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阳明山黄杉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湖南省双牌县阳明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黄杉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杉群落中黄杉为群落的优势种,优势地位明显,群落结构稳定,处于成熟期;黄杉林如不经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任其发展,将会被甜槠林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子午岭林区林虫区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子午岭林区林虫区系结构及林虫进行水平划分论述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梁峁顶部群落区、干旱阳坡群落区、较湿润阴坡群落区、沟道群落区4区的主要林虫种类及其危害特征,提出了子午岭林区今后开展森林害虫防治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利用GIS技术结合常规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杉在云南的集中分布区滇东北的宣威市和会泽县开展生长适宜性研究,预测黄杉在研究区域的潜在分布,找出研究区域适合培育人工黄杉林的宜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黄杉生长的面积为553 128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6.33%;在研究区域内筛选出适宜营造黄杉林的宜林地10 550.2 hm2。通过GIS技术分析所得结果与天然黄杉林的实际分布情况较符合,说明基于GIS技术预测黄杉潜在分布区域和筛选适宜营造黄杉的造林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围绕武夷山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生态功能以及与其他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进行研究表明:①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调查主要集中在米槠林、甜槠林、丝栗栲林、青冈林和木荷林等5种森林群落类型,其中关于甜槠林群落结构特征的报道较多;②有关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特征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在土壤特征调查方面主要研究了土壤的生化和理化性质,在群落调查方面主要回答了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种间联结性、生物量等问题,土壤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发表的文献占文献总数量的90%以上,而气候和水文方面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结合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现状分布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构建Maxent物种潜在分布模型,预测了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潜在分布区,明确了控制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的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和检验数据(Texting data)的AUC值分别为0.974和0.921,模型的总体预测精度达到优秀水平;(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年均降水量(Bio12)、和昼夜温差月均温(Bio2) 3个气候因子为影响和控制贵州省天然黄杉林潜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3个主导因子的适宜范围依次为26-38mm、865-980mm、9.5-10.5℃,最适宜值依次为32mm、915mm、10.2℃;(3)贵州省天然黄杉林潜在适宜区域总面积21 558.35km~2,其中包含高度适宜区域10 113.97 km~2,中度适宜区域11 444.38km~2;(4)贵州省天然黄杉林高度适宜区域的海拔范围为547-2 622m,平均海拔1 319m,中度适宜区域的海拔范围为593-2 476m,平均海拔1 276m。  相似文献   

6.
秦岭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存根  彭鸿 《林业科学》1994,30(6):487-496
根据37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系统研究了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对群落进行了分类。秦岭太白红杉林可划分为3个林型组,即灌木太白红杉林、草类太白红杉林、藓类太白红杉林,和16个林分类型。应用NMDS排序技术,分析了太白红杉林下草本植物生态种组的特点,探讨了各林分类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而为保护经营这一珍稀植物群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年龄胸径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深入探究林木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保护珍稀树种,对七姊妹山黄杉群落进行了调查。选用7种常见的回归模型对黄杉的胸径-年龄、树高-年龄、树高-胸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杉的胸径、树高与树龄成正相关,树高与胸径也成正相关,三次曲线模型可以很好地表达黄杉胸径-年龄和树高-年龄关系,表达式为:y=-0.0001x3+0.011x2+0.179x+4.44及z=0.00007x3-0.015x2+1.105x-10.81;幂函数z=1.778y0.659是描述黄杉树高-胸径关系的最优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实测值和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选的最优方程可以用来估算黄杉年龄、胸径和树高的值。本文可为该区域黄杉生长规律和预测林木蓄积量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黄杉小蠹     
黄杉小蠹(Dendroctonus pseudo-tsugae Hopk.)为害美国西部、英国、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大多数地区的黄杉林。黄杉小蠹在西部落叶松倒木上产卵,但不能在落叶松活立木上产卵。黄杉小蠹一般为害较轻,引起小面积林木死亡,但在大发生时期也能造成严重损失。1950~65年在西部俄勒岗和华盛顿曾四  相似文献   

