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探讨菜田减肥潜力和生物有机肥增效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1)、100%常规施肥(CK2)、8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1)、8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2)、7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4)。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使莴笋的株高、茎长及茎粗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2效果最优;在相同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化肥减施20%较减施30%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增强;T2处理莴笋叶绿素总量分别比CK1处理和CK2处理提高17.32%和1.74%;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分别高于其他处理6.90%~49.35%和6.26%~58.64%;与CK2相比, T1、T2、T3和T4分别增产4.76%、15.31%、11.06%和4.11%,其中T2产量最高,达8 277.00 kg·667m~(-2),其经济效益比CK2增长11.64%;化肥减施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肥料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K2处理, 100%常规施肥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破坏,导致肥料的浪费;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莴笋硝酸盐含量降低, T3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茎、叶中硝酸盐含量较CK2分别降低26.53%和20.96%;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莴笋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配施400 kg·667m~(-2)时效果更优。化肥减施20%的条件下配施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可增强莴笋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可食用部分品质,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配置的良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了一管多行的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机理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1方案(灌水定额为20、15 m~3·667m~(-2)和10 m~3·667m~(-2))和G2方案(灌水定额为20 m~3·667m~(-2))的耗水量变化范围基本一致,变化于247~276 m~3·667m~(-2)。膜下滴灌棉花产量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加,G2方案(灌水定额等于20 m~3·667m~(-2))是膜下滴灌棉花的高产灌水定额。灌溉定额在80~90 m~3·667m~(-2)以下时,产量随灌溉定额呈直线增长,灌水对棉花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在90~115 m~3·667m~(-2)时,产量随灌溉定额呈曲线增长,水的增产作用逐渐减缓;大于115~120 m~3·667m~(-2)时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减少。灌溉定额一定时毛管配置方式对棉花耗水量影响差异不大。一管三行略高于一管四行,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耗水模数与灌溉定额呈逆向关系。不同灌溉定额下,日蒸腾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即中期大前后期小。一管三行、一管四行两种灌溉方式均能达到高产水平,毛管间距可扩大到80~100 cm,毛管投入量比现状减少33%~50%,是干旱缺水区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高效的田间灌溉方式。现蕾期第一次灌水,吐絮初期最后一次灌水,棉铃期灌水2~4次,全生育期灌水4~6次,灌水定额20 m~3·667m~(-2),灌溉定额80~120 m~3·667m~(-2)的灌溉制度,是一管多行的高产灌溉模式。土壤水分下限值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开花期之前60%以上,棉铃期45%~60%,吐絮期至收获期50%以下),可满足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长期咸水滴灌对灰漠土物理化学特性及棉花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咸水灌溉11 a后土壤盐分、容重、水力特性、棉花耐盐生理特征及产量。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盐度水平:0.35 dS·m~(-1)(淡水)、4.61 dS·m~(-1)(微咸水)和8.04 dS·m~(-1)(咸水)。研究表明:与淡水灌溉相比,微咸水和咸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容重、盐分、pH值和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土壤孔隙度、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微咸水和咸水灌溉处理下分别较淡水处理降低45%和60%,体积含水率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增大;与淡水灌溉相比,微咸水和咸水灌溉显著降低棉花叶面积、叶水势、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干鲜质量比,其中叶水势分别较淡水处理下降43.34%和63.46%;微咸水和咸水灌溉显著增加棉花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同时SOD、POD和CAT活性也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分别较淡水灌溉增加69.52%和212%;棉花总生物量在微咸水和咸水灌溉处理下分别较淡水灌溉处理降低14.15%和32.88%;籽棉产量分别较淡水灌溉降低12.6%和25.7%。