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作为营养价值高、无污染食品的“椿芽”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将香椿的矮化密植技术介绍如下。1 矮化苗木的培育为适应密植生产栽培 ,对需要分枝多的矮化苗 ,除按照培育一般壮苗的常规方法外 ,还应通过摘心或化学药剂处理 ,进行矮化造型。对于 1年生实生苗 ,可从 6月中旬开始 ,每年 3月摘心 1次 ,连续进行 3~ 5次 ,最迟的 1次应于 9月中旬以前进行。对于多年生苗木 ,应先平茬 ,后再摘心 ,即将苗木自地面 10cm以内处截干 ,待苗木从根颈处萌出新芽 ,选留位置合适的 3~ 5个…  相似文献   

2.
为使菜用香椿矮化,在造林的当年应不进行截干平茬与摘心,以养树势。自第2年起,每年在采收第二茬嫩芽后,对茎干和一、二级侧枝进行一次截干平茬。对生长枝每年摘心次数以2次为好,时间以5~6月份为宜。截干平茬与摘心的部位对促进萌芽数的多少没有影响。矮化密植密度以2800~3400株/667m2左右为好,初植密度应不大于4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3.
香椿矮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香矮化栽植密度以19500-24000株/hm^2为宜,采用菱形双行种植方式有利于香椿的生长和产量,整形、修剪是香椿矮化和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通过整形可使树形成灌木形、扫帚形、分层形等,结合截干、环剥及采摘回缩等措施可控制树高在2m以下。菜用香椿经多年生长后,抽枝、萌芽能力逐年减弱,可采用断根促萌来更新。  相似文献   

4.
在制作树桩盆景时 ,除选用植株矮小的品种外 ,对较高大的品种必须进行矮化。其主要矮化措施有 :一、进行摘心、截顶处理  用手摘去嫩梢顶部 ,称摘心 ;用锯子或剪刀截除已木质化的枝梢顶部 ,称截顶。摘心和截顶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树木的顶端优势 ,促进侧芽生长 ,以达到矮化植株的目的。摘心、截顶大多在春末至秋初之间进行 ,因为在这段时间 ,植物代谢作用强 ,营养吸收快。在其它时间也要不断地进行修剪 ,使桩景优美。二、施用矮化剂  即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起矮化作用的常用生长调节剂有矮壮素、多效唑和比久等。树种不同其适用的矮…  相似文献   

5.
香椿是我国的材菜兼用树种。木材在世界上素称“中国桃花心木”。香椿的嫩芽香味浓郁,质脆多汁,营养丰富。既可鲜食,又可炒炸腌食,亦可作烹饪调料。过去香椿树多于房前屋后零星栽植,管理粗放,从落叶后,直到清明前后椿芽方能上市,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了探索椿芽生产的新路子,我们从1985年春到1986年春进行了香椿矮化密植、打破休眠,进行冬季生产椿芽的栽培试验。取得了春节前采收两茬椿芽的成果(照片1—3)。现将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菜用香椿矮化密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菜用香棒矮化,在造林的当的应不进行截干平葜与摘心,以养树势。自第2年起,每年在采收第二茬嫩芽后,对茎干和一、二级侧枝进行一次截干平茬。在生长枝每年摘心次数以2次为好,时间以5-6月份为这且,截干平茬与摘心的部位对促进萌芽数的多少没有影响。矮化密植密度以2800-3400株/667m^2左右为好,初植尖不大于4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7.
香椿矮化丛状栽培香椿矮化丛状栽培第二年可亩产椿芽360kg,扣除1—2年成本,亩纯利3000元,第三年亩产540kg,亩纯利8000元。安徽省太和县林业局杨灿用的栽培方法:(1)苗木直径1.8—2.5cm,高1.3—1.8m。每丛(1.1m2)栽6株...  相似文献   

