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湘黄鸡鸡蛋中氟苯尼考的残留消除规律,本试验采用氟苯尼考的标准治疗剂量拌料给药饲喂产蛋高峰期的湘黄鸡,连续用药5天。从给药前1天开始收集鸡蛋以备检测,连续收集30天。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蛋中氟苯尼考和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停药的第15天时,湘黄鸡鸡蛋中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的残留量低于现行农业农村部指定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2.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D)同时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样品经过加速溶剂萃取提取、净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去脂,设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33 nm和284 nm,经UPLC-FLD检测分析。FF和FFA添加浓度为定量限(LOQs)、0.5、1.0和2.0倍的最高残留限量(MRL)时,FF的平均回收率为83.1%~96.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3.9%;FFA的平均回收率为84.6%~97.4%,RSD均低于3.4%。FF在禽蛋中检测限(LODs)为4.7~4.9μg·kg~(-1)(S/N≥3),LOQs为10.5~11.7μg·kg~(-1)(S/N≥10);FFA在禽蛋中LODs为1.8~1.9μg·kg~(-1),LOQs为4.3~4.7μg·kg~(-1)。此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  相似文献   

3.
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预防组和治疗组蛋鸡分别按体质量以15和30 mg/kg剂量预拌料方式给予氟苯尼考粉药物,连续5 d,分别收集给药期和停药后第1、2、3、5、7、10、12、15、18天的各组鸡蛋,测定全蛋、蛋黄和蛋清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全蛋、蛋清和蛋黄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检出限均为2μg/kg,定量限均为5μg/kg。鸡蛋样品在氟苯尼考添加水平为1.0~5.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8.9%~105.0%,日内精密度为2.22%~4.22%,日间精密度为4.22%~6.54%。停药后,氟苯尼考在预防组和治疗组蛋清中的残留量峰值(520.70、797.12μg/kg)高于蛋黄(285.96、442.40μg/kg),氟苯尼考胺在蛋黄中的残留量峰值(218.40、646.14μg/kg)高于蛋清(87.36、36.89μg/kg),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在蛋清中的消除速率均快于蛋黄。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及其总残留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蛋黄中以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为主,蛋清中主要是氟苯尼考残留。不同剂量组蛋黄中氟苯尼考残留时间为18 d。  相似文献   

4.
常超  张怡  伍金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29-4031
[目的]合成并鉴定氟苯尼考胺人工抗原.[方法]采用水解的方法制备了氟苯尼考胺,并通过紫外、红外、质谱鉴定氟苯尼考胺水解成功.采用戊二醛法合成了氟苯尼考人工抗原,并通过紫外光谱进行鉴定.免疫大白兔制备了氟苯尼考胺高特异性抗体.[结果]通过紫外、红外、质谱鉴定氟苯尼考胺水解成功,抗体效价达6.4×104.[结论]氟苯尼考胺人工抗原合成成功,为建立FFA免疫化学方法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建立了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后,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水温22℃下,氟苯尼考以15 mg/kg剂量单次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检测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在血浆中的达峰浓度(Cmax)为3.4μg/mL,达峰时间(Tpeak)为2.943 h,表观分布容积(V/F)为3.267 L/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1.21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为76.51μg.h/mL,Cmax(FFA)/Cmax(FF)和AUCFFA/AUCFF仅为5.44%和20.73%;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分布规律相近,肝脏、肾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具有吸收迅速、达峰浓度高、消除相对缓慢及组织中分布广泛的特征且氟苯尼考主要以原形药物形式代谢消除。研究亮点:针对氟苯尼考目前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防治的现状,本文首次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分布及代谢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样品处理方法,并从药物本身和代谢产物整体来研究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为制定该药安全使用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加速溶剂技术萃取禽肉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工艺.【方法】以乙酸乙酯∶氨水(98∶2,V/V)为萃取溶剂,乙酸乙酯饱和的正己烷去脂,选择萃取温度和时间为考察因素,对优化后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含量进行UPLC检测.【结果】加速溶剂萃取禽肉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为80℃,萃取时间为3 min、萃取压力为10.34 MPa.在此条件下,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高于83.76%和低于3.9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禽肉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氟苯尼考在养殖企业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在过量使用的情况下容易残留而给人民的健康带来隐患。本文在参考国内相关人员研究的基础上,对潍坊市5个肉牛养殖厂屠宰产品进行了氟苯尼考以及氟苯尼考胺的残留调查检测,发现在奎文区养殖户用药规范而坊子区养殖户用药相对不规范,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勇  李永华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612-2615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全蛋进行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正常养殖方式下,在雏鸡阶段和育成期使用氟苯尼考不会对开产后的商品鸡蛋质量安全产生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开产前蛋鸡生病需要使用氟苯尼考,最好的能做到40 d的安全间隔期,以确保鸡蛋的质量安全;开产后蛋鸡生病需要使用氟苯尼考,用药结束后,为确保鸡蛋的质量安全,至少要做到20 d的弃蛋期,才能作为商品蛋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鸡肌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残留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用正己烷去除脂肪,MCX小柱净化,洗脱液经浓缩,0.22μm滤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电离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4种药物在2~100 ng·mL-1的系列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限为0.1μg.kg-1,定量限为0.3μg.kg-1;氟苯尼考的检测限为0.2μg.kg-1,定量限为0.5μg.kg-1;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胺的检测限为1.0μg.kg-1,定量限为3.0μg.kg-1。4种药物在0.2~2.0μg.kg-1的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9.3%~97.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满足了鸡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的确证分析,同时对其主要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进行了痕量监测。  相似文献   

10.
