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山西马铃薯养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33-1036
对山西3个县17个村170户农民马铃薯的种植密度、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方法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种植密度为2.900万~3.114万株/hm~2;施肥方法主要选择播种前撒施和沟施,施肥量的80%按照习惯施用、20%依据地力施用;氮磷钾肥养分投入量分别为:氮肥18~435 kg/hm~2,磷肥6~268.5 kg/hm~2,钾肥5.25~168.8 kg/hm~2。  相似文献   

3.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旱地覆膜免耕冬麦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栽培关键因子播种期、密度、氮磷肥用量及追肥时期进行计算机寻优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旱地冬麦覆膜免耕种植实现经济产量2 25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5.5%、经济纯收益5 250元/h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播种期10月4~7日,播种密度298.5万~328.5万株/hm~2,氮肥施用量59.7~72.3 kg/hm~2,磷肥施用量78.6~94.5 kg/hm~2,追肥时期为3月20日~3月26日。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两优616’秧龄、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产量的综合影响,探求该品种中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方案,通过一季中稻田间试验建立‘两优616’秧龄、移栽密度、施氮量与产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氮量移栽密度秧龄;经模拟寻优与筛选,最优组合是秧龄30.4天,移栽密度20.46万丛/hm~2,施纯氮168.75 kg/hm~2时,拟获得的最高产量为9778.1 kg/hm~2;‘两优616’产量≥8625 kg/hm~2的主要农艺措施为秧龄29~33天,移栽密度17.2万~22.7万丛/hm~2,施纯氮160.0~190.8 kg/hm~2。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免耕无盘抛秧配套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水稻无盘免耕抛秧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为参试因子,优化出在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条件下稻谷产量在11 100 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17.46万~18.54万株/hm~2,施氮肥(纯N)175.350~184.651 kg/hm~2、磷肥(P2O5)132.15~143.85 kg/hm~2、钾肥(K2O)156.0~175.2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及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对半夏繁殖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制定半夏高产繁殖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扩大白麻芋种源,为半夏生产提供优质的种源保障。在田间采用4个因子5个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子对半夏繁殖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表现为种植密度磷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建立各因素与半夏块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获得半夏繁殖块茎产量为10 538.39 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1 158.30万~1 330.86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30.84~40.80 t/hm~2、施氮量80.63~114.89 kg/hm~2、施磷量327.51~419.04 kg/hm~2。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龙特优92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特优927是文山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为探讨龙特优927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开展种植密度、施N量、施P量、施K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经计算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种植密度为30.873~32.075万丛/hm~2,施纯氮量149.49~165.78 kg/hm~2,施纯钾量83.385~96.615 kg/hm~2,施纯磷量68.517~121.012 5 kg/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毕粳4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Y=572.085 7-13.812 5X_1-21.762 5X_2+4.679 2X_3+9.395 8X_4+4.108 8X_1~2-14.728 7X_2~2-6.816 2X_3~2-0.203 7X_4~2-0.506 3X_1X_2+3.843 8X_1X_3+2.006 3X_1X_4+2.406 3X_2X_3-4.606 3X_2X_4-1.031 3X_3X_4(单位:kg/667 m~2)。提出了毕粳42号获得8 376.45 kg/hm~2以上的最佳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优化配比方案:即栽插密度23.377 5万~25.507 5万穴/hm~2,N施用量131.512 5~163.8 kg/hm~2,P_2O_5施用量137.325~162.675 kg/hm~2,K_2O施用量165.975~198.15 kg/hm~2。各因素对毕粳42号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量>栽插密度>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9.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氮素水平、磷素水平、钾素水平对玉米新品种喜相伴99产量的影响,以找出不同栽培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措施方案。结果表明,播种期、种植密度、施N量、施P_2O_5量、施K_2O量等与玉米产量回归相关显著,喜相伴99高产(7 500~9 750 kg/hm~2)栽培方案为:3月4~11日播种,种植密度5.18万~5.79万株/hm~2,按N、P_2O_5、K_2O比例约1∶0.5∶0.8施肥,施肥量为纯N 128.25~207.75 kg/hm~2、P_2O_5 67.05~108.15 kg/hm~2、K_2O 101.55~171.