9.
以对灰榆疏林草原和灰榆林的生态学特点、群落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生态环境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为依托,以灰榆疏林草原和灰榆林的多项对比分析为基础,深入研究灰榆疏林草原和灰榆生态环境中的限制性因子,进一步探讨灰榆疏林草原中灰榆生态恢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以Shanon-Wiener指数作为群落种的多样性指标,分析镜泊湖地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扬桦林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其次是草句森林和混交林带的次生柞林,采伐迹地、阔叶林带的次生柞林、人工落叶松林和人工红松林较高,农田最高,熔岩台地为0。森林采伐后群落的多样性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群落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蒙古栎林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更好地认识暖温带森林植物特征及其演替规律,进行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蒙古栎林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分布、生境、种类组成,外貌特征、结构特征,并对群落的演替动态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湖南仙庾岭风景名胜区属于中亚热带丘陵地区,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为常绿阔叶林。对景区总体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秋色叶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5类:香樟·枫香群落、枫香群落、檫木群落、白栎群落、山乌桕群落,通过分析各典型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景观特征,为选择和合理运用秋色叶树种资源、山林植物景观修复提供依据,有助于该区系中亚热带含有常绿成分的落叶林植被的演替研究。  相似文献   

13.
阔叶林采伐迹地人工促进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人工促进更新而形成的米槠林群落特征的研究,分析比较了人工促进更新林分与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人工促进更新的米槠群落和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高于杉木人工林,林分总管蓄积量比杉木林高11.87%,总生物量比杉木林高22.10%;人工促进更新的投资利润率和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比杉木人工林高4%和11.03%。  相似文献   

14.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祁门县境内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门县常绿阔叶林可分为6种类型,即苦槠林、甜槠林、青冈栎林、石栎林、木荷林、紫楠林。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有差异,苦槠林、甜槠林、石栎林、木荷林多样性较高,青冈栎林次之,紫楠林多样性最低。从群落垂直结构看,群落的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个别层间物种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油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杉木林和油茶林中共有OUT 2845个,30个门,88个纲,195个目,295个科和887个属.2种林分类型中主要细菌群落有变形...  相似文献   

16.
油松种子园昆虫群落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林业科技》1995,(2):25-29
油松种子园昆虫群落结构研究初报课题协作组油松种子园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本研究将整个种子园视为一个整体,将不同林龄的油松种子林分别视为该整体的一个组分,根据林分内物种的组成和数量,采用群落的几个参数和聚类分析方法,把不同林龄的种子林...  相似文献   

17.
在乌蒙山西南麓,禄劝县境内的至苴山区,生长着成片的黄杉林,其中一株300多年生的黄杉大树,树高40米,胸径2米,是迄今发现的最老、最高大的黄杉。它生长健壮,果实累累,苍劲挺拔,傲踞于其他白栎、猪栎、云南松等伴生树种之上。  相似文献   

18.
林隙(GAP)干扰研究进展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循环的理论、自然干扰的概念、林隙的一般特征和林隙干扰的时空格局。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干扰形成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林隙的大小、形成年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木的特征是研究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虽然不同森林群落中,林隙干扰的频率和程度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不同,但大多数森林的年平均干扰率是在1%左右。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大、小型干扰的比例不同。小型林隙干扰与大型灾难性干扰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森林景观的时空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为清楚阐明蒙古栎林的群落分级及其在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分级中的地位,我们收集了东北亚201个蒙古栎林和日本的153个栎林的资料.将其综合于一个简表中.并应用Braun—Blanquet方法对这些森林植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群落分级系统中。蒙古栎林与水青冈纲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共同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纲群(Class-group)。不同生境下的蒙古栎的20个群集或群落被归纳成为2个目、3个群团和3个亚群团。  相似文献   

20.
广州从化市江埔风水林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广州从化江埔地区的5个群落类型9个400m^2的样地数据,对该地区风水林的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9个风水林群落样方中,共统计有维管植物96种,隶属于48科。群落类型主要有荷木林、藜蒴林、中华锥林、黄桐林和黄樟林,乔木层常见树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藜蒴(Castanopsisfissa)、中华锥(Castanopsischinensis)、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黄樟(Cinnamo—mumparthenoxylon)等;灌草层以罗伞树(Ardisiaquinquegona)、九节(Psychotriaasiatica)、疏花卫矛(Euonymuslaxiflorus)、华山姜(Alpiniachinensis)、半边旗(Pterissemipinnata)等植物为优势种。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荷木林〉中华锥林〉黄桐林〉黄樟林〉藜蒴林,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锥林〉黄桐林〉荷木林〉黄樟林〉藜蒴林。藜蒴林群落乔木层和灌草层种类较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