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讨水稻在覆膜直播和常规手栽2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干物质以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型杂交籼稻安优136、香早优2017,迟熟型杂交籼稻金优785、Ⅱ优838这2种类型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覆膜直播湿润栽培和常规手栽水作栽培2种种植模式下水稻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叶面积、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种植方式下主要生育期(孕穗期、抽穗期、蜡熟期、成熟期)单株茎干物质量、群体干物质量,以及各主要生育阶段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茎、鞘干物质的表观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均表现为覆膜直播高于常规手栽。迟熟型品种的干物质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都略高于早熟型品种。叶、鞘干物质比例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降为最低;茎干物质比例在抽穗期达到最高,蜡熟期降为最低,之后又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回升,所以茎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输出率以及转化率都表现为负值。2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在光合生产上,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都表现为覆膜直播比常规手栽高,由于覆膜直播后期灌浆速度较快,造成衰减率也同样表现为覆膜直播略高于常规手栽。说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和光合生产均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黔西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免耕直播覆膜、覆膜移栽、常规等行距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覆膜和覆膜移栽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常规等行距栽培,3种栽培方式有效穗分别为19.7万/667m2、18.6万/667m2、17.1万/667m2,结实率分别为89.3%、84.1%、79.4%,产量分别为663.4kg/667m2、671.2kg/667m2、587.5kg/667m2。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宁夏开发了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即机械覆膜穴播节水栽培,它是在引进、消化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栽培的基础上,集幼苗旱长、地膜增温、机械直播、化学除草、节水栽培、优质新品种推广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技术。经过试验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其中2.59hm2的示范田,平均单产9813k  相似文献   

4.
以中草808为供试材料,比较育苗覆膜栽培、直播覆膜栽培与常规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育苗覆膜栽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直播覆膜栽培次之,常规栽培相对较低.建议加大推广玉米育苗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进行了垄直播覆膜、起垄直播不覆膜、起垄移栽覆膜、起垄移栽不覆膜、平土移栽覆膜(CK)5种处理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与不覆膜栽培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起垄移栽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单产达646.04kg/667m2,与平土移栽覆膜(CK)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及节水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但由于覆膜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改变了插秧密度,导致膜上密度增大,抑制了水稻分蘖,造成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覆膜栽培降低了盐碱地稻田表层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有利于水稻植株前期的生长,以分蘖期为例,覆膜栽培处理表层(0~10 cm)土壤pH值较常规栽培处理下降了0.3个单位,电导率(EC)下降了0.35~0.48dS/m。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可较常规栽培节水17%,提高了水分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具有培肥土壤的作用,但也造成追肥困难,容易出现后期脱氮现象。因此,盐碱地水稻种植既要充分发挥覆膜栽培节水、抑盐的作用,也要全面考虑覆膜后合理移栽密度和肥料的有效供应,才能真正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7.
玉米垄作覆膜栽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进行了玉米垄作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和玉米直播垄作垄上覆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于桂霞 《作物杂志》1999,15(2):29-30
高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的技术创新点,一是改草种植方式,带状两行种植,增加群体种植密度;二是分层施肥,“三肥接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创造了黑龙江省高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亩产吨粮的新纪录。1 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粱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分析表明(表1),覆膜栽培比未覆膜直播栽培的增产幅度大,7年覆膜栽培平均产量13891.5kg/hm2,比直播未覆膜栽培平均增产78.9%。特别是1988年、1989年和1994年,3年覆膜高粱亩产突破吨粮田。高粱地膜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比较显著。7年试验和生产示范,高粱覆膜栽培比直播未覆增产粮食3502.5~8292.0kg/hm2,高粱按0.44元/kg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品种隆8优华占在汉中地区推广种植已来,因其株型矮、生育期短、分蘖力强、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农民的喜爱,为了适应轻简化栽培的需要,对该品种在汉中地区直播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高产直播种植技术方法,为农民的直播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姜龙 《中国种业》2016,(7):10-12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三水稻生产大省,也是最大的粳稻产地,因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冻土时间长,为了抢积温,创高产,多年来主要采用棚室育苗移栽的水稻生产方式,但目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育苗取土难、育苗难、春季用水紧张、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轻简化的直播方式正逐渐被选用,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增加水稻生产者收入,需要加强直播稻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水稻轻简化栽培与高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直播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种植方式,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文详述了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生产上主要存在的湿润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从产量、杂草防治和抗倒伏特性分析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宜品种培育、氮肥施用、抗倒伏、杂草防治、农机农艺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展望了直播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直播稻的高产抗倒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轧宗杰  卢树昌  侯琨 《作物杂志》2020,36(2):9-2453