综上所述,长期的微咸水和咸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的可利用性也显著下降,导致棉花生物量和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生长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150 kg·hm-2(T1)、230 kg·hm-2(T2)、465 kg·hm-2(T3)、857 kg·hm-2(T4)、1 250 kg·hm-2(T5)、1 640 kg·hm-2(T6)以及原位土512 kg·hm-2(CK1)和无残膜(CK2)等8个残膜量梯度,测定棉花全生育期土壤体积含水率、灌水后盐分变化动态、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残膜量的增加,0~60 cm剖面土壤体积含水率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减少幅度最大;花铃期随灌水后天数的增加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多,且残膜量越多盐分分布越不均匀;棉花各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产量均表现为随残膜量的增加逐渐减小,且在残膜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最大;当残膜量大于857 kg·hm-2时,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田蜗牛的防控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种农药在山东济宁夏玉米苗期喷雾防治幼贝期蜗牛试验。发现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mL/667m~2、3%高氯·甲维盐乳油90 mL/667m~2在喷施后2 d对玉米田蜗牛的防效即可达88.93%、91.90%,速效性较好;至药后10 d,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 mL/667m~2、95%松树油乳油200 mL/667m~2+90%茶皂素助剂粉剂250 mL/667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92.04%、89.70%,体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条跳甲初发期,用0.9%联苯菊酯·呋虫胺颗粒剂2 000g、3 000g、4 000g/667m~2剂量拌细土撒施防治,施药后第7d防治效果分别为74.34%、76.97%与77.05%;施药后第15d防治效果分别为76.27%、77.28%与77.84%,相当于对照药剂0.4%呋虫胺颗粒剂7000g/667m~2和常用药剂15%毒死蜱颗粒剂1 000g/667m~2,高于对照药剂0.2%联苯菊酯颗粒剂5000g/667m~2。从防治效果来看,建议使用0.9%联苯菊酯·呋虫胺颗粒剂2 000g~4 000g/667m~2、拌土量为15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硫酸钠盐渍化土壤布置田间试验,研究种植草木樨和施用脱硫石膏(30 t·hm~(-2))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春季灌溉洗盐大幅度降低土体土壤p H值、盐渍化程度,尤其是表层土壤,p H值和EC值分别降低1.54~2.07和7%~69%,主要盐分离子Na+和SO42-分别降低了80%和39%。施用脱硫石膏对灌溉洗盐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0%、15%和50%;施用脱硫石膏提高草木樨生物量34%,但植株磷含量降低了42%。种植草木樨大幅度降低土壤EC值和盐分离子含量,表层土壤主要盐分离子Na~+和SO_4~(2-)含量分别从670 mg·kg~(-1)和2 500 mg·kg~(-1)降低至3.38 mg·kg~(-1)和140.80 mg·kg~(-1),降低了200倍和16倍;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6%和40%,而有效磷、有效钾却降低了49%和26%,同时施用脱硫石膏,尽管对土壤p H值、EC值和盐分离子浓度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也相对有所增加。说明草木樨具有很好改良培肥盐渍化土壤作用,与脱硫石膏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可加快盐渍化土壤改良培肥,但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障碍消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对照(CK),深松+脱硫石膏(SG),深松+腐植酸(SF),深松+复合调理剂(ST),深松+复合调理剂+腐植酸(STF),粉垄+脱硫石膏(FG),粉垄+腐植酸(FF),粉垄+复合调理剂(FT),粉垄+复合调理剂+腐植酸(FTF),脱硫石膏、复合调理剂和腐植酸施用量分别为15 000、22 500 kg·hm-2和6 00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2.7%~18.4%,土壤总孔隙度增加3.8%~25.3%,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与CK相比,耕作协同物料添加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pH、钠吸附比(SAR)和总碱度,降低幅度分别为6.8%~21.3%、20.7%~78.3%和17.1%~47.7%;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2.5%~63.9%。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理论产量较CK分别提高4.8%~10.1%、8.9%~22.0%和...  相似文献   

9.
