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舟曲林区高海拔人工林病害的调查,得出其日趋严重的原因是原始森林不合理采伐,生态因素发生急剧变化,直接造成非侵染性病害,同时超适生区营造大面积人工纯林,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林木生长衰弱,病菌大量侵染。云杉落针病、叶锈病及落叶松早期落针病成为三大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云南省广南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对病组织进行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并进行复合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广南县杉木3种主要的侵染性病害分别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落针病,其病原真菌依次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  相似文献   

3.
我国松落针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松落针病病原散斑壳属分类研究的进展,详细介绍我散斑壳菌的种类,寄主和分布,并对寄生性和兼性寄生种类的特征进行比较。重点叙述三种松落针病的发生为害,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最后给出松落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简要论述松落针病病原散斑壳属分类研究的进展,详细介绍我国散斑壳菌的种类、寄主和分布,并对寄生性和兼性寄生种类的特征进行比较。重点叙述三种松落针病的发生为害、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最后给出松落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壤塘县发生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害面积5.08万亩,中度危害面积达2.18万亩。为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云杉落针病害蔓延,壤塘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于2004年开始实施云杉落针病害工程防治。  相似文献   

7.
控制云杉落针病的技术要点孙国忠(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piceae)是我省川西高山林区云杉人工更新幼林的严重病害。病害的流行区,属高山暗针叶林带。山高坡陡,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防治工作必须根据病害的监测结果、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多种环境因素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等试验,查明了华山松落针枯死的病因为生理性病害,与土壤缺Zn、B等微量元素及极端气候相关,而与侵染性病原无关。  相似文献   

9.
落针病影响云杉生长量的测定*孙国忠(四川省森林病防治检疫总站)杨庆和(凉山州林业局)王志平(夹金山林业局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piceae)是鳞皮云杉(Piceaeretroflexa)人工幼林的重要病害。受害云杉轻则生长量降低,严重时...  相似文献   

10.
付作霖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22-24,28
云杉落针病是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最为严重的林木叶部病害。为加强对该病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和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结合该区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云杉落针病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的潜在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云杉落针病为中度危险且接近高度危险性病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油松落针病在天水市秦州区人工油松幼林集中区发生面积较大,这不仅对幼树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会成为该病害扩展蔓延的中心。为了控制该病发生,提高幼树成活率,2005年~2006年,我们在皂郊镇蒿背山造林区对幼龄油松落针病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明地区杉木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云杉落针病害调查*孙国忠(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杨庆和赵谦王祖成(凉山州林业局)杨学成王瑛(九寨沟自然保护管理处)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piceae)是云杉人工幼林的主要病害。我省西部高山林区,1990年以前人工更新的25万公顷云...  相似文献   

15.
1983—1989年在大兴安岭地区采集到12个树种的病害标本,鉴定出61种病害,其中为害比较严重的有松苗立枯病、樟子松落针病、松针红斑病、樟子松松针锈病、樟子松疱锈病、樟子松瘤锈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癌肿病、落叶松心材腐朽和杨叶锈病。  相似文献   

16.
白皮松是我国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白皮松针枯病为传染性病害,发病时间为5月-7月,侵染当年新针叶中上部;病状表现为叶枯、叶稀、叶短,秃梢甚至整株死亡,枝梢顶部较下部明显严重;土壤中的总盐度和碱度与针枯病无明显相关性;中度以上发病植株以绿乳铜或波尔多液进行化学防治为最适药剂。本文结合实际工作讨论了白皮松针枯病病原、病因及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小蜜环菌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分布较广的野生食用菌,可引起松树根朽病。由小蜜环菌所引起的林木根朽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病害,它能侵染的针阔叶树种达二百余种,不论老龄或幼龄林木都能被侵染受害。该病使根的皮层和木质部腐朽,以致枯萎死亡。!分类:菌类界、真菌门、  相似文献   

18.
所谓病害的流行,是指植物侵染性病害,在一个时期内或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他寄主植物或其产量受到很大的损失。近几年来,红松落针病是在东北地区内普遍流行的一种病害。致病菌主要为大散斑壳(Lophodermium maximum B.Z Heet Yang)。该菌既危害苗圃的红松幼苗,又危害山地红松成、幼林。是继红松孢锈病后又一种主要威胁红松的病害。由于该病先后在东北各地爆发性发生,不仅发生面积大,而且扩散蔓延快,危害严重,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的  相似文献   

19.
云杉落针病防治的研究孙国忠(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王志平(夹金山林业局)杨庆和(凉山州林业局)杨学成王瑛(九寨沟自然保护管理处云杉落针病(Lophodermiumpiceae)是我省西部高山林区云杉人工更新幼林的重要病害。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20.
五针松落叶病是五针松最严重的病害。此病分布极广,自东北至华南均有发生,其病原为松针散斑壳病菌侵染所致。此菌寄生种类较多,对五针松的幼苗及成苗的针叶都可侵染危害。  发病症状:五针松发病后,针叶上开始出现黄绿相间的段斑,到8月初病斑逐渐扩大,并由黄绿色转为红褐色,病叶开始脱落。至11月份病叶由红褐色转成黄褐色,并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即性孢子器,此时针叶大部分脱落,部分病叶到第2年春天脱落。第2年3、4月间,在落叶上产生具有光泽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盘。子囊盘突破表面组织,形似黑痣,盘中夹有1条纵向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