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植物     
荧光植物日本山形县园艺试验场不久前用荧火虫生产荧光素酶的基因,使观赏植物草原龙胆的叶子发出青白的光。他们从无菌状态的草原龙胆的叶子取出细胞,应用电刺激法剖开细胞膜,注入荧光素酶的基因。在25℃下培养这些细胞,在有养分的容器里分裂增殖,然后发芽,长出叶...  相似文献   

2.
通过把荧光素引入烯类单体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成了含荧光素的荧光高分子 ,并检测了该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性质 ,发现聚合物在乙醇中能产生很强的荧光 .此外 ,还测试了乳酸对聚合物乙醇溶液的荧光猝灭作用 .实验发现 ,该聚合物对乳酸很敏感 .浓度在 1 0 - 1 0 ~ 1 0 - 8mol· L- 1 之间的乳酸都可使聚合物荧光产生显著变化 .依此现象 ,有望研制一种测试动物体内乳酸含量的光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毛竹光能转化过程中荧光特性。[方法]利用IMAGING-PAM对生长良好的毛竹叶片进行荧光成像反应试验,分别进行荧光成像、诱导以及快速光曲线的研究。[结果]毛竹各荧光参数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异质性,除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叶片吸光系数(Abs)外其他参数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异质性以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最大,其次是PSII实际量子产量(Y)、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Abs、Fv/Fm。毛竹叶片叶脉NPQ明显高于叶肉部分,而叶脉qP则明显低于叶肉部分。从荧光诱导曲线可以看出,Y、qP、NPQ和rETR均很低,此后均逐渐达到稳态。其中,Y、rETR、qP均为一直升高并达到稳态,NPQ则有一个先升高再降低逐步达到稳态的过程。Fv/Fm处于0.8以下,这说明该植株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受到某种因子的胁迫。从快速光曲线的测定可以看出,毛竹半饱和光强(Ik)为148,初始斜率(α)为0.215 541,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为31.9。[结论]该研究能够为毛竹高产栽培、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了荧光探针——(艹啡)薄啶溴红(Ethidium Bromide,简称 EB)插入核酸双链区,形成一种具有较强荧光效应的络合物方法,对马传贫白细胞 DNA进行了荧光滴定和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马传贫病毒感染的马白细胞 DNA 含量为正常马白细胞的4倍;正常马、免疫马、传贫马在核物质水平上,三者的空间构象存在差异。这一成果为马传贫早期诊断和区分传贫马与免疫马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对“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来源及代谢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绢丝腺,存在于丝胶中。中部绢丝腺的荧光色素直接来源于血液,绢丝腺对荧光色素无选择吸收和透过功能。血液、绢丝腺和茧层的荧光色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形成雌雄荧光色素的种类,血液、绢丝腺为4种,茧层为5种,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各色素的含量不同。茧层中一种Rf值为0.77的紫荧光色素,在血液和中部绢丝腺中均未检出。5龄雌雄蚕4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雄性血液的荧光黄色随之加深,而雌性中肠的荧光黄色不再加深。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科技》2014,(5):29-29
<正>最近,大连甘井子区大黑石浴场附近出现了大片的蓝色发光海水,风起浪涌时,甚至有成片的蓝色海浪涌上沙滩,煞是壮观。荧光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续闪烁的绿色光点,而另一种则是一片片蓝色光点。相比之下,蓝色光点更漂亮,却难以持续。必须用石块扔进海中才会出现。闪烁发光的海水神秘而浪漫,犹如星海辉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呢?在"荧光海滩"的制造工程中,甲藻类可以算是最为常见的"荧光造型师"了。甲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AFLP技术,对梨属6个栽培种84个品种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用于选择性扩增,共获得85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795条,多态性为92.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95条带.扩增结果显示,9对引物组合在16个品种中扩增出23条特征带;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品种鉴别开,表明荧光AFLP技术用于梨品种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从分子水平对梨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梨属植物的分类、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内源荧光测定和不带电荷的极性淬灭剂丙烯酰胺以及带电荷的I-离子、Cs+对番茄凝集素内源荧光进行淬灭研究,以揭示凝集素与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天然番茄凝集素在280nm和295nm激发时均显示λmax为332nm的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位于相对疏水的环境中;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对凝集素分子的荧光生色基团Trp残基的可接近程度为93.41%,而对阳离子淬灭剂Cs+离子的可接近程度为57.14%,阴离子淬灭剂不能淬灭凝集素的内源荧光,表明番茄凝集素荧光氨基酸残基约43%位于分子内部的疏水核心,57%位于分子近表面的疏水袋中,且氨基酸残基周围有大量的碱性氨基酸分布。  相似文献   

