和湿地等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和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园林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植物群落的材料组成,可分为复层树群、密林、疏林草地、花境、草坪等类型;根据植物群落的功能,可分为观赏型、游憩型、环保型、科普型、文化型和生产型等类型;此外,还有两类位置较为特殊的滨水绿地群落和道路绿地群落。对这些绿地群落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组成、配置手法、具体范例等进行研究、总结,从而指导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城市滨水绿地和生态设计的概念.以义乌市佛堂江北绿地景观工程为实例,通过生态分析、规划设计原则和措施,从设计定位、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结构、植物群落和生态驳岸人手,得出相应的生态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12个公园的美人蕉属(Canna L.)植物为调研对象,主要分析美人蕉属植物在广州公园中的应用种类、应用频率以及配置状况。结果显示,美人蕉属植物作为耐湿植物,主要应用于滨水地带,粉美人蕉(C.glauca L.)使用频率最高、种植数量最大。并对美人蕉属植物在城市雨洪管理、生态观光农业以及特色生态小镇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滏阳河武强段滨河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滏阳河武强段滨河景观规划,从设计构思、河流生态改造、植物规划等方面,对"有序的多元"型的综合性生态滨水景观的营造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认为须根据规划创意理念,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建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北京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科学地评价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质量,以北京17个园林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从自然度和景观美学指数两方面以植物群落组成、植物群落活力、干扰程度、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风景要素和植物配置要素等6个二级指标、植物群落地域特色、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天然更新幼苗数、植物群落郁闭度、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植物群落层次、直径分布、季相变化丰富度、观赏特性丰富度、植物群落与整体环境协调性、植物群落的景观地带性特色、植物生活型结构丰富度、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长势17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得分在0.35~0.71之间,评价等级多集中在Ⅱ级、Ⅲ级,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文中最后建议用近自然园林的理念来营造园林绿地、加强对乡土植物物种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柳州市滨水绿地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模式、层次结构及景观效果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有绿化植物122种,隶属56科106属;植物配置以本地特色植物为主,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垂直结构的合理搭配,注重人性化植物造景的原则.但部分绿地出现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观赏特性单一、养护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以上这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以提高柳州市滨水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和公众参与性、互动性,从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习性,对贯穿淮安市主城区的4条河流展开植物群落调查。采用植物群落学的研究方法和SPSS系统对数据分析,通过对淮安城市滨河植物群落特征分析,得出河流各段的指数呈现不均匀的情况。杨柳、芦苇、女贞等乡土树种在大面积绿化中使用率较多,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标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功能和特征的分析,确定了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绿量绿视率、自然景观变化率、安全程度、场所景观、组织交通和改善小气候等因子为影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