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绛蚧KermesnawaiKuwana的寄生蜂有8种:6种育自雌蚧,1种育自雄蚧,1种育自雌蚧及雄蚧。每年发生1代,营内寄生,寄生雌蚧的蜂种。发生期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林间成蜂有三个羽化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下旬,5月中旬。林间寄生率3.2%~62.7%。  相似文献   

2.
钩翅尺蛾是黑荆树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1a发生5代,以肾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平均7.2-9.3,幼虫期5龄,平均历期18.4-29.5d;越冬蛹平均历期148.6d,其余各代9.3-13.1d。成虫寿命6.3-8.2d,每雌平均产卵604粒。主要天敌有中华茧蜂、螟蛉绒茧蜂、斜纹猫蛛、沟渠豹蛛等。林间20%氰戍菊脂100倍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以及施放白僵菌粉炮,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两种卵蜂在舞毒蛾卵上的寄生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德富  严静君 《林业科学》1994,30(4):334-337
北京地区大蛾卵跳小蜂和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在舞毒蛾卵上一年可以分别完成4-5代和2—3代。两种卵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因采集时期不同而有差异,以8月采集的卵块寄生率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集的卵中大蛾卵跳小蜂的寄生率为2.26—4.18%。7月中下旬采集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为0.64—0.66%。大蛾卵跳小蜂当年羽化的占99.3%,次年羽化的占0.7%。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当年羽化的占81.0%,次年羽化的为19.0%。为保护两种卵蜂,人工采摘卵块除治舞毒蛾的最好时期是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本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1989年林间释放定居成功,1990~1993年采用人工挂放和飞机撒放种蜂枝条的方法,防治控制面积14.09万hm2。放蜂点的小蜂定居率达98%以上,1.5年后,松突圆蚧雌蚧被寄生率稳定在20%~30%,雌蚧密度由放蜂前每针束3头以上,下降为每针束0.3~0.6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蚧轮枝霉Verticillium lecanii(Zimm)Viegas对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有较强的寄生率。本菌培养容易,在pH6-7.5的PDA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48小时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用1%蔗水液培养,分生孢子5小时后开始萌发。15-30℃下均能产生菌落和分生孢子,尤以20°-25℃菌落生长最快,寄生始期为4月下旬,暴发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  相似文献   

6.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绒蚧,主要危害紫薇、石榴,是城市园林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虫及若虫危害紫薇的嫩枝,受害轻者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上布满虫体刺吸植物汁液,并导致煤污病,造成紫薇黄叶、落叶,枝条干枯。近几年,紫薇绒蚧在我区紫薇树上发生严重。据调查,一般株害率在60%~70%,严重的株害率达100%,极大的影响了紫薇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一、发生规律紫薇绒蚧在本地1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幼虫在紫薇枝条皮缝皮下或空蜡囊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发育,4月中旬雌雄明显分化,4月底5月初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5~7天,6月上旬为卵孵盛期。若虫孵化后,在枝干树皮缝隙及不光滑的部位定居,7~8天后进入2龄期,2龄若虫在枝干上寻找幼嫩部位定居。7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中旬进入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下旬以2龄若虫越冬。二、防治措施紫薇绒蚧成虫有蜡质分泌物,药剂防治效果差。因此,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间,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防止紫薇绒蚧蔓延。二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带虫枝条,消灭越冬虫源。三是在紫薇树发芽...  相似文献   

7.
草履蚧在陕西1年发生1代,一般情况下越冬卵 孵化盛期为2月中下旬,若虫2月中旬至3上旬上树危害,雌成虫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下树,下树雌虫在树干周围的地面杂物下、土缝、疏松土层内产卵越夏和过冬。蚧虫卵在树完下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分布量与距树干的距离远近有关,集中分布于距离树干60cm范围内地面以下-~5.6~10cm的土层中。以土壤中草履蚧的卵量作为该虫的防治指标时,指标值确定为树冠下在离树干60cm范  相似文献   

8.
草履蚧在陕西1年发生1代,一般情况下越冬卵 孵化盛期为2月中下旬,若虫2月中旬至3上旬上树危害,雌成虫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下树,下树雌虫在树干周围的地面杂物下、土缝、疏松土层内产卵越夏和过冬。蚧虫卵在树完下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分布量与距树干的距离远近有关,集中分布于距离树干60cm范围内地面以下-~5.6~10cm的土层中。以土壤中草履蚧的卵量作为该虫的防治指标时,指标值确定为树冠下在离树干60cm范  相似文献   