8.
香椿是多年生落叶乔木,树体高大,除椿芽供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介绍了香椿的主要优良品种和栽植方式、修枝整形以及椿芽采摘技术。并对香椿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香椿摘心矮化密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椿芽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用树种,但因长期以来依靠四旁零星栽植,管理粗放,椿芽产量低、上市时间短,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近几年,我省香椿丰产栽培发展较快,对缓和供求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为了探索集约化管理的新途径,解决矮化密植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自1985年开始进行了试验,获得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4、塔层形树形的培育:(1)第一年定于选主技。距株高40~50cm处定干剪顶,在分枝带选留不同方向,并有一定间距的侧芽或侧技3~5条,对所留侧校选2条向上生长的壮技。(2)第二年5月在上年选留的侧枝(依次发展为主技),上部靠近树干处选留萌发徒长技或直立的强壮中间枝2~3条(每条间距10cm左右)于20~30cm处短截。短截后15~20d即侧生分枝,如果选留的是徒长技,要对倒生的分校在生长到15~20cm时摘心。摘心后萌发的二次枝(一般3~5条)即可结果。如果选留的中间技所侧生分枝,不用摘心即可结果。依次在主枝的侧枝上培养结果枝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是人们熟知和喜爱的特有树种,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其树冠庞大,枝叶茂盛,干形通直。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被称为"树上蔬菜"更是"绿色食品"。为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椿芽,笔者采用了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现将此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月香椿味正浓李盛仙清明后谷雨前,正是吃香椿的好时候。这时的香椿刚刚绽出嫩芽,香气袭人。香椿也叫春菜,吃香椿也叫“吃春”。“吃春”的时间很短,一俟谷雨之后香椿便叶老柄粗失去其鲜美特色,正如前人所说的:“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香椿属落叶乔木...  相似文献   

13.
<正>椿芽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嫩芽,是我国传统的木本蔬菜。椿芽具有营养丰富、质脆、多汁、味甜、无渣,香气浓郁等特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过去椿芽菜主要由零星栽培的林用香椿树上采集,上市时间晚而短,且产量很低,远不能满足消费需要。2000-2003年,我们利用学校教学实习基地和三管殿保护地蔬菜基地进行了连续4a的椿芽三段式生产试验,使得本地的椿芽上市时间由原来的4、5月份提前到了春节甚至元旦,供应期延长了3-4个月,每平方米产量为2-3kg,且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现将椿芽"棚室育苗--大田壮苗--棚室椿芽生产"的三段式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春,从山东引进红叶香椿种子75kg,进行播种育苗和椿芽的露地栽培试验,取得一定成铲,将主要技术环节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内栽培无花果,可采用"一字形"或圆柱形树形。采用不同树型要与合适的栽植密度相配合。南北行向整枝做型有利于整体光照条件。生长季节采取抹芽定枝、去副梢、摘老叶、结果新梢摘心、环刻环剥等技术,调整枝量、改善光照、调节生长、供给果实营养。采果后对结果母枝短截,以保留12个饱满芽为宜。  相似文献   

16.
在日光温室内栽培无花果,可采用"一字形"或圆柱形树形。采用不同树型要与合适的栽植密度相配合。南北行向整枝做型有利于整体光照条件。生长季节采取抹芽定枝、去副梢、摘老叶、结果新梢摘心、环刻环剥等技术,调整枝量、改善光照、调节生长、供给果实营养。采果后对结果母枝短截,以保留12个饱满芽为宜。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采用日光温室栽培香椿可提前至春节前采收椿芽,提高经济效益,详细探讨了香椿品种的选择、育苗、温室内整地施肥、篱式栽植和倾斜式栽植、肥水管理、温湿度控制、椿芽的采收方法等技术.  相似文献   

18.
1 育苗1 1 时间 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 3月上中旬用冷床播种育苗 ,5月上旬将苗木栽到塑膜大棚内 ,第2年春节前后开始采收嫩芽。1 2 品种选择 矮化密植栽培对品种要求较高 ,最好采用适合矮化密植、树型易于控制、发芽早、椿芽风味较好的红芽香椿。如安徽省太和县的黑油椿、红油椿 ,山东省的西牟香椿、腾县香椿 ,河南焦作香椿等。1 3 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块做冷床。床土应肥沃、疏松。亩施腐熟优质土杂肥 5 0 0 0kg ,过磷酸钙 2 0 0kg作底肥 ;同时撒施硫酸亚铁 2kg和 2 .5 %敌百虫粉 2~ 3…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南部和东部香椿资源和香椿芽无公害森林蔬菜的培育技术研究,划分出香椿的立地条件类型,得出优质红椿芽的产量高,并对优质红椿芽的综合质量进行了排名,以评价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金黄熊猫树盆栽关键技术,以广东引进种子培育的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开展金黄熊猫树盆栽施肥、植株矮化、整形技术试验,分析比较施肥、截顶摘心并喷施整形素对金黄熊猫树盆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的效果优于普通复合肥,每盆施用控释肥20 g处理的植株生长量最大,株型较均匀整齐,其树高、地径、冠幅3项指标比相同施肥量复合肥处理分别提高24.07%、8.62%、23.99%;截顶摘心并喷施整形素可以有效抑制金黄熊猫盆栽苗株高的生长,实现植株矮化整形,喷施浓度为100 mg·L-1或200 mg·L-1整形素水溶液,可在保障植株地径和冠幅生长量的同时,抑制株高的生长,减小高径比。盆栽的营养和树体控制关键技术是每盆施用控释肥20g、截顶摘心并喷施整形素水溶液100~200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