10.
胆绿素的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胆绿素在碱性(NaOH)水溶液及无水乙醇、甲醇、CH2Cl2等几种溶剂体系中的荧光性质.发现胆绿素在碱性水溶液中经加热、通O2、加H2O2等方法处理后均可产生特征强荧光,其λex和λem分别为465nm和525nm;对荧光性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荧光测定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酸体积分数、硫酸用量、样品前处理及温度与时间赤霉素测定结果的影响,对赤霉素的经典荧光测定法作了必要改进,并对荧光法对福林法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灾光与经典荧光测定结果一致;②改进荧光法操作简便,不需冰浴及真空抽干设备;③节省试剂(50%-75%);④测定精确度和样品回收率高;⑤反应产物的荧光值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温度稳定性;⑥该法适合于发酵液及固态产品中赤霉素的测定;⑦福林法选择性差,不能用于成分较为复杂的样品中赤霉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荧光测定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硫酸体积分数、硫酸用量、样品前处理及温度与时间对赤霉素测定结果的影响 ,对赤霉素的经典荧光测定法作了必要改进 ,并对荧光法与福林法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改进荧光法与经典荧光法测定结果一致 ;2改进荧光法操作简便 ,不需冰浴及真空抽干设备 ;3节省试剂 ( 50 %~ 75%) ;4测定精确度和样品回收率高 ;5反应产物的荧光值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温度稳定性 ;6该法适合于发酵液及固态产品中赤霉素的测定 ;7福林法选择性差 ,不能用于成分较为复杂的样品中赤霉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K)缺乏引起溶血性贪血。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分光光度定量测定法测定红细胞丙酮酸激酶,但此法所需仪器价昂且操作费时复杂,不适宜大规模普查之用。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荧光斑点  相似文献   

14.
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叶绿素荧光测定程序。[方法]以4个美国山核桃品种的实生苗为材料,在田间测定叶片基部、中部、尖部的F0、Fm、Fv/Fm和Fv/F0值,并在0、5、10、20、40、60min时间段中选择最佳的暗适应时间。[结果]美国山核桃叶片不同部位的F0值几乎无差异,Fm、Fv/Fm、Fv/F0值有一定的差异,Fv/Fm、Fv/F0均表现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差异不显著。美国山核桃叶片除F0外,Fm、Fv/Fm、Fv/F0均在暗适应5min后测得最大值,与未暗适应的处理在品种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品种Elliot暗适应10min的Fm比5min的稍大。田间测定并不是暗适应时间越长越好,测试品种表现一致。[结论]美国山核桃苗期叶片不同部位Fv/Fm、Fv/F0表现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夏季田间测定荧光参数时,测定前叶片暗适应5min即可。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水仙染色体为靶、r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水仙的亲缘和进化关系奠定了基础.水仙的染色侉制片以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较好,容易获得大量清晰、分散的有丝分裂中期相;切口平移法地高辛标记探针、染色体和探针90℃变性5min能有效的进行水仙rDNA的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相似文献   

16.
一般显微镜检所用光源多种多样,其中01型显微镜灯作荧光显微代用光源为好。01型灯中使用50w的密集钨丝白炽灯泡,能发射较强的蓝紫光,有利于激发荧光。但因白炽灯所发光波中红光成分较溴钨灯强,所以只要激发滤镜对红光有2~3%的透光率,就有大量红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细胞核荧光染料联苯并咪唑Hoechst33258分别以0.6M MgSO4、NaCl、KCl、山梨醇、甘露醇为稳渗剂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毛木耳(A、Polytricha)单核菌丝所获得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原生质体细胞核,试验证明:以0.6M山梨醇为稳渗剂、浓度为50ug/ml PH7.2、7.4的Hoechst33258对新鲜的原生质体染色效果最佳;原生质体的有核率极低,分别为12%和7.1%,此结果与木耳属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及融合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华东楠叶绿素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季节华东楠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华东楠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较小.夏季8:00-18:00,F0、Fm、F'm、Fv、Fv/Fm、Fm/F0、Fv/F0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高值出现在14:0...  相似文献   

19.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类型、探针的标记方法、探针和染色体的杂交、染色体显带、荧光显微镜检测等方面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斑马鱼性腺经不同染色剂染色后在不同激发光激发下的荧光特性。【方法】以斑马鱼性腺为材料,用Bouin's液固定,石蜡切片未经染色或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HE染色后,分别在白光(明场)、绿色激发光、蓝色激发光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斑马鱼性腺的荧光特性。【结果】未染色的斑马鱼性腺组织切片,经不同激发光激发后,可观察到自发产生较弱的荧光;而以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或HE染色后,经不同激发光激发,斑马鱼性腺中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特性,且不同染色切片经相应的激发光激发后所发出的荧光及细胞结构的清晰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将组织学技术中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方法与荧光技术、荧光观察结合起来,可更简易而快速区分不同细胞类型、不同细胞周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