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以3个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材料为母本、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12个组合,对12个组合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亲本及组合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表现不尽相同。3个高培养力小麦材料中H6123和H60148的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表现正效应,其中H6123绿苗产率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达到18.61,是一个优良的花培亲本。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的绿苗产率特殊配合力表现正效应,且其中的5个组合中都含有1个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说明高配合力的亲本材料在组合配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蔗糖、激素及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花药培养效率,以6个普通小麦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激素组合以及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最适蔗糖浓度为100g/L;不同激素组合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也有影响,3个基因型均以W14附加1.5mg/LKT+0.5mg/L IAA激素组合的绿苗分化率最高(分别为59.09%、48%和57.14%),显著高于W14附加1.5mg/LKT及1.5mg/LKT+0.1mg/L NAA的绿苗分化率。研究还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组织的脱分化特性和再分化特性不同;同一基因型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小黑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以2个高花药培养特性和4个低花药培养特性的小黑麦为材料,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小黑麦花药培养力进行基因差异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基因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都是相互独立的.对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而言,其父本和母本的GCA及父本×母本的SCA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性状的遗传差异既包括加性效应,也包括显性效应,但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对其绿苗分化而言,父本×母本的S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而父本和母本的GCA均不显著,该性状的遗传差异除包括加性和显性效应外,还包括上位性效应,但以非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因而对小黑麦花药培养力而言,在GCA效应高的基础上选配SCA高的组合,通过杂交可以选育出花药培养力高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提高水稻花培育种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个杂交组合F1代的花药培养,探讨了花培材料不同低温处理、不同诱导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不同添加物以及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可提高花培的诱愈率,以8℃、8 d处理效果最好;改良N6培养基+YD2处理为粳稻、偏粳材料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MS培养基+FH4处理为粳稻、偏粳材料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多效唑(MET)对绿苗分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水解乳蛋白(LH)等有机附加物对多数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光、温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γ射线辐照接种后的亚麻花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突变体.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亚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的影响,探讨了亚麻花药辐射诱变的适宜辐射剂量及突变体当代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6.
小麦K35早熟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小麦早熟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并为小麦育种提供具有早熟优良性状的亲本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早熟品种K35和晚熟品种Wesley杂交组合的P1、P2、F1、F2的早熟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的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模型,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和显性效应(h)均为负值;但根据F1代的表型分析,该性状有可能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因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可能是增效,且d大于h为正向部分显性.F2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0.82%,多基因遗传率为0.38%,环境因素影响为18.8%.说明主基因对于该性状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影响也较大. 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早熟品种K35和晚熟品种Wesley杂交组合的P1、P2、F1、F2的早熟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的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模型,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和显性效应(h)均为负值;但根据F1代的表型分析,该性状有可能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因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可能是增效,且d大于h为正向部分显性.F2代主基因的道传率为80.82%,多基因遗传率 0.38%,环境因素影响为18.8%.说明主基因对于该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外植体培养效果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水稻品种(组合)或品系 (基因型)为材料,对不同外植体(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差异明显。花药与幼穗、成熟胚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幼穗与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呈显著正相关;绿苗分化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4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1991~1994年通过对冬、春小麦花药培养统计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K_3培养基比C_(17)培养基效果好,尤其在春小麦花药培养上,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均比冬小麦花药高.K_3培养基与C_(17)培养基相比较,在冬小麦花药培养上,K_3培养基的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分别比C_(17)培养基高出2.01%和5.87%;在春小麦花药培养上,C_(17)培养基在出愈率方面效果较好,比K_3培养基高出3.69%.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高效的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体系,对6个小麦品种(系)的5个花药离体培养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利用6种不同时间的低温预处理对两个小麦品种幼穗进行了处理效果的探讨。结果表明,6个品种(系)的出愈及绿苗分化能力均较强,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分别达到116.48%、5.79%和10.25%以上,初步建立了小麦花药液体漂浮离体培养体系,其培养效果好于固体培养方式。6种不同时间的低温预处理培养结果表明,幼穗经4 ℃低温预处理后,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及绿苗产率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下降的趋势,白苗分化率及白苗产率具有增加的趋势,说明未进行低温预处理的适期幼穗培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辐射亚麻花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γ射线辐照接种后的亚麻花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突变体。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亚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的影响,探讨了亚麻花药辐射诱变的适宜辐射剂量及突变体当代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析因试验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及其分解的直线效应、二次方效应、三次方效应和这些效应两两间的交互效应作了明确的阐述,同时对其平方和的分解作了严格的理论推导。文中用正交多项式系数表将这些效应及其平方和计算表格化,从而使统计分析变得简明扼要。最后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法对达显著的效应作出回归函数,服务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观测研究洋浦经济开发区城市森林对降温增湿遮荫的作用,以便评价洋浦城市森林的合适程度和树种与结构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洋浦城市森林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与遮荫作用,各观测点的平均降温为0.8℃,平均增湿为5%,平均遮荫为94%。但各观测点所代表的树种和结构组成在降温增湿和遮荫方面的效应不一,最热时段的12:00~13:30和13:30~15:00降温最好的是马占相思与椰子混合林;增湿方面最好的是马占相思与椰子混合林、双排椰子林;遮荫最好的是短穗鱼尾葵。洋浦城市森林的降温效果在午间最好,增湿效应则在午前与  相似文献   

13.
