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浓香型8个产区、中间香型1个产区、清香型2个产区调制后烟叶为材料,对不同香型烤烟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含量最高的2种氨基酸为脯氨酸和谷氨酸,两者之和占到总量的29.85%32.07%;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香型氨基酸影响较大的分别是半胱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香型烤烟品质特性的差异。[方法]以云南、贵州和湖南为代表性产区,比较3个地区不同香型烤烟在香韵强度、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试验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烤烟的主体特征香韵差异较大,中间香型香韵组成较为丰富;3种香型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糖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中间香型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三者钾、氯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可为卷烟配方设计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不同香型烟叶的区域划分及烟叶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全国14个省份的13个品种的烤烟样品中的主要多酚、有机酸及致香成分与香型的简单相关关系,并利用与香型显著相关的化学成分,对不同产区烟叶进行了聚类分析,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香型与产区、品种进行了简单对应分析和多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芸香苷、草酸、2,4-庚二烯醛、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这5个指标与香型具有高度相关关系,可用来表征烤烟香型特性。我国烤烟的香型主要分为3类,清香型烤烟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福建;中间香型烤烟主要分布在贵州、重庆、黑龙江、湖北;浓香型烤烟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广东;山东则是中间香型偏浓香型。产区对香气风格的影响比品种要大,省份产区与香型的相关系数为0.908,而品种与香型的相关系数为0.613。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不同香型烟叶的区域划分及烟叶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全国14个省份的13个品种的烤烟样品中的主要多酚、有机酸及致香成分与香型的简单相关关系,并利用与香型显著相关的化学成分,对不同产区烟叶进行了聚类分析,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香型与产区、品种进行了简单对应分析和多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芸香苷、草酸、2,4-庚二烯醛、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这5个指标与香型具有高度相关关系,可用来表征烤烟香型特性。我国烤烟的香型主要分为3类,清香型烤烟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福建;中间香型烤烟主要分布在贵州、重庆、黑龙江、湖北;浓香型烤烟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广东;山东则是中间香型偏浓香型。产区对香气风格的影响比品种要大,省份产区与香型的相关系数为0.908,而品种与香型的相关系数为0.61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香型烤烟品质特性的差异,以云南、贵州和湖南为代表性产区,比较了其烤烟在香韵强度、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烤烟的主体特征香韵差异较大,中间香型香韵组成较为丰富;3种香型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糖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中间香型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三者钾、氯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香型烤烟品质特性的差异,以云南、贵州和湖南为代表性产区,比较了其烤烟在香韵强度、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烤烟的主体特征香韵差异较大,中间香型香韵组成较为丰富;3种香型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糖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中间香型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三者钾、氯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区烤烟中主要潜香型物质对评吸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8,自引:12,他引:76  
以中国不同烤烟产区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形成的中性香气物和多酚类化合物绿原酸、芸香苷等潜香型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烤烟产区烟叶中上述潜香型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烤烟在类胡萝卜素和绿原酸、芸香苷含量较高时,其香气质和香气量也较高.当烤烟中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降解物各组分之间的含量协调平衡时,烤烟在抽吸时具有较高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分.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区烤烟中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探索不同生态环境与烤烟中质体色素及其相关降解产物的关系,以及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与烟草香型、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系,以我国不同生态条件的烤烟产区烟叶为材料,对烤烟样品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相关降解产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贵州、重庆等产区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普遍高于东北和福建等烤烟产区;不同烤烟产区之间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并且云南烤烟独特香气风格的形成与其烟叶中各种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探索不同生态环境与烤烟中质体色素及其相关降解产物的关系,以及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与烟草香型、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系,以我国不同生态条件的烤烟产区烟叶为材料,对烤烟样品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相关降解产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贵州、重庆等产区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普遍高于东北和福建等烤烟产区;不同烤烟产区之间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并且云南烤烟独特香气风格的形成与其烟叶中各种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烤烟潜香型物质动态变化及相关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对河南省5个烟区在生育期间取样测定潜香型物质以及相关酶活性,以明确典型浓香型烤烟主要潜香型物质在大田生育期的形成规律及其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酚类化合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在烤烟成熟过程中总体都表现为逐渐积累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缓慢下降;PPO活性在烟叶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在整个生育期为一单峰曲线,POD活性在不同试点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郏县和襄县试点为双峰曲线,PAL活性在烟叶成熟之前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PPO和POD活性与酚类化合物以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为正相关,其中PPO活性与它们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OD活性与芸香苷和总酚含量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AL活性与绿原酸含量达到显著水平;3种酶都与类胡萝卜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在相同品种和栽培技术下,典型浓香型烤烟不同产区潜香型物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含量差异较为显著;PPO和POD活性对烤烟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其在生育期间活性变化对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烤烟K326为材料,分析了不同采收时期调制前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对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制前各氨基酸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呈上升趋势;调制后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天冬氨酸和脯氨酸外,其余各氨基酸在调制后的含量明显小于调制前的含量。在推迟5d采收时,评吸结果明显优于正常采收和推迟10d采收,且对氨基酸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西南烟草种植区烤烟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该烟区364个陈化烤烟样品中主要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烤烟中的绿原酸和多酚总量最高,云南烤烟中的绿原酸含量最低,贵州烤烟中的芸香苷含量最低;(2)绿原酸和多酚总量在四川上、中、下部烟叶中含量均显著高于云南烟区相应部位的烟叶(P<0.05);(3)相同年份烟叶中绿原酸和多酚总量四川要普遍高于云南;(4)云南烤烟C3F中的绿原酸和多酚总量要明显低于四川烤烟C3F。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烤烟品种(NicotianatobacumL.)毕纳1号在毕节地区3个生态区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了不同生态条件对烤烟的物质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烤烟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烤烟在整个生育期内,5种酚类化合物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一般在成熟期前后增幅较大。不同生态区烤烟中,酚类化合物含量高低均为金沙县〉威宁县〉大方县,不同酚类物质含量的大小为绿原酸〉芸香苷〉4-0-咖啡尼奎酸〉新绿原酸〉莨菪亭,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占多酚总量的79%以上,是多酚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不同生态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候条件有显著差别,对烤烟中酚类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分布情况,2009年和2010年在百色主要烟区进行调查取样,利用获取的110份烤烟样品数据,研究了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特征。结果表明,百色烟区烟叶钾含量较高、氯含量偏低、钾/氯适宜,钾含量<2%的样品占12.73%,氯含量< 0.3%的样品高达73.63%,烟叶钾/氯≥12的样品占30.91%。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在不同植烟县、不同部位、不同品种、不同耕作模式间存在差异,表现为隆林、田林等县钾含量较低,各县氯含量总体偏低,仅西林县氯含量的适值样品率达到75%;中部烟叶平均钾含量略高于上部叶,但其氯含量低于上部叶;云烟87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平均值均最高;水稻—烤烟模式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均高于玉米—烤烟模式。  相似文献   

15.
