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保持鱼塘适度水深 早春鱼塘要保持适宜的养殖水位,不可过浅或过深。池水过浅,水体热能散失较快,而且初春天气变化频繁,若突然变冷,易冻伤池鱼;池水过深,由于春季气温偏低,光照不强,水温难以提高,不利于池塘物质能量转化和鱼类生长。实践表明,早春池水深一般以1.2米左右为宜,这样水体热能不易散失,能保持水温和水质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盛夏季节,时常出现闷热雷雨天气,在气压低的情况下,鱼类经常发生浮头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养殖户不必惊慌。但是,许多养殖户往往在鱼类正常浮头情况下,使用漂白粉,结果适得其反,造成鱼类中毒死亡。漂白粉在鱼池使用的适宜范围较小,对鱼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如果池塘严重缺氧时使用漂白粉,会加大池水浓度,使鱼类窒息死亡,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梁文芳 《动物保健》2014,(7X):55-55
鱼类在含氧量较低的水体中呼吸受到抑制,感到不适,就会到水面上来呼吸,口部稍露出水面,呼吸频率加大,这种现象称为浮头。浮头进一步发展,会使鱼类窒息死亡。浮头的原因通常是缺氧,精养池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喂量和施肥量增加,造成水中有机物质增多,耗氧量加大,因而容易造成池水缺氧而引起鱼浮头,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池塘施肥,特别是施用有机肥,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体,消耗水中溶氧,尤其是在夜间,常会造成池水缺氧,导致鱼类浮头。因此,要尽量做到合理施用,才能充分发挥施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忌部分泼药只有全池均匀泼洒药物,不留死角才能使鱼塘的池水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否则会因泼洒不均匀,而影响杀灭病原的效果或造成旧病复发而增加用药成本。2忌在下风处泼药在下风处泼药不利于药物均匀扩散,故应从上风处开始,逐步向下风处均匀泼洒药物。3忌鱼缺氧浮头时泼药鱼类缺氧浮头时绝不能泼药,否则会引起鱼类烦躁不安,甚至造成大批死亡。4忌在恶劣天气泼药阴雨连绵、气压较低或气温骤变、突降暴雨时会造成池水缺氧和水质骤变。这时不宜泼洒药物,否则会引起鱼类浮头,甚至死亡。泼药应在晴天和天气凉爽时进行。5忌在清晨泼药池塘中的溶…  相似文献   

6.
池塘施肥,特别是施用有机肥,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体,消耗水中溶氧,尤其是在夜间,常会造成池水缺氧,导致鱼类浮头.因此,要尽量做到合理施用,才能充分发挥施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水温降至13℃以下,鳖即潜入池底泥沙中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上旬当水温回升到13℃以上时才复苏,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冬眠期鳖体重一般减少15%以上。特别是稚鳖,如果放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善,池水过浅,防寒保温不当,会造成大量死亡。故加强冬眠期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夏季气温高,雨量大,天气变化快,此时也是鱼类1年中生长的旺季。由于水温高,水中病原体也会大量繁殖。现在大多实行高密度精养方式,池水体负载量增大,水质比较肥。如果遇闷热天、雷雨天,特别是晴天转下雨或下雨转晴天时,鱼类通常在下半夜  相似文献   

9.
(一)三防 1.防浅水.一些养鱼户认为冬季池塘水浅对鱼类有益,还特意将鱼塘水放浅,欲使鱼能在浅水里晒到太阳而达到取暖的目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冬天池塘水位浅则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会给鱼类造成冻害,对鱼的越冬和生长极为不利.冬季养鱼池塘的水位不可低于1.5米,严冬要将水位加深至2米以上.  相似文献   

10.
渔用增氧机具有增氧解救一浮头”、搅水提高港氧及提高饵料生物产量、改善水质.从而提高鱼类产过的功效。l.选择最佳开机时间(l)黎明前开机。此时气压较低.鱼类及各种动植物已经一夜耗氧.开机1~2小时即可使池水中溶氧量恢复到4毫克/升以上。(2)上午8时30分至10时30分开机。此时是全天光照最佳时间.开机l~2小时.除了能向水中补充氧气外.还能促进池水交换.并利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水的溶氧量。(3)下午15时至17时开机。此时气温较高.水温上升.池水溶氧量随水温增高而减少。而鱼类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随之增…  相似文献   

11.
池水透明度是指光线透入池水的程度。测定透明度一般是将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黑白两色圆盘沉入水中,肉眼刚好看不见圆盘平面时的距离就被称为所测池水的透明度。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取决于池水的浑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浑浊程度)和色度(县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在正常天气条件下,精养鱼池池水泥沙含量少,其透明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多少。因此,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水平变化。夏秋季节,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含量多,透明度小;冬季水温低,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少,…  相似文献   

12.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观察水体、底泥颜色和测定氨氮含量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1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并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产生毒素就会致使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该季节水温较高,有机物发酵分解速度快,水的透明度容易变小,池中溶氧、pH值变化幅度加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不断升高。如何调控夏季池塘水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促进鱼类正常生长的关键。1保持较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鱼池的水位,在有条件的一般应加深到2.5m左右。水位过浅,水温易提高,过高的水温会使鱼新陈代谢受到严重影响;水位过高,上下水层不易对流,池塘底部溶氧较低,有害厌氧菌  相似文献   

14.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类会经常出现浮头的现象,但有的是因“缺氧”而浮头,有的却是因“硫化氢中毒”而浮头。同是鱼类浮头,起因不同,防治方法也各异,若不能加以区别,盲目用药,会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一)池鱼“缺氧”症状及防治措  相似文献   

15.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管好水质要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指标. (一)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实践表明,凡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好的水体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保证。如果水体中发生溶氧超标、金属超标、缺氧和种种污染,鱼类就会发生“毒水症”。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由于养鱼池塘经常施肥、用药、捕捞、遭遇涝灾等更易发生“毒水症”。鱼类中毒后短期内会造成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高温季节几种鱼类毒水症的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正>冬季光照时间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会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量不足,因此,加强鱼池越冬期间缺氧测定与增氧管理,是提高鱼类养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条件测定鱼池冬季缺氧的地方,应每隔10d进行一次溶氧量测定,测定分析鱼池水中的溶氧情况,当池水中溶氧量降为每升水3mg时,要及时预防结冰积雪。在冬季下大雪时,如果鱼池冰面上积雪过厚,就会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的代谢和光合作  相似文献   

18.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管好水质要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指标. (一)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实践表明,凡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五、夏季池塘施肥技术 一、夏季鱼池肥料变化的特点 1.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6~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  相似文献   

20.
五、夏季池塘施肥 一、夏季鱼池肥料变化的特点 1.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6~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根据我们测定,池水有效氮含量通常高达0.5~2.0毫克/升,最高可达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