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在完成“九五”国家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专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示范区建设及运行管理等情况总结而成。在分析研究渠灌类型区农业用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渠灌类型区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基本思路,依据上述思路确立了提高渠灌区输水过程用水效率、田间灌溉过程用水效率与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灌区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技术与措施;其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的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实体模型进行工程示范,初步验证和确立了这种高效用水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以及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灌区目前在节水灌溉和农业高效用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该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及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国家“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中“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专题执行情况,结合当前中国加入WTO的实际,在分析示范区现状基础上,对渠灌类型区节水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讨论。作用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要正确地认识农业高效用水节水技术与产品的价值及市场的关系,并就农业产业化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研究课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以及课题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用水结构对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有较大影响。采用1949~2006年农业用水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结构的演变历程,并根据农业用水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将1949~2050年我国农业用水水平分为初级利用、低效利用、合理利用及高效利用4个阶段。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用水比重持续减少,农、林、牧、渔用水及粮、经、饲作物用水比例协调程度不断提高。据此,提出了注重农业用水结构优化的农业经济用水量概念。华北地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在同时提高农业用水综合效益的情形下,依靠优化农业用水结构可年节水199.94亿m3;而有无用水结构优化的综合节水措施节水效果相差29.97亿m3。  相似文献   

6.
宁夏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宁夏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南北差异较大的特点,将全境划分为卫宁平原和南部山区两个类型区,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研究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并探讨了各自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农业用水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兼顾灌溉用水效率和总量控制评估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结合水足迹与灌溉发展状况构建了农业用水效果评价指标(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ect,AWE),AWE越小农业用水效果越好。在核算2000—2014年间31个省区农作物水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AWE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年均农作物水足迹为1.097 2×10~(12) m~3,蓝水、绿水足迹分别占13.1%和86.7%,且均随时间增加;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水足迹及绿水比例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研究时段内灌溉效率稳步提升,而由于灌溉用水规模的扩大和蓝水足迹比例的增长,AWE由2003年的0.113增长到2014年的0.137,中国农业用水效果呈恶化趋势;AWE空间差异大,且在不同年份均表现为黄淮海平原和西部省区较大而东南沿海较小;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用水效果有明显改善趋势,而粮食增产任务加大的黑龙江省AWE的增速最大;AWE与传统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无空间一致性,灌溉效率和水分生产率高的北方农业主产区应注重农业生产用水效果的评估与提升。农业用水效果评价可为区域灌溉用水效率提升与总量控制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农业用水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用水安全预警可分为水量预警和水质预警2方面。在区域农业用水供水量以及需水量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供、需水发展趋势,对东北区农业用水进行了预测研究,并依据农业用水保证率对东北区农业用水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应的警戒等级。结果表明,在现状供水条件下,如采取耗水发展模式东北区缺水将最为严重,现状供水与节水和潜状供水与耗水发展模式相对于现状供水与耗水发展模式农业用水的缺水状况有所缓解,但是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潜状供水与节水模式耦合分析表明东北区在2030年以前农业用水基本得到保障,仅在2030年缺水1.57×10~(10)m~3,但是水资源保证率为0.83属无警戒状态。针对东北区农业用水安全问题,提出了保障东北农业用水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展望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水资源短缺将是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农业高效用水已成为当今世界观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方面主要在喷微灌技术、节水工程规模经营、节水设备和技术产业化和管理技术等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将在生物技术、农业管理一体化技术、精细灌溉技术和智能决策系统四个方面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分区配置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不同,生态经济需求不同,适宜配置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亦不同。据此提出了全国8个一级水土流失类型区41个二级类型区适宜配置的181种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及其配置要点,以期为开展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感知、环境认知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与采纳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考察技术感知与环境认知对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以中国11省的836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技术感知因素与环境认知因素对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农户群体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感知易用性每降低1个层次,其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概率就会降低5.93%;农户对环境变化的感知程度每提升1个层次,其采纳意愿会提高12.57%。