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烟D27是我县2000年引进的新品种。经过4年的试验和示范,产量居首位,较现在骨干品陕旱8675增产9.3-23.4%  相似文献   

2.
连续 6年的试验研究表明 ,在旱坡地上修建反坡梯土 ,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的作用 ,能够将旱坡地面上的冲刷水变成地下渗透水 ,确保反坡梯土内的肥水肥土不被冲刷流失 ,把“三跑土”变成“三保土” ,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 麦茬水稻旱种,就是在收麦后即在地里施入肥料,耙松表土,把浸种后晾干种皮的种子直接播种.浇蒙头水引苗,实行间歇灌溉种稻法.1981年水稻旱种法在我县发展到6个公社和辉县的三个公社,示范面积391亩.该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274.3毫米,日照683.4小时,比历年同期降水少115.3毫米,日照少157.9小时.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我县196亩麦茬水稻旱种田平均亩产493.1斤,比玉米亩产367斤增产25.6%.冯庄公社职庄大队第8生产队常规育苗插秧水稻每亩投工24个,平均亩产542斤;旱种30亩,每亩投工11个,平均亩产536.7斤.其中11亩灌水8次,亩产达到756.4斤.经过几年的试验和  相似文献   

4.
<正>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适宜在山区丘陵地区大力推广。 这项新技术,特别对改造冷浸田,实现低产变高产最为有效。水稻半旱式栽培的主要好处有两点: 一是能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增产效果显著。实行水稻半旱式栽培,改平作为垄作,增厚了活土层,降低了田间水位,提高了土温水温,可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我县罗溪、石门楼乡去年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733.33公顷平均单产667平方米达522.5千克,比常规栽培增产14.8%。  相似文献   

5.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配合水旱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提高山坡旱土大面积种植大豆的产量,提供适合于湖南桃源栽培的优良早熟春大豆品种,我们连续三年(1979~1981)进行了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桃源县原有的春大豆品种“桃源豆”生育期长,成熟季节迟,不适合用于“豆——稻”轮作制度;旱土种植也躲不过  相似文献   

7.
我县测土配方施肥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据3 a来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结果,得出我县川水、浅山、半浅半脑和脑山地区的最佳施肥量,并得出我县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增产450㎏.hm-2,增产率接近1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的施氮量减少27㎏.hm-2,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施磷量减少60㎏.hm-2左右,磷肥利用率提高7~10个百分点;施钾量有所增加,其利用率提高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旱秧绿3号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旱秧绿3号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旱秧绿3号能够简化旱育床土操作过程,可一次性完成床土施肥、消毒、调酸、化控等配套技术,节省用工、提高劳动工效,且具有防治立枯病、强根、促蘖、壮苗、增产等综合效果;旱秧绿3号对旱育秧苗素质的影响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壮秧营养剂如精秧黄克、壮秧宝及其他苗床专用肥;旱秧绿3号的施用量以100g/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促进我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自2006年项目开展以来,它达到了五个方面点的目标:一是增产目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措施使作物单产水平比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生产潜能;二是优质目  相似文献   