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传统水稻种植与水资源紧缺、劳动成本高等矛盾日益突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越来越得到各国研究者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水稻旱直播栽培的发展研究现状,表明水稻旱直播栽培具有省工、节水、便于机械化种植,能提高水肥利用率及降低劳动成本等特点与优势,同时也指出该种栽培方式存在杂草和倒伏问题较难控制、对田间管理要求较高及稻米品质较差等不足,提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情况,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育秧、同期移栽的情况下,地膜覆盖旱栽产量最高,较水栽(CK)增产6.5%,增产达显著水平;直播栽培较育苗移栽生育期缩短15~25d,产量较水栽减产9.2%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绿旱1号”进行旱作栽培水分利用率高,节水效果好,其中地膜旱栽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是水栽的8.3倍、3.2倍;各处理纯收入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手工旱撒播>手工旱条播>露地手工栽插>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手工水栽。因此,在水分缺乏、劳力紧张的地区,“绿旱一号”生产上宜采用旱撒播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贵州地区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适宜栽培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开展了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揭示了6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玉米高效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可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抽雄期的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从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乳熟期,不同处理方式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抽雄期,明显表现出移栽的要高于直播的,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的LSP、LCP、AQE、A_(max)均显著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的增大,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了衰老,提高了光补偿点,进而提高最终产量,最终测产的结果也是地膜覆盖育苗移栽产量最高,相对于常规直播提高了20.5%,秸秆覆盖和常规对照的差异并不明显。籽粒产量与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穗长呈显著性相关。总的来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是一种适合贵州地区的一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综合抗旱栽培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值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不同抗旱栽培技术对烤烟的保肥保湿增温效果,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应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秸秆双覆盖、前膜后秸秆覆盖、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大面积烤烟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地膜秸秆双覆盖、地膜覆盖,可改善烟株生长的环境条件,保湿、保肥、增温效果明显,有效降低烟株生育前期的干旱胁迫,促进烟株早长快发;秸秆覆盖和移栽时施用保水剂,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而抗旱作用力减弱,秸秆覆盖可有效降低烟叶底烘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方式对出苗状况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水稻不同直播方式在成都平原的适应性,确定最佳的直播方式,以杂交稻‘川优6203’和常规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成都平原生态条件下翻耕旱直播、免耕旱直播及翻耕水直播3种直播方式对直播稻出苗状况、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直播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有效穗数的多寡。翻耕旱直播处理前期出苗状况好、有效穗多,产量潜力最高;翻耕水直播处理前期出苗状况和产量虽不及翻耕旱直播处理,但有利于减少杂草和落田谷发生,播种后所需灌水量也最少;免耕旱直播处理存在着杂草和落田谷滋生严重、出苗差及播种后田间耗水量大等问题,产量最低。这表明翻耕条件下旱直播和水直播在成都平原各有优点,但从生产实用的角度考虑水直播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旱直播栽培模式下,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2种灌溉方式,分析测定直播稻的叶片光合、稻谷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灌溉,节水灌溉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率分别下降3.66%和4.37%,灌浆中后期剑叶光合速率和水稻产量分别提高5.78%和5.69%。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对于‘新稻567’和‘新稻568’两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稻米加工和食味品质分别下降了6.21%和3.8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8.9%和5.37%;对于‘新科稻31’,节水灌溉处理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了3.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下降了19.59%和27.84%。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含水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产量和品质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因不同灌浆时段而异。提高灌浆中后期光合速率,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的加工品质,但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有所下降。综上表明,通过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米质调控上因品种而异。因种设定不同的土壤水势灌溉标准,对发展节水型直播稻生产和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粳稻两类群体种子活力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郭媛  洪德林 《作物学报》2010,36(5):754-763
发掘粳稻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可为培育适于直播的高活力粳稻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太湖流域粳稻94个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和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家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斜板发芽法发芽,调查生长7d的幼苗根长、苗高和干重3个种子活力性状,采用Tassel软件中的GLM方法和Win QTL Cartographer2.5软件中的CIM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1)在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中共检测到11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共发掘出42个控制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其中控制根长的17个,控制苗高的13个,控制幼苗干重的12个。携带种子活力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材料有滇屯502选早、扬稻6号、开青、籼恢429和C堡等。(2)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9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QTL,其中2个控制根长,4个控制苗高,3个控制幼苗干重。除控制幼苗干重的qDW-2a的有利等位变异RM525-143bp来自秀水79以外,其余8个位点的有利等位变异均来自C堡。(3)两类群体均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根长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均在第2、第8和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苗高关联的位点,均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幼苗干重关联的位点,且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优于和多于家系群体的等位变异。  相似文献   

19.
金衢地区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搭配与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目前金衢地区双季稻生产存在的早晚稻生育期衔接矛盾、早晚稻适宜高产主栽品种不突出以及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种植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探讨适宜金衢地区的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结构和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稻‘中嘉早17’直播搭配晚稻‘甬优15’手插模式的周年产量最高,达到18175.5 kg/hm2,周年效益达19519.5元/hm2;早稻采用‘中嘉早17’直播搭配‘甬优15’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28584.0 kg/hm2,周年效益为14854.5元/hm2;早稻采用‘株两优609’直播搭配晚稻‘钱优0506’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15549.0 kg/hm2,周年效益为16867.5元/hm2。金衢地区种粮大户早稻采用直播方式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株两优609’或‘金早09’等,搭配机插晚稻‘甬优15’或‘钱优0506’;大户选用双季机插模式,早稻可选择‘中嘉早17’等中、迟熟品种,搭配‘甬优15’或‘钱优0506’等品种,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又可合理安排播插和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