玉米子粒性状种子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BC1,BC2世代为材料,研究了7个玉米子粒性状的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除粒厚外,各性状的遗传均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较小,细胞质基因对各性状均无显著影响,而环境效应极显著。除粒长的直接显性效应与母体显性效应间的协方差外,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较小,且不显著。因此,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直接选择。S22是改良粒重的优良亲本,而NO1,NO2,NO3对改良粒重不利。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直接显性效应、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及机误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直接选择粒较宽的分离类型,容易获得大粒的遗传材料,选择粒厚而宽的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有利于提高F1粒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配方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配方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产量提高78.70~93.39 kg/667 m2,纯增经济效益132.2~158.47元/667 m2。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选择(GS, genomic selection)是一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标记进行选择育种的方法。利用玉米自交系郑 683-1为轮回亲本, ZPH1388、 ZPH5和东 237为供体亲本构建的 BC3F5群体,对穗部和株型性状进行基因组预测分析,研究 2种交叉验证方式、 6种 GS方法和显著数量性状位点作为固定效应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 5折交叉验证, 10折交叉验证可以提高穗粒数、行粒数、株高和穗位高的预测准确性,但会降低穗行数和叶夹角的预测能力。相比随机效应模型,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和叶夹角将 1~2个 QTL作为固定效应可以提高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但将 1~5个 QTL作为固定效应会降低穗位高的预测能力。对于株高,贝叶斯 A和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将 1~5个 QTL作为固定效应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他 4种方法,多数情况固定效应的加入会降低株高的预测能力。在穗粒数和株高中,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准确性最高,略高于 4种贝叶斯方法。对于其他 4个性状,最优预测方法受不同交叉验证方式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影响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自交系郑683-1为轮回亲本,ZPH1388、ZPH5和东237为供体亲本构建BC3F5群体,对穗部和株型性状进行基因组预测分析,研究2种交叉验证方式、6种GS方法和显著数量性状位点(QTL)作为固定效应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5折交叉验证,10折交叉验证可以提高穗粒数、行粒数、株高和穗位高的预测准确性,降低穗行数和叶夹角的预测能力。相比随机效应模型,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和叶夹角将1~2个QTL作为固定效应可以提高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将1~5个QTL作为固定效应会降低穗位高的预测能力。对于株高,贝叶斯A和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将1~5个QTL作为固定效应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他4种方法多数情况固定效应的加入会降低株高的预测能力。在穗粒数和株高中,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准确性最高,略高于4种贝叶斯方法,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的准确性最低。对于其他4个性状,最优预测方法受不同交叉验证方式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影响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7.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个高油玉米品种与5个普通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增加了普通玉米的含油量和粗蛋白含量,改变了淀粉含量。与通油1号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产量均增加,增加幅度最高的是吉单180,其经济效益也最大。与四油199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除吉单180外,产量均降低,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吉单180。由此可见,高油玉米通油1号比四油199更适合与普通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而吉单180是与高油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最为合适的普通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8.
应用哈茨木霉菌T2-16菌剂对花生进行木霉拌种和浸种处理,研究木霉对花生防病促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剂两种使用方法对病害防治效果和促生长作用均好于对照,其中木霉菌剂拌种处理的效果又优于浸种处理。拌种处理后荚果产量、饱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4%、36.8%和33.8%,而其秕果重量比对照降低了29.8%,其叶斑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了8.79%,防效为64.63%,其烂果数比对照少了3.18个,防效为60.6%。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在施用化肥基础上配施“肥力高”,对甜菜有明显的增产、增糖、增收效果。其中以常规化肥施用量加“肥车高”15kg/hm^2处理(“肥力高”做基肥、追肥各半)效果最好,分别较对照提高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16.1%、2.2度和31.7%,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多元微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棉株的生理活性,我们于1996年试验,以在初花期和盛花期二次喷施效果好,叶绿素a、b含量增加0.229和0.195mg·g(-1),硝态N吸收增加1.086ug·g(-1),增21.7倍,硝酸还原醇含量增加32.0%,增强了棉株的生理代谢;后期提高了SOD酶的活性,增强了棉株抗衰老能力;增产幅度为15.1—16.05%,并能增加单铃重,衣分和改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