10.
<正> 钼是固氮酶的组成部分,是根瘤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大豆施用铜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县自1980年开始钼肥的试验示范工作,到1982年推广面积已达六万余亩.我县属于黄泛冲积平原.据河南地理研究所1982年8月9日对全县14个公社所取淤土、沙土、轻沙土、两合土、盐碱土等土样化验结果,土壤中速效钼含量都在0.15PPM以下,以轻沙土缺钼量为最严重,有效钼含量仅有0.04~0.09PPM;其次是盐碱土,有效钼含量0.07~0.09PPM;两合土有效钼含量0.07~0.1PPM;淤土,有效钼含量0.09~0.15PPM.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作物增产的主要技术。合理施用配料,培肥土地.可减少肥料投入,满足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要求。自2000年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列为我县的重点推广项目.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面积年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续第3期第35页)湖南省坡地型农田主要是坡耕旱土。坡耕旱土基本没有田间基础设施保护,且长年的顺坡耕种,受到地表径流的侵蚀,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层浅薄。加之缺少灌溉条件和增肥措施,土壤肥力低下,作物产量不高,生产受到干旱影响大,收成极不稳定。湖南省坡耕旱土面积18.46万公顷,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7.2%。湖南省的坡耕旱土主要类型有红壤旱土、紫色土旱土和石灰土旱土。坡耕旱土的改造宜采用坡改梯治土治水工程改造措施,同时配套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我县从泸州引进4个高粱杂交品种,并在会东多个地区进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个引进品种产量均高于我县常年种植的红高粱品种;其中以45A/LE2R产量为最高,产量为765.067kg/667m~2,比我县红高粱增产86%;45A/1045R位居第2,单产为699.633kg/667m~2,较我县红高粱增产70%;泸播12位居第3,单产为684.533kg/667m~2,较我县红高粱增产67%;产量最低的是407A/1121R,单产为659.367kg/667m~2,较红高粱增产增产61%。通过对高粱不同品种、植株特性与产量结构分析得出:4个高粱品种均适合在我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1978年,农业部确立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为国家北方旱粮产区综合实验基地,开启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遭受特大灾害下,友谊农场分别实现粮食增产1亿斤和9000万斤,2014年农场粮食总产超22亿斤,增产2亿斤以上。友谊农场稳步推进粮食增产——“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2014年粮食总产、单产和效益创下三个历史新高,总产超22亿斤,增产超2亿斤,玉米亩产最高2400斤,水稻亩产最高1600斤,大豆亩产最高561斤,亩效益平均超千元。  相似文献   

15.
我县不少社队地势高,水源缺乏.1981—1982年进行了水稻旱种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不论春播或夏播稻均表现早熟、省水、省肥、灭草、高产.1982年15.3亩麦茬水稻旱种地膜覆盖试验田,平均亩产837.1斤,比不覆盖每亩增产142.6斤.一、地膜覆盖的效果1、提高地温,促进早熟。根据两年试验测定,地膜覆盖的在0—40厘米土层中均有增温效果。1982年5月7日13时在桑庄  相似文献   

16.
一、压土冬季是进行果园压土的有利时机。果园压土能增加果园活土层,提高土壤肥力;能抗旱保墒,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沙滩地、旱薄地上果园压土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二、冬灌冬灌时间以果实采收后到土壤封冻前为最佳。冬灌的水量,以灌水后的当天全部渗入地下20~30厘米为宜。水源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食品结构的变化,山区、半山区人民迫切要求吃大米.但是,这些地方水利条件较差,水稻旱种能否成为节水种稻新技术?利用地膜覆盖旱种水稻能否获得增产?1982年作者开始进行杂交水稻旱种地膜覆盖育苗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得出:地膜覆盖育苗可以改变杂交水稻旱种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获得早熟增产效果.杂交水稻旱种地膜覆盖育苗是增温、保水、早熟、增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油料均衡增产,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县进行了高产油菜和集约化经营的示范推广活动。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良种补贴等项目的实施,挖掘油菜增产潜力,研究高产典型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加以示范推广,为我县发展农业经济、推广粮油高产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保粮有力,成绩应予肯定。"——李克强总理"更可贵的是,建立了保丰收的制度、技术和设施条件,感谢河南为中国人的‘饭碗’作出的贡献。"——汪洋副总理2014年,河南省战胜了近63年来最为严重的夏秋连旱,农业抗灾夺取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154.46亿斤,增产11.72亿斤,实现连续11年增产;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充足,居民消费安全。全省规模以上  相似文献   

20.
石埂坡改梯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实践,论述了石埂坡改梯在黔西北山区水土保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旱坡地上修建石埂坡改梯,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的作用,能够将旱坡地面上的冲刷水变成地下渗透水,确保梯土内的肥水、肥土不被冲刷流失,把"三跑土"变成"三保土",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