施用生物菌肥对桃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桃园土壤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梯度的生物菌肥 T1(200 kg·667m-2)、T2(300 kg·667m-2)、T3(500 kg·667m-2)及T4(1 000 kg·667m-2)4个处理,以鸡粪为 CK(2 000 kg·667m-2),研究生物菌肥对桃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桃园土壤pH值、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微生物单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微生物对六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硝态氮含量下降。生物菌肥200 kg·667m-2处理下,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较CK提高53.98%(P<0.05),而与生物菌肥300 kg·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300 kg·667m-2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利用强度最高,较CK提高22.67%(P<0.05)。生物菌肥300 kg·667m-2处理下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 优势度指数)及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强度较CK分别提高33.49%、129.61%、0.22%和18.06%(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化合物利用强度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主成分分析中,生物菌肥300 kg·667m-2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碳源利用强度及土壤养分影响得分最高,分别为2.42和1.36。因此,生物菌肥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功能多样性、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强度及养分含量,其中以生物菌肥300 kg·667m-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72%异丙草胺EC 100~300 ml/667m2在马铃薯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对一年生杂草反枝苋、藜、稗草和狗尾草等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其中72%异丙草胺EC150~200 ml/667m2处理药后45 d鲜重防效为80.8%~86.4%,在此剂量范围内可以使马铃薯增产11.8%~15.8%,与对照药剂33%施田补EC 200 ml/667m2处理相比,防效和增产幅度相当或略优.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覆膜沟灌对加工番茄生长效应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灌溉中存在不足,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研究了沟灌覆膜和无覆膜形式对加工番茄植株生育指标、品质、水分生产率、地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番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对沟灌措施下的番茄植株的株高相比无覆膜处理增加达43%,茎粗增加达45%,番茄红素分别增加6.5%~25.4%;水分生产率及地上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也分别提高了56%和22%,植株产量增长了1848.15~2768.89 kg·667m-2,农民也得到了692.75~1592.75元·667m-2的增产收入。因此在沟灌加工番茄生产中采取覆膜种植能有效促进生长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脱硫石膏对苏打盐碱土水盐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脱硫石膏对苏打盐碱土水盐入渗过程的影响,2020年6月进行了一项室内土柱入渗试验,供试土壤离子组成主要为Na_2CO_3和NaHCO_3、电导率为1.89 mS·cm~(-1)、钠吸附比为10.01、碱化度为40.20%,设置了5个脱硫石膏施用水平(施用量分别为土重的0.0%,0.5%,1.0%,1.5%,2.0%),并利用Philip和Kostiakov两种入渗模型描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表明:在入渗时间为630 min时,0.5%、1.0%、1.5%、2.0%处理累积入渗量与0.0%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0.00%、43.03%、61.21%、55.15%,入渗率分别增加64.94%、233.33%、271.86%、339.83%;当湿润锋运移至60 cm时,0.5%、1.0%、1.5%、2.0%处理所用时间比0.0%处理分别减少33.33%、63.89%、63.89%、70.83%;同时,脱硫石膏显著影响了Philip和Kostiakov入渗公式参数,随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吸渗率S从0.0647 cm·min~(-0.5)增加到0.0957 cm·min~(-0.5),稳定入渗率A从0.0024 cm·min~(-1)增加到0.0189 cm·min~(-1),经验指数K从0.0165增加到了0.0698;在50~60 cm土层深度随着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增加,土壤脱盐效率增加。综上,脱硫石膏可以加快苏打盐碱土水分入渗速率,增加脱盐效率,对苏打盐碱土改良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3年定位试验,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不同比例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情况下,间作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2种豆科绿肥饲草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针叶豌豆时,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效果最好,虽然该模式下玉米籽粒产量下降了0.63%,但是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针叶豌豆籽粒1987.34 kg?hm -2、针叶豌豆干草1374.35 kg?hm -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6364元?hm -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18.05%。间作毛叶苕子时,虽然所有化学氮肥减施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低于农民习惯施肥,但是在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情况下减产幅度最低,只有2.76%,达到了14263 kg?hm -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毛叶苕子干草3175.47 kg?hm -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2136元?hm -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4.33%。