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杂交香稻Ⅱ优15在闽北地区作双晚和中稻种植的特性、产量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Ⅱ优15为大穗型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优良、耐肥抗倒、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米质较优、抗稻瘟病;高产栽培应以插短龄秧、保蘖、足穗、提高穗重为主攻方向,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插足苗数,促前、稳中、健后的肥水运筹,加强螟虫防治为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阜阳市农科所进行阜麦936小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本苗数的加大,阜麦936茎蘖数、有效穗、株高均显著增加,而单株分蘖、穗粒数、千粒重均呈降低趋势,产量变化为低→高→低.综合分析得出:在大田中高产水平下,阜麦936最佳基本苗数宜为195-255万/hm2.  相似文献   

3.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Ⅱ-32A与福恢936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在新县镇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大穗、高产、米质优、抗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等优点。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准两优1102、冈优188、Q优6号和Ⅱ优498等4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稻旱育超长龄秧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秧龄达70 d的条件下,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与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与穗粒数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增加秧苗移栽时单株茎蘖数是提高超长龄迟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Ⅱ优50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Ⅱ优501作中稻栽培,具有生育期适中,较耐高温,大粒多和结实率高,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株型较发,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25.6万穴的密度和促蘖促花法,培育带蘖壮秧,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组合“Ⅱ优936”于20O6年引进屏南县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出熟期适中、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米质优、口感佳等优点。为促进“Ⅱ优936”的应用推广,总结了其在屏南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7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达彪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31-32,35
Ⅱ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研究室用育成的强恢复系"福恢673"与三系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好、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Ⅱ优673分蘖动态、分蘖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促蘖肥,提高了水稻分蘖成穗率,增加了水稻产量,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838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 8 38在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 8.41t/hm2 ,比汕优 6 3增产 6 .46 % ,且抗病性好 ,适应范围广。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千粒重高等特点。在栽培上应注意采用培育多蘖壮秧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 ,使其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临优7287’为材料,采用连续挂牌标记法,研究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播期越晚,分蘖数越少。10月13日和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无分蘖的株数达50%以上;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的产量性状影响均表现为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分蘖。10月13日播种的小麦主茎穗粒数最多达37.2粒,10月3日播种分蘖为1的小麦主茎千粒重最高为45.56 g;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麦谷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麦谷蛋白含量最高达4.40%,10月8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总蛋白含量最高为12.33%;分蘖加工品质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和10月13日、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Ⅰ蘖评价值最高均为50;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淀粉糊化特性优于主茎。因此小麦生产上,应选用多穗型品种,通过必要栽培管理措施,保证低位蘖成穗,不仅高产而且优质。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指导大面积推广。在福建省德化县、尤溪县建立高产示范片,设置同地分期播种、异地同期播种、施氮水平、日长控制等试验,观察生育进程、茎蘖消长、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气象因素,建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与光温生态的统计回归关系。结果表明:Ⅱ优131示范片以每m^2总粒数对产量变异的贡献率最高(占93.7%),而每穗粒数对每m^2总粒数变异的贡献率最高(88.8%);Ⅱ优131分蘖力强,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1.1±1.6d;利用品种分蘖力强的特性确保足额的穗数,通过培育大穗扩增每m^2总粒数,是Ⅱ优131实现高产的主攻方向。Ⅱ优131感温性弱、感光性中等偏低、基本营养生育期长;生育期长短决定于光温特性与光温生态的互作。依据福建省气温资源时空分布模式和Ⅱ优131生育期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变化,规划了Ⅱ优131在福建省不同纬度、海拔地区相宜的熟制和播种期。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Ⅱ优728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因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Ⅱ优728分蘖率提高;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Ⅱ优728的穗数、粒数差异明显,而株高、粒重趋于稳定;Ⅱ优72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0cm×14.29cm,产量可达到9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期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着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粒密度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低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相关不大,而大田高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较高。结论:协优57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Ⅱ优936新组合作中稻栽培的配套技术,进行了插植规格、不同施氮量和不同生育期氮肥分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插植规格以20 cm×20 cm为宜;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1~13 kg/667 m2;在60%氮肥用于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以蘖肥:穗肥:粒肥=2:1:1为优.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0~2015年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大面积制种实践,提出盐两优888高产制种特点是:在保证制种父母本足穗的基础上争取大穗、提高异交结实率.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多蘖壮秧,打好高产基础;合理安排行比,栽足基本苗;科学肥水运筹,培育高产群体;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加强病虫防治,确保丰产丰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新品种10优18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优18的特征特性及田间表现,提出了在确保足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质量高产栽培策略。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为: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增加栽插密度;管好水浆,科学用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关系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高产小麦分蘖成穗特性及成穗率产量的关系,表明高产小麦主茎第1、第2分蘖率和成穗率高,在获得适宜穗数前提下提高茎蘖成穗率能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每穗结帝粒数和粒重,实现高产。栽培措施对茎蘖成穗率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育成的大穗型籼二系杂交稻组合光优58进行了高产栽培示范试验,获得了10530kg/hm^2的高产,比汕优63增产7.8%,并总结出“前促中控后重”的大穗高产栽培策略和培育多蘖壮秧、增蔸增苗,重视后期管理,以壮秧保大穗,以增蔸增苗来增穗,以加强后期管理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大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①超高产小麦优势蘖组的概念、指标及合理利用模式。②超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动态指标及高效施肥策略。③超高产小麦群体结构和质量指标。④超高产小麦栽培应具备的土壤基础养分指标与优化施肥技术指标。⑤以优势蘖利用为核心的“三优二促一控一稳”超高产栽培技术。三优:一是优良(优质)超高产品种选用。二是优势蘖组的合理利用。三是优化群体动态结构和群体质量。二促:一促冬前壮苗,打好高产基础。二促穗多穗大粒重,高产优质。一控:合理控水控肥、控苗壮长。一稳:后期健株稳管,促粒防衰。  相似文献   

20.
eⅡ优315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用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与FR315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e-杂交稻组合.本文研究了eⅡ优315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eⅡ优315株高133. 5 cm,全生育期为145 d;实割产量8350. 5 kg·hm-2,比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10. 1%,达显著水平.本文还对eⅡ优315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