2)"技术感知易用型"农户的采纳意愿主要受到环境变化感知的影响,而"技术感知难用型"农户采纳意愿则主要受到环境变化感知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3)影响"环境变化敏感型"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是感知易用性,而"环境变化滞后型"农户则主要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经营耕地面积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应对不同类型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户的技术了解程度和环境认知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残塬区农业综合发展10年攻关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八五”到“九五”10年科技攻关,隰县试验示范区在自身建设、研究进展、攻关任务完成、成果转化与技术辐射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晋西残塬区乃至同类型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出发,就当前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寻求优化和完善耕地质量保护的对策。[方法]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作为具体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农户积极主动响应,有些只是被动响应。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丹徒区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农户的年龄、化肥的使用情况,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重要性和前景的判断这4个因素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户是耕地利用主体,研究其视角下的休耕意愿和不同模式的受偿标准,对政策推行有实际意义。以太行山北麓平原、黑龙港地区为例,调研走访农户分别得到81份和148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分析、机会成本法和受偿意愿法等,研究了农户休耕意愿和不同模式的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超过50%受访农户休耕意愿依补偿而定,两区域调整种植结构模式的接受度均高于减少灌溉次数模式。考虑到粮食安全,黑龙港地区调整为种植春玉米,水资源补给性较好的太行山北麓平原实行减少灌溉次数方式;(2)不同模式下两区域农户受偿意愿值均高于机会成本值。建议种植春玉米时补偿标准为7 500元/hm2,减灌时太行山北麓平原、黑龙港地区补偿标准分别为灌溉1次下2 504.7元/hm2,2 126.4元/hm2,灌溉2次下1 252.35元/hm2,1 063.2元/hm2。本研究从农户视角对休耕政策进行了反馈,提出不同模式下的补偿标准,为休耕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构成要素与发展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构成要素包括市场、主导产业、龙型企业或经济组织、商品生产基地、农户、契约关系,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与发展,构成了市场产业化经营的不同发展类型,如主导产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等,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发展类型,采取相应对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差异规律,正确引导规模农户走可持续集约用地的道路,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4县(市)8乡(镇)16个村(组)480个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在划分规模农户类型的基础上,对小、中与大农户农地集约利用的目标、要素投入行为及其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非农"与"非粮"农户增多,超过1/4的家庭不再从事粮食生产活动,现阶段小农户的数量还较多,但中、大农户已成为本区土地经营最重要的组织形式;2)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经营的价值取向与集约偏好差异明显;3)大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与粮食商品率均比中、小农户高,大农户的发展处在土地规模经济阶段,但其农药与化肥等要素的投入出现过度集约问题,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大农户走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农户进行水土保持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和国家希望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确保黄河及中下游地区的安全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了协调农户和国家目标及诱导农户进行水土保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由此导致生产中存在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地块间变异大的问题。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小农户地块的精准管理,本文以GIS技术为平台,利用C#语言,建立村级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系统,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和农户调研分别进行了系统效果的验证及其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以农户地块为单元,通过信息查询、分析、作物管理决策、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村域每个农户地块的高产高效(氮肥高效)技术推荐。两年22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系统推荐的高产高效处理小麦季平均增产10.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5%;玉米季平均增产10.3%,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6.9%,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农户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对推荐系统的认可程度较高,利用该系统进行技术推荐具有可行性;农户对小麦玉米的各项推荐技术认知度较高,但采用率差异较大,其中小麦优良品种采用率可达94%,但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采用率只有29%,玉米增密技术和晚收技术的采用率仅仅2%和35%;受科技人员技术推荐影响较大的试验户和辐射户的认知率与采用率均高于普通农户,说明通过技术服务可以促进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技术的应用。总之,本系统实现了小农户地块作物管理技术的辅助决策,具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可以为村级实现大面积的作物高产高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和三农问题解决意义重大。为了考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以1 682份湖北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IVTobit和IVProbit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类型农作物耕地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耕地复种指数提高1.393%,粮食作物耕地复种指数提高0.988%,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指数提高2.160%。2)从不同类型农作物耕地复种意愿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对粮食作物耕地复种意愿的概率提高3.100%,对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意愿的概率提高5.361%。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户主教育、户主年龄、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家庭转出土地、气温变化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规模、农作物品种数量、地区类型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之,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耕地复种有积极作用,特别对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农户宅院径流利用实地试验研究表明,修建水泥水窖并水泥处理院面为最佳宅院集水技术组合。这种技术可使组合集水效率比自然院面、屋檐下铺水泥面的集水效率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入窖径流含沙量也显著下降。按试验所得水窖尺寸公式建造水窖,可较传统方法节约投入23%,可集存宅院全年径流的68.5%。利用宅院水窖发展庭院经济,可显著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