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方法]通过模拟人工胃肠液及体外与IEC-6细胞共培养来分别研究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并利用单层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试验的27株乳酸菌中,10株乳酸菌在p H 3.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均大于44.00%,在p H 8.0的人工模拟肠液中培养4 h的存活率均大于51.56%,在含0.30%胆盐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的存活率均大20.00%;其中菌株C13、A03、A17及A90对IEC-6细胞的黏附个数均大于8个/cell;菌株C13、A03对艰难梭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2 mm。经16S rRNA测序将C13和A03分别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L.rhamnosu C13、L.plantarum A03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强,对肠道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良好的抑制肠道病原菌的候选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传统发酵酸凝硬质奶酪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得到产酸性能较高的菌株,测试体外益生特性,筛选出优良益生菌。【方法】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以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农家自制自然发酵酸凝硬质奶酪为原材料,运用稀释涂布、平板划线以及复筛纯化的方法,从自然发酵奶酪中分离得36株菌株,观察其菌落与菌株形态特征并检测生理生化,选取符合条件的菌株运用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分子生物学。【结果】 鉴定6株为乳酸菌,5株是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另外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这些菌株的耐胆盐、耐酸、耐模拟胃液以及表面特性得知植物乳杆菌E11在这些方面的性能最佳。【结论】 该菌株在浓度为0.5%的胆盐培养基中存活率达到46.42%,pH 2的条件下存活率仍然保持在20%以上,静置5 h后其自凝集率达到63.6%,对二甲苯的疏水率为44.26%。  相似文献   

3.
产酸、耐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的产酸性能、生长特性、耐酸、耐胆盐以及抑制病原菌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0株可在pH 3.0生长的乳酸菌。其中,菌株SC3A和DJ3被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菌株SC15、SC16、DJ9B、DJ10C、SC8、DJ8A、DJ8B和DJ9A为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戊糖乳杆菌DJ3和SC3A的产酸能力、发酵生长速率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显著优于发酵乳杆菌。而发酵乳杆菌DJ8A和DJ9B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结论】从酸性风味食品分离得到了10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和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研究植物蛋白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FJAT-792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JAT-7926)和干酪乳杆菌FJAT-7928(Lactobacillus casei FJAT-7928)在不同pH值人工胃液和不同胆盐浓度人工肠液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pH3.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的存活影响较小。经4h处理后,2株菌的存活数都在1×108cfu·mL-1以上,存活率分别为56.06%和55.65%。pH2.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的影响较大,经2h处理后,2株菌的存活数降至1×105cfu·mL-1,4h后,2株菌存活数分别为3.67×102 cfu·mL-1和2.30×103cfu·mL-1。2株菌对不同胆盐浓度的人工肠液均有较好的耐受性。0.1%胆盐浓度的人工肠液对2株菌的存活基本没影响。随着胆盐浓度的升高,2株菌的存活率有所下降,但都与初始菌数维持在同一数量级上。在中高浓度胆盐(0.3%和0.5%)的人工肠液中处理4h后,植物乳杆菌FJAT-7926的存活率在70%以上,干酪乳杆菌FJAT-7928的存活率在40%以上。可见这2株菌均有较强的胃肠道环境耐受力,符合微生态制剂和乳酸菌发酵功能食品菌种耐受肠胃环境的要求,在植物乳酸菌发酵食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筛选出耐酸耐胆盐且产蛋白酶、淀粉酶性能较好的优势芽孢杆菌菌株,以期制备高效复合益生素或应用于豆粕发酵。首先,对分离并镜检出的17株菌株进行耐酸耐胆盐特性初筛,而后对筛出的3株菌株进行耐酸耐胆盐梯度复筛,随后检测其发酵豆粕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对抗原蛋白的降解能力。最后通过16SrRNA扩增比对鉴定筛选的菌种,进而通过MEGA4.0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成功筛选出1株耐酸耐胆盐、产蛋白酶和淀粉酶,且能高效降解豆粕抗原蛋白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9。  相似文献   