鸡肉中氟苯尼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抗氟苯尼考(FFC)的高亲和力特异性抗体,建立检测氟苯尼考的间接竞争ELISA新方法。【方法】氟苯尼考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经混合酸酐法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偶联比分别为14.4和14.7。用免疫原FFC-HS-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建立并优化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抗血清效价为1﹕102 400。最佳包被抗原浓度为0.5 μg?ml-1,最佳抗体工作浓度为1﹕6 4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20 000。回归方程Y = -0.1516X + 0.788(R2 = 0.9859),检测范围为0.18~500 ng?ml-1,检出限为0.18 ng?ml-1,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86%和7.77%。交叉反应试验中,抗血清与FFC结构相似的氯霉素和甲砜霉素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094%和0.098%,与其它药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FFC以浓度0.18~500 ng?g-1在鸡肉中添加,回收率为84.14%~106.1%,变异系数为2.1%~5.6%。【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FFC抗体,建立了鸡肉中氟苯尼考残留检测的ELISA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选取wister大鼠8只作为实验动物,分成8组,按照30 mg/kg(以氟苯尼考计)体重单次肌肉注射氟苯尼考琥珀酸钠,给药后间隔一定时间采血,以HPLC测定血样中氟苯尼考琥珀酸钠、氟苯尼考以及氟苯尼考胺,用BAPP2.0软件对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剂量肌内注射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后,氟苯尼考、氟苯尼考琥珀酸钠以及氟苯尼考胺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其主要的动力学参数为:Tmax 1h,0.5h,8h;Cmax 6.28,4.50,3.32μg/mL;Vd、AUC、CL/F(s)分别为0.77 mg/L、37.03μg/mL和0.26 L/h;1.05 mg/L、17.22 μg/mL、0.62 L/h;0.75 mg/L、85.5 μg/mL、0.07 L/h;同时研究还表明氟苯尼考琥珀酸钠进入大鼠体内后,在血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下能够迅速的转化为氟苯尼考且能够较快地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因此提示该产品起效快,维持血药浓度时间较长,在临床上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和重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氟苯尼考(florfenico1,FF)固体分散体,用红外光谱法、显微观察法、差示热分析法和溶出速率法验证固体分散体,比较FF、FF和PEG6000的物理混合物、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分散体中FF的含量.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混合物、固体分散体的差示热曲线、红外光谱和溶出速率差异很大,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为1.118mg/mL,氟苯尼考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相对标准差1.0%,FF对照品溶液浓度为50.0~350.0μg/mL时,吸光度(y)与浓度(x)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27x+0.0073,r=0.9998.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简单,质量可控,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氟苯尼考脂质体制备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反向蒸发法、薄膜法、乳液法、冷冻溶解法、改良的乳液法、改良的反向蒸发法对氟苯尼考进行脂质体的制备,在试验中,主要讨论了这6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对氟苯尼考的包封率、回收率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的反向蒸发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氟苯尼考的包裹率也最佳,包封率可高达(51.83±0.217)%;但同时在试验中也发现,不同制备方法对氟苯尼考的回收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给健康三黄鸡内服氟苯尼考与HP-β-CD氟苯尼考,剂量为30 mg/kg,研究氟苯尼考与HP-β-CD氟苯尼考的药代动力学规律.以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8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结果表明,鸡单剂量口服氟苯尼考与HP-β-CD氟苯尼考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HP-β-CD氟苯尼考在鸡体内的药动学表现出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备可用于检测氟苯尼考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采用戊二醛法合成氟苯尼考的人工抗原FFA-BSA、FFA-OVA、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鉴定,用FFA-BSA免疫BALB/C雌性小鼠获得可用于检测氟苯尼考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用间接ELISA法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经过紫外扫描鉴定,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合 FFA-BSA和FFA-OVA,偶联比分别为12∶1和11∶1。制备的抗体效价低于1∶32000,抑制率为50%( IC50)时的氟苯尼考浓度为36.9 ng/mL。可见,本试验制备的氟苯尼考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高特异性,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猪肉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动物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量测定的可靠、灵敏的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提取猪肉组织试样,经C18固相小柱净化,用体积分数为60%甲醇水溶液洗脱,吹干,用Sylon在50℃衍生20min后,进行检测.采用选择离子监测(m/z178、257、259)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衍生物SIM的总离子流图峰面积与试样质量浓度在5.00-100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方法最低检出限达2.0t,e,/kg.猪肉组织在1.0、10.0和100.0μg/kg三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4%、84.0%和71.2%,相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7%、6.8%和11.5%.同时,对氟苯尼考三甲基硅醚衍生物的Ⅱ质谱可能裂解途径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7.