9.
竹箩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箩舟蛾是竹子的重要食叶害虫,分布于我国南方产竹各省,在浙江省1a3~4代,均以蛹于土表下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危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中旬~10月上旬,以第3代蛹越冬者幼虫可延至10月下旬,第4代为10月中旬、11月下旬。第3代幼虫各龄食叶量分别为1.57、7.73、16.36、57.02、579.78cm^2,幼虫期共取食竹叶662.46cm^2。雌性幼虫期食叶量比雄性多12%~15%,每头成虫产卵量为161~286粒。天敌有赤眼蜂、黑卵峰、姬蜂、寄蝇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89年3月-1992年8月在嵩明县大哨及白邑两乡的5-7年生华山松幼林内设立标准地10块,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华山松球好的发生规律及各环境因子对其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是:华山松球蚜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8代;2月上旬当日均温达到8℃左右时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繁殖;11月,当日均温降至5℃以下时雌应停止产卵;雌成虫分别于3月中旬、5月下旬、10月中旬出现3次产卵高峰;降雨强度、天敌是影响林间球蚜种群的重要因子,其次是华山松的营养状况、温度。其化学防治时间以 4月中旬- 5月上旬以及 10- 11月最好, 5- 6月以天敌控制。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华山松球蚜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3月~1992年8月工嵩明县大吸及白邑两乡的5~7年生华山松幼林内设立标准地10块、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华山松球蚜的发生规律及各环境因子对基人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是:华山松球蚜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8代,2月上蟾当日均温达到8℃左右时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繁殖,11月,当日无温降至5℃以下时雌虫停止产卵,雌成虫分别3月中旬、5月下旬、10月中旬出现3次产卵高峰,降雨强度、天敌是影响林间球蚜种群种的  相似文献   

12.
草履蚧在陕西1 年发生1 代,一般情况下越冬卵孵化盛期为2 月中下旬,若虫2 月中旬至3月下旬上树危害,雌成虫4 月下旬至6 月中旬下树,下树雌虫在树干周围的地面杂物下、土缝、疏松土层内产卵越夏和过冬。蚧虫卵在树冠下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分布量与距树干的距离远近有关,集中分布于距离树干60 cm 范围内地面以下0~5、6~10 cm 的土层中。以土壤中草履蚧的卵量作为该虫的防治指标时,指标值确定为树冠下在离树干60 cm 范围内、0~15 cm 土层中100 cm 2 面积下有卵(8~10)±2 粒  相似文献   

13.
涂炳坤  薛东 《经济林研究》1999,17(2):17-18,24
栗链蚧雌成蚧次年腹下幼蚧出现高峰期在5月12日、5月18日及6月8日。采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倍机油乳剂进行全珠淋洗式喷雾,于4至5月初和5月中下旬及6月上中晚各喷药1次,可有效地防治越冬雌成蚧,降低当年幼蚧基数和制止第1代第一龄蚧的传播及为害,达到全年控制和消除栗链蚧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锤角叶蜂Cimbex japonica Kirby是近年来在中国山西中部出现的一种为害榆树的新害虫,曾造成了严重灾害。此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枯枝落叶或2 ̄3cm深疏松土中越冬。雌虫行弧雌生殖,单头产卵量50粒左右。成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幼虫为害榆树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防治关键时期一是4月中旬成虫羽化前,可于树冠下挖茧,集中烧毁;二是5月中旬幼虫孵化盛期,可喷功夫300  相似文献   

15.
栗新链蚧在江苏徐州1年发生2代。第1代卵4月下旬孵化,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第2代7月中旬进入盛孵期。第1代孵化期长达40余天,有较为明显的盛孵峰期,世代重叠现象突出。第1代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和2.5%敌杀死乳油5000倍的混剂喷洒一次,虫口减退率达98%以上。越冬成虫恢复取食后用久效磷水剂1次注射,可取得90%以上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两种竹瘿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小蜂是竹要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内越科: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支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下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组织为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检索表的形式,提出了红蚧类在林间二龄雌虫检索表;林间雄虫茧检索表;林间雌成虫检索表。这对在林间识别红蚧种类和某些虫态的发生期、寄生部位有一定实践意义,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祁景良  王玉英 《林业科学》1996,32(6):522-527
云南松梢蚧是云南松叶的主要害虫,为防治这一害虫,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雄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卵发生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蛹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蛹有聚集于隐蔽物下面的习性。  相似文献   

19.
玫瑰哈氏茎蜂1年1代,4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沿嫩茎呈螺旋形蛀食,使顶梢萎蔫下垂,而后咬食顶梢嫩茎和茎干的髓部,造成茎干中空、顶梢干枯。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涂茎,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东方绛蚧Kermes orientalis Shi et Liu一年1代,10月中,下旬以2龄若虫在芽基,枝干裂缝等部位赵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为害,雌若虫在原处脱皮2次进入成虫期、雄若虫转移到枝干或地面杂草处作茧,经预蛹和蛹期,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是雌成虫产卵和卵孵化高峰。1龄若虫初期是化学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