6.
利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浆水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及数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优势乳酸菌有4株乳酸菌菌株和2株酵母菌菌株。4株乳酸菌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其中优势菌群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2株酵母菌菌株分别为平常假丝酵母(Candida inconspicua)、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浆水发酵中的优势乳酸菌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浆水发酵至第3~4天时,植物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发酵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短乳杆菌为3.2×10~6~6.5×10~7CFU/mL,乳酸片球菌为4.6×10~5~2.5×10~6CFU/mL,此时浆水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7.
从健康鸡肠道中自行分离筛选出9株乳酸菌株为试验菌株,通过考察菌种的生长速度、耐酸、耐胆碱、耐肠胃液,并以抑菌性能作为主要指标。通过产酸能力测定、耐酸能力测定、耐受肠胃极端环境性能测定得到2株乳酸菌,2株乳酸菌上清液经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5株指示菌株进行抑菌试验,发现2株乳酸菌对5株指示菌株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16s rDNA分子标记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4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相似文献   

8.
采用MRS培养基纯培养的方法从南阳酵子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的生长性能、产酸性能、人工胃液的耐受性和耐胆盐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5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乳酸菌分别为发酵乳酸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中,I-8发酵乳酸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产酸性能、人工胃液耐受性和耐胆盐性能最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高效降胆固醇乳杆菌,挖掘其潜在益生功能,从民间自制泡菜样品中分离乳杆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筛选高效降胆固醇菌株,利用16S r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耐酸、耐胆盐及抑菌性实验,测定菌株的益生潜能。结果表明:1)从分离出的11株乳杆菌中筛选出PL2、PL5、PL16和PL194等4株高效降解胆固醇菌株,其体外胆固醇降解率分别为48.22%、51.67%、48.43%和48.56%;2)结合菌落特征、部分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4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该4株乳酸菌均可在pH2.0的环境下生存3h,菌株PL2和PL5可以在0.3%的胆盐浓度下存活3h;4)菌株PL5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志贺氏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之,植物乳杆菌PL5是具有开发前景的高效降胆固醇益生菌。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优良的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出发菌株,采用碳酸钙平板法从健康成人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将分离的菌株鉴定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命名为CPU9601。该菌株具有胆盐耐受性和抗酸能力,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显示出高存活率。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具有抗性。CPU9601培养无菌上清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32664,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PAO1有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分离的唾液乳杆菌CPU9601具有较好的抗菌能力且而良好的耐酸性能,可作为益生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蔬菜中分离纯化出72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30株亚硝酸盐降解率在85%以上的乳酸菌,并将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获得5株对胃酸和胆盐有较好耐受力的菌株。通过形态学以及16S rDNA测序鉴定,5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杆菌。对这5株菌进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LSC2-6生长繁殖旺盛,产酸能力强,耐盐性能好,功能优良,且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接种JLSC2-6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发现,JLSC2-6发酵泡菜的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相比显著下降。因此,植物乳杆菌JLSC2-6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发酵菌株应用于发酵蔬菜。  相似文献   