口灌氟苯尼考在黄鳝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其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25℃下黄鳝单次口灌氟苯尼考(20mg/kg)后其体内的药物代谢和连续3d口灌(20mg/(kg.d))氟苯尼考后的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黄鳝体内吸收迅速、组织分布广泛。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氟苯尼考的达峰质量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07μg/mL、7.57、9.34、5.87μg/mg和3.67、4.45、2.01、9.28h。各个组织消除半衰期t1/2β)的大小顺序为肾脏(29.26h)>肝脏(19.32h)>肌肉(17.22h)>血浆(10.84h)。氟苯尼考胺在黄鳝体内代谢缓慢,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MR)最高,分别为45.93h和49.21%。连续3次口灌后,标示残留物在黄鳝肾脏组织的残留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和肌肉。给药10d后所有组织均检测不到残留。若按照日本规定0.1mg/kg的最大残留限量(MRL)计算,得到的休药期为12d,与实测浓度判断法得出的休药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建立了小龙虾组织中氟苯尼考(FF)和氟苯尼考胺(FFA)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连续6 d药浴(水温25℃)的方式,研究淡水小龙虾肌肉和肝胰脏中FF及其主要代谢物FFA代谢动力学和消除规律。检测方法是以PBS(pH 6.0)和乙酸乙酯-氨水(体积比为98∶2)作为提取溶剂,采用XTerra@RP18(5μm,4.6 mm×250 mm)反向色谱柱,利用乙腈-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体积比为3∶7)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24 nm。在添加20~500μg.kg-1标样时,该方法的回收率大于70%,变异系数低于7.92%。FF和FFA的检出限分别为20μg.kg-1和10μg.kg-1。残留消除试验结果表明:在药浴FF 6 d后,在组织中两种药物均检出,说明其代谢物也有出现。停药后168 h,肌肉中检测不到FFA;停药后336 h,肝胰脏中检测不到FFA残留,肌肉和肝胰脏中均检测不到FF残留。两种药物在肝胰脏的消除速率都慢于肌肉,FF的消除速率均略慢于FF和FFA总量在组织中的消除速率,肝胰脏中的FFA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FF和FFA两种药物残留总量在淡水小龙虾肌肉和肝胰脏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是y=505.06e-0.012 9x和y=775.71e-0.010 0x、y=690.78e-0.013 5x和y=1 778.7e-0.011 1x,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1.33 h和62.43 h,在肌肉和肝胰脏中降至100μg.kg-1的理论时间分别为5.94 d和10.8 d。考虑到温度为影响药物代谢和残留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建议FF在小龙虾体内的休药期为270℃.d。  相似文献   

19.
氟苯尼考在两种鳗鲡体内残留及消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在25℃下,以30 mg/kg的剂量多次口灌给药后1、2、3、5、8、12、20、30 d,取鳗鲡的血浆和肌肉、肝脏、肾脏等样品,加入内标氯霉素混合,经萃取过滤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在97.8%~101.3%之间,日内变异系数为(3.23±0.49)%,日间变异系数为(4.08±0.85)%.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血浆中的半衰期分别达7.8 d和8.3 d.氟苯尼考的最高残留限量,如规定为0.2μg/g,则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用药后的最大休药期分别是38.7 d和28.5 d;如规定为1μg/g,则最大休药期分别是19.0 d和11.2 d.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在鸡粪中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鸡粪中氟苯尼考的降解特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研究微生物、有机质、光照、氟苯尼考起始浓度与鸡粪中氟苯尼考降解的关系,以20 ℃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的未灭菌、未去有机质的鸡粪中氟苯尼考降解为对照,结果表明,对照氟苯尼考的降解半衰期为1.9 d,降解动力学方程为Ct=7.81×e-0.369 9t,11 d的降解率达95%;与对照相比,高温灭菌和去除有机质后,鸡粪中氟苯尼考的降解能力显著下降,半衰期分别提高到6.4、7.2 d;光照处理与避光处理(对照)鸡粪中氟苯尼考降解的半衰期、降解速率常数和降解速率方程均无明显差异;氟苯尼考起始含量5、10 mg/kg的半衰期差异不大,分别为1.8、1.9 d,而20 mg/kg的半衰期延长至5.6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