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优919和江两优3号是贵州省新引进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探索两个品种的最适宜机插秧密度,在黄平县旧州镇开展了3个不同的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江优919和江两优3号在黄平县的最适宜机插秧栽培密度均为30×16 cm即1.39万/667m2,生产上可以有效改善群体的质量,提高水稻群体的有效穗数和增加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2.
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为贵州新引进的杂交稻品种,为探索两品种适宜的栽培密度,开展了4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江优919单产比江两优3号单产高17.8kg/667m2,高3.0%。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均以12 346穴/667m2(30×18cm)时单产最高。生产上,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推荐机插秧密度为12 346穴/667m2(30×18cm)。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与密度对机插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机插秧不同品种和密度试验,探索了湄潭县机插秧适宜的品种和密度。结果表明金优527与新优3号产量表现相当,金优527产量略高于新优3号;移栽密度之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插1.2万穴/667m2与1.4万穴/667m2相差不大,1.6万穴产量最低;湄潭县机插秧品种选用金优527与新优3号均可,密度以插1.2~1.4万穴/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机插秧金优207、金优431、冈优725、Ⅱ优838(ck)、新优3号等5个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绥阳县稻油两熟区适宜的机插秧品种为金优207和新优3号。  相似文献   

5.
发展机插秧是镇远县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也是未来水稻生产发展的必然方向。机插秧既能控制栽插密度和深度,又能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为加快机插秧的推广,探索适宜机插秧的品种,2008年在舞阳镇黄桑村雷家寨组雷志辉的田块进行水稻机插秧不同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手插秧科学施肥技术,以江两优3号为试验材料,在福泉市中等肥力田块开展了不同分蘖肥和穗肥比例施肥方法的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纯N13 kg/667m~2、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0.8时植株分蘖力最强、经济性状最佳,群体优势最为明显,产量最高(618.31 kg/667m~2)。  相似文献   

7.
汪德义 《中国种业》2017,(10):22-24
结合陕南水稻生产实际,针对平川稻区冬闲田、油菜及小麦茬口长期缺乏水稻机械化插秧品种之现状,开展水稻机插秧品种筛选试验及示范,筛选出适合陕南平坝丘陵不同茬口水稻机插秧品种,并集成配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优化施肥方法,能提高水稻单产。为提高机插秧科学施肥肥水,以江两优3号为试验材料,在遵义县中等肥力田块开展了缓效肥和不同尿素施用方法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施穗肥能延长水稻全生育期,降低水稻株高,提高结实率,提高水稻单产,其单产比施用缓效肥料、重施蘖肥、穗蘖肥并重增产23.06%、7.16%、5.98%。重施蘖肥和穗蘖并重生长相似,单产无明显差异。施用缓效肥单产低于其他各处理,结实率较低。说明重施穗肥能提增强水稻生长势,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稻1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提出配套的机插秧种植技术,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稻1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提出配套的机插秧种植技术,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氮素肥料施用对稻米品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滇屯502、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杂交稻区试苗头组合源两优325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施肥时期对3个品种的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不利于食味品质改善,但对产量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均有改善作用,且常规稻较杂交稻对氮肥反应敏感。从相关性分析可知,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氮肥施用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辣椒新品种元辣红丰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鉴定及抗性检验,于2013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总结出适宜于元辣红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了甘兰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油研1号”和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2号”。经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其丰产性好,产量稳定,适应性强,熟期适宜,抗逆性较好,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审定通过:列为贵州省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在丹寨县推广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对新引进的楚粳28、滇杂58、滇杂47、滇杂31、江西优3号(CK)等5个粳稻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滇杂58和滇杂31在植株长势、分蘖情况及产量方面,均不同程度地优于江西优3号(CK),可在丹寨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作物学报》从2001年起连续1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和2015年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科技期刊”,2011年和2018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8-202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授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7.
兴农糯3号是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于2010年以糯0233作母本、糯2415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紫白相间糯玉米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特征,为加快推广特对兴农糯3号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糯玉米新品种陕白糯11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糯玉米陕白糯11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8年用自选系Y89作母本,自选系Y90为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2~2004年陕西省糯玉米区试。2004年省特用玉米生产试验,表现出籽粒容重749g/L,粗蛋白10.91%,粗脂肪5.41%,粗淀粉70.08%,支链淀粉占粗淀粉99.49%,赖氨酸含量0.31%,鲜食穗感官及蒸煮加工品质评分90,达到国家糯玉米一级指标,三年区试16点次11点增产5 点次减产,干籽率产量6238.5kg/hm2较中糯1号增产20.3%,抗倒,农艺性状优良,可作 速冻加工、鲜食上市或专用淀粉加工的原料,2005年3月7日通过陕西省第36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9.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6年用高赖氨酸自交系Y77QPM为母本,用高赖氨酸自选自交系Y76QPM为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1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A组试验,2002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赖氨酸含量0.46%,蛋白质含量11.53%,较普通玉米对照农大108早熟6天,综合抗性好,产量与普通玉米对照接近,可籽粒饲用和粮饲兼用等特点。推荐国家审定,适宜在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春播地区推广种植。陕单17QPM早熟、抗倒、抗病,采用普通玉米骨干杂优模式“黄改系×兰卡斯特群”,采取回交、自交交替转育,其亲本导入亚热带种质,组材新,方法优,它的籽粒品质是本届区试中唯一达到国家普通玉米一等,食用玉米一等,饲用玉米一等,优质蛋白玉米二等的品种,黄淮海夏播区新一代优质蛋白玉米接班品种,该品种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持续推进丽水市莲都区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早熟春大豆主推新品种,以5个早熟品种为试材,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生育期(播种至采收日数)为82~86 d,‘浙鲜12’多粒荚比例为77.9%,比对照‘引豆9701’高30.3%;青荚持绿期为7~10 d,比对照长2~3 d;每667 m2鲜荚产量608.8 kg,比对照增产18.2%,达极显著水平;每667 m2鲜荚产值3 409.5元,比对照增效43.9%,达极显著水平。根据农艺性状、商品性、产量、产值等综合性状比较,‘浙鲜1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可作为丽水市今后早熟春大豆生产的当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