12.
对从发酵酸菜中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降胆固醇能力强的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测定。从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到一株胆固醇降解率达到52.21%的乳酸菌M16。M16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p H 2环境中30℃培养2 h后活细胞数仍然可以达到4.5×106 CFU·m L-1,在1.0%胆盐的环境中培养4 h后活细胞数仍然可以达到1.0×106 CFU·m L-1。通过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将M16乳酸菌鉴定为乳杆菌属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3.
筛选优质鸡源益生菌菌种,为畜禽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优质的菌株来源,为开发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安全高效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撑。试验以健康鸡肠道为分离材料,使用MRS培养基(乳酸菌细菌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研究发现在鸡盲肠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鉴定为发酵乳杆菌,编号为J4。分离获得的菌株具有耐热、耐酸、耐胆盐等特点,同时对动物机体安全无毒,可作为鸡源发酵乳杆菌益生菌的优良候选株。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只有具备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才能到达肠道并在人体中发挥益生作用。采用测OD_(600)值、平板菌落计数等方法测定了4株产多糖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F6041菌株的耐酸性较好;F4042菌株的耐胆盐能力较好,在胆盐浓度0.3%、0.5%2种条件下培养4h后的存活率都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牦犊牛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月龄健康牦犊牛胃肠道内容物作为菌源,筛选得到4株能够同时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菌,分别编号为XC3、DC1、DC8和A5。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XC3为乳酸片球菌,DC8为罗伊乳杆菌,DC1为戊糖片球菌,A5为植物乳杆菌。经体外试验评价其益生特性,pH=3时,4株乳酸菌的活菌数均较高;在3 g/L的牛胆盐培养液中,菌株XC3的存活率为93.85%,菌株DC8和A5的存活率分别为51.59%和51.18%,但菌株DC1的存活率仅为6.77%;在人工胃液中培育0.5 h和3 h后,4株菌存活率均高于80%,在人工肠液中培育0.5 h和3 h后,存活率均高于70%。结果表明,乳酸菌XC3、DC8和A5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可作为牦犊牛专用益生菌制剂的添加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健康仔猪的粪便及各肠段内容物和黏液中分离乳酸菌,并以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为体外细胞模型对猪源益生性乳酸菌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常规生化试验对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用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作为体外模型,通过黏附性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试验对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分离筛选出了12株乳酸菌,其黏附能力存在差异。Y091231、Y091221、Y224031、X302032、Y223052和Y223072等6株菌的黏附性较好,黏附指数依次为:2 903.25±83.33,2 320.37±81.02,1 965.43±37.72,1 416.12±62.74,1 100.00±68.10,988.73±17.06。对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91231、Y091221和Y224031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且对高胆盐、低pH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Y091231对大肠杆菌C83921的黏附抑制率可达(99.40±3.17)%,Y091221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率为(97.10±2.04)%,Y0912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的黏附抑制率为(98.00±2.31)%。Y091231、Y091221和Y224031 3株菌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结论】筛选得到的3株益生性乳酸菌,不仅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而且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强黏附性,对大肠杆菌C83921、致病性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可作为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合柑橘皮渣青贮的乳酸菌,以获得柑橘皮渣青贮制剂最佳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柑橘皮渣和添加秸秆发酵的柑橘皮渣中初步分离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再通过产酸性试验、耐酸耐碱性试验、生长曲线、产有机酸情况等进行优良菌的复筛及其种属鉴定。以直接青贮为对照,利用优良菌发酵青贮柑橘皮渣,分析测定皮渣品质。【结果】初选的12株乳酸菌中有7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细菌,5株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细菌。经过产酸性试验、耐酸耐碱性试验、产有机酸情况等筛选出1株优良菌株Q5,该菌株经16S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菌株产酸快(pH可下降到3.48),发酵2h即可进入对数生长期,耐酸耐碱能力强,主要产乳酸和乙酸。利用该菌青贮的柑橘皮渣粗蛋白含量等有所提高,达到广谱青贮剂的水平,优于直接青贮。【结论】菌株Q5是适合青贮柑橘皮渣的优良菌,可作为柑橘皮渣青贮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18.
从泡菜中分离到一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并对其进行形态和生化反应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短杆状,单个、成对或成短链排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同时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 6.5,NaCl用量为质量分数4%,33℃培养32 h.  相似文献   

19.
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泡菜中富集培养分离到12株乳酸菌,经测定发酵液pH值筛选到一株产酸性能较好的菌株PS-9,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菌株特异性序列分析等手段,确定其分类归属,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9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PS-9在pH值2.0环境中的存活率为85.2%,0.4%胆盐浓度环境中存活率为37.2%,对鸡大肠杆菌O7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56011的抑菌圈直径均超过18 mm。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