腐殖酸肥对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腐殖酸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烟用复合肥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殖酸等氮替代比例的增加,B2F和C3F等级烟叶总糖(TS)、还原糖(RS)、糖碱比(TS/NIC)和氮碱比(N/NIC)表现为增加趋势,烟碱(NIC)含量呈降低趋势,以30%~50%等氮替代量效果较为明显,但初烤烟叶燃烧性稍差,栽培中须合理增施钾肥;在所测定的64种中性致香物质中,除B2F和C3F等级烟叶的棕色化反应物含量随等氮替代量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外,质体色素、苯丙氨酸类、类西柏烷类降解物及总致香物质含量基本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各项指标均以50%腐殖酸等氮替代量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说明,在烤烟NC102栽培管理上,通过增施腐殖酸生物有机肥,减施化学肥料,可有效提高烟叶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烤烟品种JY-02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吉林延边烟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深耕、深耕+秸秆覆盖、垄下深松、垄下深松+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CK)等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经济指标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可以稳定钾、氯含量,协调初烤烟叶化学成分比例,使烟叶的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深耕、秸秆覆盖、垄下深松明显促进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深耕+秸秆覆盖促进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香气物质、棕色化产物类香气物质、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的形成,致香物质总量和其他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有明显提高。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经济指标及中性香气成分有明显影响,深耕+秸秆覆盖对烤烟质量效应最好,适宜在延边烟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主产烟区和津巴布韦共107份烤烟样本为材料,研究了烤烟叶片中磷含量的分布特点,并重点分析了烤烟磷含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主产烟区烤烟磷含量平均值为(0.43±0.08)%,变幅为0.25%~0.66%;津巴布韦烤烟磷含量为(0.53±0.05)%,变幅为0.45%~0.67%;②不同地区烤烟磷含量的变化为:津巴布韦(0.53%)>东南烟区(0.49%)>长江中上游烟区(0.45%)>西南烟区(0.42%)>黄淮烟区(0.41%)>北方烟区(0.39%),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③随着烤烟着生部位的升高,烟叶磷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④烤烟磷含量与烟碱、钾和氯含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氮碱比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和钾氯比的相关关系不显著;⑤基于烤烟磷含量的聚类结果和不同磷含量水平下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结果可知,中、高磷含量类群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较为适宜,指标间协调性较好,烟叶可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曲靖烟区烤烟中多酚与挥发碱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了142个烤烟样品并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部叶(C3F)多酚和挥发碱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曲靖烟区烤烟多酚含量最大值为6.40%,最小值为3.34%,平均值为4.49%,富源最高,陆良最低;挥发碱含量最大值为0.34%,最小值为0.13%,平均值为0.22%,富源最低,陆良最高。曲靖烟区烤烟多酚含量表现出从东往西逐渐降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挥发碱含量则从东往西升高,与烤烟种植的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检测了云南15个主产区的不同叶位烤烟总多酚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烤烟总多酚含量与叶片着生位序上升存在明显正相关。着生叶位上升,总多酚含量也相应升高。红花大金元和K326两个被测品种烟叶总多酚积累与着生叶位上升均呈线性正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云南不同产地烤烟叶位与总多酚含量的相关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云南不同产区烤烟多酚积累与着生叶位有规律的变化,是分产区、分叶位和精细利用烟叶资源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SPME-GC/MS和HPLC分别对从江腊香猪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鉴定分析,并用PDMS针头进行固相微萃取,热解析后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腊香猪精瘦肉中具有90种挥发性成分,列前10位化合物次序是:己酸乙酯、乙醇、戊酸、四甲基吡嗪、3-羟基-2-丁酮、柠檬精油、2,3-丁二醇、苯乙酮、醋酸和丁基羟基甲苯,在所有检出的化合物中,酸类占13.46%,醇类占18.93%,酯类占18.3%,醛类占4.21%。腊香猪精瘦肉经水解氨基酸分析,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4.43%),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2.14%,鲜味氨基酸总量为12.23%,蛋白质总量为27.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