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烟后种植不同密度的苦荞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苦荞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主茎节数、一级分枝、茎粗、千粒重等生物性状影响不显著,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表现出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2 366.79 kg/hm~2;其次为150万株/hm~2,达2 133.44 kg/hm~2;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产量最低,仅为1 733.42 kg/hm~2;种植密度由135万株/hm~2增加到150万株/hm~2,产量呈有所降低的趋势。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烟后种植苦荞的最佳种植密度控制在135万~150万株/hm~2,烟后苦荞田间生长的综合生物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探明了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通粳98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113.8万/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135.0万/hm~2、施氮量300.00~356.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磷及密度对高寒干旱区啤酒大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河西走廊高寒阴湿雨养农业区影响啤酒大麦产量形成的主要栽培因子氮肥、磷肥施用量及播种密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分析讨论了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单独效应及互作效应。得出影响啤酒大麦产量因子大小依次为播种密度、施磷量(P2O5)、施氮量(N)。产量4 5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施氮量(N)149.40~150.45 kg/hm~2,施磷量(P2O5)110.70~117.90 kg/hm~2,播种密度383.85万~394.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4.
陇西县黄芪地膜育苗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陇西县进行了黄芪地膜育苗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地膜育苗穴距为10 cm×10 cm模式下,播量为7~11粒/穴时种苗产量较高,为9 350~9 610 kg/hm~2;穴距为12 cm×12 cm模式下,播量为11~15粒/穴时种苗产量较高,为9 735~9 950 kg/hm~2;穴距为15 cm×15 cm模式下,播量为17~21粒/穴时种苗产量最高,为9 825~9 990 kg/hm~2。优质苗比率与密度成反比,密度越大比率越小,且随着密度增加,优质苗比率下降的幅度随之增加。在陇西自然条件下,黄芪地膜育苗适宜穴距为12 cm×12 cm、15 cm×15 cm,密度为690万~7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油菜氮、磷、密度综合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表明,油菜施用氮磷肥增产效果显著;油菜密度并非越大越好,白菜型油菜秦油四号的合理密度为30.00~39.75万株/hm~2;高肥力田块油菜可达3000kg/hm~2;氮、磷、密度对油菜产量的最佳组合为1hm~2施氮150kg、磷120kg,密度39.75万株,油菜最佳产量3080.1kg/hm~2;中等偏下肥力田块,氮、磷、密度、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氮150kg、磷120km、37.80万株/hm~2、产量可达2320.8km/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出有利于发挥杂交油菜单株生产优势,获得高产优质、适宜大面积应用推广的栽培密度,以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试材,设置7个不同栽培密度,研究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水条件下,栽培密度19.5万株/hm~2平均产量最高,为2 762.10 kg/hm~2;栽培密度16.5万株/hm~2平均产量次之,为2 584.95 kg/hm~2;栽培密度22.5万株/hm~2产量位居第三,为2 563.55 kg/hm~2;栽培密度4.5万株/hm~2产量最低。随着密度增大,产量逐步增高,当密度达到1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而当密度高于或低于19.5万株/hm~2时,受群体质量的影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栽插密度40万丛/hm~2的平均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栽插密度35万丛/hm~2、施氮量321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氮量268.5 kg/hm~2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品种陆育4号的最佳处理是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肥量268.5 kg/hm~2,适当增加栽插密度,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仍能取得较高水平的稳定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新品种西南112小麦获得高产的种植密度、氮、磷肥施用量及配比,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种植密度、N、P_2O_5对西南112杂交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高产数学模型,以制定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产量影响依次为施氮量种植密度施磷量;获得产量3 900kg/hm~2的综合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203.04~226.41万苗/hm~2,施氮量76.45~96.61kg/hm~2,施磷量50.22~69.78kg/hm~2。  相似文献   

19.
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花生起垄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了5个种植密度(15.0万、16.5万、18.0万、19.5万、21.0万穴/hm~2)处理,研究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1.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为5 225.8 kg/hm~2,其次为19.5万穴/hm~2的处理,产量为5 192.8 kg/hm~2;种植密度超过一定密度(19.5万穴/hm~2)后,增产效果不显著。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籽仁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针对豫南地区主栽花生品种远杂9102,起垄种植的适宜密度为19.5万~21.0万穴/hm~2。  相似文献   

20.
以早蒜1号为指示品种进行的薹用大蒜覆膜秋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行距22.5 cm,株距7 cm,密度63.45万株/hm~2时大蒜主要性状表现良好,蒜薹折合产量最高,为6 481.5 kg/hm~2,蒜头折合产量为13 185.2 kg/hm~2。综合考虑,建议薹用大蒜覆膜栽培种植密度为60万~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