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本研究开展藏木香黑地膜垄栽和双色地膜垄栽两种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考察不同栽培方式下藏木香移栽成活率、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通过分光光度法和HPLC定量分析法测定成分含量,采用SPSS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藏木香两种栽培方式的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双色地膜垄栽方式优于黑色地膜垄栽,而田间管理成本趋于一致,药材质量亦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双色地膜垄栽方式生产藏木香,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马铃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及产量对不同地表覆盖的差异性反应,为干旱区马铃薯覆盖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式,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植物材料,设置起垄不覆盖(CK)、起垄覆盖黑色地膜(T1),起垄覆盖白色地膜(T2)和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3)4个处理,研究不同地面覆盖对马铃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  相似文献   

3.
麦茬辣椒高垄覆黑膜栽培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贾利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18-3018
麦茬辣椒高垄栽培和覆盖黑色地膜2种方法均可减轻疫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试验表明,高垄栽培结合盖黑色地膜不仅可以明显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提高辣椒的产量效果也很显著,增产达25.4%。  相似文献   

4.
黑色地膜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旱地梯田进行的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全膜覆土垄侧栽培、全膜垄侧栽培和半膜垄侧栽培3种覆膜方式的折合产量分别为47 552.88、43 802.70、41 479.35 kg/hm2,分别较对照露地双行垄作栽培增产27.88%、17.79%、11.54%,且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也高,适宜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夏季番茄高垄栽培结合覆盖黑色地膜方法对减轻病毒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夏季番茄高垄栽培结合覆盖黑色地膜不仅可以明显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番茄的产量提高效果也很显著,并且可以提高番茄的品质及优质果率,增产达25.7%,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 190~10 980条/hm2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 987.2元/hm2;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m2;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大棚草莓生长及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色地膜覆盖和无色透明地膜覆盖2种不同栽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盖黑色地膜的草莓的生长量、产量、品质均优于覆盖无色透明地膜的草莓。  相似文献   

9.
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栽培方式),并且起垄+覆膜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覆膜和起垄单一处理;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果形指数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和对照。综合来看,起垄+覆膜处理使起垄、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互相补充,对柑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增强,降低了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生产上起垄、覆膜两种方式结合应用,以提升柑橘品质、提高柑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190-10980条/ha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987.2元/ha;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a;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红芪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垄栽、黑膜覆盖垄栽、露地垄栽和露地平栽6种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是红芪高产栽培的最佳方式,在此栽培方式下红芪综合性状最优,产量较露地平栽增产56.46%.  相似文献   