而且这2种种植体系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时,间作收获籽粒为主的针叶豌豆和间作以收获豆科饲草为主的毛叶苕子,均能减少10%的化学氮肥用量,其中间作针叶豌豆的经济效益高于间作毛叶苕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水营造底墒差异对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西瓜耗水规律、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灌水造墒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但灌水定额过大(70 m3·667m-2和55 m3·667m-2)会引起水分深层渗漏;西瓜生育前期耗水量随着播前灌水量降低而降低;西瓜需水高峰期,当1 m土层底墒在222~270 mm范围内,耗水量随1 m土层底墒增加而降低;底墒差异还会影响收获期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综合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试验区域内,当西瓜生育期降雨量在85 mm左右,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在250 mm就可保证西瓜正常生长。另外,压砂地夏季休闲措施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加了2.7 mm,为下一季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甜菜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甜菜种植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连续3 a进行了不同比例羊粪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质量及甜菜含糖率和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0%羊粪比其他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甜菜含糖率,与100%化肥比较,土壤容重、pH值和全盐降低10.45%、15.14%和15.35%,孔隙度和团聚体增加5.29和5.81个百分点,总持水量、CEC、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增加10.69%、16.85%、29.90%、29.93%和16.33%,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8.93%、27.27%、21.74%和17.95%,甜菜含糖率增加2.74个百分点;施用100%化肥比其他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盐和氮磷钾含量,与100%羊粪比较,全盐含量提高18.14%,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1.23、1.78倍和1.22倍;施用50%羊粪+50%化肥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甜菜产量和经济效益,与100%化肥比较,甜菜叶丛高度、根体长度、根直径、单株根重、根产量、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增加6.40%、8.75%、19.00%、6.96%、5.33%、0.10万元·hm~(-2)和0.02元·元~(-1)。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干播湿出对棉花覆土板结程度、土壤水盐分布以及出苗情况的影响,设置不同出苗水量与灌水频率2个因素,共计6个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分别为WP1(675 m3·hm-2)、WP2(900 m3·hm-2)、WP3(1 125 m3·hm-2)、WP4\[(675+225) m3·hm-2\]、WP5\[(675+450) m3·hm-2\]、WP6\[(675+300+225) m3·hm-2\]与冬灌处理,对各处理的表层覆土板结度、灌前与灌后含水率及含盐量、出苗率、株高、茎粗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板结度受灌溉水总量与灌水频次影响,WP4处理表层土壤板结程度最低(99.87 kPa),少量高频灌溉可以降低表层土壤板结度;各处理膜间电导率最大,高于窄行土壤9%以上;WP4处理出苗率最高(84.74%);窄行电导率、窄行含水率和表层覆土板结度与出苗率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窄行电导率与株高、茎粗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评判各处理出苗率与生长指标,WP4处理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7.
羊草和脱硫石膏对内蒙古河套地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脱硫石膏和耐盐植物改良与培肥盐渍化土壤的作用与效果,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硫酸盐盐渍化土壤上设置田间试验,测定施用脱硫石膏(30 t·hm-2)与不施用脱硫石膏并种植羊草后土壤盐分及基础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灌溉可大幅度降低土体p H值、电导率(EC)和盐分离子浓度,施用脱硫石膏可加快降低土壤碱度,主要盐分离子Na+和SO42-分别降低了80%和39%以上,但EC略有提高,导致养分淋失;羊草对脱硫石膏有良好的反应,生物量提高了30%,但全磷含量降低了22%,全氮、全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种植羊草降低Na+和SO42-含量至3.38 mg·kg-1和132.27 mg·kg-1,且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2%和37%,同时施用脱硫石膏效果更好一些。说明脱硫石膏与羊草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可加速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进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应适当增加施用P、K肥料,以补充养分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设施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南疆地区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2 g·L-1(T1)、4 g·L-1(T2)、6 g·L-1(T3)和8 g·L-1(T4),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同一灌水定额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灌水矿化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阶段土壤含水率基本表现为20~60 cm土层较高,表层及深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逐渐增加;0~8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在生育期内逐渐降低,且深层土壤降幅显著;生育期初始阶段土壤含盐量主要积聚在0~40 cm土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盐分呈累积趋势且向深层土壤运移,生育期末主要积聚在0~60 cm土层;灌水矿化度小于4 g·L-1时0~20 cm土层整体呈脱盐状态,其中CK处理平均脱盐率达27.79%,T1处理平均脱盐率达17.07%;灌水矿化度2~4 g·L-1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株高和茎粗相较CK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