12.
韩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40-4343
以循化线辣椒为试材,在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东街村以不同垄高为主区因素、不同地膜覆盖类型为副区因素,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覆膜的循化线辣椒全生育期最长,黑色膜次之、银色膜第三、透明膜最短.高垄栽培的全生育期较相应的低垄短.透明膜、银色膜和黑色膜均可提高循化线辣椒的单株果数、果长、果宽和单果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透明膜>银色膜>黑色膜.高垄栽培比低垄栽培能提高循化线辣椒单株果数、果长和单果重.银色膜、透明膜、黑色膜可以提高循环线辣椒的红果率和鲜果产量,而对鲜果辣椒素含量和鲜果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高垄栽培与低垄栽培对红果率、鲜果辣椒素含量和鲜果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高垄透明膜的纯收入最高,其次是高垄黑色膜,再次是银色膜;高垄的产量高于相应的低垄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黑白双色地膜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在陇县曹家湾镇流渠村进行黑白地膜与常规透明白色地膜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黑白地膜团颗期之前膜下温度高,烟叶在移栽期到团棵期生长较快,黑色部分的吸热作用明显;团棵期之后,白色透明地膜膜下温度较高,反光率明显好于黑白双色地膜,烟叶开片较好,产量、产值、桔黄烟比例相对较高.同时,黑白地膜具有遮阴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治垄内杂草生长.[结论]研究可为黑白双色地膜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和探讨起垄双层地膜覆盖在河西绿洲灌区温室大棚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设置垄沟底覆单层地膜、垄上覆单层地膜和覆双层地膜3种地膜覆盖方式,以不覆膜为对照,采用沟灌水肥供给模式,研究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垄面覆盖地膜辣椒的株高、茎粗、主根长、地上下部干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膜,根冠比显著低于不覆膜;在成熟期,覆双膜辣椒的株高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9.46%和5.82%,茎粗为9.13%和11.82%,叶宽为27.57%和34.47%,叶绿素含量为7.74%和6.91%,地下部鲜质量为1.30%和1.53%,主根长为4.13%和7.26%、地上部干质量为0.83%和22.67%,地下部干质量为13.96%和16.23%;覆双膜辣椒产量分别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和不覆膜对照14.58%、12.75%和28.18%,2种覆单膜方式之间的辣椒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设施辣椒起垄覆盖双层地膜是一种能够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增加产量的地膜覆盖方式,适宜在河西绿洲灌区设施辣椒高产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蔡克桐  沈其文  涂修亮  汪红武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12-4813,4816
以鄂薯4号为材料,进行传统耕作、起垄、少耕稻草覆盖、起垄覆尼龙膜、起垄覆黑膜及起垄覆麻地膜6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处理.结果表明,起垄覆麻地膜处理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及商品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5种栽培方式.在产量方面,起垄覆麻地膜处理比传统耕作、起垄、少耕稻草覆盖、起垄覆尼龙膜及起垄覆黑膜处理分别增产21.03%、15.59%、13.61%、8.64%和3.47%.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丹参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3种揭膜方式对丹参根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产量的影响显著,以丹参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处理的丹参根产量最高,达到10015.5kg/hm2,比不覆盖地膜的处理增加了38.3%,比完全不揭除地膜的处理增加了近2倍;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以丹参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处理丹参根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丹参酮ⅡA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为0.4571%,丹酚酸B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6.4223%,总丹参酮在9月份达到0.9842%。在丹参苗期采取地膜覆盖,返青后及时揭除地膜,可以提高丹参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棉花技术推广站承担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关于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品质产量影响的试验。笔者作为试验主要承担者,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概况1.1试验目的。观察棉花在黄淮海流域土壤气候等条件下平作不盖地膜、平作盖地膜、起垄不盖地膜、起垄盖地膜对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进一步对不同耕作方式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差异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起垄高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很多地区农田灌溉条件差、干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为探索西藏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不同起垄高度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垄高50 cm种植,其次是垄高30 cm种植,最低是平作种植,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建议采用高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一种节本增效的魔芋栽培方式,减少魔芋栽培中人工除草成本高及除草过程中损伤植株造成软腐病发生等情况,试验在常规起垄栽培的基础上以一代小籽球为材料进行覆膜栽培,以银黑色双面地膜替代常规地膜,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魔芋生长情况、杂草防除效果及魔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栽培对魔芋出苗率、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除草防效,降低魔芋栽培成本,增加产量,其中覆膜全覆土自然顶膜出苗栽培除草防效达到100%,除草成本节约64.4%,增产4.4%,是一代魔芋种植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旱地马铃薯绿色覆盖栽培需求,引进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其抑蒸效果、田间降解特性及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抑蒸效果显著低于对照PE黑膜,140 d内抑蒸率较对照PE黑膜低41.73%,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抑蒸效果最佳,达到61.32%。供试的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田间埋设180 d的降解率为4.77%~28.79%,平均为13.18%,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0降解率最高,达到28.79%;田间起垄覆盖174 d后,供试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膜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破裂,其中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2的破裂程度最严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4、DX7、DX10膜面完整性较好。供试的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平均较对照PE黑膜覆盖减产3.18%,WUE较对照PE黑膜覆盖降低了6.69%。综合考虑认为,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DX7综合表现优良,可在定西市旱地马铃薯全膜(黑膜)覆盖大垄双行栽培中进行生产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